首页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思念六重之法。敬之.重之.执在心怀。无令忘失。云何为六。于是。比丘。身行念慈。如镜视其形。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口行念慈。意行念慈。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得法利之具。能与诸梵行者共之。亦无吝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诸有禁戒不朽.不败。极为完具。而无缺漏。智者之所贵。复欲使此戒分布与人。使同其味。此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复次。正见贤圣得出要。如是之见。欲与诸梵行者共同此法。亦可敬.可贵。无令忘失。

是谓。比丘。有此六重之法。可敬.可贵。无令忘失。是故。诸比丘。常当修行身.口.意行。设得利养之具。当念分布。莫起贪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达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斯是罗汉。三达.六通神足自在。心无所畏。唯除一比丘。阿难是也。

尔时。世尊坐金莲华。七宝为茎。及五百比丘各各坐宝莲华。尔时。阿耨达龙王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龙王遍观圣众已。白世尊曰。我今观此众中。空缺不具。无尊者舍利弗。惟愿世尊遣一比丘唤舍利弗使来。

尔时。舍利弗在祇洹精舍。补纳故衣。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至舍利弗所。语舍利弗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

是时。尊者大目连如人屈伸臂顷。往至祇洹精舍舍利弗所。语舍利弗言。如来有教云。阿耨达龙王欲得相见。

舍利弗报曰。汝并在前。吾后当往。

目连报曰。一切圣众及阿耨达龙王迟想尊颜。欲得相见。唯愿时赴。勿轻时节。

舍利弗报曰。汝先至彼。吾后当往。

是时。目连复重语曰。云何。舍利弗。神足之中能胜吾乎。然今先遣使在前耶。若舍利弗不时起者。吾当捉臂将诣彼泉。

是时。舍利弗便作是念曰。目连方便试弄吾耳。

尔时。尊者舍利弗躬解竭支带。语目连曰。设汝神足第一者。今举此带使离于地。然后捉吾臂将诣阿耨达泉。

是时。目连作是念。今舍利弗复轻弄我。将欲相试乎。

今解带在地云。能举者然后捉吾臂将诣泉所。是时。目连复作是想。此必有因。事不苦尔。即时。申手而取带举。然不能使带移动如毫厘许。是时。目连尽其力势移此带。不能使动。是时。舍利弗取此带系著阎浮树枝。是时。尊者目连尽其神力。欲举此带。终不能移。当举此带时。此阎浮地大振动。

尔时。舍利弗便作是念。目连比丘尚能使此阎浮地动。何况此带。我今当持此带系著二天下。尔时。目连亦复举之。系著三天下.四天下。亦能举之。如举轻衣。是时。舍利弗复作是念。目连比丘堪任举四天下。而不足言。我今持此带。系著须弥山腹。是时。目连复能动此须弥山及四天王宫。三十三天宫皆悉动摇。是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千世界。是时。目连亦能使动。时。舍利弗复以此带系二千世界.三千世界。亦复能动。是时。天地大动。唯有如来坐阿耨达泉而不移动。犹如力士弄于树叶而无疑难。

是时。阿耨达龙王白世尊言。今此天地何故振动。

尔时。世尊具与龙王说此本缘。龙王白佛。此二人神力何者最胜。

世尊告曰。舍利弗比丘神力最大。

龙王白佛言。世尊前记言。目连比丘神足第一。无过是者。

世尊告曰。龙王当知。有四神足。云何为四。自在三昧神力.精进三昧神力.心三昧神力.试三昧神力。是谓。龙王。有此四神足之力。若有比丘.比丘尼有此四神力者。亲近修行而不放舍者。此则神力第一。

阿耨达龙王白佛。目连比丘不得此四神足乎。

世尊告曰。目连比丘亦得此四神足之力。亲近修行。初不放舍。然目连比丘欲住寿至劫。亦复能办。然舍利弗所入三昧。目连比丘不知名字。

是时。尊者舍利弗复作是念。三千大千刹土。目连皆能移转。蠕虫死者不可称计。然我躬自闻。如来座者不可移动。我今可以此带系著如来座所。是时。目连复以神足而举此带。然不能动。时。目连生此念。非我于神足退乎。今举此带而不能动。我今往诣世尊所。而问此义。

