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须达经

萧齐中印度三藏求那毗地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须达居士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须达居士却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颇有居士在家施与不。唯世尊。在家有施与者。所有施不能妙食。有杂穬麻子为羹。姜一枚以为施。此居士非妙施。有妙施者。二俱有报。此居士为非妙施者。彼不信施。亦不时施。不自手施。亦不就往而施。不知不有信。亦不知有报而行施。当知有如是报。意亦不在妙有屋舍。意亦不在诸妙物。意亦不在衣被。亦不在妙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行非施报故。居士。行非施者。当有信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有知有信。知有报因缘已而施与。当知彼有此报。意便在妙家业报极妙。诸具极妙衣有极妙。食意作妙五乐淫。何以故。此居士当知彼有施。此居士行妙施。不信施与。不随时与。不自以手施与。不往而施。亦不知亦不信。亦不知有因缘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受如是报。意亦不在妙家业。意亦不在好衣。意亦不在好食。意亦不在妙五乐淫。何以故。居士。此非施故。此居士妙好施者。信乐施。随时施。自手施。往而施与。有知有信。知有行果报而行施与。当知彼如是得报。意在妙家业。至妙五乐淫意在食。何以故。此居士当如是随时施报。何以故。此居士。昔有过去世有鞞蓝大婆罗门。大富极富多钱财多诸杂物。彼如是作大施。以八十四千金钵碎银满中。彼如是行大施。以八十四千银钵满中碎金。彼如是行大施。彼以八十四千象。诸具严饰象白如雪。彼如是行大施。以八十四千马。诸具严饰金为珓珞。如是行大施。以八十四千牛以衣系之。[(殼-一)/牛]之常满器。彼如是行大施。以八十四千玉女端正姝妙。一切诸珓珞极严饰之。如是行大施。余不可数余食诸味。谓彼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大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宁施与彼一仙人得福多。虽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大施。施与阎浮提仙人者。不如施与一须陀洹此得福多。虽彼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施与阎浮提凡夫人及仙人。

百须陀洹。不如施与一斯陀含此得福多。虽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与阎浮提凡夫人仙人百须陀洹百斯陀含。不如施与一阿那含此得福多。虽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百阿那含。不如施与一阿罗汉得福多。谓居士虽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百阿罗汉。不如施一辟支佛得福多。谓居士虽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百辟支佛。不如施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此得福多。谓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百辟支佛。作房舍以施与招提僧者得福多。谓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作房舍已施与招提僧。不如以清净意作三自归佛法及比丘僧受其戒此得福多。谓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大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以清净行三自归佛法及比丘僧受其戒。不如于一切众生行于慈至[(殼-一)/牛]牛顷此得福多。谓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与阎浮提凡夫人。至谓于一切众生分别行慈。下至[(殼-一)/牛]牛顷。谓一切行无常苦空无我。思惟念者下至弹指顷此得福多。汝居士作如是念。彼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异耶。莫作是念我即是。彼名鞞蓝大富婆罗门。如是居士。自住于饶益及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于世间。以义以乐安隐天及人。如是为说法。未至竟尽。未至竟无垢。未至竟梵行。未至竟行梵行。彼故未脱生老病死忧戚不乐。我说未脱苦。此居士。今如来出世间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今自为故为他故。为多人故。愍世间故。以义以乐安隐天及人。我今为说法。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梵行。至竟行梵行。今以得脱生老病死忧戚不乐苦。我说已离苦。佛如是说。居士须达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猜你喜欢
  又序·智旭
  黔南会灯录卷第二·善一如纯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断愚大师语录序·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卷之十二·铁壁慧机
  佛说医喻经·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七卷·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往生正诀卷第八(一十二章)·优昙普度
  卷第六·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六卷·蕴闻
  卷第二十三·德清
  序·聂先
  己身品第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古今体八十首【甲辰二】甲辰春帖子木德方生甲龙光正见辰祥占月几望【正月十四日立春】节应气回春撰吉幸江南青旗跸路探悉新逢已盛【是日辛巳时立春为正月节】春

  • 卷八 晚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八 晚唐二李郢赠刘郎中东南秀气动文星,天子应教扫内庭。湘渚雪晴孤鹤唳,锦江云尽一峰青。仁含楚树花先发,爽照宾筵□□□。□□定宜端剑佩,上仙风骨紫兰馨。题水精钗脉脉两条秋水色,农夫贱卖古城旁。何年偶

