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代史纂误卷上

○梁本纪【案章如愚山堂考索云欧阳史前后舛误如梁太祖纪作朱友谦而列传作友谅此呉缜纂误所为作也则纂误当有末帝以前事而永乐大典阙之】

末帝三事

帝与赵岩谋讨友珪自始谋以至即位事二百余字文多不録

今按此事既见于此纪而袁象先杨师厚赵岩传又三见之象先传亦二百余字大旨皆与此纪同颇为重复师厚岩传比象先传稍减然亦有繁词此宜刋定从一或见于此纪或象先传余人则取当记之要事约略载之可也如是则省文多矣

贞明二年春二月丙申杨涉罢

今按杨涉之相及罢以本纪及传考之颇有异同列之如左

太祖纪开平元年岁次丁卯四月皇帝即位五月以唐相杨涉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案今史太祖本纪开平元年五月止以涉为门下侍郎未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年岁次戊辰四月杨涉罢十一月左仆射杨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岁次已已九月杨涉罢

末帝纪贞明二年岁次丙子二月丙申杨涉罢

涉本传云唐亡事梁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三年俛首无所施为罢为左仆射知贡举后数年卒

以上涉之再入再罢纪传既已不同至于贞明二年二月丙申但书涉罢而不见其入之年月此尤为可疑无乃史遗其入欤或误书其罢欤注者亦不述其因莫知其说也

贞明四年泰宁军节度使张守进叛附于晋亳州团练使刘鄩为兖州安抚制置以讨之五年冬十月刘鄩克兖州张守进伏诛

今按刘鄩刘处让传皆为张万进纪传不同未知孰是【案薛史梁本纪及张万进传俱云葛进降于梁赐名守进欧阳史削去赐名一事故纪传不同】

○唐本纪

庄宗一事

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

今按唐书本纪并王行瑜传克用以昭宗干寕二年冬破斩王行瑜是年岁在乙卯若是时庄宗年十一则当以乙巳生然庄宗纪末云同光四年四月庄宗崩其注云年四十三是岁丙戌推其生年则庄宗合以甲辰生此其证一也又唐废帝纪云庄宗呼帝小字曰阿三不徒与我同年其敢战亦类我按废帝崩时年五十三是岁丙申推其生年亦合是甲辰生此其二证也又按庄宗纪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冈时庄宗在侧方五岁而孟方立传云文徳元年方立乞兵于王镕以攻晋乃遣将奚忠信攻晋辽州忠信大败晋兵乗胜攻之文徳元年岁在戍申时庄宗方五岁推其生年则亦合是甲辰生此其证三也由此言之则庄宗从破王行瑜献捷时当为年十二也【案五代会要及薛史俱云庄宗以乙巳年生年四十二是欧阳史本不误惟徐无党注作四十三为误耳】

明宗九事

三月壬子嗣源至魏

今按庄宗纪四月丁亥朔庄宗崩则三月内不当有壬子日当为二月壬子也【案三月壬子嗣源至魏欧阳史本于薛史据薛史庄宗纪同光四年三月丁未朔四月丁丑朔是三月内当有壬子日矣而明宗纪又作四月丁亥朔以正月戊午朔五月丙辰朔推之则庄宗纪之三四两月朔实误欧阳史分采两纪之文未尝緫核月日遂致前后参差附订于此】

甲寅军变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夕出止魏县

今按霍彦威传云明宗入城与赵在礼置酒大会而部兵在外者闻明宗反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今此乃云甲寅军变与魏叛兵合夕出魏县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壬寅左骁卫大将军孔循为枢密使

今按孔循传止自左卫大将军为枢密使与此不同未知孰是

甲寅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赵凤为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按赵凤传凤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无以兵部侍郎拜平章事及工部尚书之事况本传叙事自宜比帝纪加详而此乃不然何也

