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

○成化五年己丑四月,春秋館受命始撰,成化七年辛卯十二月畢。纂修官〈前後官幷錄〉

領館事:輸忠協策靖亂同德佐翼保社炳幾定難翊戴純誠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筵藝文館弘文館觀象監事禮曹判書高靈府院君臣申叔舟

領館事:輸忠衛社協策靖亂同德佐翼保社炳幾定難翊戴純誠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上黨府院君兼領經筵事兵曹判書臣韓明澮

監館事:輸忠衛社協賛靖亂佐翼純誠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兼領經筵事寧城府院君臣崔恒

知館事:推忠定難翊戴純誠明亮佐理功臣崇政大夫判敦寧府事兼知經筵事晋山君臣姜希孟

知館事:純誠明亮佐理功臣資憲大夫知中樞府事兼弘文館提學南原君臣梁誠之

同知館事:純誠佐理功臣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兼同知經筵事藝文館提學陽城君臣李承召

同知館事:純誠佐理功臣嘉靖大夫同知中樞府事東萊君臣鄭蘭宗

同知館事:純誠佐理功臣嘉靖大夫工曹叅判福昌君臣金壽寧

同知館事:純誠佐理功臣嘉善大夫刑曹叅判廣原君臣李克墩

同知館事:嘉善大夫行義興衛護軍兼同知成均館事臣芮承錫

修撰官:通政大夫藝文館副提學知製敎兼經筵叅賛官臣金之慶

修撰官:推忠定難翊戴功臣折衝將軍行忠武衛司直兼五衛將臣趙益貞

修撰官:通政大夫藝文館副提學知製敎兼經筵叅賛官臣柳睠

編修官:通訓大夫藝文館直提學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承文院叅校臣金紐

編修官:通訓大夫通禮院左通禮兼承文院叅校臣尹孝孫

編修官:通訓大夫掌樂院正臣高台鼎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司憲府執義兼承文院叅校臣孫舜孝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藝文館典翰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弘文館典翰承文院叅校臣任士洪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司諫院司諫臣金永堅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藝文館應敎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承文院校戡臣金季昌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承文院叅校臣成俶

編修官:通訓大夫司贍寺副正臣朴楣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議政府舍人臣玄碩圭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成均館司藝臣金性源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司憲府掌令臣洪貴達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奉常寺僉正臣鄭永通

編修官:禦侮將軍行龍驤衛中部司直臣金新

編修官:通訓大夫行藝文館副應敎知製敎兼經筵侍講官臣崔敬止

記注官:通訓大夫行藝文館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盧公弼

記注官:通訓大夫行藝文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鄭徽

記注官:通訓大夫行禮曹正郞兼承文院校理臣李瓊仝

記注官:奉正大夫行世子侍講文學臣朴崇質

記注官:中直大夫行成均館典籍臣柳自汾

記注官:中訓大夫行藝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金克儉

記注官:中訓大夫行藝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崔淑精

記注官:奉列大夫行刑曹正郞兼承文院校理臣許譔

記注官:奉正大夫行藝文館副校理知製敎兼經筵侍讀官承文院校理臣朴時衡

記注官:奉列大夫行禮曹正郞臣金自貞

記注官:朝散大夫行議政府檢詳兼承文院校理臣李則

記事官:通訓大夫行藝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承文院校檢臣金潤宗

記事官:奉正大夫行藝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承文院校檢臣孫比長

記事官:朝奉大夫行藝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承文院校檢臣朴孝元

記事官:朝散大夫行兵曹佐郞臣尹顯孫

記事官:朝散大夫行工曹佐郞臣趙枰

記事官:朝散大夫行藝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承文院校檢臣金宗直

記事官:通德郞行藝文館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南潤宗

記事官:通德郞行刑曹佐郞臣楊守泗

記事官:通善郞行司憲府監察兼承文院校檢臣金仲演

記事官:奉訓郞行司憲府監察臣崔哲寬

記事官:承議郞行藝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安琛

記事官:承議郞行藝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經筵檢討官臣蔡壽

記事官:承訓郞行藝文館副修撰知製敎兼繼筵檢討官承文院校檢臣金崙

記事官:通德郞行藝文館奉敎臣安處良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奉敎臣兪造

記事官:承議郞行承政院注書臣金源

記事官:奉訓郞行藝文館奉敎兼經筵司經臣孫昌

記事官:奉訓郞行藝文館奉敎兼經筵司經弘文館博士臣楊子由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待敎兼經筵說經弘文館著作臣金悰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待敎兼經筵說經臣金楣

記事官:宣敎郞行藝文館檢閱兼經筵典經弘文館正字臣姜居孝

記事官:宣務郞行藝文館檢閱兼經筵典經臣安晋生

記事官:承仕郞行藝文館檢閱兼經筵典經弘文館正字臣鄭以僑

記事官:通仕郞行藝文館檢閱兼經筵典經弘文館正字臣朴處綸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魏收
  第五十三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蔡东藩
  北征记·杨荣
  卷一百十一·杨士奇
  一百八十八 内务府奏请将曹(兆页)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摺·佚名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佚名
  四四 谕内阁着英廉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官·佚名
  卷四·傅恒
  卷七十三·傅恒
  卷二十三·高士奇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二 外祖父荣禄·溥仪
  徐梦莘传·脱脱
  刘玉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二十·樊增祥
  魏纪二 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怜主·姚茂良

