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

  施设论卷第五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八之二

又问。何因未离欲者。当趣灭时。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答未离欲者。当趣灭时。外心生起。住著奔流。风吹目开心周遍故。其风不止。是故上风吹鼓内入其身。已离欲者。当趣灭时。无外心生起住著奔流。无风所吹。目不开合。无心周遍。其风乃止。是故无上风吹鼓内入其身。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身体轻安。而复调畅。命既终殁。身体坚重。而不调畅。答其终殁者。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是故坚重。而不调畅。彼存活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是故轻安。而复调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饮食销散。既终殁已。食不销散。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水界风界不灭。由彼水界流润。火界成熟。风界吹鼓。故其所食。而乃销散。彼终殁者。边际分位。水界火界风界俱灭。以其所食。水不流润。火不成熟。风不吹鼓。故不销散。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身无秽气既终殁已。秽气充盈。答人命存活。现住世者。中间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不灭。随逐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无诸秽气。既终殁已。边际分位。火界风界。二界俱灭。不随水界而得盈满。是故彼身乃有秽气。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人命存活。现住世间。出息入息。而常随转。彼终殁者。其事不然。答命存活者。以思惟发悟故。依止于思。是故存活出入息转。既终殁者。无所思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彼训狐鸟。夜见昼不见。答彼训狐鸟。目中瞳人。其状赤色。夜中无障。昼即有障。是故夜见而昼不见。又问。何因人能昼见夜乃不见。答人之目中瞳人。其状黑色。昼乃无障。夜即有障。是故昼见而夜不见。

又问。何因犬马夜见昼亦能见。答犬马目中瞳人黄色。昼夜无障。是故俱见。

又问。何因鱼于水中能见。陆中不见。答诸鱼者目中瞳人。眵泪所覆。水中无障。陆中有障。故水中见。陆中不见。又问。何因人之两目。陆中无障。水中有障。答人之目中瞳人。水泡所成。是故陆中无障。水中有障。

又问。何因龟鳖虾蟆。及水蛭等。水陆俱见。答龟鳖虾蟆。及水蛭等。目中瞳人。骨之所成。陆中水中。俱无障碍。是故俱见。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九

总说颂曰。

睡眠恶戾及桌举  多舌语言并暗钝

念慧而复烦恼增  不颖利于禅定等

又问。何因世间有多睡眠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睡眠者。于光明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蟒蛇龙等。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少睡眠者。答谓。若有人于光明法中。作光明想。多所近习。于昏沉睡眠法中。而不近习。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运用执行刀杖器械。诸恶戾人。不能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屠宰魁脍。畋猎渔捕。调制象马。杻械系缚。诸不律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恶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不行刀杖。不恶戾人。而不近习诸恶戾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掉举者。不能近习。诸寂止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歌舞戏笑之人。或生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掉举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诸寂止者。而不近习掉举之人。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舌多语之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语之人。不能近习少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鹦鹉鹙鹭拘枳罗燕雁等诸飞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多舌多语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少语之人。不能近习多语之者。彼人至谢灭已。当复云何。谓作仙人及出家人。诸长者等。或生色无色界天中。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暗钝者。答谓。若有人不能近习多闻之人。不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有不暗钝者。答谓。若有人常所近习多闻之人。不能近习寡闻之者。能以各各方处之言。说释义理。彼人至谢灭已。谓作婆罗门中善说法者。或作沙门中善说法者。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复次当知。少语之人。有其二种。一者卑贱二者尊高何等是为。卑贱少语。谓若有人。虽复卑贱。以有智故。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余有智之人。故虽卑贱。而能少语。何等是为尊高少语。谓若有人。本性尊高。而复有智。常能依止父母师长名称尊者。及余有智之人。故能少语。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无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心无厌足。然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于法理趣。能谛伺察。然于正法。不能多求。少以为足。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无慧无行之者。答谓。若有人不能多求正法。复于理趣。不能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有行有慧之者。答谓。若有人多求正法。复于理趣。能谛伺察。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而能住持正法。答谓。若有人能于诸法行相之中依止。十二处法。而善摄受。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失念之者。答谓。若有人于不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恶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恶趣地狱中。生地狱殁已。设欲来生人同分中。纵得为人。寿量短促。人中殁已。当生还复无多记念。所为忘失。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多记念者。答谓。若有人于诸善法。积集而转。近习修作。广多善行。彼人身坏命终。堕在善趣天界中。生天趣殁已。若欲来生人同分中。即得为人。寿量长远。人中殁已。当生还复广多记念。所为不忘。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深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其欲想嗔想害想欲因嗔因害因欲寻嗔寻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随应而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又问。何因世有不极烦恼之者。答谓。若有人于出离想不嗔想不害想出离因不嗔因不害因出离寻不嗔寻不害寻。近习修作。于极烦恼。不随应转。由此因故。其事如是。

又问。何因世有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不善摄受。由此因故。不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又问。何因有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者。答谓。若有人于其诸法行相决定义中。能善摄受。由此因故。即能速成禅定忍辱二种善法。

对法大论中因施设门第十之一

总说颂曰。

须弥大地及方处  山有广多草木者

多树及彼枝叶多  花果丰盈茂盛等

又问。何因一切山中。须弥山王。最高最胜。答世界成。时彼须弥山。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轮围最上。总聚方处。而成其山。由此因故。须弥山王。最高最胜。

