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慈仁品第七

昔佛在罗阅祇。去国五百里有山。山中有一家。有百二十二人生长。山薮杀猎为业。衣皮食肉初不田作。奉事鬼神不识三尊。佛以圣智明其应度。往诣其家坐一树下。男子行猎唯有妇女在。见佛光相明照天地。山中木石皆变金色。大小惊喜知佛神人。皆往礼拜供施坐席。佛为诸母人说杀生之罪行慈之福。恩爱一时会有离别。诸母人闻经欢喜。前白佛言:山民贪害以肉为食。欲设微供愿当纳受。佛告诸母人诸佛之法不以肉食。吾已食来不须复办。因告之曰:夫人生世所食无数。何以不作有益之食。而残害群生以自济活。死堕恶道损而无益。人食五穀当愍众生蠕动之类。莫不贪生。杀彼活已殃罪不朽。慈仁不杀世世无患。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適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適无患,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尧恼,是应梵天。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佛说偈已男子猎还。诸妇听经不复行迎。其夫惊疑怪不如常。弃肉来归谓有变故至见。诸妇皆坐佛前叉手听经。瞋恚声张欲图毁佛。诸妇谏曰:此是神人勿兴恶意也。即各悔过为佛作礼。佛重为说不杀之福残害之罪。夫主意解长跪白佛。吾等生长深山。以杀猎自居。罪过累积当行何法得免重殃。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仁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所在得利,死昇梵天,是为十一。

佛说偈已男女大小百二十二人。欢欣信受皆奉持五戒。佛语瓶沙王。给其田地赐与穀食。仁化广普国界安宁。

昔有大国王名和默处。在边境未睹三尊圣妙之化。奉事梵志外道妖蛊举国奉邪杀生。祭祀以此为常。时王母病痿顿著床。使诸医师不蒙汤药。遣诸■女所在请求。经年历岁未得除差。更召国内诸婆罗门得二百人。请入令坐供设饮食而告之曰:吾大夫人病困经久。不知何故乃使如此。卿等多智明识相法天地星宿。有何不可具见告示。诸婆罗门言:星宿倒错阴阳不调故使尔耳。王曰:作何方宜使得除愈。婆罗门言:当於城外平治净处郊祠四山日月星宿。当得百头畜生种种各异类及一少儿杀以祠天。王自躬身将母至彼跪拜请命。然後乃差。王即供办如其所言:驱人象马牛羊百头。随道悲鸣震动天地。从东门出当就祭坛杀以祠天。世尊大慈普济众生。愍是国王顽愚之甚。云何兴恶杀众生命。欲救一人。於是世尊将从大众往到其国。在城东门道路逢王及婆罗门辈。所驱畜生悲鸣而来。王遥见佛如日初出如月盛满。光相炳然照曜天地。人民见者莫不爱敬。所驱畜生祭餟之具。皆愿求脱。王即前进下车。卻盖为佛作礼。叉手长跪问讯世尊,佛命令坐问欲所至。拱手答言:国大夫人得病经久。良医神祇无不周遍。今始欲行解谢星宿四山五岳。为母请命冀蒙得差。佛告大王善听一言:欲得穀食当行耕种。欲得大富当行布施。欲得长命当行大慈。欲得智慧当行学问。行此四事随其所种。还得其果。夫富贵之家。不贪贫贱之食。诸天以七宝为宫殿。衣食自然。岂当舍甘露之餐来食粗秽也。祠祀淫乱以邪为正。杀生求生去生道远杀害众命欲救一人安得如此。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若人寿百岁,勤事天下神。象马用祭祀,不如行一慈。

佛说偈时即放光明烈照天地。三涂八难莫不欢喜。各得其所。国王和默闻说妙法。又睹光明甚大欢喜。即得道迹。病母闻法五情悦豫所患消除。二百梵志睹佛光相。重闻其言惭愧悔过。愿为弟子。佛尽受之。皆作沙门各得如愿。王及大臣请佛供养一月乃去。以法治正国遂兴拢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三重法界观·太虚
  卷第二·李遵勖
  兜率龟镜集目录·弘赞
  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佚名
  问罪过品第七·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二·祖琇
  目录·铁壁慧机
  论悟证·印光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下·慧思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四·明佺
  养老慈幼之意义·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卷三·赜藏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399_1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元稹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 卷394 ·佚名

    王禹偁 投迤殿院 南面修文德,东吴纳土疆。 苍生思抚育,丹诏择循良。 乌府官新转,龙头桂旧香。 渡江骢马瘦,重地绣衣长。 纶阁材知屈,苏台俗必康。 恩流一车雨,威凛柏台霜。 休假寻山寺,行春