尔时。目连舍此带已。即以神足至世尊所。遥见舍利弗在如来前坐。见已。目连复作是念。世尊弟子神足第一。无出我者。然我不如舍利弗乎。尔时。目连白佛言。我将不于神足退乎。所以然者。我先发祇洹精舍。然后舍利弗发。今舍利弗比丘先在如来前坐。

佛言。汝不于神足有退。但舍利弗所入神足三昧之法。汝所不解。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智慧无有量。心得自在。不如舍利弗从心也。舍利弗心神足得自在。若舍利弗比丘心所念法。即得自在。大目连即时默然。

是时。阿耨达龙王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今舍利弗比丘极有神力。不可思议。所入三昧。目连比丘而不知名字。尔时。世尊与阿耨达龙王说微妙之法。劝令欢喜。即于彼说戒。清旦。将诸比丘僧。还诣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

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观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尔时。便说此偈。

常当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众怨如钩调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当尽苦原际无复有众恼

是时。目连以此音响。遍满祇洹精舍。诸比丘闻已。往白世尊。目连为住何处而说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连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东方。以绳络盛彼五百比丘。左脚登须弥山。右脚著梵天上。而说此偈。

尔时。诸比丘叹未曾有。甚奇。甚特。目连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连所。唯愿世尊使目连比丘将此五百比丘来至此间。

是时。世尊遥现道力。使目连知意。

是时。目连将五百比丘来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而为说法。时。大目连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然释迦文佛弟子仰观彼比丘。是时。东方世界比丘礼世尊足。在一面坐。尔时。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为从何来。是谁弟子。道路为经几时。

彼五百比丘白释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东方。佛名奇光如来。是彼弟子。然我等今日亦复不知为从何来。为经几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诸比丘对曰。不也。世尊。

汝等今日欲诣彼土乎。

诸比丘对曰。唯然。世尊。欲还诣彼土。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今当与汝说六界法。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界之法。比丘当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气而生。云何为六。所谓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谓。比丘。有此六界。人身禀此精气而生六入。云何为六。所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是谓。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若依眼识则有眼识身。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谓。比丘。此名六识身。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识者。能度六天而更受形。设于彼寿终来生此间。聪明高才。于现身上。尽于结使。得至涅槃。

尔时。世尊告目连曰。汝今还将此比丘诣彼佛土。

目连报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复以络盛五百比丘。绕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顷。以至彼佛土。是时。目连舍此比丘已。礼彼佛足已。还来诣此忍界。是时。彼土比丘闻此六界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声闻神足难及。所谓大目乾连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拔耆国师子园中。

诸神足高德比丘。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乾连.贤者迦叶.贤者离越.贤者阿难等五百人俱。是时。大目乾连.大迦叶.阿那律晨旦至舍利弗所。然阿难遥见三大声闻诣舍利弗所。语离越言。三大声闻往至舍利弗。我等二人亦可往至舍利弗所。所以然者。备闻舍利弗说奇妙之法。

离越报曰。此事可然。

是时。离越.阿难往至舍利弗所。是时。舍利弗言。善来。诸贤。就此处坐。是时。舍利弗语阿难曰。我今欲有所问。此牛师子园极为快乐。自然天香流布四远。云何当使此园快乐。

阿难报曰。若有比丘多有所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行梵行。如此诸法皆悉具足。亦不漏脱。与四部之众而为说法。不失次第。亦不卒暴。无有乱想。如是。比丘在此牛师子园快乐。

是时。舍利弗语离越言。阿难今日以演说之。我今复欲问汝义。牛师子园快乐如是。汝今次说。义复云何。

离越报曰。于是。比丘乐闲静之处。思惟坐禅。与正观相应。如是。比丘乐牛师子园中。

是时。尊者舍利弗语阿那律曰。汝今当说悦乐之义。

阿那律报曰。若有比丘天眼彻视。观众生类死者.生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犹如士夫观空中。靡不备悉。有天眼比丘亦复如是。观世界无有疑难。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如是也。

