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宋诗钞卷九十八

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

郑震清隽集钞

郑震後更名起字叔起号菊山闽连江人早年塲屋不利弃举业更读书客京师三十余年历主於潜诸暨萧山学晩为安定和靖书院堂长又开讲於平江无锡伏阙论史嵩之淳佑丁未郑清之再相震登其门骂曰端平败相何堪再坏天下被执与子女俱下狱京尹赵与筹纵之郑罢相乃免与林鬳斋周伯弜为行辈诗有倦游稿仇山村选四十首为清隽集所南作家传云得诗十五篇此盖流落交游间者所南未之见也

鄂州南楼

淳佑六年冬十月我来独自上南楼晓雾江山都不见雾收日出城东头照见汉阳树照见鹦鹉洲浪涛江汉出岷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大舩如龙卷寒碧小舩如叶飞洪沟湘灵霞佩跨黄鹄洞庭玉笛横清秋泬寥突兀不可状开阖风雨晴烟浮空中一一都照见照见今来古往丝粟无限愁夜郎逐客心胆大醉欲槌碎醒又休此山此水长不老英雄消尽山水留何当大雪夜明月摩挱老眼看九州春风吹雪变红锦牛羊被野边无忧

饮马长城窟

饮马长城窟下见征人骨长城窟虽深见骨不见心谁知征人心怨杀秦至今北边风打山草地荒漫漫五月方见青七月霜便寒古来无井饮賫带粮尽乾自从征人掘此窟戍马饮之如飞翰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关秦皇极是无道理长城万里谁能比

樵歌三首

上山斸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秋残日暮归来晩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

入城不识公与卿行歌道上傍无人衣衫蓝缕鹑百结与妻索笑妻生嗔那知不是朱买臣

山拗筑着牧牛儿白石凿凿蒙茸披缪公无人甯戚死独吹觱栗谁得知不如采樵同路归

采桑曲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

天高高

天高高兮色青青夜沉沉兮星荧荧不知余命何所系兮何星

送友人之淮

积得读书身从教此道贫逢秋为远客知已是何人天下方多事西风至不仁但於登眺处杯酒莫辞频

归去好

归去岂不好平田带浅林春猿鸣雪涧晴日转云岑世久无鸣犊时当学展禽吾生今老矣梁甫岂能吟

病後

渐懒说功名修真喜道经凄凉秋听雨空濶夜观星有病色先见无心梦最灵堦前风叶响还又感飘零

余杭道上

五年兹路上频往又频还岁月孤松老风霜苦竹班溪流天目水云出洞霄山马上因闲眺蜉蝣宇宙间

余杭界早发

早发促程期篮舆带月低山中如白昼斗下渡清溪羣动霜初落四邻鸡未啼惟闻兵逓舖星急过淮西

喜静

素来嫌僻静今渐与相安师友凋零尽年时出处难春风双屐暖夜雨一灯寒洙泗曾顔辈何曾作好官

宿洞霄山中

入山时八月岚气似深冬岩洞生风雨窠巢落桧松山中九重锁月下一声钟警省非人世今秋得异逢

宿虎丘

到晩归不去因而此宿休云深千古寺月冷一天秋崖裂池如束天虚墖欲浮最宜初日上高处看烟收

登荆南城楼

因为古荆州翻成一段愁孟嘉曾落帽王粲此登楼唐邓通襄路沱潜并汉流太平官府盛昔日欠来游

再登南楼

客中重上倚层台天濶云收八面开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诸营种柳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

白黄山还途中作

屈指还京十日程每逢歇处问村名春沙脉脉溪初涨夜雨垂垂晓又晴山下有人传虎出店中炊饭见牛鸣天涯行客无宁日不及田家业在耕

卜居

久欲谋归力不任浮云踪迹漫巢林功名未入屠龙手贫贱常怀买鹤心月下开门微雨过楼头闻笛二更深世开万事俱陈迹空倚西风閲古今

烂柯山

春风万古洞门开尘世兴亡是几回碁局至今无处觅樵人於此遇仙来飞梁横跨丹虹影絶顶平铺白玉堆天下纷纷无好着斜阳下岭共徘徊

荆南别贾制书东归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送友人之鄂

湖海声名落搢绅由江而鄂遡鳞鳞烦君黄鹤楼头看天下英雄賸几人

晩春即事

轻寒时节牡丹开叶底青青又见梅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莺燕不曾来

荆江口望见君山

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作山看

虎丘尹和靖书院示开讲【从前听者少是日听者多】

和靖书堂八面开新分半席在山隈若无人听都归去传语生公借石来

宋诗钞卷九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七十六·彭定求
  僧儿·唐圭璋
  第三十三章 遍游地狱·屠隆
  丘跋·丘逢甲
  人物·老舍
  第二十出 火并·许自昌
  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佚名
  鲜于必仁·隋树森
  跋尾·朱祖谋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一·吴正子
  卷九十·吴之振
  卷八十九·高棅
  补遗卷十五·陈元龙
  卷九十·陈邦彦
  第二十回 二姐含羞吹玉笛 武宗假意卖龙驹·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三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太平寰宇记白兆山在安州安陆县西三十里一统志白兆山在德安府城西三十里下有桃花岩及李太白读书堂