又问。何因北方地界。多树多草。答世界成时。北面风吹。界地最上。处迳最上。殊妙最上。总聚方处。是故北方多树多草。

又问。何因于大地中。一类地高。一类地下。答此大地中。一类地方。土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地下。又此大地。一类地方。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余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地中。虽天雨澍渧。其下不陷。故彼地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有高有下。

又问。何因众山之中。一类山高。一类山低。答谓。世界成时。有极猛风。鼓地大种。总聚而高。若复微风吹鼓少聚地种。故彼山低。又复诸山地界高涌。得少天雨流润澍渧。其下低陷。故彼山低。有一类山。而有诸宝。谓铁白铜白镴黑镴。及金银等。并余所有坚硬之物。藏伏山下。虽天雨澍渧。其地不陷。故彼山高。由此因故。大地方处。山有高低。

  施设论卷第五

猜你喜欢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卷十二·赞宁
  太子须大拏经·佚名
  卷第三十九·李通玄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一·虚舟普度
  卷三百二十四·佚名
  摩登伽经卷上·佚名
  禅林宝训卷第二·净善
  序·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三卷·马鸣
  第十六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应次蘧·唐圭璋

      次蘧字正之。   点绛唇   梅   雪意娇春,腊前妆点春风面。粉痕冰片。一笑重相见。   倚竹偎松,谁道罗浮远。寒更转。楚骚为伴。韵绕香篝暖。

  • 卷二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草堂集咏竹杯珓子谁识破筠根还同一气分吉凶终在我翻覆漫劳君酒欲祈先酹香临掷更焚吾尝学丘祷嬾把祝云云喜怀古上人见访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漏声过半夜月

  • 通鉴释文辩误卷十二·胡三省

      通鉴二百五十八【凡三条】  昭宗大顺元年李存孝擒孙揆韩归范紤以素练史炤释文曰其字未详【海陵本同】余按丁度集韵音充夜翻以防维持之也二百六十九卷梁均王干化四年音昌者切亦非  惟华邠凤翔鄜夏之兵会

  • 卷第二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七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

  • 卷八·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 汉臣 董卓【李傕 郭泛 杨奉 韩暹樊稠 张济 李乐 胡才】 韩遂【马腾 成公英阔行】张杨【董承】 吕布【张邈 邈弟超

  • 王晏传·萧子显

    王晏字士彦,是琅邪临沂人。祖父王弘之,曾任通直常侍。父亲王普曜,官至秘书监。王晏在刘宋大明末年一起家就出任临贺王国常侍,员外郎,巴陵王征北板参军,安成王抚军板刑狱,并随府转任车骑。晋熙王刘燮主管郢州时,任王晏为安西主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高晋

    天章【辛未 浙江 江南 山东 直隶】诗入浙江境午临于越晓勾呉一水何曽易舳舻尔界此疆人纵别民胞物与我宁殊敢忘求莫心常切且喜行程春与俱万姓尊亲盈跸路岂辞膏泽以时敷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南湖一

  • 殊路第二十一·桓宽

    大夫曰:“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云。政事者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宰我秉事,有宠于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简公杀于檀台。子路仕卫,孔悝作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贡、子

  • 第三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三卷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分别三身品第三三身品三门分别。一辨来意。二释品名。三彰妨难。来意有三。一前寿量品总说菩提涅槃二果未能别知。寿量品内已为别说涅槃断果。未为分别菩提智果。

  •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八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胜决择品第十一之二复次心差别相建立应知。颂曰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复由七种行  难了相应知论曰。心差别相当知。复由所依所缘力而得建立。由所依

  • 真与假·松本清张

    睡梦初醒,肢肌中只听得雨声滴答。睁开眼睛,屋子里有些阴暗。从二楼的窗子里望出去,那棵柿子树只看得见一个顶梢,茂盛的枝叶承着雨水,闪闪发光。

  • 皇明文征·何乔远

    总集名。明何乔远编。七十四卷。所收作品起于明洪武迄于崇祯初,分赋、乐章琴操、乐府、古体诗、近体诗、诗余、各体文诸大类。以“词之雅驯而近古”为标准,编纂时注意选取不同流派的作品。有明崇祯四年刻本。

  • 鹤林集·吴泳

    诗文别集。四十卷。宋吴泳撰。《宋史》卷四二三《吴泳传》谓泳有《鹤林集》,不载卷数。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皆不著录。惟《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见之,亦云“缺卷”。知其集原未分

  • 圣朝名画评·刘道醇

    《四库全书》采择的浙江苑懋柱家天一阁藏书,其名为《宋朝名画评》。绘画品评著作。三卷。北宋刘道醇撰。成书约在北宋元丰年间(1080年前后)。刘道醇,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事迹无考。另著有《五代名画补遗》一卷。

  • 玉楸药解·黄元御

    本草著作。8卷。清黄元御(坤载)撰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作者号玉楸子,故以名书。此书继《长沙药解》之后成书,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93味,分草、木、金石、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8部予以论述。内容论述简要,

  • 芦川词·张元干

    中国古代词集。张元干著。通行本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今人唐圭璋辑《全宋词》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元干(1091—约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宋永福(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年,为李纲僚属,参予汴京保卫战

  • 诗本音·顾炎武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 ‘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

  • 明宪宗宝训·刘吉

    明宪宗朱见深语录汇编。刘吉等编纂。弘治四年(1491)成书,与《明宪宗实录》同进。十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三卷。凡六十三子目,前有明孝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