壬寅杀捧圣都军使李行徳十将张俭灭其族

今按凡纪所书当杀与不当杀者其辞不同如梁开平二年六月已酉杀右金吾卫上将军王师范灭其族其注曰当杀曰伏诛不当杀者以两相杀为文此王师范不当杀者也故其辞如是又开平三年七月襄州军乱杀其留后王班九月行营招讨使陈晖克襄州执其首恶李洪辛酉李洪伏诛此李洪当杀者也故其辞如此盖一史之例也今此李行徳张俭二人以安重诲及赵凤传考之乃以诬告枢密而被诛是其当杀者也而其辞乃与无罪不当杀者同使后世不知者则反以为无罪被杀此所未喻者一也又按重诲及凤传此一时而族诛者三人谓李行徳张俭边彦温也而此纪止书行徳俭不述彦温此所未喻者二也

长兴二年三月赵凤罢注云忘其日【案今本五代史无此注疑有残阙】

今按谓之亡或失其日可也忘则未可也

四年春正月庚寅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刘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按刘昫传乃是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非四年也而纪又不载兼官未知孰是

壬申幸上和亭得疾十一月壬辰秦王从荣以兵入兴圣宫不克伏诛

今按秦王从荣传云十一月戊子雪明宗幸宫西上和亭得伤寒疾已丑从荣与朱弘昭入问起居帝不能知人从荣等去宫中皆哭至夜半后帝蹶然自兴因进粥一器至旦疾小愈此即庚寅日也而从荣称疾不朝乃谋以兵入宫使押衙马处钧告弘昭弘昭大惧明日从荣遣马处钧告冯赟曰吾今日入居兴圣宫此即辛卯日也是日从荣自河南府拥兵千人以出至天津桥陈兵桥北端门已闭见朱弘实率骑兵从北来从荣惊惧后军来者甚众从荣乃走归河南府安从益杀之然则明宗得疾之日纪传既已不同而从荣作乱伏诛之日又亦不同今以从荣传稍详且因而推之则是戊子雪明宗得疾已丑从荣问疾不应庚寅乃谋入宫辛夘旦引兵向端门而兵溃归河南府被杀其次序盖如此而纪传乃尔交互且又从荣传云后六日而明宗崩明宗以戊戌崩而传止据壬辰从荣死故云尔今若据此传是辛夘死则自辛夘至戊戌乃七日也

其即位时春秋已髙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十年

今按明宗以同光四年丙戌岁四月即位长兴四年癸已岁十一月崩在位止七年七月可强名八年耳以为十年则误也

愍帝一事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

今按明宗家人传明宗凡四子而愍帝第三今此乃谓之第五未知其说

废帝五事

母魏氏少寡明宗为骑将过平山掠得之魏氏有子阿三已十余岁明宗养以为子名曰从珂

今按明宗家人传云魏氏初适平山民王氏生子十岁矣明宗为骑将掠平山得其子母以归又唐太祖案五代会要及薛史俱作第三子纪云景福二年克用出兵井陉击王镕急攻其平山景福二年岁在癸丑又废帝纪载庄宗之言曰阿三不徒与我同年盖庄宗亦甲辰岁生而又徐氏注废帝崩时年五十三推其生年亦是甲辰至癸丑正十年明宗掠平山得从珂时年十岁者明矣而纪云十余岁者误也

巳巳次陜州康义诚叛于唐来降

今按愍帝纪愍帝以三月戊辰如卫州而此乃书已巳日事讫方书愍帝之出又传义诚行至新安而降从珂今乃书云降于陜皆误也

雄武军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按延朗传云延朗歴泰宁雄武军节度使废帝以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三司殊不言其为中书侍郎也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今按胤孙传云废帝入立以为户部郎中翰林学士久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殊不言其自礼部侍郎拜平章事也

三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夏五月乙夘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

今按晋髙祖纪云天福元年即清泰三年也五月徙镇天平敬瑭果不受命今此乃书敬瑭反于三月马胤孙为平章事之下然后书五月乙夘命张敬达讨之此二纪不同必有误者

○晋本纪

髙祖六事

晋髙祖圣文章武明徳孝皇帝

今按出帝纪止云圣文章武孝皇帝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愍帝即位加中书令三月徒镇成徳清泰元年五月复镇太原来朝京师潞王从珂反于凤翔愍帝出奔遇敬瑭于道

