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所缘缘论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诸有欲令眼等五识。以外色作所缘缘者。或执极微许有实体。能生识故或执和合。以识生时带彼相故。二俱非理。所以者何。

  极微于五识  设缘非所缘

  彼相识无故  犹如眼根等

  所缘缘者。谓能缘识带彼相起及有实体。令能缘识托彼而生色等极微。设有实体能生五识容有缘义。然非所缘。如眼根等于眼等识无彼相故。如是极微于眼等识。无所缘义。

  和合于五识  设所缘非缘

  彼体实无故  犹如第二月

  色等和合于眼识等有彼相故。设作所缘然无缘义。如眼错乱见第二月。彼无实体不能生故。如是和合于眼等识无有缘义故。外二事于所缘缘互阙一支。俱不应理。有执色等各有多相。于中一分是现量境故。诸极微相资各有一和集相。此相实有各能发生。似己相识故与五识作所缘缘。此亦非理。所以者何。

  和集如坚等  设于眼等识

  是缘非所缘  许极微相故

  如坚等相虽是实有。于眼等识容有缘义。而非所缘。眼等识上无彼相故。色等极微诸和集相。理亦应尔。彼俱执为极微相故。执眼等识能缘极微。诸和集相复有别失。

  瓶瓯等觉相  彼执应无别

  非形别故别  形别非实故

  瓶瓯等物大小等者。能成极微多少同故。缘彼觉相应无差别。若谓彼物形相别故觉相别者。理亦不然。顶等别形唯在瓶等假法上有。非极微故彼不应执。极微亦有差别形相所以者何。

  极微量等故  形别惟在假

  析彼至极微  彼觉定舍故

  非瓶瓯等能成极微有形量别。舍微圆相故。知别形在假非实。又形别物析至极微。彼觉定舍非青等物。析至极微彼觉可舍。由此形别唯世俗有。非如青等亦在实物。是故五识所缘缘体非外色等其理极成。彼所缘缘岂全不有。非全不有。若尔云何。

  内色如外现  为识所缘缘

  许彼相在识  及能生识故

  外境虽无。而有内色似外境现。为所缘缘。许眼等识带彼相起及从彼生。具二义故。此内境相既不离识。如何俱起。能作识缘。

  决定相随故  俱时亦作缘

  或前为后缘  引彼功能故

  境相与识定相随故。虽俱时起亦作识缘。因明者说。若此与彼有无相随。虽俱时生而亦得有因果相故。或前识相为后识缘。引本识中生似自果功能令起不违理故。若五识生唯缘内色。如何亦说眼等为缘。

  识上色功能  名五根应理

  功能与境色  无始互为因

  以能发识比知有根。此但功能非外所造故。本识上五色功能名眼等根。亦不违理。功能发识理无别故。在识在余虽不可说。而外诸法理非有故。定应许此在识非余。此根功能与前境色。从无始际展转为因。谓此功能至成熟位。生现识上五内境色。此内境色复能引起异熟识上五根功能。根境二色与识一异或非一异。随乐应说。如是诸识。惟内境相为所缘缘。理善成立。

  观所缘缘论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六·澄观
  佛说罗摩伽经卷下·佚名
  嘱累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般若灯论释 第十四卷·清辨
  卷第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佚名
  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宝唱
  卷第三十四·德清
  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太虚
  四教义卷第十一·智顗
  漆园指通序·净挺
  刻雪峰语录缘起·雪峰义存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四音乐琴赋           【汉】傅 毅歴嵩岑而将降覩鸿梧于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对修条以特处蹈通涯而逺游图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其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

  • 杜鹃·徐志摩

    杜鹃,多情的鸟,他终宵唱: 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 飞蛾似围绕亮月的明灯, 星光疏散如海滨的渔火, 甜美的夜在露湛里休憩, 他唱,他唱一声:“割麦插禾”, ——农夫们在天放晓时惊起。 多情的鹃鸟,他终宵声诉, 是怨,是慕,他心头满是爱,

  • 崇儒学第二十七·吴兢

    太宗初践阼,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诏勋贤三品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稽

  • 卷之三百·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壬午朔。○乙酉。升江西按察使石文焯、为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丙戌。升湖广岳常道赵弘运、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丁亥。和硕雍亲王胤祯疏言、查勘京城海运八仓、清河本裕一仓、通

