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

  施设论卷第六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之二

又问。何因有一类山。多树多草。有一类山。少树少草。答谓。一类山下有龙宫。故多树草。有一类山。下无龙宫。故少树草。

又复有山土界高涌。故多树草。又复有山多诸宝物。谓金银铜铁。赤土白土。藏伏山下。故少树草。又复有山。下有各别地狱居处。故少树草。

又复山下无别地狱。故多树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状极大。一类不大。答谓。有地方。地界温暖。水界增涌。火界调顺。风界稳平。故树极大。谓有地方。地不温暖。水不增涌。火不调顺。风不稳平。故树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叶极大。一类不大。答谓。有树木。地界温暖。水界增涌。火界调顺。风界稳平。故树叶大。谓有树木。地不温暖。水不增涌。火不调顺。风不稳平。故叶不大。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其花茂盛。一类无花。答谓。一类树殊妙高耸。故花茂盛。有一类树。状不殊妙。复不高耸。故彼无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复何因有一类树。有其果实。一类无果。答谓。一类树。味界增盛。彼即有果。有一类树。味界不增。故无其果。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一类树。花有妙香。一类无香。答有一类花。本状殊妙。不为火损。故有妙香。有一类花。本非殊妙。复为火损。故无妙香。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有一类果。足其嘉味。一类无味。答有一类果。味为火损。其果无味。有一类果。不为火损。其果有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余诸花果色香味等。有无亦然。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一

总说颂曰。

佛世尊及声闻众  化人所食四大种

隐没烟及火炽然  最后如空无表现

又问。何因佛世尊者。善能化彼所化之人。妙色端严。人所乐见。具大人相。庄严其身。若佛语言。化人即默。若化人语。佛即默然。彼声闻弟子。亦能化彼所化之人。色相端严。剃发被衣。作沙门相。何故能化之者语言。所化之者亦言。能化之者若默。所化之者亦默。答佛世尊者。常住三摩地。心自在故。若入若出。速疾无碍。于一切时。不舍所缘。声闻即不然。不同世尊具一切智。智心得自在。已到彼岸。由此因故。佛所化人妙色端严。语时能默。默时能语。而彼声闻所化之人。虽复色相端严剃发被衣。然能化之者。语即能语。默即还默。不自在故。

或有问言。若佛所化如声闻所化。声闻所化如佛所化者。可说具四大种。或不具邪。答具四大种。

又问。所化之者。说所造色。或不说邪。答说所造色。

又问。所化之者。有思惟邪。无思惟邪。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者。即有思惟。若想成所起者。即无思惟。

又问。彼所化者。如何得心自在。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彼所化者。即心自在。若想成所起。彼所化者。心不自在。

又问。所化之者。中间分位。说具四大种。或不具邪。答说具四大种。

又问。中间分位。说所造色。或不说邪。答说所造色。

又问。中间分位。有思惟邪。无思惟邪。答此有思惟。

又问。中间分位。如何得心自在。答随能化者。自心自在故。

又问。所化之者。食于藏腹。如何销散。以是化故。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缘持所起者。食即销散。若想成所起者。食即不散。

又问。彼所化人。何时即隐。答此有二种所起。一者缘持。二者想成。若想成所起者。彼即能隐。若缘持所起者。或隐不隐。

问至何时隐。答随能化者。若天若人。若阿修罗。或善相。或恶相。彼隐即隐。何故不隐邪。答中间最后相去悬远。乃至还归自相而住。此即不隐。

又问。何因圣人化火之时。为有烟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随其所化。而即有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化火之时。火炽焰不。答能化之者。心自在故。随其所化。火即炽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化火之时。唯烧自身及自衣饰。不烧他者。答随能化者。其心自在。意所乐故。唯烧自身及自衣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圣人化火爇其身时。但观虚空。外无所有影像。及余悉无表现。答圣人化火之时。地方分位。行坐等处。悉以化所成火。混一火界。普皆焚爇。但观虚空。外无所有影像。及余悉无表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二

