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去欧讲学及经过之一斑

──十八年五月在上海印心精舍讲──

佛法大旨,不外真俗二谛,二谛非二,即一实谛,在观察上及趋向上,可说有二。凡是立体之物,均有两面,虽有两面,实即一体。如吾人虽只见月球一面,固知仍有反面,然两面即一月,因观察及趋向有二。真俗二谛之融通不二,亦然。诸君虽未离世俗形事,可说已在从俗入真中进行,因愿行所向者在求真谛。而余则仿佛是从真入俗,因已在许久时间中,概为随俗而宣扬佛法及护持佛法。盖佛法依国土众生而显现,因有众生国土,所以有佛法显现。法华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现前,即佛法真谛显现于众生国土。但吾辈首当确定信心,应用从俗入真而得到真谛之亲证,树立自觉自悟之根基;而后自悟悟他,再从真入俗而随顺世间,渐令他人亦从俗而入真,而佛法才可流通。故佛法须合乎众人之心理,古人云:“识得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即从真入俗。今之有情心理之长短在何处?是应加以观察!然入真之功愈深,从真入俗之效果乃大。余因为人之心重,于从俗入真之功未深,致入于世间,亦未能成有深益。

此次到西洋之旨趣,是想将佛法流布欧、美。佛法本来一切众生同有,因各有烦恼业报障碍,故须有种种言辞、譬喻、方便善巧以开发之,应病施药,去先观察一下。今之人世,在近年能转动世界潮流者,乃在西洋,故西洋各种或好或不好之事业,皆已普遍传布世间。欲宏佛法,亦必藉西洋的转动力去转动世界,以成为佛法的和平人世。因有此意,故余乃往西行,试有否成熟之机感。然此皆是俗谛,乃从俗谛上以导向真谛方面进行。

去欧以来所发生之影响:一、西洋先见锡兰佛教,认为佛教根本,而不知大乘。锡兰佛教为巴利文所传,为小乘三藏;而梵文大乘,于印度多已残灭,因经婆罗门教、回教破坏之也。唯据近来印度一般学者之考察云:“佛生喜马拉亚山脉泥泊尔国”,而此国近颇有残缺之梵文大乘经典发现,如宝积、华严等,但均不完全。西人所知乃锡兰之佛教,其次则梵文及西藏文者,从中国文而知者殊鲜。而日本学者,及中国学者之从西学者,且据西人之说以考中国佛典之误失,中国文佛教遂益不为西人所重。以西人治学,从考据入手,故将华文经典,对于据巴利文、梵文之原文,或当或不当,每加详确探讨。余至西洋后,他们才知中国佛学之重要,引起研究之兴味。二、英伦夙有佛学小团体多处,德国亦有多处,其个人信佛且坐禅、食蔬者亦有之,但向来不互通声气。余去后,才为渠们联络贯通,导之相见讨论。三、余初经巴黎,即发起世界佛学苑,后来法、英、德、美均有人加入发起,觉得有搜集世界各种文字之佛学,联合各国人共同研究之需要。四、余此去又引起日本人向欧洲之布教。从前、日本人只知学西人,不敢向西人讲学,但并非无此能力、人才、经济;今则余从巴黎赴美时,已有日本派僧去传教,且将建寺巴黎矣。

锡兰人云:“我经有者则信,无则弃之”。因此西人学于锡兰者,即根据锡兰;学于西藏者,即根据西藏,各成派别,互相是非。故余之发起世界佛学苑之旨意,有两种:一、应将各国有关佛学的文字,收集在一处,作比对会通之研究。二、应将各国佛学者联合起来,互相讨论切磋。由此期成为一种超脱各时代各民族拘碍之世界佛学,使大地人生皆得饮佛法之甘露。今参加发起者,已有五六百人,内中有学问者,有信行者,尚鲜首作财施以谋建设之人士,但巴黎已有愿捐出地皮者,当时要余接收,余以尚须缓图,故仍搁置。五、一、体参记于沪金神父路花园坊贤因精舍。(见海刊十卷四期)


猜你喜欢
  卷第一·李遵勖
  佛说三摩竭经·智旭
  楚林上睿禅师语录卷之五·楚林上睿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四卷·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本)·窥基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信教自由与国教·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三·澄观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第四·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佚名
  漆园指通序·净挺
  卷第六十五·佚名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之即位·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靠粪发财的王永康·佚名