今按愍帝纪潞王以愍帝应顺元年二月庚寅反于凤翔三月丁巳以兵东四月壬申入京师其初盖因是年正月中孟汉琼自魏请入朝乃议徙成徳范延光代汉琼而北京留守【北京即太原也】石敬瑭代延光凤翔潞王从珂代敬瑭三人者皆唐大臣以汉琼故轻易其地又不降制书第遣使者监其上道从珂由此遂反以上见朱弘昭传然则从珂正与敬瑭同时易地从珂既以二月反何缘敬瑭却以三月徙镇成徳乎此其误一也且潞王既以三月丁巳东来而愍帝以是月戊辰出如卫州潞王以四月壬申入京师乙亥即皇帝位愍帝以戊寅遇弑矣安得有五月复镇太原来朝京师与愍帝相遇于道之事乎其事皆颠倒交互此其误二也此徙镇成徳事当具于正月其次书三月中入朝京师与愍帝相遇事然后书废帝即位清泰元年五月复镇太原如此方得其序【案薛史作三月移镇常山及岐阳兵乱闵帝急诏帝赴阙清泰元年五月复授太原节度使与欧阳史异】

废帝即位疑敬瑭必反天福元年五月徙镇天平敬瑭果不受命

今按刘延朗传云帝既入立髙祖不得已来朝而心颇自疑欲求归镇且难言之乃阳为羸疾炙灼满身冀帝怜而遣之延朗等多言敬瑭可留京师韩昭胤李専美曰敬瑭与赵延寿皆尚唐公主不可独留复授髙祖河东而遣之是时契丹数寇北边以髙祖为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而屯兵忽变拥髙祖呼万岁髙祖惧斩三十余人而后止于是帝益疑之罢髙祖总管徙镇郓州又张敬达传云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屯于忻州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敬瑭遂反废帝纪清泰元年九月契丹寇边十二月契丹寇云州二年五月契丹寇边此即契丹数寇之验也由此言之则晋髙祖自废帝即位之初即已入朝是年五月复得镇太原至清泰二年以契丹数寇边始兼大同振武等都总管既而有军变之事至清泰三年五月徙镇天平遂不受命其事之次序当如此而纪传中皆参错互见不能明了故次第之

从宾寇河阳杀皇子重乂寇河南杀皇子重信

今按晋家人传云重信天福二年二月拜河阳三城节度使是岁范延光反诏前灵武节度使张从宾发河阳兵讨延光从宾亦反重信见杀又云重乂髙祖幸汴州以为东都留守张从宾反攻河南见杀又刘昫传亦云从宾杀重乂于洛以此三传而考于纪则正相违舛疑纪之讹也【案薛史晋高祖本纪张从宾叛害皇子河阳节度使重信皇子东都留守重乂与列传同】

西京留守杨光逺杀太子太师范延光

今按范延光传延光时已致仕而纪不书盖脱漏也【案薛史作太子太师致仕范延光】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反十一月丁丑西京留守髙行周为南面军前都部署以讨之十二月丙戌朔郑王重贵为广晋尹徙封齐王先锋都指挥使郭海金及安从进战于唐州败之

今按安从进传云从进反郑王以空名刺授李建崇郭金海等讨之从进引兵攻邓州不克进至湖阳遇建崇等大骇以为神速复为野火所烧遂大败从进以数十骑奔还襄阳髙祖遣髙行周围之踰年粮尽从进自焚和凝传云从进以髙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以本纪言之则是从进既反先命髙行周讨之次即先锋郭海金与战于唐州败之既而围襄州至次年八月克之以从进和凝传言之则是从进反先遇郭金海李建崇于湖战败而后遣髙行周围之踰年而破死事王清传亦云踰年二者各有不同且和凝传又有花山之败髙行传传云为襄州行营都部署亦与本纪及从进传不同皆未知孰是其郭海金金海之类览者自见不复云也【案薛史晋纪襄州安从进举兵叛以西京留守髙行周为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讨之以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为副以宣徽南院使张从恩监护焉时郭金海为从恩先锋使是从进初叛已命行周进讨欧阳史安从进传未及详言耳又考薛史从进既败以行周权知襄州军州事故亦称襄州行营都部署欧阳史不载权知军州事遂至纪传叙官互异】

