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附录:佛教大事表

    表例:    

    一、表至唐末而止,以后无大事也。    

    二、年代用西历,省混杂,便省览,惟诸帝纪元仍附注于下。    

    三、年代不能确考者,下附疑号(?)。    

    二四七 (吴赤乌十)立建初寺,江南有寺之始    

    二五三 (吴建兴二)支谦卒,谦译经百种    

    二六○ (魏景元元)朱士行出家,汉地沙门之始    

    二六六 (晋秦始二) 法护始译经    

    二六九 (秦始五)《方等泥洹经》初出(护译)    

    二七二 (秦始八)《道行般若》再出(护译)    

    二八八 (晋太康九)《法华》初出(护译)、《光赞般若》初出(护译)    

    二九一 (晋元康元)《放光般若》再出(竺叔兰译)    

    三○二 (晋太安元)《维摩诘经》再出(护译),护卒(?)    

    三七七 (苻秦建元九)道安入长安    

    三八四 (晋太元九)惠远入庐山    

    三八七 (建元十九)《阿毗昙》初出(道安监译)    

    三八九 (建元二十一)道安卒    

    三九七 (晋隆安元)《中阿含》、《增一阿含》出    

    三九九 (隆安三)法显往印度    

    四○○ (姚秦弘始二)鸠摩罗什至长安    

    四○二 (晋元兴元)智猛往印度    

    四○三 (秦弘始五)《摩诃般若》三出(什译)    

    (晋元兴二)《阿毗昙毗婆娑》初出(觉铠译)    

    四○四 (弘始六)《百论》出(什译)    

    四○五 (弘始七)《大智度论》出(什译)    

    四○六 (弘始八)《法华》定本出、《维摩诘》定本出(什译)    

    四○八 (弘始十)《小品般若》三出、《十二门论》出(什译)    

    四○九 (弘始十一)《中论》出(什译)    

    四一一 (弘始十三)《成实论》出(什译)    

    四一二 (弘始十四)罗什卒    

    (凉玄始元)昙无谶至凉    

    四一三 (弘始十五)《长阿含》出(佛念译)    

    四一四 (凉玄始三)《涅磐》定本出(谶译)    

     (晋义熙十) 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四一六 (义熙十二)法显归国    

    四一七 (玄始五)《大集》出(?)(谶译)    

    四一八 (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四二○ (宋永初元) 晋初《华严》出(佛驮译)    

    四三五 (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四四六 (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坑沙门    

    四五二 (魏兴安元)魏复佛法    

    五○○ (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五○四 (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五一一 (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    

    五一六 (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    

    五一九 (梁天监十八)慧皎著《高僧传》成    

    五二二 (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    

    五二七 (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    

    五五三 (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出(直谛译)    

    五六三 (陈天熹四)《摄大乘论》、《俱舍论》出(真谛译)    

    五七二 (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    

    五七五 (陈太建七)智珝初入天台    

    五九四 (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    

    五九七 (开皇十七)智珝卒    

    六二四 (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不报    

    六二八 (唐贞观二)玄奘适印度    

    六四五 (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显扬论》出    

    六四八 (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出    

    六五○ (永徽二)《俱舍论》再出    

    六五九 (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成唯识论》出    

    六六三 (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六六四 (麟德元)玄奘卒    

    六七四 (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六七六 (仪凤元)惠能在曹溪开演宗门    

    六八二 (永淳元)窥基卒    

    六九四 (武周证圣元)义净适印度    

    七○○ (武周久视元)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法藏同译)    

    七○一 (武周大圣元)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    

    七○五 (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房融同译)    

    七一二 (先天元)惠能卒    

    七一四 (开元二)无畏至京师    

    七三○ (开元十八)智■撰《开元释教录》

猜你喜欢
  卷五·佚名
  第五 生相应·佚名
  佛 学·太虚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下·智顗
  佛地经论卷第六·佚名
  佛说睒子经·佚名
  卷第三·佚名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霁仑超永
  卷第十三·费隐通容
  释摩诃衍论 第三卷·龙树
  新华严经论 第一卷·李通玄
  卷五十八·佚名
  第一 蛇品·佚名
  人生的自由问题·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彭定求

        卷43_1 【少年行】李百药   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   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千金笑里面,一搦掌中腰。   挂缨岂惮宿,落珥不胜娇。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卷43_2 【渡汉江