  • 别灉湖·张说

    念别灉湖去,浮舟更一临。 千峰出浪险,万木抱烟深。 南郡延恩渥,东山恋宿心。 露花香欲醉,时鸟啭余音。 涉趣皆留赏,无奇不遍寻。 莫言山水间,幽意在鸣琴。

  • ●卷九·司马光

    拓跋谅祚嘉七年,谅祚始请称汉官,以伶人薛老峰为副使,称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又请尚主,及乞国子监所印诸书、释氏经一藏并译经僧及幞头、工人、伶官等。诏给国子监书及释氏经并幞头;尚主,辞以昔尝赐姓;其余皆托辞以拒之。

  • 元史续编卷十一·胡粹中

    【庚午】至顺元年春正月命赵世延等纂脩经世大典○以巴延特穆尔为辽阳左丞相○云南诸王圗沁叛攻中庆路陷之【圗沁及万户布呼阿哈集赛等叛陷中庆杀亷访司官执右丞锡都等】以萨敦知枢宻院蔡文渊和尚并中书参政○二月壬午

  • 卷之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冬十月。戊辰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

  • 二 屈原和鲁迅·许寿裳

    鲁迅在弘文学院时,已经购有不少的日本文书籍,藏在书桌抽屉内,如拜伦的诗、尼采的传、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等等。我看见了这些新书中间,夹着一本线装的日本印行的《离骚》&mdash;&mdash;这本书,他后来赴仙台学医,临行时赠给我

  • 卷九十九 上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上·班固

    (王莽)【原文】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语在《元后传》。唯莽父曼蚤死,不侯。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

  •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二·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附纪檗庵曰:呜呼!小人之辙迹,岂有穷哉!方洪承畴之没于陈也,先皇帝以其死事,望空而祭之矣;抑岂料其倾覆中国、夷灭陵寝哉!斯又出于宋刘炎诸人之外也。若夫始虽降附、继则奋然而兴,志图反正,不惜肝脑涂地以从之;若

  • 庆 祝 元 旦·太虚

    ──二十二年元旦在厦门南普陀讲──今天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的元旦,在这一元旦中,我们于正在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法会中来庆祝元旦,因有其特别的意义二种;此二种意义,却合著近几天所讲本生心地观经上的意义。一、此经报恩

  • 法华经传记卷第五·佚名

    讽诵胜利第八之三&middot;释遗俗一&middot;史呵誓二&middot;僧玄秀三&middot;僧道慧四&middot;释道泰五&middot;释普安六&middot;释僧定七&middot;隋沙弥八&middot;释僧彻九&middot;释僧衍十&middot;岑文本十一&middo

  • 钟律通考·倪复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张邦奇序,谓其本之《仪礼

  • 梅兰佳话·阿阁主人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四十回。题“阿阁主人著”,首有序,署“时道光己亥岁(十九年)菊月,古云赵小宋拜撰”,据序知作者为曹梧冈,书写于道光庚寅岁(十年,1830),有道光二十一年至成堂刊本传世。《梅兰佳话》从整

  • 绛云楼俊遇·佚名

    是书专记清初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事,兼及柳如是与张溥、陈子龙交往事。此书对柳如是记载较为平实客观,无顾苓《河东君传》之揄扬,亦无王《虞山柳枝词》之诬枉。 其中记“柳夫人劝牧翁曰:‘是宜取义,全大节以符盛名’”一

  • 佛名经(十二卷)·佚名

    凡十二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经中列举数千佛、菩萨及辟支佛之名,谓受持读诵诸佛名号而思惟赞叹者,能得现世安稳,远离诸难,消灭诸罪,于未来世得无上菩提。有关诸佛之数目,丽本与宋、元、明三本所举略有

  • 五母子经·佚名

    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佚名

    凡三卷。唐代善无畏译。又作苏悉地供养法。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系记述苏悉地经供养持诵之法,其内容包括赞叹法、忏悔、归命三宝、发菩提心、发胜愿、灌顶印、四种念诵、二种成就物、观心、请火天等诸真言。另有善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