是时。舍利弗语迦叶曰。我今语汝。如是诸贤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应说之。

迦叶报曰。若有比丘行阿练若行。复教他人使行阿练若。叹说闲静之德。己身著补纳之衣。复教他使行头陀。身自知足在闲居之处。复教他人使修其行。己身戒德具足。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教他人使行其法。叹说其法已能劝化。复教他人使行其法。教训无厌足。如是。比丘在牛师子园中快乐无比。

尔时。尊者舍利弗语大目连曰。诸贤圣以说快乐之义。汝今次说快乐之义。牛师子园中快乐无双。汝今欲云何说之。

目连报曰。于是。比丘有大神足。于神足而得自在。彼能变化无数千事而无疑难。亦能分一身作无数身。或复还合为一。石壁皆过。踊没自在。亦如驶河。犹如飞鸟在空中无迹。譬如暴火焚烧山野。亦如日月靡所不照。亦能举手摩抆日月。亦能化身至梵天上。如此。比丘宜牛师子园中。

是时。目连语舍利弗曰。我等各随其辩而说之。我等今问舍利弗义。牛师子园极为快乐。何等比丘宜在其中。

舍利弗言。若有比丘能降心。然彼心不能降比丘。设彼比丘欲得三昧。即时彼比丘能得三昧。随意远近成三昧者。即能成办之。犹如长者家有好衣。盛著箱箧。尔时彼长者随意欲取何等衣。随意取之而无疑难。亦能随意入三昧中。此亦如是。心能使比丘。非比丘能使心。随意入三昧亦无疑难。如是。比丘能使心。非心使比丘。如是之人宜在牛师子园中。

是时。舍利弗告诸贤曰。我等随其辩而说。各随方宜。善说此义。今各相将往问世尊。云何比丘得乐此牛师子园。若世尊有所说。我等当奉行。

诸比丘报曰。如是。舍利弗。

是时。大声闻等各各相将往至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大声闻以此因缘具白佛。尔时。世尊告曰。善哉。如阿难所说。所以然者。阿难比丘闻法能持。总摄诸法。具足修行梵行。如此之法。善闻不忘。亦无邪见。与四部之众而说法。言不错乱。亦不卒暴。

离越比丘所说亦复快哉。所以然者。乐闲静之处。不处人间。常念坐禅。无有诤讼。与止观相应。闲居寂寞。

阿那律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阿那律比丘天眼第一。彼以天眼观三千世界。犹如有眼之人。掌中观珠。阿那律比丘亦复如是。彼以天眼观此三千大千世界而无疑难。

今迦叶比丘亦复快哉。所以然者。迦叶比丘己身是阿练若行。复能叹说闲居之行。身能乞食。复能叹誉乞食之德。身著补纳衣。复能叹说补纳衣之德。己身知足。复能叹说知足之德。己身处岩穴。复叹说岩穴之德。己身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复能教人成此五分法身。身能教化。复能教人使行其法。

善哉。善哉。如目连所说。所以然者。目连比丘有大威力。神足第一。心得自在。彼意欲所为。则能办之。或化一身。分为万亿。或还合为一。石壁皆过。无有挂碍。踊没自在。亦如驶水亦无触碍。如空中之鸟亦无足迹。犹如日月靡所不照。能化身乃至梵天。