  • ◎政学系与其他派系的矛盾·恽逸群

    政学系的许多要人,在抗战之前还不是国民党员,如吴鼎昌、张公权、翁文灏等都是抗战中期才加入国民党的,但在政治上却占重要地位,得到蒋的亲信,因此引起国民党内部的不满,不断发生磨擦。甚至有许多党棍,屡次提出“政学系篡党”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五·佚名

    職官三 ○職官三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禮部【尚書 侍郎 儀制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祠祭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主客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精膳司郎中 員外郎 主事 鑄印局員外郎 署主事 大使堂主事 司務 

  • 职官一五·徐松

    刑部【宋会要】刑部主覆天下大辟已决公(按)[案],旬奏狱状,举驳其不当者,及官员犯罪除免、经赦叙用,定夺雪理给牒,以朝官一员或二员主判。又有详覆官,旧六员,亦京朝官充,淳化元年置,主定夺公事,分覆旬奏狱状,后止三员。景德三年,别

  • 乐庵先生语录后序·龚昱

      乐庵先生享年七十有九阅天下之义理居多自其中年清修寡欲不啻如道人衲子静极而通故凡吾儒与佛老二氏所谈性命之奥心融神防超然独得推其余波沾丐学者每语辄更仆不少倦盖以是为燕居之乐吾友龚君立道笃意于学従先生游

  • 绪论 一·林语堂

    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叫中国人感到十分的满足呢?答复是: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假使已经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复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孔子学说之中流社会的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它适合于

  • 公羊折诸卷六·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公羊折诸卷六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昭公着招之有罪也胡氏传曰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曰公子者其本当称者也曰弟者因事而特称之也秦鍼宋辰出奔称弟招杀世子偃师则亦称弟虢之防招恶未尝着奉命寻盟与友如

  • (十七)子张篇·钱穆

    执德不宏章。 朱子曰:“此以人之量言。总群言,该众理,而不自以为博。兼百善,具众美,而不自以为得。知足以周万物,而于天下之事有不深察。才足以济众务,而于天下之事有不屑为。恢恢乎其胸中常若有余地焉。非其量之大,则其执德

  •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善业。譬若大海中船卒坏。其船中人不取板樯不能得渡必於水死。若得板若樯有健者乘骑便不死。当知顺随海水出也。闿士大士有信乐有定行有精进。欲得无上正真道而不得明度。变谋明慧不得学。当中道得应仪缘一觉道。

  • 卷四十二·赜藏主

      ○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筠州圣寿语录(嗣法门人法深录)   开堂日。宣疏罢。师乃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今日四众围绕。佛法现前还得不得?”良久云:“欲行千里一步为初。”便登座拈香祝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解结同体疑二。一阿难伸请二。一述已犹迷。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前疑因果同异。今疑根尘结解。故云第二义门。然根起之由前

  • 月江和尚语录卷下·月江正印

    佛祖赞释迦佛出山相六年如兀复如痴。麻麦如何疗得饥。成道时当三十岁。修行知历几僧祇。乳糜奉供先牛女。御服轻将贸猎师。示现凡夫世间相。故教金步混尘泥。入山耐得雪霜寒。出得山来眼界宽。还了六年麻麦债。黄金殿

  • 笔法记·荆浩

    山水画论。一作《山水受笔法》、《水山录》。 五代荆浩。 一卷。 约920年。 有《画苑》本、《书画谱》本、《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收入。著者假托在太行山洪谷石鼓岩间遇一老人的答问,谈论山水画的创作经验。

  • 脉象统类·沈金鳌

    诊法著作。清沈金鳌撰。一卷。金鳌有《沈氏尊生书》 已著录。作者认为人之有病,由七情所感,六淫所侵,轻重深浅,脉象必现。但人与人异,且病有阴阳之殊,寒热虚实之别,如不明晰脉理脉象,难以诊断无误,故对脉诊较为重视,

  •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简名《窦娥冤》。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楚州寒儒窦天章上京应举,为抵债,将七岁女儿端云送往蔡婆做童养媳。端云后改名窦娥,十七成婚,不久夫死,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被骗至荒郊将被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