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大师法护奉 诏译

  金刚藏菩萨现证仪轨王品第十一

  佛告金刚藏言。颦眉顾视名忿怒眼。二目向左顾视名信爱眼。向右顾视或二目仰视并钩召眼。二目平视或视鼻准上。观出息或屏气并信爱用。观入息钩召用。说鬼宿日观乳木树名信爱用。以金刚杵止草木动。并息灾钩召用。于六月分修习相应成就无碍。以佛神力不思议故。得成就已。令诸众生入佛知见。不应降伏作损恼事。又此三昧不应分别。得大罪咎诸所作事。乃至语言毕竟利益。若于众生少分损害。如是法印不能成就。服三昧药者。住歌咏舞戏三摩呬多是所对治。自他饮食如五甘露。又说是相于七日中。应知成就离喜过失。或有殊妙言音眼目修净身出妙香。影长七步大身人来。见是相已即知圣贤。修瑜伽者触彼少分。得刹那顷作持明仙。我今于十二广大仪轨中。略说酤罗菩萨于诸众生。速疾成就信爱之法。从纥哩字观想本尊。红色四臂手执弓箭。持优钵罗华及莲华钩。如是观想于三界中而为信爱。于刹帝利诵真言十万遍。宰官诵一百遍。于世间众生诵一万遍。诸天诵二十万遍。阿修罗七十万遍。药叉傍生诵一俱胝。如其所说住清净相。诸佛世尊金刚坚固之身。普能摄受。作曼拏罗及护摩时。于彼晨朝承事佛像。作加持已。观想诸佛遍满虚空。随属本尊入已心内。于真言行应当善解。种种供养皆从吽字出生。彼彼真言曰。

  唵(引)嚩日啰(二合)补瑟闭(二合)阿(引)吽(引)萨嚩(二合)诃

  唵(引)嚩日啰(二合)度闭(引)阿(引)吽(引)萨嚩(二合)诃

  唵(引)嚩日啰(二合)祢(引)闭(引)阿吽(引)萨嚩(二合)诃

  唵(引)嚩日啰(二合)喭提阿(引)吽(引)萨嚩(二合)诃

  唵(引)嚩日啰(二合)乃尾你(引)阿(引)吽(引)萨嚩(二合)诃

  献阿伽水仪轨次第如前已说。我今复说成就护魔法。息灾圆炉白色广一肘半深等半。增益四方黄色广二肘深一肘。降伏三角黑色广十指深五指。信爱红色。钩召如信爱同。忿怒与降伏同。息灾用脂麻。增益用酪。降伏用羯诺迦木。忿怒用棘木。信爱钩召并用红优钵罗华。火天欢喜真言曰。

  唵(引)阿蘖那(二合)曳摩诃(引)帝惹萨哩嚩(二合)歌(引)摩钵啰(二合)娑(引)驮各歌(引)噜拏也(二合)讫哩(二合)多萨埵(引)啰他(二合)遏悉铭(二合)散你呬都婆嚩阿蘖那也(三合)嚩(引)喝那怛鑁(二合)你尾索(引)叱部(引)多(引)枲呬嚩日啰(二合)酤(引)驮布(引)[口*爾]底那(引)那(引)啰怛那(二合)驮哩(引)驮(引)底哩(二合引)阿母酤(引)[亢*欠]曼拏朗栗契多莎哩覃(二合)拶嚩钵啰(二合)哩覃(二合)拶娑(引)提耽蘖[打-丁+荼]贺咩部葛阿(引)蘖弭奢悉野他(引)歌(引)梨萨哩嚩(二合)悉提酤噜萨嚩(二合)弥

