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四家评唱序
自夫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机锋云变。宗旨渊停。盖教外别传。个中真谛。殆非人世语言可形容万一。然开发后学。说法利生。则此尤易于迎机入悟。旧刻四家语录。杀青者不甚工。规局隘陋。评注拘迫。阅者苦之。然已如登大宝山入华藏海。尽力摸索不恤也。帝京禅伯。挥尘谈宗。往往而是。近且磨糊莫辨矣。讲师觉虚。发大弘慈。欲重命枣人。而力不逮。谋于予。予实有夙愿。敢不毕力。于是鸠工梓其三。僧俗同志者梓其一。而当日顶针棒喝扬眉竖指之机。更自透漏洞朗。则觉公之意满。而功德亦无边。予惟无能为役是惧。又何思议之有。
万历丁未岁菊月吉旦。云南楚雄府知府华亭徐琳书。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昔予在京师时。禅伯甚多。唯圣安澄公和尚。神气严明。言辞磊落。予独重之。故尝访以祖道。屡以古昔尊宿语缘中所得者叩之。澄公间有许可者。予亦自以为得。及遭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求祖道愈亟。遂再以前事。访诸圣安。圣安翻案不然所见。予甚惑焉。圣安从容谓予曰。昔公位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摘语缘。以资谈柄。故予不敢苦加钻锤耳。今揣君之心。果为本分事以问予。予岂得犹袭前愆不为苦口乎。予老矣。素不通儒。不能教子。有万松老人者。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君可见之。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大暑。无日不参。焚膏继晷。废寝忘餐者。几三年。误被法恩。谬膺子印。以湛然居士从源目之。其参学之际。机锋罔测。变化无穷。巍巍然若万仞峰莫可攀仰。滔滔然若万顷波莫能涯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回视平昔所学。皆块砾耳。噫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者。岂虚语哉。其未入阃域者。闻是语必谓。予忘本好异也。唯屏山闲闲。其相照乎。尔后奉命赴行在。扈从西征。与师相隔。不知其几千里也。师平昔法语偈颂。皆法兄隆公所收。今不复得其藁。吾宗有天童者颂古百篇。号为绝唱。予坚请万松评唱是颂开发后学。前后九书。间关七年。方蒙见寄。予西域伶仃数载。忽受是书。如醉而醒。如死而苏。踊跃欢呼。东望稽颡。再四披绎。抚卷而叹曰。万松来西域矣。其片言只字。咸有指归。结款出眼。高冠今古。足为万世之模楷。非师范人天权衡造化者。孰能与于此哉。予与行宫数友。旦夕游泳于是书。如登大宝山入华藏海。互珍奇物广大悉备。左逢而右遇。目富而心饫。岂可以世间语言。形容其万一耶。予不敢独擅其美。思与天下共之。京城唯法弟从祥者。与仆为忘年交。谨致书。请刊行于世以贻来者。乃序之曰。佛祖诸师。埋根千丈。机缘百则见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万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过寻香逐气者鼻孔。绊倒行玄体妙底脚跟向去。若要脚跟点地鼻孔撩天。却须向这葛藤里穿过始得。甲申中元日。漆水移剌楚才晋卿。叙于西域阿里马城。
评唱天童从容庵录。寄湛然居士书
吾宗有雪窦天童。犹孔门之有游夏。二师之颂古。犹诗坛之李杜。世谓雪窦有翰林之才。盖采我华。而不摭我实。又谓不行万里地。不读万卷书。毋阅工部诗。言其博赡也。拟诸天童老师颂古。片言只字。皆自佛祖渊源流出。学者罔测也。柏山大隐集。出其事迹。间有疏阔不类者。至于拈提。苟简但据款而已。万松昔尝评唱。兵革以来废其祖藁。迩来退居燕京报恩。旋筑蜗舍。榜曰从容庵。图成旧绪。适值湛然居士劝请成之。老眼昏华。多出口占。门人笔受。其间繁载机缘事迹。一则旌天童学海波澜。附会巧便。二则省学人检讨之功。三则露万松述而不作非臆断也。窃比佛果碧岩集。则篇篇皆有示众为备。窃比圆通觉海录。则句句未尝支离为完。至于著语出眼笔削之际。亦临机不让。壬午岁杪。湛然居士书至。坚要拈出。不免家丑外扬。累吾累汝也。癸未年上已日。万松野老因风附寄。不宣。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读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太虚 卷第十五·佚名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靖迈 維摩詰所說經品目·欧阳竟无 卷第十五·通云 卷第一·箬庵通问 二十四、离却语言·慧开 卷三百二十·佚名 执象而求·李叔同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四·智旭 第三 见相应·佚名 卷上·佚名 阿赖耶即密严品第八·佚名 十事开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