出帝一事

六月丁卯射雁于繁台

今按前后文皆作射兔此盖亦兔字也【案今本欧阳史作射于繁台无雁字】

○周本纪

太祖二事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今按世宗纪云圣神文武恭肃孝皇帝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甲辰及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战于刘子陂【今按隠帝纪乃是甲申其辰字误也案今本欧阳史作甲申疑吴氏所见非当时善本也】

世宗三事

显徳元年三月癸已及刘旻战于髙原败之追及于髙平又败之

今按刘旻世家止云显徳元年三月亲征甲戌战于髙平而已

显徳元年五月丙子代州守将郑处谦叛于汉来附

今按刘旻世家云旻遣王得中送杨衮归契丹至代州将桑珪杀防御使郑处谦以城降周并送得中于周今本纪止书郑处谦叛汉而来附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显徳六年六月封子宗谊燕国公

今按家人传乃是封宗让其名谊者虽亦世宗子然已先亡矣

○唐家人传

庄宗刘皇后四事

自下魏博战河上十余年独以刘氏从

今按本纪梁末帝贞明元年【岁次乙亥】魏博诸州入于晋至龙徳三年【岁次癸未】梁亡首尾共九年不得为十余年也

同光二年四月已卯皇帝御文明殿遣使册刘氏为皇后

今按庄宗纪乃是同光二年二月癸未立皇后刘氏与此不同未知孰是

明年三月【同光四年】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庄宗许之后不肯宰相论于延英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赉军

今按庄宗纪赵在礼以同光四年二月癸已反于贝州甲午陷邺都甲辰李嗣源讨在礼三月嗣源反然则赵在礼反及嗣源讨之皆在一月而星变在三月今此先叙三月星变之事而后乃及赵在礼作乱则颠倒失序矣

庄宗东幸汴州从驾兵二万五千及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所亡大半

今按郭从谦传云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且古人每谓三分之二为大半今东幸从兵二万五千去其大半则有八九千人耳假令尚及万人而从谦传乃云尚及二万余人则二说自不相合也

○晋家人传

李太后一事

开运三年十二月耶律徳光犯阙等事数百字文多不録

今按其事既见于此传又见于张彦泽传及契丹附録皆数百字其间亦有异同如此传云四年正月丁亥朔徳光入京师帝与太后肩舆至郊外徳光不见馆于封禅寺而附録亦云出帝与太后出郊奉迎徳光辞不见曰岂有两天子相见于道路耶四年正月丁亥朔旦晋文武百官班于都城北望帝拜辞素服纱帽以待徳光徳光入自封丘门此则是帝与太后尝出北郊迎之而不得见也而张彦泽传云徳光遣彦泽以二千骑先入京师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门斩闗而入明日迁帝于开封府以兵监守内外不通帝与太后所上徳光表章皆先示彦泽乃敢遣徳光渡河帝欲郊迎彦泽不聴遣白徳光徳光报曰天无二日岂有两天子相见于道路耶乃止则是帝与太后未尝出郊以迎之也又如出帝与太后奉表谢罪而徳光报使勿忧之语此传与附録皆载既重复而又不同又封出帝为负义侯迁黄龙府之事亦皆两载如此之类傥能刋定从一则其繁冗之辞省去多矣非惟简要且免异同之惑也

○汉家人传

李皇后二事

周髙祖起兵向京师慕容彦超败于刘子陂帝欲出自临兵太后止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庻几尚全帝不从以出遂及于难

