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友定传

陈友定,又名有定,字国安,福清人,后迁居汀之清流。世代务农。为人沉着勇敢,是一位轻生重义、救人危难的游侠之士,深受乡亲们的敬服。至正年中,汀州府判蔡公安到清流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募前往。蔡公安与他交谈之后,对他另眼相待,命他负责所招募的民兵,任命他为黄土砦巡检。因讨平诸山寨之功,陈友定升为清流县尹。陈友谅派遣其部将邓克明等攻陷汀、邵,夺取杉关。行省授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以御敌。与邓克明战于黄土,大获全胜,赶走邓克明。一年后,邓克明又攻取汀州,猛攻建宁。建宁守将完者帖木儿征召陈友定入援,陈友定连破贼寇,收复所有失陷郡县。行省上奏称其功劳第一,进升他为参知政事。不久,朝廷于延平设置分省,以陈友定为平章,于是陈友定全部占有福建八郡之地。

陈友定是一农家子弟,出身于行伍,目不识丁。占据八郡之后,多次招揽文学知名人士,如闽县郑定、庐州王翰之辈,留在幕下。陈友定粗涉文史书籍,学习写作五字小诗,诗中却都富有意境和道理。但陈友定独揽威权,专行赏罚,部属中凡有违令者全都要按例被杀或被贬。漳州守将罗良为此不平,写信指责道“:郡县是国家的土地,官吏是君主的臣仆,而郡县仓廪则是朝廷的外地仓库。而足下将郡县当作自己的家,将属下当作奴仆驱使,将官府仓廪当作私家仓库,名为报国,实有逞威天下、专横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想做郭子仪呢,还是曹孟德呢?”陈友定见信大怒,竟派兵诛杀罗良。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拒绝服从陈友定,也都被杀。于是陈友定威震八闽,但他为元朝效力,未曾丧失臣节。这时张士诚占据浙西,方国珍占据浙东,名义上归附元朝,但每年运往大都的漕米,经常不见到达。而陈友定每年输送粟米数十万石,因海路遥远,能到达大都的经常只有十分之三、四。顺帝下诏对他予以褒奖。

太祖平定婺州后,与陈友定相邻。陈友定侵犯处州。参政胡深将其击走,然后攻下浦城,攻克松溪,俘获陈友定部将张子玉,又与朱亮祖一起进攻建宁,破其二栅。陈友定派遣阮德柔率军四万驻屯锦江,绕到胡深军后,断其归路,而自率牙将赖政等以精锐之师展开搏击战,阮德柔则从后夹击。胡深兵败,被俘而死。太祖平定方国珍后,马上发兵讨伐陈友定。将军胡廷美、何文辉由江西直趋杉关,汤和、廖永忠由明州海路攻取福州,李文忠由浦城攻取建宁,而另派使者前往延平,招降陈友定。陈友定摆设酒宴,大会诸将及宾客,杀死明使者,将其血沥入酒坛,与众人酌饮。值酒酣之时,陈友定当众发誓说“:我们大家同受元朝厚恩,若有不以死拒敌者,将受磔刑,并杀其妻儿。”陈友定随即到福州巡视,环城而垒。距垒五十步外,则筑成一台,严阵以待。不久,陈友定获悉杉关失陷,急忙将军队一分为二,命一军驻守福州,而自率一军防守延平,互为犄角。当汤和等率水师抵达福州五虎门时,平章曲出引军迎战失败,明军沿南台纷纷登城而入。守将逃跑,参政尹克仁、宣政使朵耳麻拒降而死,佥院柏帖木儿在楼下堆积柴火,杀死妻妾及二个女儿之后,放火自焚而死。

胡廷美攻克建宁,汤和进攻延平。陈友定想要持久困守,诸将则请求出战,陈友定不同意。诸将仍不断地请求,陈友定怀疑部将要叛变,便处死萧院判。许多士兵因而出城投降。正巧军器局发生火灾,城中炮声震地,明军获悉城中有变,趁机发动猛烈进攻。陈友定向其部属诀别道“:大势已去,我只有以死报国,诸君继续努力啊。”然后退入省堂,衣冠整齐,面向北面两拜之后,吞药自杀。所部将士争相打开城门接纳明军。明军入城之后,奔去看陈友定,发现他仍未断气,便将他抬出水东门,正巧遇上大雷雨,陈友定苏醒过来,然后被戴上械锁送往京城。陈友定入宫拜见,太祖指责他。陈友定厉声说道“:国破家亡,要杀就杀,不必多言。”太祖于是将他与其子陈海一起处死。