  • 第一齣~第八齣·王錂

    第一齣 开宗【满庭芳】〔末上〕文墨周生。糟糠郭氏。家道萧然。因官差役。无钱使用。遣妻张郞吿债。张郞见色。将实契虚塡。信僕奸谋。杀人性命。屈把周生陷极边。单身妇。因财被逼。此际实堪怜。节妇贞坚。遗腹孩儿

  • 第一折·佚名

    (外扮魏公子领丑郑安平、卒子上)(魏公子诗云)始祖成周号毕公,不知何代失侯封。一自三卿分晋后,大梁惟我独称雄。某乃魏昭公太子申是也。始祖毕公,乃文王第十三子,武王之弟,分封于魏。已后失职,辅佐晋文公为卿。至周威烈王之

  • 三集卷九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二古今体一百七首【庚寅八】赐百有十二岁老人王世芳【有序】乙酉春南巡至浙江世芳以遂昌训导迎銮年已百有七矣跻上夀而神明不衰特书黉席期颐额以赐并加六品秩荣其身今年以朕六旬庆节诣阙

  • 卷九十六·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戴 良【字叔能浦江人少学文於黄柳及余忠宣皆得其指授至正辛丑以荐授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遭乱避地吴中晩乃挈家泛海访求豪杰欲有所为卒无所遇

  • 帝纪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房玄龄

    穆皇帝讳聃,字彭子,康帝子也。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皇太子。戊戌,康帝崩。己亥,太子即皇帝位,时年二岁。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壬寅,皇太后临朝摄政。冬十月乙丑,葬康皇帝于崇平陵。十一月庚辰,车骑将军庾冰卒。 永和元年春正

  • 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张廷玉

        ◎舆服三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

  •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蔡东藩

      却说刘粲为刘聪长子,少时却也聪隽,具文武才。自得为宰相后,威福自专,远忠贤,近奸佞,任情严刻,拒谏饰非;好兴宫室,罗列妾媵,相国府仿佛紫宫。及继承大位,毫无戚容。聪后靳月华,得尊为皇太后,樊氏号弘道皇后,宣氏号弘德皇后,王氏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孙腾传·李延寿

    孙腾,字龙雀,咸阳石安人。他从小就很正直,熟悉官场的情况。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北方骚乱,他归顺了..朱荣。不久,任神武帝高欢的都督长史。高欢任晋州刺史,又命他为长史,被朝廷封为石安县伯。高欢在信都起兵,孙腾常以他的忠诚参

  • 陈敏望·周诒春

    陈敏望 字友尚。生于福建。宣统元年。游美。入鄂必林学校。习教育。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民国四年。回国。任福州某学校教员。Ding, Moses U.-Born in Fukien. Arrived in America, 1909. Studied Education at Ob

  • 礼论第十九·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礼制的起源、内容、作用等各个方面。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为了满足欲望,就会发生争夺混乱,统治者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于是就制定了礼来加以约束。制定礼不但是为了用来调节与满足人们的物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三·佚名

        后汉月氏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告阿逸菩萨。无量清净佛项中光明极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亦无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复现。无量清净佛光明照国中。及焰照他方佛国常大明。终无有当

  • 卷下·其白德富

    嘉兴大藏经 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玉泉其白富禅师语录卷下嗣法门人明宣等编拈古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拈云调御师向无机处显大机

  • 正杨·陈耀文

    四卷。明陈耀文 (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 (今属河南) 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乃专为

  • 乐本解说·毛奇龄

    二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奇龄字大可、西河、初晴,萧山(今属浙江)人。一生著书甚丰。是书成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五月。其进书原疏称,合三书十三卷,首为《乐本解说》一卷,今此本乃分二卷,盖全书文义相属,本为一篇,刊版

  • 六壬兵占·佚名

    六壬非为用兵而作,而五行生克制化与夫王相死生之用理可相通,故兵家亦多取为占验。《唐志》有李靖《玉帐经》一卷,李筌《六壬大玉帐歌》十卷,彭门《玉帐歌》三卷,其馀若胡万顷《军鉴式》之类,不可胜数。然流传既久,大抵出自术

  • 老莱子·老莱子

    一卷。传说春秋时老莱子撰。清马国翰辑。老莱子,楚隐士,生平与事迹均不详。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司马迁怀疑老莱子可能是老子,但又不能肯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