今按汉隠帝纪干佑三年十一月壬午郭威犯封丘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军于七里店癸未劳军于北郊甲申劳军于刘子陂慕容彦超及郭威战败绩则是帝先出劳军而后慕容彦超战败之次日帝崩矣今此乃先云彦超败于刘子陂而帝欲出自临兵失其序矣况李后所言皆未战前之意也

周髙祖起兵向京师

今按周本纪郭威庙号太祖今呼髙祖误

○周家人传

徳妃一事

太祖即位诏故第二子青哥赠太尉赐名侗

今按其后显徳四年四月诏故皇弟赠太保侗赠太傅则此处似误矣

世宗子一事

羣臣请封宗室世宗以谓为国日浅恩信未及于人须功徳大臣庆流于世而后议之可也

今按功徳大臣未晓其语无乃功徳大成之误耶

○梁臣传

敬翔二事

太祖取荆襄遂攻淮南翔谏不聴兵出光州攻寿州不克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

今按此传称杀唐大臣几尽所杀果何人耶以为裴枢等耶则杀枢等乃天佑二年六月中而全忠攻淮南日是其年九月后与裴枢等事不相连属以为别有大臣耶则欧阳五代史本纪及唐本纪各不略载既云大臣则名字必有著者无容漫无姓名况其年六月方杀裴枢等而贬死者数百人朝廷为之一空【见唐六臣传】岂有九月又以用兵失利归而忿躁又杀大臣几至于尽虽全忠凶贼悖戾亦当不至于此忿躁杀大臣事无所指归盖误书也

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

今按朱全忠以中和三年癸夘岁为汴州节度使至建国受禅迄于干化二年壬申岁遇弑正三十年不得云三十余年也

杨帅厚二事

刘知俊叛晋周徳威攻晋州以应知俊师厚败之于蒙坑

今按唐本纪庄宗天佑六年刘知俊自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闗遣周徳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坑此一事在梁臣传则称败晋军在唐纪则称败梁军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晋军攻燕燕王刘守光求援于梁太祖为之击赵以牵晋屯于龙花遣师厚攻枣强三日不能下太祖怒自往督战乃破屠之进围蓨县晋史建瑭以轻兵夜击梁军梁军大扰太祖与师厚皆弃辎重南走太祖还东都师厚留屯魏州明年太祖遇弑

今按梁太祖本纪干化二年三月丙戌屠枣强【是年壬申即唐庄宗天佑九年也】六月郢王友珪反太祖崩同是一年之事此传言明年误也【案薛史无明年二字】

王景仁三事

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于青州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

今按家人传友宁乃梁祖兄存之子其后中书上议亦皆谓之皇侄今此以子名之误也

干化元年正月庚寅日有食之崇政使敬翔白太祖曰兵可忧矣太祖为之旰食是日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

今按梁太祖纪云干化元年春正月丁亥王景仁及晋人战于柏乡败绩又司天考云干化元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然则史之所纪者二事日食与战败也今司天考则云正月丙戌朔日食本纪则书正月丁亥战败而景仁传则书正月庚寅日食是日战败三者所书皆不同未知何者为是再其间丙戌唐寅相距五日而皆书日食此为甚误也

末帝命景仁伐淮南战于霍山景仁败

今按杨隆演世家乃是徐温与景仁战于霍丘非霍山也【案薛史及通鉴并作霍丘】

王虔裕一事

太祖遣虔裕以精兵百人疾驰夜破晋围入邢州

今按孟迁传云梁太祖遣虔裕将骑兵三百助迁守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五代史纂误卷上

猜你喜欢
  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第十·范晔
  卷一百七十一·志第一百二十四·职官十一等·脱脱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张廷玉
  卷七十二·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张廷玉
  第八十九回 袒匪殃民联军入境 见危授命志士成仁·蔡东藩
  元经卷六·王通
  卷三十八·杨士奇
  ●御制书事·温睿临
  稽古录卷十五·司马光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二十六·纪昀
  卷之四十一  立齋閒錄三(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卷一百八十五·雍正
  方域二一·徐松
  卷六十三·佚名
  晋纪(陆机)·干宝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高子芳·唐圭璋