  献阏伽水真言曰。

  唵(引)[口*弱]吽(引)鑁斛龛囕

  净水真言曰。

  唵(引)梨(引)梨(引)吽(引)恪

  献食真言曰。

  唵(引)探探

  炽盛拏吉尼所说成就品第十二

  复次金刚藏言。世尊于诸法海。云何为求成就者。略说如是本尊色相。佛言为于无我明妃。或吉祥呬噜迦。一刹那顷知彼安住。及于广大清净仪轨。若时若处最初修习是故略说。复次持真言者。一心成就三摩呬多。于已住舍或夜时分。发勤勇心以胜慧相。应观想吉祥呬噜迦像。澡浴尘秽著新净衣。以旃檀香涂莹手足。嚼豆蔻齿木及妙香果无非时食。如佛世尊求出离想。亲近智者观想行人。于刹那顷忽起异相。于所持明心难调柔。尔时行者不应止息。决定精勤趣求成就。

  佛告金刚藏言。我说禅定心能坏烦恼毒。求成就者极善筹量。于一月分心存圣像离诸攀缘。或一日中相续观想。随其所办得大果利。所有轮转自他二利。非余方便速能修习。于所持明而常现前。求成就者如是烦恼迷醉。忧悲病苦炽然三毒。说刹那顷如实相应。而得不堕五无间处。设有屠脍卑贱丑陋身不具足。造恶业者思求成就。应修十善尊重爱乐密护根门。是人决定离嗔慢习。而得成就三摩呬多。设此时分于秘密行。乃至法印未得成就自然得是。持明智者或瑜拟尼。而来为说摄受某印。执金刚杵利益众生。或得广大庄严具相童子。以悉啰诃香和合龙脑。以菩提心加持散之。应当一心观彼圣像。彼或为说十善等法知实明了。得彼成就无复疑惑。或胜那哩及自眷属亦应观想。若天若人阿修罗紧那罗夜叉女等。彼亦领解自所行行当生信敬。勿起邪思嗔怒色相。复次金刚藏言。世尊于无我理已具足说。复何印所印处二种成就。佛言如来大悲。随所应现具相明妃。住莲华族舍幻化相。而能照解胜惠方便二种生灭。是二边际非生非灭即真实性。又此灭处处无有性灭无尽故。瑜伽生灭次第如是。又修观者从戏论生。如梦所作了如幻觉实无戏论。是中所说如曼拏罗现诸色相。和合出生灌顶大印及大妙乐。如是了知唯大威力。青黄赤绿及黑白色。行非行等胜惠方便二种相因。说金刚萨埵有妙乐性。于曼拏罗余无作用。时金刚藏白佛言。世尊是大妙乐自所相应出生次第。若非有性复何所用。佛言快哉大士以信除疑。我说世间身所妙乐。能观所观如华有香。华性若无香不可得。身相妙乐亦复如是。于性无性如佛知觉。痴暗无知及余怯弱悉能破坏。彼金刚喻沙三摩地极妙乐行。唯一体相为佛实藏。我所说法闻自功德信顺。世出世间为调御者。离喜俱生喜等即我自性。如以灯明破诸黑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乐轮之所安住。彼相若无是义非有。于诸圣天不应弃舍。是故觉非有性色亦无性。诸相非相皆胜妙乐。又诸世间自他色相悉俱生故。心相清净即名还灭。若于本尊相应出生。威仪色相及安住处。如弹指顷而执著者。譬少毒药能害多命。知彼毒已还能坏毒。又于分别而强分别。以清净有破烦恼有。如风病人食摩沙豆。发病愈风名颠倒药。于相决定而常寻伺。而为分别一切法性。譬如有人少水入耳还以水取。又诸众生贪火所烧。为诸恶业之所缠缚。我以方便为说贪火而令解脱。如若有人为火烧烙。还炙以火。即以是贪令断贪缚。而不能知是颠倒观想者。是人名为佛法中外道。又莲华部相应分别此五大种。触坚硬性而生执著。对治痴法是即地界毗卢遮那如来。为菩提心之所容受。色身业用是即水界阿閦如来。水地相摇热触生火。对治贪炽是即火界无量寿如来。思惟余部有动转相。对治嫉妒是即风界不空成就如来。于此妙乐而生爱乐。即虚空相对治两舌。是即空界宝生如来。此五大种于刹那顷。心能了知等同一味。是故于胜喜中分别贪等五火。与大妙乐同一本性。有十殑伽沙数如来众同是一部。于是一部复有百万无数大俱胝部。是胜喜中得如是部。

