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七卷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七卷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

分别摄品第六之四

三世及三世说事。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一切使使。欲界苦苦。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界一切使使。色界变苦苦。十四界十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四识识。色界一切使使。无色界行苦苦。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使使。复次苦受苦苦。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使使。乐受变苦苦。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使使。除欲界无漏缘疑及彼相应无明。余欲界一切使使。不苦不乐受行苦苦。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

有觉有观法。八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欲色二界一切使使。无觉有观法。三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欲色二界一切使使。无觉无观法。十三界十二入五阴摄。十智知。六识识。色无色界一切使使。欲界有漏缘使使。有觉有观地。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欲色二界一切使使。无觉有观地。三界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无觉无观地。十一界十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四识识。色无色界一切使使。身业。二界二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智。二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身业。口业亦如是。意业。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

善业。三界二入二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三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不善业。三界三入二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三识识。欲界一切使使。无记业。三界三入二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三识识。色无色界一切。欲界二身见集断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学业。一界一入二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如学业。无学业亦如是。非学非无学业。三界三入二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三识识。一切使使

见断业。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一切使使。修断业。三界三入二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三识识。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不断业。一界一入二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

现法受业。生受业。后受业。三界三入二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三识识。欲界一切使使。色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乐受业。三界三入二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三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苦受业。三界三入二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三识识。欲界一切使使。不苦不乐受业。一界一入二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三法竟)

身念处。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智。六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受念处。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心念处。七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法念处。一界一入二阴摄。十智知。一识识。一切使使。复次身增上。彼道生善有漏及无漏。受心法增上。彼道生善有漏及无漏。四正勤。四神足。三界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禅。三界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苦谛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六识识。一切使使。如苦谛。集谛亦如是。灭体。一界一入阴所不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一识识。使所不使。道谛。三界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

慈悲喜舍。三界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空八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三界二入四阴摄。七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灭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使使。非想非非想入处。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使使

四圣种。三界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有为沙门果。三界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无为沙门果。一界一入阴所不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一识识。使所不使

法智。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比智及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比智。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法智及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知他心智。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等智。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除见无漏缘。余一切使使。余智。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

义辩及应辩。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法辩及辞辩。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因缘。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一切使使。次第缘。八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所缘缘。及增上缘。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十智知。六识识。一切使使

抟食。三界三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比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四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触食及意思食。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识食。七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

欲流。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使使。有流。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无色界一切使使。见流。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除见相应无漏缘。无明无明流。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除无漏缘无明。余一切使使。如流。轭亦如是

欲取。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使使。见取。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除见相应无漏缘无明。戒取。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苦断一切使使。见集断一切遍使使。乃至见道断有漏缘使使。我取广说如有流

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一切使使。非过去未来现在法。一界一入一阴所不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欲界系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界一切使使。色界系法。十四界十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四识识。色界一切使使。无色界系法。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使使。不系法。三界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苦集智。一识识护。使所不使

善因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九智知。除灭智。六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不善因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界一切使使。无记因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六识识。一切使使。非善因非不善因非无记因法。一界一入阴所不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道智。一识识。使所不使

有缘缘法。三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有为缘使使。无缘缘法。八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有缘缘无缘缘法。三界二入四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非有缘缘非无缘缘法。十一界十一入二阴摄。九智知。除知他心智。六识识。有漏缘使使(四法竟)

色阴。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智。六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受阴想阴行阴。一界一入三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识阴。七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色盛阴。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受盛阴想盛阴行盛阴。一界一入三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识盛阴。七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地狱趣。畜生饿鬼。及人趣。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界一切使使。天趣。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六识识。三界一切使使

见苦断烦恼身。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苦断一切使使。及见集断一切遍使使。见集断烦恼身。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集断一切使使。及见苦断一切遍使使。见灭断烦恼身。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灭断有漏缘使使。及一切遍使使。见道断烦恼身。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道断有漏缘使使。及一切遍使使。修断烦恼身。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

色法如色阴。心法如识阴。心法法。一界一入三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心不相应行。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智。一识识。有漏缘使使。无为法广说如果非果法(五法竟)

地界。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二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亦如是