总说颂曰。

大海次第及深广  海居众生同咸味

不宿死尸珍宝多  大身众生注雨等

如经所说。大海次第从小增广。亦非本来而自深险。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次第从小增广。亦非本来而自深险。随其大洲分位如是。如谷麦聚次第分位。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如经所说大海深广难彻源底。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非大海深广难彻源底。但以海水。若出若入。或用一器。或百或千。或复百千。而汲海水。随其所取。不能度量海之分量。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中水。潮不失时。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时有二种。一旦暮时。二大时。何名旦暮时。谓大海中。所居众生。有其饥虚羸劣之者。少得饮食。为伺求故。从水出陆。以所食因。依时伺求。由此名为旦暮之时。何名大时。谓大海中。所居众生。以海居人。每至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余神通月分日。是等之日。自船登岸。有信向宗事月天之人。有事日天之人。有事童子天人。有尊重信向事佛优婆塞依法不食。广作祠祭乞欢喜事。彼海居众生。以伺求食故。从海出陆。故曰大时。

如经所说。大海中水。同一咸味。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有海居众生。大海中生。大海中老。大海中殁。其未殁者。彼身之垢。身之秽恶。在大海中。故海咸味。又复海中有众山居。经久销镕。亦成咸味。又复大洲之中。近海居人。以其草木枝叶茎[卄/幹]等物。弃置海中。亦成咸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众宝充满。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以其大海世界成时。界地最上。处径最上。轮围最上。总聚方分。成须弥山王。安止其中。有七金山。周匝围绕。彼大海中。有大威力诸龙王宫。是故大海有众珍宝。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有大身众生。居止于彼。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身众生者。往昔为人。作诸非法。广积受用。子息眷属。奴婢饮食。但自资身。不行惠施。由斯罪业。乃至最后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以彼宿造余业未尽故。生海中为彼极大畜类之身。身相大故。令多众生共所食啖。陆地大洲不能容受。皆以宿昔不善业报故。于海中受斯极苦。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不宿死尸。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谓。大海中。有洁净行诸大龙宫。若彼最上龙王宫中。有死尸者。即于夜分。弃置第二龙王宫中。乃至第四宫中。如是次第。出置岸上。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如经所说。大海中。有大阎浮树。枝叶繁茂。树汁涌渧。于虚空中。如恶叉聚。流注于彼大海之中。而其海水。不增不减。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大海中。所居众生。共所受用。余即热风吹荡而尽。是故海水。不增不减。

如经所说。大海之中。有其种种形显色相种种音声众生居止。非一种类色相音声。今问。何因其事如是。答彼诸众生往昔为人。广造多种罪不善业。谓身语意起诸恶行。乃至最后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余业未尽。堕大海中。受畜类报。故有种种形显色相种种音声。非一种类色相音声。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施设论卷第六

猜你喜欢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花大曼拏攞品一卷·佚名
  唐梵两语双注集·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五(末)·窥基
  致李铁民先生书·太虚
  一五 大缘经·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澄观
  判摄一切佛法·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八·佚名
  佛说治意经·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卷九·水鉴慧海
  序·朱时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八·彭定求

        卷68_1 【关山月】崔融1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汉兵开郡国,胡马窥亭障。夜夜闻悲笳,征人起南望。   卷68_2 【拟古】崔融1   饮马临浊河,浊河深不测。河水日东注,河源乃西

  • 卷一三·郭则沄

    高宗听政惟勤,晨兴必以卯刻,虽冬月亦然。白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上自寝宫出,每过一门,必呜爆竹一声,内直者遥闻爆竹声自远渐近,则知圣驾已临乾清宫。计尚须燃烛寸许,始放明也。当西陲用兵,军报夜至,亦必亲览。趣