善哉。如舍利弗之所说。所以然者。舍利弗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若欲入三昧时。则能成办无有疑难。犹如长者好衣裳。随意取之而无疑难。舍利弗比丘亦复如是。能降伏心。非心能降伏舍利弗。随意入三昧。皆悉在前。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所说各随方便。但今复听我所说。云何比丘乐牛师子园中。若有比丘依村落住。彼到时。著衣持钵。入村乞食。彼已乞食已。还归所在。洗手面。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加趺坐。系念在前。彼比丘便作是念。我今不坏于坐。要当尽有漏成无漏。尔时。彼比丘即有漏心得解脱。如是。比丘宜在牛师子园中。如是。比丘恒勤精进。莫有懈怠。所在之处靡不宗奉者。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咒愿有六德。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六德。于是。施主檀越成就三法。云何檀越施主成就三法。于是。檀越施主信根成就.戒德成就.闻成就。是谓檀越施主成就此三法。施物之法复成三法。云何为三。然彼物色成就.味成就.香成就。有此三法。是谓。比丘。有此六事获大功德。名德远闻。获甘露之报。是故。诸比丘。若欲成就此六事者。当念惠施。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与无央数之众而为说法。尔时。坐上有一比丘。便生此念。愿如来告我有所论说。尔时。世尊知比丘心中所念。告诸比丘。若有比丘生此念。如来躬教训我。彼比丘戒具清净。无有瑕秽。修行止观。乐闲静之处。

若比丘意欲求衣被.饮食.床敷卧具.病瘦医药者。亦当戒德成就。在空闲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知足者。当念戒德具足。在闲静处而自修行。与止观共相应。

若复比丘欲求使四部之众.国王.人民有形之类所见识知。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禅。中无悔心。亦不变易。当念戒德成就。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神足。彼亦当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八解脱门而无挂碍。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耳。彻听闻天人闻声。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他人心中所念。诸根缺漏。彼亦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众生心意。有欲心.无欲心。有嗔恚心.无嗔恚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如实知之。有爱心.无爱心。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之。有乱心.无乱心。有疾心.无疾心。有少心.无少心。有量心.无量心。有痛心.无痛心。有三昧心.无三昧心。有解脱心.无解脱心。如实知之。欲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得无量神足。分一身作无数。复还合为一。踊没自在。化身乃至梵天。彼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自忆宿世无数劫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千亿生.成劫.败劫.成败之劫。不可称计。我曾死此生彼。名某.字某。或从彼终。来生此间。自忆如此无数劫事。当念戒德具足而无他念。

若复比丘意欲求天眼。彻视观众生类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如实知之。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心意正见。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意欲如是者。当念戒德具足。

若复比丘意欲求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彼当念戒德具足。内自思惟无有乱想。居在闲处。

诸比丘。当念戒德具足。无他余念。威仪成就具足。少过常恐。何况大者。若有比丘意欲使如来共论者。常念戒德具足。已戒德具足。当念闻具足。闻已具足。当念施具足。施已具足。当念智慧具足。解脱知见。皆悉具足。若比丘戒身.定.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具足者。便为天.龙.鬼神所见供养。可敬.可贵。天.人所奉。是故。诸比丘。当念五分法身具足者。是世福田。无能过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猜你喜欢
  鹤峰悟禅师语录序·济悟
  嘉兴退庵断愚智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卷七·水鉴慧海
  卷十二·佚名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全文·佚名
  总释陀罗尼义赞·不空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一·唐慧琳
  复大勇禅人书·太虚
  由上海至西贡一瞥·太虚
  摄大乘论序·无著
  卷第十四(小乘录入藏目)·费长房
  评社会学与三种知识·太虚
  祖庭事苑卷第一·睦庵善卿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八卷·圆照
  高僧傳卷第四(義解一)·慧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八·黄彻

      书史蓄胸中,而气味入于冠裾;山川历目前,而英灵助于文字。太史公南游北涉,信非徒然。观杜老《壮游》云:“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越女天下白,

  • 品令·徐志摩

    啊!秋雨来了,今年来得这样早呢?对着这黄昏雨景,那不能不吃一杯酒,写一首诗,莲花的季节快完了,莲房还小呢。花草虽然有情,怎比得人情好呢,有一句话,我要待酒后向荷花问一问,“你比去年老了一些么,我呢?”原词:品令急雨惊秋

  •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四·赵尔巽

      ◎忠义一   ○特音珠阿巴泰 固山僧锡等 纳密达炳图等 书宁阿感济泰等 穆护萨觉罗兰泰等 索尔和诺斋萨穆等 席尔泰满达理卓纳纳海 觉罗鄂博惠觉罗阿赉等 同阿尔 董廷元弟廷儒 廷柏常鼎白忠顺等 格布库阿尔津等