猜你喜欢
  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蔡东藩
  第八回 遣师南下戡定荆湘 冒雪宵来商征巴蜀·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马厂起义与梁汤·刘以芬
  ◎我佛无灵·李定夷
  一百六十六 内务府总管赫奕奏请补放杭州织造处物林达缺摺·佚名
  第三十三卷 访目·缪荃孙
  四二二 湖南巡抚颜希深奏遵旨查明应留应领书籍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五·杜大珪
  牙忽都传·宋濂
  选举三二·徐松
  食货一○·徐松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楚辞集注卷第七·朱熹

    招魂第九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

  • 诗女史纂卷之六·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长孙后长孙氏唐太宗文德皇后也后隋左骁卫将军晟女喜图传视古善恶以自鍳矜尚礼泫归太宗初以太子妃为皇后性约素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尝作游春曲云上苑杏花朝日明兰闺艶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前嫩柳学身轻

  • 侯寘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侯寘(生卒年不详)字彦周,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晁谦之之甥,南渡后居长沙,曾为耒阳县充,乾道、淳熙间尚在世。有《懒窟词》一卷。所作《眼儿媚》词,注云“效易安体”,今李清照原词未见。又有鼓子词二首,皆为金陵府会所作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庚戌朔御史宋兴祖言朝廷登用六卿欲其率属也傥属官丑诋堂官宁独鲜忠敬之心亦大非对君之体如户部侍郎李桢以郎中郑材<锍-釒>论乞休 皇上俯留欲其率属材则司属也司属有郑材桢不去不休堂官有李桢材

  • 卷之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五十九 艺文略四·纪昀

    艺文略 【四】史类第五下 【传记 地理 谱系 食货 目录】○史类第五下传记地理谱系食货目录△传记 【圣贤 名人 列传 列女 科第 名号冥异】(臣)等谨案郑志传记一门分目十三以圣贤入之耆旧门巳属不伦且高隐孝友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二·阿桂

    己亥阿桂李侍尧奏言贼匪败残余党退入华林寺死守官兵拏立木栅四面围架炮轰打至六月十六日亥刻贼二百余人奋力来扑海兰察明亮督率守卡官兵奋勇剿杀鎗箭齐发贼人于鎗箭丛中拚死跳入沟内直至木栅邉希图扳开木植乗隙窜逸

  • 唐纪五十九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长庆三年(癸卯、823)·司马光

    唐纪五十九 唐穆宗长庆三年(癸卯,公元823年) [1]春,正月,癸未,赐两军中尉以下钱。二月,辛卯,赐统军、军使等绵采、银器各有差。 [1]春季,正月,癸未(二十七日),唐穆宗赏赐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以下军将钱。二月,辛卯(初六),赏赐左、右羽

  • 十八、释兽·佚名

    麋,牡麔,牝麎,其子{鹿夭},其迹躔,绝有力狄。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鹿幵}。 麕,牡麌,牝麜,其子{鹿旦},其迹解,绝有力。 狼,牡,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 兔子,[1234],其迹迒,绝有力欣。 豕子,猪。,。幺,幼。奏者。豕生三豵,二师,一特

  • 洪范正论卷二·胡渭

    徳清胡渭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传曰五行以下箕子所陈正义曰五行先后以微着为次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王氏【安石】曰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神徃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

  • 卷九·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九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公食大夫礼贾疏谓不言賔介以小聘之上介乃士专言大夫然后可包大聘之上介小聘之賔得之而义尚未尽专言大夫明士介不得与又本国之臣有大勲劳亦用

  • 研究佛学之目的及方法·太虚

    ──十八年冬月在世界佛学院研究部讲──研究佛学以何为目的?又以何种方法能达到此目的?目的,就是自利利他,在自利利他中所得到的三德。                     ┌─真实愚    自利─┐ ┌─断德

  •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言。汝今当知摩伽陀国庵没罗聚落北韦提希山。有帝释岩。而彼岩中有九十九宫。有一俱胝大菩萨众。并天龙八部诸神仙等安止其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下·法藏

    京西大寺沙门释法藏述观有果无果门第二释此门略作四句。一释名者。诸门名皆有三义。一举观智为能观。二举所遣托为门。则所观有果无果是也。三入门见真。则下文真空是。皆从初二义题章。二来意者有二义。一前品总破因

  • 卷第六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六世云门澄禅师法嗣绍兴府东山尔密明澓禅师会稽王氏子。薙发开元。服勤於贞白珊者数载。性相二

  • 笋谱·赞宁

    中国最早的一部竹笋专书。撰者为宋代僧人赞宁,俗姓高,浙江德清人,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卒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谥圆明大师。全书一卷,约1万字,共分五目。“一之名”除列举笋的别名之外,并记述栽培的方法; “二之出”记载全国各

  • 苦阴因事经·佚名

    佛说苦阴因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即中阿含经中苦阴经下之别译。

  • 菩提心观释·佚名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略释菩提心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