  • 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一卢肇卢肇字子发袁州人会昌三年登第初为鄂岳卢商从事後除着作郎迁仓部员外郎充集贤院直学士咸通中出知歙州移宣池吉三州卒赋集八卷诗文集十三卷今编诗一卷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六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次韵高子勉十首【高荷字子勉江陵人上山谷长篇警句云蜀天何处尽巴月几囘弯因此得名後知涿州而死自号还还先生事见曾慥诗选】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佚名

    正统五年春正月甲辰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正朝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乙巳文武百官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丙午 宣宗章皇帝忌辰遣官祭 景陵○朵颜卫都指挥同

  •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佚名

    一二五八 军机大臣奏周琼吴锡麒错误在三处以上应交部察议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蒙发下三通馆书《食货略》、《学校考》二门,所有讹错之处,除总裁各员已邀恩宽免外,其纂修周琼、吴锡麒,错悞均在三处以上,应遵旨交部察议

  •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七五三 寄谕各省督抚查缴天文占验妄言祸福书籍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内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历祥异赋》及不

  • 司马彪续汉书卷二·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刘玄传○九八时圣公聚客〔一〕,家有酒,请游徼饮。宾客醉歌,言:「朝亨两都尉,游徼后来,用调羹味。」游徼大怒,缚捶数百。(姚。汪。俊。铃木)──范书本传注○御览卷八四六 〔一〕刘玄字圣公,弟为人所杀,时结客欲报怨。

  • 樊深传·令狐德棻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奉继母十分恭谨。少年好学,背着书到三河拜师,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战,以功劳授荡寇将军,先后升任伏波将军、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在读书时见到吾丘子,于是回家侍奉父

  • 五七、墨子游齐考·钱穆

    《墨子 鲁问篇》载墨子见七大王,孙诒让《闲诂》引苏俞说,云:&ldquo;即太公田和也。其后子孙称王,亦尊其祖为大王。&rdquo;孙云:&ldquo;安王十六年,田和始立为诸侯,墨子见大王,疑当在田和为诸侯之后。&rdquo;今按:安王十六年,墨

  •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翰林诸学士表学士非古官其职初散寓于中秘诸省至唐文皇开天策府而始有学士之目武后中复置北门学士间以亲昵充之如汉鸿都而加重其后至德宗朝始定设学士系衔于翰林与中书舍人对掌内外制然无定品徃徃寄禄于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癸卯朔。 乙巳,宁夏卫地震,东北城垣崩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 戊申,岁星犯键闭。 己酉,享太庙。 阇婆国王磨那陀喃遣其臣淡罔巴从等奉表,贡苾布油、红布、檀香、豆蔻等

  • 四年·佚名

    (戊午)四年清康熙十七年 二月2月3日○甲辰,上違豫,藥房提調許積、金錫冑等啓請率醫官入診,上只命醫官入診,而自內招錫冑,竝入侍。蓋錫冑曉解醫術故也。積及承旨、史官皆不得入。史官曰:「君臣之間,接見之禮,至嚴且重。況錫冑以

  • 读书丛説卷一·许谦

    元 许谦 撰书五十八篇今文三十三篇【伏生所传凡二十八篇而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因古文出后方别出此五篇故成三十三篇】虞书四【伏生为二篇】尧典 舜典【复出】臯陶谟益稷【

  • 禅苑蒙求卷之下·志明

    隐峯倒化(马祖法嗣传灯录八)邓隐峯将示灭。先问众云。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赏见之。还有立化也无。众云有。师问还有倒立而化者无。众云未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茶毗。屹然不动。远近瞻视惊叹

  • 万历永安县志·佚名

    郡邑有志,备史采也。史,公是非、示劝惩、昭治忽,纪往诏来,垂当年得失之镜,风励人心之大机也。或谓:志,史之流也。余以天下之史,必合郡邑之志,而通采以成之,是可以易言哉!仲尼作《春秋》,因鲁史旧文笔削其义,而天下之乱臣贼子惧。故

  • 宾退录·赵与时

    笔记。南宋赵与时撰。10卷。与时字行之,一字德行,宋太祖七世孙,宝庆进士,官丽水丞。平日见闻所及,喜为客诵之,宾退或书于牍,集为是编,故有是名。赵与时熟于两宋典章制度及遗文轶事,所记人物、掌故,翔实可靠。考证经史,辨析典故,大

  •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

    《三宝太监西洋记》,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 义》,别题《三宝开港西洋记》。长篇神魔小说。全书20 卷100回。作者罗懋登。小说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太监郑 和率领船队远涉重洋、游历各国的史实编著。小说主要写郑和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