  • 第三十回 牧守联盟奉笺劝进 君臣屈辱蒙难丧生·蔡东藩

      却说长安陷没,愍帝被掳,荡荡中原,又变了没有正主的国家。霸上屯着的援兵,都已遁还,就是凉州差来了王该,也收回义勇,与黄门郎史淑同去。回应前回,一丝不漏。当愍帝出降前一日,淑曾亲受诏命,赍着愍帝手书,加拜张寔为凉州牧,承

  •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佚名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办理军机处为通饬事。恭查《御制乐善堂全集》,【真按:本书标不知何故在书名号下每爱用逗号或句号断句,常使文义不贯也!】于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三·佚名

    武帝下孔融【东坡】孔融祢衡杨修【鲁直】华佗【刘禹锡】荀彧【温公】曹氏代汉【黄鲁直】管宁【东坡 子由】华歆邴原管宁三友【子西】臧洪为张超死【少游】使蒋干说周瑜【东坡】孔融东坡曰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

  • 志卷第三十 高丽史七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一。○高丽太祖开国之初 用新罗泰封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 二年立三省六尙书九寺六卫略仿唐制。 成宗

  • 赵黑传(附赵炽传)·魏收

    赵黑,字文静,原先名为赵海,出身于凉州的一个奴隶家庭。自己说他的先祖是河内温人,他的五世祖赵术,在晋朝末年曾任平远将军、西夷校尉,所以居住在酒泉安弥县。赵海出生以后凉州被大魏平定,他被没收进宫中做了Yan人,就改名叫黑

  •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三上 乐 俗乐 縂序 俗乐之名古未尝有至齐宣王始有今乐古乐之辨汉高祖定天下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作大风之歌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郎

  • 卷06·吴缜

    《代宗纪》大历五年:“四月庚子,湖南兵马使臧玠杀其团练使崔灌。”今案《崔瓘传》云:“瓘,博陵人,以士行脩谨闻,累官至沣州刺史······大历中,迁湖南观察使。时将吏习寛弛,不奉法,瓘稍以礼法绳裁之,下多怨。别将臧玠、判官

  • 聘礼第八·佚名

    聘礼。君与卿图事,遂命使者,使者再拜稽首辞,君不许,乃退。既图事,戒上介,亦如之。宰命司马戒众介,众介皆逆命,不辞。  宰书币,命宰夫官具。及期,夕币。使者朝服,帅众介夕。管人布幕于寝门外。官陈币,皮北首,西上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孔子

    【原文】 舜有臣五人①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②”。”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③”,于斯④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⑤,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①五人:指禹、稷、契

  • 大略第二十七·荀况

    [题解]本篇收集了荀子的学生平时所记下的荀子言论,因为这些言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用某一词语来概括,而这些言论从总体上来看大都比较概括简要,可以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所以编者把它总题为“大略”。

  • 第三章 《玉历》之传流·佚名

      第一节《玉历》如何传下世间  时在太平,庚午年秋九月重阳戊辰日(宋朝年间)。贫道淡痴,登高游览。恍忽之间,见一石碑,铭日大道无为 清净一真 六道众生 皆因妄成缘妄造业 善恶攸分 因果不爽 毫厘分明心念才动

  • 维摩经略疏卷第五·智顗

    弟子品之五佛告富楼那五命富楼那文亦二。一命问疾二辞不堪。所以次命者以弟子中说法第一。富楼那是姓从姓立名此云善知识。弥多罗尼即是母名。此云满愿。满愿所生故言子也。所以加母名者恐表异同名也。但法华至下根方

  •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三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菩提品第十释曰。已说菩萨成熟众生。次说菩萨得一切种智。偈曰一切难已行  一切善已集一切时已度  一切障已断释曰。此偈显一切种智因圆满。一切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佚名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假托元始天王命太上大道君笔录,言诵九天诸真名讳及佩符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九天真王和五老上帝名讳及符,劝人佩符,称若妄示人,将遭风刀之拷,“一

  • 太上洞渊辞瘟神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劝人于家建道场,礼谢众瘟神,以解毒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