    〔丑上〕阃外归来狱已成。秦人指日坏长城。九泉父子三人死。忠佞从来不共生。自家岳将军帐下张保。且说我将军父子三人。眞个文武双全。忠孝兼尽。儿童知其姓名。草木知其威势。杀败金人三四十阵。方得河北之地。要

  • 卷179 ·佚名

    林景熙 书陆放翁诗卷后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淳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 静思集巻七·郭钰

    (元)郭钰 撰○七言律寄吴杜征君武夷空翠接秋阴古木萧森石径深中使又传丹诏至山人长对白云吟松花未扫风过席芝草初耘雨满林九曲画圗归内府君王应许遂初心送龙光庭赴都帝城此去人千里马上题诗记旧逰官酒满传鹦鹉盏宫花飞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五·杨仲良

      神宗皇帝   马政   治平四年十一月。先是,环庆经略李肃之、鄜延陆诜[1]、陕西制置李师锡并言:本路无系草官地[2],又密迩西界,难以兴置马监。诏陕西监牧司广市善种,务令蕃息。唐介知太原,请于交城县置马监。诏比部员

  • 孙威敏征南录 全文·滕元发

    皇佑四年夏四月,广源州蛮侬智高寇邕州。守臣陈巩死之。遂击破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瑞九州岛。五月进围唐州城,纔容府寺仓廪,而城下之民剽杀略尽。朝廷始命起居舍人杨畋、阁门副使曹修安抚岭外,团练使张忠、蒋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正统元年八月甲子朔敕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史昭等曰向者人言达官牧马草场密尔境外恐为达贼所掠以助其力轻我边备已尝命尔等筹画哨备尔等略不加意以致达贼入寇果若人言乃饰词支吾以掩其过论罪难宥姑置不问顷因延安都指挥

  • 卷之七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食货六九·徐松

    宋量题上原有「宋会要」三字,题下原批「起太祖建隆元年讫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十六字,删。【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八月,松按:《玉海》作丙戌十九日。有司请造新量、衡,以攽天下。从之。松按:《玉海》干德元年七月戊午攽于潭、

  • 附錄·佚名

    ○成化六年庚寅二月,受命出草。至七年辛卯十二月,撰《世祖實錄》訖,始撰八年壬辰五月畢。纂修官〈前後官幷錄〉領館事:輸忠協策靖難同德佐翼保社炳幾定難翊戴純誠明亮經濟弘化佐理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領議政兼領經

  • 卷七·郑玄

    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职币。(九正谓九赋九贡。正,税也。九事谓九式,变言之者,重其职。明本而掌之,非徒相副贰也。叙犹比次也,谓钩考其财币所给

  • 卷二·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二   明 傅逊 撰伯齐桓公之伯桓公二年秋七月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蔡今为河南汝宁府有上蔡新蔡县郑今为河南郑州新郑汜水县邓今为河南邓州楚都郢今

  • 卷二十三·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三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检讨【臣】吴泰孔頴达曰天地气和而生万物大乐之体顺阴阳律吕生养万物是天地同和也天地之形有高下大小之限大礼别尊卑贵

  • 俱舍论疏 第三十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三十卷沙门法宝撰破执我品第九之二论。若唯五取蕴至荷重担者。犊子部引经难也。若即五取蕴名为我者。何故世尊作如是说。有取舍重担。荷重担者论。何缘于此佛不应说。论主征也。何缘于此假我。不许

  • 绛雪园古方选注·王子接

    医方著作。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三卷(又有十六卷本,内容相同)。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书中选录古代医家方剂予以分类整理。其内容主要有伤寒方、伤寒科、内科、内科丸方、女科、女科丸方、外科、幼科、痘疹科

  • 马自然金丹口诀·马自然

    内丹学著作。简称《金丹口诀》,宋·马自然撰。为一首七言古诗。自言云游海上,未遇明师,盲修瞎炼六十四年无成,后幸遇刘海蟾,始得金丹口诀。诀谓“玉液还丹人人有”,“本在人身休外觅”,“送在西南坤地上”,“只在泥丸

  • 明宣宗实录·杨士奇

    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

  • 庚申北略·佚名

    《庚申北略》是一篇记述咸丰十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史事的著作,自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占据天津起,至侵入北京逼签丧权辱国条约一一“北京条约”止,按日记事。从文章语气知作者当时身在北京,皆据作者耳闻目见,叙述

  • 士翼·崔铣

    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子钟,一字仲凫,号后渠,又号洹野,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因忤宦官刘瑾,出为南京稽勋主事。瑾败、召还翰林,晋侍读。后任南京国子祭酒,因上疏忤帝,勒令辞官,家居十六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