识界。七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

见苦断法。三界二入四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苦断一切使使。及见集断一切遍使使。见集断法。三界二入四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集断一切使使。及见苦断一切遍使使。见灭断法。三界二入四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道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见道断法。三界二入四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道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修断法。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六识识。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不断法。三界二入五阴摄。八智知。除苦集智。一识识。使所不使(六法竟)

贪欲使。及嗔恚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有漏缘使使。有爱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无色界有漏缘使使。慢使。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三界有漏缘使使。无明使。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除无漏缘无明。余一切使使。见使。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及见相应无漏缘无明。疑使。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及疑相应无漏缘无明

初识住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界一切使使。第二识住处。十四界十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四识识。色界一切使使。第三第四识住处。十一界十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界一切使使。第五第六第七识住处。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使使

七觉支品。一界一入二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七法竟)

初解脱处。及第二第三解脱处。三界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空入处解脱。识入处解脱。无所有入处解脱。三界二入四阴摄。七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非想非非想入处解脱。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想受灭入处解脱。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八胜处入。及八一切入处。三界二入五阴摄。七智知。除法智及灭道智。一识识。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道支中正语正业正命。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诸余道支。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八法竟)

贪欲结。及慢结。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三界有漏缘使使。嗔恚结。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有漏缘使使。无明结。如无明使。见结。如见使。他取结。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疑结。一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见断有漏缘使使。及疑相应无漏缘无明。悭嫉二结。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初众生居处。如初识住处。第二众生居处。如第二识住处。第三第四第五众生居处。如第三第四识住处。余众生居处。如余识住处(九法竟)

空一切入处。及识一切入处。三界二入四阴摄。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无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

无学法中正语正业正命。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余无学法。如余道支(十法竟)

有漏色。十一界十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六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有漏受想行。一界一入三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一切使使。有漏识。如识界。无漏色。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知他心智及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无漏受想行。一界一入三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无漏识。二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苦集智及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无为法广说如果非果法(十一法竟)

眼入。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亦如是

色入。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二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色入。声入触入色界声界触界亦如是

香入。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比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二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香入味入。香界味界亦如是

意入。七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如意入。意界意根亦如是

法入一界。一入四阴摄十智知。一识识。一切使使。如法入。法界亦如是(十二法竟)

眼识界。二界一入一阴摄。八智知。除灭道智。一识识。欲色二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眼识界。耳识界身识界亦如是

鼻识界。二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鼻识界。舌识界亦如是

意识界。二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十八法竟)

女根。一界一入一阴摄。六智知。除比智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女根。男根亦如是

命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知他心智及灭道智。一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乐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使使。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苦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喜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色界一切使使。除欲界无漏缘疑及彼相应无明。余欲界一切使使。忧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一切使使。舍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一切使使。信根。一界一入一阴摄。九智知。除灭智。一识识。三界一切遍使使。及修断使使。如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

未知当知根。三界二入三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使所不使。如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亦如是(二十二法竟)

欲界系见苦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系见苦断一切使使。及见集断一切遍使使。欲界系见集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系见集断一切使使。及见苦断一切遍使使。欲界系见灭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除欲界系见灭断无漏缘不共无明。余欲界系见灭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欲界系见道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除欲界系见道断无漏缘不共无明。余欲界系见道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欲界系修断使。一界一入一阴摄。七智知。除比智及灭道智。一识识。欲界系修断一切使使。及一切遍使使。如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如是。色界差别者。除法智。无色界差别者。六智知。除法智知他心智灭道智。余如上说(九十八使竟)

猜你喜欢
   第五十七則 趙州什麼處是揀擇·胡兰成
  卷七·佚名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第一·佚名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二十三·佚名
  一休与五休·佚名
  卷第九十七·霁仑超永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上·慧远
  水鉴海和尚六会录序·水鉴慧海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佚名
  梦东禅师遗集·彻悟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冯待制子振(海粟集)·顾嗣立

    子振,字海粟,攸州人。博洽经史,尝着《居庸赋》,首尾几五千言,闳衍巨丽,自号怪怪道人。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海粟于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海粟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事料醲郁,美如簇锦