    有人说,可能从粪的里面提炼出大量黄金;换句话说粪就是黄金,黄金也就是粪。鉴于上海几位粪业大亨的每天进益,生活的豪华,粪是黄金一句话,的确成为事实。现在上海有五百多万人口,每天排泄出来粪汁,单南市一区达九百辆粪车,沪西八

  • 卷二百三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秋七月辛酉朔享 太庙○癸亥 命故孝陵卫指挥同知陆胜子文旗手卫指挥同知翁岩子贵俱袭职贵亦调孝陵卫食禄不视事○敕河南都司选步骑五千令都指挥张祯率领山西都司选步骑五千太原三护卫选步骑四千令都指挥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隆庆四年四月戊戌朔孟夏享太庙京师地震○己亥命巡抚南赣汀韶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翀以原官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升应天府府丞朱绘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从广东抚按官议裁革屯盐佥事并其事于清军副使南韶兵备副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淮鹾纪略·杜文澜

    杜文澜识言:余少肄举子业,苦钝踬,就学佐治家言,游诸大府幕,遂入仕。以运判荐历两淮间,计海州、通州、泰州分司三,监掣同知亦三,泰坝、淮南北是余承乏者五,惟淮南监掣未历耳。同治二年五月,猥膺荐牍,以监司督章[赣]皖楚鹾务,驻汉皋

  • 袁磠传·沈约

    袁..字景章,陈郡陽夏人,是太尉袁淑的哥哥的儿子,他父亲袁洵,官至吴郡太守。袁..最开始当豫州主簿,被推荐为秀才,他没有应征。后又补任始兴王刘浚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庐陵王刘绍的南中郎主簿,世祖征虏、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

  • 杨子崇传·魏徵

    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 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 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 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 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刑部左右侍郎盛元辅不知何许人由才能洪武元年任本年调山东行省参政张仁不知何许人由荐举元年任程儒即程徐浙江鄞县人故元入仕二年任左安善不知何许人由荐举二年任三年调河南知府李质广东徳庆人故

  • 提要·余知古

    臣等谨按渚宫旧事一卷补遗五卷一名渚宫故事唐余知古撰结衔称将仕郎守太子校书里贯则未详也其书上起鬻熊下迄唐代所载皆荆楚之事故题曰渚宫渚宫名见左氏传孔颕达疏以为当郢都之南盖楚成王所建药史太平寰宇记则以为建自

  • 卷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考【一】【臣】等谨按自上古刀布之用一变为九府圜法厥後轻重代殊而肉好之式未之有易於以权百物之贵贱通农末之有无钱之所关诚钜矣顾利之

  • 禁使第二十四·商鞅

    人主之所以禁使者,赏罚也。赏随功,罚随罪, 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 同也。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彊,而恃其势;不恃其信, 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

  • 論衡校釋附編五·黄晖

      論衡版本卷帙考   〔日本島田翰古文舊書考卷二〕 論衡二十五卷。殘。宋光宗時刻本。附明修本、通津草堂本、程榮本。今所通行明萬曆程榮刻三十八種漢魏叢書本,以嘉靖通津草堂本為藍本;通津本根原於宋槧明成化修

  • 潭州石霜诸禅师·惠洪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三。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发。诣嵩岳受具。时洛下毗尼

  • 难问品第五·佚名

    于是明网菩萨。白世尊曰:持心梵天。而从如来闻说大哀。所分别法不喜不慼。持心答曰:设族姓子修知二行。彼人则有欢喜愁慼。真际所处永无二事。由是之故不喜不慼,犹如幻师所幻奇异之术。又彼化人所行而至无喜无慼。是族姓

  • 第四品 双大品·佚名

    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在那帝伽之砖瓦造精舍。尔时尊者阿㝹楼驮、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住牛角娑罗林。于此世尊日暮从宴默而起,行往牛角娑罗林。守林人遥见世尊来临。见而白世尊曰:&ldq

  • 二程外书·朱熹

    南宋理学家朱熹编纂的程顥、程颐讲学语录。12卷。 成书于乾道癸巳 (1173年) 元月。《二程遗书》 皆门人当时记录,而于二程之语则有所遗漏,朱熹于是取诸人集录参照删削,得此12篇。凡采朱光庭、罗从彦等7家所录,又胡安国、

  • 旧城喻经·佚名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

  • 无上处经·佚名

    一卷,失译。指三宝为三无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