  • 其实……·刘半农

    风吹灭了我的灯,又没有月光,我只得睡了。 桌上的时钟,还在悉悉的响着。 窗外是很冷的,一只小狗哭也似的呜呜的叫着。 其实呢,他们也尽可以休息了。一九一七,十二,北京

  • 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李百药

    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让之少好学,有文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

  • 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 毙赵染晋相保关中·蔡东藩

      却说王浚骄盈不法,意欲称尊,商诸燕相胡矩。矩婉言谏阻,致拂浚意,被徙为魏郡守。燕国霍原,志节清高,浚屡征不就,再使人诱令劝进,原当然不从,浚竟诬原谋变,派吏拘原,枭首以徇。北海太守刘搏,及司空掾高柔,相继切谏,又为浚所杀。

  • 康熙二十六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蒋良骐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大学士等奏:臣等详问靳辅,据云:高邮州南两大减水坝自正月可塞至五月,其三小减水坝自正月可塞至三月。高邮北其坝亦有可塞处,惟高家堰之坝断不可塞。上曰:开浚下河其要不在高邮之坝,惟在塞高家堰之坝。今不塞

  • 卷三上·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上 【起己亥汉高帝五年尽甲申汉文帝後七年】凡四十六年 【己亥】汉太祖高皇帝五年冬十月王追项籍至固陵齐王信魏相国越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二九 军机大臣奏俟湖北省解到《续说郛》时黏签进呈片·佚名

    七二九 军机大臣奏俟湖北省解到《续说郛》时黏签进呈片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臣等遵旨查阅现在各省所缴违碍书籍,内并无陶珽《续说郛》一书。请俟湖北省解到比书时,卽行黏签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十六·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六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凶礼表世儒多以例释春秋吾不知所为例者将圣人自言之乎抑出于后儒之揣测也是不以凡例释春秋而直以春秋释凡例而经旨益晦余观凶礼一编而春秋二

  • 寇俊传·令狐德棻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祖父寇赞,曾任魏国雍州刺史。父亲寇臻,曾任安远将军、呈阝州刺史。寇俊为人宽和文雅,自幼就有器量见识,好学善记。兄长祖训、祖礼也都和寇俊一样,具有志向和操守。妯娌们和睦相处,同居到老。父亲虽然

  • 熊克传·脱脱

    熊克字子复,建宁建阳人,是御史大夫熊博的后代。熊克出生时,曾有翠鸟飞临室内。熊克年幼时,显出天资俊秀,长大后,喜爱学习且善做文章,郡博士胡宪很器重他,说:“只要你坚持学习,将来必能以文章扬名。”熊克于绍兴年间(1131~1161)考

  • 盛庸传·张廷玉

    盛庸,不知何地人。洪武年间,累升至都指挥。建文初年,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

  • 卽位年·佚名

    八月8月18日○己酉,〈十八日〉顯宗大王疾大漸,領議政許積、左議政金壽恒、右議政鄭知和,承旨、史官趨入臥內,亥時,上昇遐。8月19日○庚戌,以大喪出於大妃殿國恤三年內,王世子問床卓用白,奠物用素當否,禮曹言:「考禮文,床卓用素無

  • 论语正义卷十三·刘宝楠

    乡党第十(下)齐必变食,【〔注〕孔曰:「改常馔。」】注:「改常馔。」 〇正义曰:《周官&middot;膳夫》:「王日一举,王齐日三举。」注:「郑司农云:『齐必变食。』」贾疏:「齐谓散齐、致齐,齐必变食,故加牲体至三太牢。」案:古人日三食,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那(上)慕薄誐嚩(无我反)帝(一)怛[口*賴](力界反二合弹舌)路迦(吉耶反)钵啰(二合弹舌)底(丁以反下同)尾始瑟吒(二合)耶(二)母驮耶(三)薄誐嚩帝(四)怛你野(二合)他(五)唵(引六)尾戍驮耶(七)娑(上)么娑(上)漫多(八)嚩婆(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六(疏第七余)·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庄严论许心似二现等者。按隋所译论第五云。能取.及所取此二唯心光。贪光.及信光二光无二法 释曰。求唯识人应知能取.所取此之二种唯是心光。如是贪等烦恼光.及信等善法光。如是二光亦无染.净二法。何以故。

  • 诸佛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佛陀在王舍城说过去无数劫中有几万千百之佛出世利生,并列举诸佛之名号。此经属于主张多佛出世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