  说方便品第十三

  复次宣说一切金刚仪轨瑜拟尼方便灌顶戒。谓分别刹那饮食喜等。诸佛如来安住鑁字。正等一相得灌顶成就。复次金刚萨埵白佛言。世尊如是鑁字云何说为拏吉尼戒。如来为调御师愿为我说如其次第。佛言是中鑁字唯一体性最上庄严。为阿赖耶诸佛宝藏。于初喜等分别刹那住妙乐智。谓庄严果报作观离相。修瑜伽者于四刹那正行当如是知。庄严者。即初喜中方便为说种种理事。果报者。谓即胜喜知妙乐触。作观者。谓即离喜我所受用为说寻伺。离相者。即俱生喜远离三种贪与无贪及彼中间。复次灌顶阿阇梨。以四种秘密观想次第。发清净心熙怡顾视。知具福慧灭除烦恼。于诸众生因缘成熟。为说四种澡沐灌顶。以二手执金刚铃杵。其灌顶者面目熙怡庄严色相。以大拇指无名指。施设种种供养已。为说摄受大印。知彼弟子是大种族。远离嗔恚及我慢习。调御教诲执金刚杵。随其本尊说灌顶作用相应契印。见自师尊恭敬供养。如佛世尊具大寂静。于此金刚瑜伽出生成就印法不应分别。又应如我以大威力。于生死泥拔济沉溺作大归救。尔时弟子执金刚杵。以尽世甘美广大饮食。烧香涂香幢幡宝铎。及妙华鬘是等供养。于种种胜喜妙乐刹那远离。乃至菩提最后边际。持金刚杵利诸含识。又为弟子说大悲智安住一切。是身非身无有二相。观动植等皆幻化相。轮坛方便毕竟无疑。诸同学者如己眷属。时金刚藏白佛言。世尊云何名诸佛身最上轮坛。如其次第为我除疑。佛言是曼拏罗者。坚固菩提心作大施会。如虚空轮清净境界。应知是名金刚瑜伽莲华部义。

  时金刚藏复白佛言。世尊持何等戒住何三昧。佛言一者不应杀害众生。当共一心如护己有。二者无不与故取他人玩好。三者无欲邪行知本性空故。四者无虚妄语世出世间发最上愿。时诸瑜伽者于佛世尊作如是言。

  云何名根境  云何十二处

  何等名蕴界  复何为自性

  佛言根有六  谓眼耳鼻根

  与身舌意等  内外根痴俱

  以金刚解脱  又境有六尘

  谓色声香味  及与触境界

  并法界自性  是名为六境

  即前根境二  翻名十二处

  五蕴谓色等  及大悲行性

  如是根境识  说名十八界

  是故瑜伽者  于此能悟了

  彼自性不生  真实无妄失

  一切尽知解  犹如水中月

  又如捻箭手  云何生火相

  是火非箭出  亦非捻人手

  诸相尽度量  俱时无所得

  又此所生火  非假亦非实

  是故诸法中  应如是作意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三

猜你喜欢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卷第三·佚名
  卷第四·佚名
  第五品·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祖琇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上·智顗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佚名
  辨中边论颂释·太虚
  俱舍论记 第二十卷·普光
  大乘百福相经全文·佚名
  卷九十·佚名
  四分律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茶山集卷二·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古诗自越上还信步寻梅客子千里至未曾款入门妻孥劳苦外径走江梅村江梅若有待欲谢花犹存向人一笑粲冷蘂生春温绕树三匝已投空雪飞翻归来理梦事淡月笼黄昏郑侍郎招赏瑞香浮花虽不多要是乏美质前庭锦烘笼

  • 崔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晚 鸦 崔护 黯黯严城罢鼓鼙, 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寒窗梦, 却恐为奴半夜啼。 崔护诗鉴赏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禁夜之后。 示意“止其行李,以