      念奴娇   庆朱察推   葱葱佳气,人都道、今日垂孤令旦。怪得欢声如鼎沸,准拟华堂开宴。三虎容仪三子,二乔态度二宠是姊妹,争捧金杯劝。瑶池王母,何妨引领仙眷。   况有道骨仙风致仕奉道,灵丹秘诀,钟鼎何心恋。却笑

  • 第三十一章 难中相会·屠隆

    〔旦小生贴急走上旦〕兵马破城闉。红颜逐路尘。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永王兵马攻破扬州城。大兵入城。男女四散逃走。妾身与孩儿步摇扮作道姑。将泥垢妆面。随着逃难男女。混走章城。且喜已脱虎口。只

  • 片玉山房词话·孙兆溎

    ○陈眉公词眉公词:“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九寸鲈,一尺鲤。菱香美酒,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

  • 蜀道难译文·李白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

  • 卷六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邵谒邵谒韶州翁源县人少爲县吏令怒逐去遂截髻着县门发愤读书工古调释褐赴官不知所终诗一卷放歌行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屈原若不贤焉得沈湘水长安寒食春日照九衢春

  • 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二·佚名

    蒙力克依也速该去对德薛禅说:“也速该想帖木真,好生心疼,教我来取。”德薛禅说:“既是想呵,教去见了便回。”遂引将回去了。那年春间,俺巴孩皇帝的两个夫人斡儿伯、莎合台祭祀祖宗时,诃额仑去得落后了,祭祀的茶饭不曾与。诃额

  • 卷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九宋 徐天麟 撰礼三【吉礼】亲郊孝文亲郊二幸雍始郊见五帝【十五年四】郊祀五帝于渭阳【月十六年】孝景亲郊一幸雍郊五畤【四月中六年】孝武亲郊十一幸雍祠五畤八【十月元光二 年十月元狩元

  • 大人先生传原文·阮籍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

  • 三法度論卷上·欧阳竟无

      世賢尊者本   衆軍開士釋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德品第一 知生苦無量 善寂趣彼安 用悲衆生故 輪轉於多劫. 捨已之妙善 爲一切說法 普智滅諸趣 稽首禮最覺. 開此三法門 功德之所歸 安快彼衆

  • 卷二·印光

    卷二/书复倪慧表居士书复倪慧表居士书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何侃如君,净业纯熟,神游净土,颇为难得。然不宜发表。何以故,以今人多好妄充通家。或致好求名者妄造谣言,以自误误人。此语乃正

  • 入楞伽经卷第五·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佛心品第四  尔时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今为汝说意生身修行差别。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何等为三。一者得三昧乐

  • 第五十一卷·佚名

    观天品之三十(夜摩天之十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夜摩天第七地处。名广博行。众生何业。生彼地处。彼见闻知。或天眼见。若人曾知持戒善心。不杀不盗。如前所说。复舍邪欲。所谓有人或到林中。近妙声鸟。彼妙声鸟。

  • 金刚三昧经论卷中·元晓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无生行品 论曰。菩萨观行成就之时。知自观心顺理修行。非有生心非无生心。亦非有行亦非无行。但为离增益边故假说为无生。不于有生生心。不于无生生心故。为离损减边。亦假说为行。虽非有有行之行。

  •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

  • 卷之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撄宁静禅师语录撄宁静禅师语录卷之五侍者德顶记录示甬东如幻衡山主古之住山者个事了办表里无疑故束一芭茆独坐穷峰目视云汉作天地一间人虽承其事亦出乎万不得已恐慧命孤绝非因名世也既荷之后恐不胜任尚

  • 乡塾正误·李江

    清代李江撰,传统蒙学书籍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李之芳

    本书凡十卷、卷首一卷,李之芳撰。之芳里居、阅历,见第二四四种“明亡述略”篇。其在清康熙十三年至二十一年浙江总督任内,几全为清廷镇压福建耿藩之变--西扼耿藩规浙之兵、南拒郑氏(经)横海之师,效其犬马之劳。有“平定耿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