  • 卷270 ·佚名

    钱惟演 槿花 绮霞初结处,珠露未晞时。 宝树宁三尺,华灯更九枝。 亭亭方自喜,黯黯却成悲。 欲作处烟散,犹怜反照迟。 钱惟演 禁中庭树 紫闼分阴地,凡条擢秀时。 高枝接温树,密叶覆辛夷。

  • 卷五百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一张祜洛阳感寓扰扰都城晓【一作晩】四开不关名利也尘埃千门甲第身遥入万里铭旌死後来洛水暮烟【一作天一作云】横莽苍邙山秋日露崔嵬须知此事堪为镜莫遣黄金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三五言长律二徐祯卿谒严子陵祠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钓竿何嫋嫋石濑故溅溅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余风犹

  • 蜕庵集卷三·张翥

    (元)张翥 撰○七言律诗无题见时略略望遥遥有月阑干待袖招得巧蜘蛛丝缕细传声鹦鹉舌关娇仙家弦管寜无谱天上星河亦有桥云雨或时消息断不如朝暮石城潮闻笛何人吹笛傍江干木落淮南夜色寒三弄水边人舣棹一声云杪客凭栏梅花

  • 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李延寿

    贺讷 姚黄眉 杜超 贺迷 闾毗 冯熙 李惠 高肇 胡国珍 从曾孙长粲 杨腾 乙弗绘 赵猛 胡长仁 隋文帝外家吕氏夫左贤右戚,尚德尊功,有国者所以御天下也。殷肇王基,不藉莘氏为佐;周成王业,未闻姒姓为辅。然历观累代外戚之家,乘母

  • 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丧嗣统边报惊心·蔡东藩

      却说教徒中弹坠下,放弹的人,是皇次子绵宁。皇次子时在上书房,忽闻外面喊声紧急,忙问何事?内侍也未识请由,出外探视,方知有匪徒攻入禁城,三脚两步的回报。皇次子道:“这还了得!快取撒袋鸟铳腰刀来!”内侍忙取出呈上。皇次子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魏郑公谏续录卷上·翟思忠

    元 翟思忠 撰太宗论自古政化得失因曰大乱之后造次不可致化公对曰不然凡人居安乐则骄逸骄逸则思乱思乱则难化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犹饥人易食也太宗曰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大乱之后将来【来疑作

  • 卷二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食货志第四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师古曰殖生也嘉善也】货谓布帛可衣【师古曰

  • 金陵被陷记·佚名

    吁嗟乎,粤贼杨秀清之攻陷金陵也,荼毒生民,惨不堪状,而其实皆由民自取。祁方伯曾出示云:江南富者吝财,贫者惜力。此二句道破江南风气。若使人民同心,富者早捐财,贫者早效力,预为团练,以助官?之不逮,安见城不可保、家不可完耶!乃民

  • ●《物犹如此》刊竣漫书简端十首·徐谦

      江西广丰白舫徐谦,时年八十有一   性善人为万物灵,如何让物独惺惺。新翻花样拈公案,别有伤心老泪零。   不乏完人史册间,贞廉忠孝考班班。尘封可惜抛高阁,都道青天何处攀。   且莫惊奇且莫疑,从来万物圣人师。借

  • 卷一百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佚名

    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善财童子从天宫下。向迦毗罗城。至善知众艺童子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冷庐医话·陆以湉

    五卷。清陆以湉 (1802—1865)撰。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桐乡县 (今属浙江)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三十五岁宦游武昌,三十八岁官杭州教谕。因弟及子均为时医误药而卒,遂钻研医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医术。著

  • 红雾·张资平

    《红雾》是张资平的长篇小说,1930年11月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出版。张资平的作品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热烈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他以客观平实的写作态度,清新流畅

  • 转女身经·佚名

    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佛为无垢光女说转女成男之法。由一法增至十法。兼明女身种种之苦恼。佛住耆阇崛山,有婆罗门,名须达多,妻名净日,怀一女胎,其胎合掌听法,欲有所问。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众会,皆见此女在胎问法。问已,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