  •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真按:四库全书之成书时间】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现在四库馆全书四分告竣,该馆书籍每分三万六千册,真按:四库全

  • 卷四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四费莫氏苏和臣      南济兰瑚世礼      满泰伊勒慎      阿哈善爱达汉      古宁阿雅济达      拉普达扎齐艾当阿      爱明阿谟诺以上

  • 徐贤妃传·欧阳修

    太宗贤妃徐惠,是湖州长城县人。出生后五个月就能说话,四岁就能通读《论语》、《诗经》,八岁就能自己做文。其父徐孝德,曾试着要她模拟《离骚》做《小山篇》,其辞有:“仰望幽深岩谷而流目,抚摸桂树枝叶以凝想。千秋万代啊难逢

  • 怀都传·宋濂

    怀都,姓斡鲁纳台氏,祖父阿术鲁,多次随太祖征讨:伐辽东女直诸部;讨西夏,生擒其国王;伐宋,攻拔信安、宿州、泗州等地。中统三年(1262)春,李王..反叛,朝廷诏怀都随亲王哈必赤征讨,围攻济南。四月,李王..企图突围,怀都奋勇袭击,斩首百余

  • 卢象升传·张廷玉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祖父卢立志,曾做过仪封知县。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他考中天启二年(1622)榜进士,初任户部主事。经员外郎,之后升为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京师戒严,象升招募了一

  • 卷一·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一明 马文升 撰正心谨始以隆继述事切惟人君之要莫大乎谨始谨始之要莫先於正心而正心之要又在主乎敬焉尔盖敬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本根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能敬则心存心存则德愈谨而後可以

  • 巻二·努尔哈赤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二论治道天命元年丙辰正月癸酉上谕贝勒诸臣曰朕闻上古至治之世君眀臣良同心共济天降祯祥休和洊至果秉志公诚励精图治天心必加眷佑地灵亦为协应

  • 门人薛侃录·王守仁

      〔1〕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2〕侃问:“专

  • 卷第五·黄绾

      典籍所载,乃天地万物之理,及圣贤君子言行,恶可不讲求?但要知古人远取诸物,则必近取诸身,理义人心所同,彼特先得我心之同然者。必于吾心独知之地实致其力,必求仁,必求道,必求德,不使一毫不尽,则此心之理,建诸天地,考诸三王,徵诸庶

  • 第60章·老子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1)。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2)。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3)。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4)。【题解】本章,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统治阶级不要以烦

  •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戴溪

    宋 戴溪 撰读大雅文王成王之时作也推美文王之徳始受天命至于孙子因言商周废兴之际知天命之可畏使羣臣与成王知所戒惧以取法于文王也首章言文王尊为民上徳昭于天周虽积累之邦天有维新之命然文王自悔其徳天命亦不时至

  • 对于中央民训部修订中国佛教会章程草案之商榷·太虚

    ──二十五年六月作──统观此章程草案之特点,在于凡僧尼皆必为会员,非僧尼皆不能为会员及住佛教寺庵。例如:凡律师皆必入律师公会,非律师皆不能为律师公会会员及设律师事务所。如此则佛教会等于以佛教为职业之僧尼职业团

  •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德清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吾友钱而介。曾刻八十八祖传赞。余简之。止七十有七。意未释然。因至海盐鹰窠顶寺。礼诸祖像及憨公手书传赞。其有像无传者。则雪岩钦。无用宽。铁山琼。断崖义。绝学诚。季潭泐。松隐然。

  • 填词浅说·谢元淮

    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

  • 决定总持经·佚名

    佛说决定总持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谤佛经同本,说谤佛罪之陀罗尼。

  • 宗镜录·延寿

    凡一○○卷。又作宗鉴录、心镜录。永明延寿着,成书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广收大乘经论六十部,及印度、中国圣贤三百人之著作等汇编而成。其内容详述诸佛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全书立论重在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