  • 第四折·佚名

    (外扮包待制引丑张千祗从上)(张千喝科,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包待制云)法正天心顺,伦清世俗淳。笔题忠孝子,剑斩不耳人。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乃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也。幼年间进士及弟,累蒙擢用。皆因老夫秉性

  • 卷一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李元紘李元紘字大纲京兆万年人本姓丙氏曾祖粲率衆归高祖因赐姓元紘初为雍州司户太平公主占民碾磑元紘断还民雍州长史窦怀贞惧势促令改断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此断不可揺开元初擢京兆

  • 卷五十二·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正月丁卯朔,(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靖康元年正月丁卯乃朔日也,原本脱写“朔”字,今据增。) 金人犯濬州,(案: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斡离不陷濬州系於正月二日戊辰。王偁《东都事

  • 五代史纂误卷上·吴缜

    ○梁本纪【案章如愚山堂考索云欧阳史前后舛误如梁太祖纪作朱友谦而列传作友谅此呉缜纂误所为作也则纂误当有末帝以前事而永乐大典阙之】末帝三事帝与赵岩谋讨友珪自始谋以至即位事二百余字文多不録今按此事既见于此纪

  • 辽史拾遗卷二十四·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补国语解鹗案辽火国语解亦有不专为国语者如君基太一神叶格戯果下马堂印堂帖之类予于史文所有而注未详者列于前史文所未有今补者列于后国语之外风俗物产皆缀缉焉貔狸【案此条内移离毕应改伊勒希巴贺跋支应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秋七月甲辰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祭历代帝王陵寝遣太常寺乐舞生赍香祝付所在有司行礼○以湘阴县河泊所课钞赐吉王见浚三年时王奏请湘潭县税课局河泊所并湘阴县河泊所课钞户部覆奏湘潭无税课局而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一百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七 传一百一 辅国公和什克列传【居 京师之回爵】 和什克和阗人初为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隶凖噶尔大军既定凖噶尔遣布拉呢敦自伊犂归和什克偕诸伯克不纳闻我军至乃迎

  • 羊鸦仁传·李延寿

    羊鸦仁,字孝穆,是泰山钜平人。他从小骁勇善战,出任本郡主簿。普通年间(520~527),他带领兄弟们自魏来归附梁朝,受封为广晋侯。在攻打青州、齐州时,屡立战功,被任命为都督、北司州刺史。侯景归降时,朝廷诏令羊鸦仁总督土州刺史桓

  • 叔向问傲世乐业能行道乎晏子对以狂惑也第二十五·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进不能事上,退不能为家,傲世乐业,枯槁为名,不疑其所守者,可谓能行其道乎?”晏子对曰:“婴闻古之能行道者,世可以正则正,不可以正则曲。其正也,不失上下之伦;其曲也,不失仁义之理。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不以傲

  • 痛苦的奥秘·C. S.路易斯

    本书主要讲述了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这一奥秘。路易斯在完成《痛苦的奥秘》一书时(该书初版于一九四零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在前言中,他解释其目的是为谈谈一些有关痛苦的知性方

  • 太平广记·李昉

    我国第一部大型小说总集型的专门类书。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下诏开修,因在太平兴国三年成书,故名《太平广记》。古代对“小说”这一概

  • 海南杂著·蔡廷兰

    本书(一册六二面三七、二○○字)凡三篇:一曰「沧溟纪险」、一曰「炎荒纪程」,又一曰「越南纪略」;蔡廷兰撰。廷兰字香祖,号秋园;澎湖人。年十三入泮,嗣食饩。清道光十二年,澎湖饥,兴泉永道周凯勘赈,上「请急赈歌」以进。十五年秋

  • 温热经纬·王士雄

    温热病专著。5卷。清·王士雄(孟英)编撰于1852年(咸丰2年)。该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天士)、薛(生白)诸家之辩为纬”,故以“经纬”名书。卷1为“内经伏气温热篇”,辑录了《内经》中与温热病有关的条文,各条文

  • 一○二·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眼前这一个微妙的世界上,各个的“前台”,与各个的“后台”,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每一种“前台”,你所能见到的,是光明,美丽,与伟大。可是,一到“后台”就不同了:先前所见到的光明,顿时成了黑暗,先前所见

  • 坚意经·佚名

    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