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总持缘品第六十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总持:1、指忆念所闻之法而不忘失的能力。2、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这也就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总持有四种: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即不忘失佛的教法;二、义总持,即能执持佛法的义理;三、咒总持,即菩萨依定起咒,解除众生的苦厄;四、忍总持,即能如实的把握事实的真相。]。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众比丘都产生疑惑:贤者阿难,过去世究竟造了什么功德而得到这样的总持,听到佛所说法一句也不会忘记?比丘们便来到佛前,请问佛陀:“贤者阿难以前作了什么福德,而得到这样的无量总持?恳请世尊为我们开示。”
【古文】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
【白话】
佛告诉比丘们:“谛听,记在心中。这样的总持,都是由福德所致。在过去阿僧祇劫以前,当时有一位比丘,带着一个沙弥,经常对他严加管束,令他背诵经文,每天都有规定的功课。如果沙弥背够了经文,比丘便十分欢喜,如果没有完成,便严加斥责。
【古文】
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
【白话】
因此沙弥经常烦恼,因为有时虽然背足经,但又化不到缘。如果外出乞食,较快地得到食物,便可以背够经文;如果乞食困难费时,便不能背完规定的经文,如果背不够经,就会被斥责。因此沙弥常常忧愁烦闷,啼哭而行。
【古文】
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
【白话】
这时有一位长者,见到沙弥哭泣不止,便上前询问道:‘为什么这样痛苦呢?’小沙弥回答说:‘长者应当知道,我师父要求严格,让我背经,日日都有规定的数量。如果背够,便十分欢喜;如果我没有背够,便痛加斥责。我外出乞食,如果很快地得到,便可背够经文;如果乞食费时,便不能背足经文。而假如不能背够,便被呵责。因为这个缘故,我才发愁。’
【古文】
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尔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白话】
此时长者便对沙弥说:‘从今天开始,你就常来我家,我供给你饮食,让你不再担心。吃完后就专心勤奋背经。’沙弥听后,得以专心勤奋诵学,规定的功课没有减少,每日都是如此,师徒因此都十分欢喜。”
【古文】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定光佛:即燃灯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白话】
佛告诉比丘们:“当时的比丘师父,便是定光佛;当时的沙弥,便是现在的我;当时供给饮食的长者,便是现在的阿难。因他过去做了这样的功德,故现在得以成就总持,不会忘失。”这时众位比丘听了这样的讲说,欢喜信受,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卷四十(玄奘译)·佚名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卷上·道液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吉藏 优婆夷志目录·圆信 卷第八·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六卷·佚名 卷第五·道忞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卷第一百一十一·佚名 金七十论卷上·佚名 告全国佛教徒代表·太虚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卷九十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二·澄观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