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觚语四则

觚语四则

苕溪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释迦医王也。文殊。医相也。降而历代祖师。古今善知识。皆医国手也。然而自医则可。医人则否。故曰吾有大病。非世所医。且既非世所医。彼医者即病者。既不自医。胡能医人。故无论言句是病。扬眉瞬目亦是病。擎拳竖拂亦是病。行棒行喝亦是病。既皆是病。医可废乎。废医则医病。(败种焦芽)不废医则众生病。(声求色见)且废医则医先病。而后众生病。不废医则医不病。而众生有病有不病。众生有病有不病。而医仍病。必也众生皆无病无不病。而医乃不病。降而论之。等病也。有已病之病。有益病之病。何谓已病之病。着着向未举以前打脱透过者是也。何谓益病之病。步步在既举以后辗转摸索者是也。其服未举以前药者。吾不能言其味。瘳者自知之。服既举以后药者。譬犹调味之盐。适口之酱。盐为饭而酱为饮。其与砒鸩相去几何哉。要之非医咎也。故众生虽有病有不病。而医总不病。医不病。信吾病。苕溪一语。洵久病之良医也。打○相云。已上病供。心圆押字。

我宗止破法。无成法。破家散宅。即作活计。昔南泉住庵时。有一僧至庵。泉曰。我上山作务。待斋时。作饭自吃了。送一分上来。其僧作饭自吃了。却一时打破家事。就床卧。泉待不见来。便归庵。见僧卧。泉亦就伊边卧。僧便起去。诸公还识此僧吃南泉饭不孤负南泉底作用么。还见此僧送绝好一分饭与南泉。南泉到口便吞么。譬如世尊出世四十九年拆一间屋。拆梁拆椽。拆柱拆础。拆成一片白地。然后椽梁柱础。件件精严。所以南泉一见。便印可道。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古人云。若有一法过於涅盘。我说亦如梦幻。参学人具此眼目。方始好看教。辨别得诸方邪正。不则到处堕坑落堑。披枷带锁。卒未有出头日在。

南泉云。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此老眼光。观千古事。如掌中庵摩罗果。今有孔被楔塞者。巧匠乃以楔出之。而无奈彼楔既出。人即以此出楔之楔。奉为至宝。遂至彼楔既出。此楔旋已牢着孔中。更出一楔。更填一楔。如是辗转。经百千劫。楔终不尽。孔终不出。又其甚者。彼楔未出。此楔羼入。楔楔相并。更无孔穴。间有黠者。视出楔已。旋更添穴。或吹一吹。或拂一拂。孔穴之中。更安孔穴。是又一楔也。噫。

佛法大要。一言以蔽之。曰净地上勿屙。古德云。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但形文彩。即属染污。佛见法见。左降铁围。才生便齩。自然无事。自然露裸裸地。即是从缘荐得相应疾也。虽然心圆恁么道。早已屙了一地。更说谁屙。伶俐学人。向者里着得一只眼。见人说禅说道。说妙说元。蓦口便筑。教伊合取屎孔去。却有些子气息。忽有个齩人矢橛底恶狗奴出来道。虽复不以言语见。亦复不着无言说。心圆不觉大怒。跳下禅床。擒住此奴。问伊有甚么言说。速道速道。眼目定动。奋金刚拳。碎魔子首。犹如微尘。咄。

偶阅拂子源流。举此数语。此圆操觚大意也。居士选本成集。为后人学佛津梁。但使读居士集者。人人成佛作祖。不必人人作唱导师。庶几不孤负居士一番选刻之意。鄙见如此。陈之执事。他日书成。以为跋也可。以为序也亦可。圆顿白。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费隐通容
  致中国佛学会书·太虚
  论时事新报所谓经咒救国·太虚
  跋·永觉元贤
  菩萨处胎经 第一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六·澄观
  卷第二十七·昙噩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卷之三十一·别庵性统
  佛治身经·佚名
  四十三、首山竹篦·慧开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六·佚名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佚名
  譬喻品第十四·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与仁·唐圭璋

      与仁字元父,号学舟。燕王德昭九世孙。临安判官。入元为辰州教授。   柳梢青   落桂   露冷仙梯。霓裳散舞,记曲人归。月度层霄,雨连深夜,谁管花飞。   金铺满地苔衣。似一片、斜阳未移。生怕清香,又随凉信,吹过

  • 卷一百八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葆真居士集折彦质字仲古云中人父可适知镇戎军有武略夏人畏之彦质以防起家绍兴中累官至佥书枢密院事初赵鼎为相屡荐彦质后秦桧専相以彦质为鼎所引郴州

  • 沸热·刘半农

    ——国庆日晚间,在中央公园里沸热的乐声。 转将我们的心情闹静了。 我们呆看着黑沉沉的古柏树下, 点着些黑黝黝的红纸灯。 多谢这一张人家不要坐的板凳; 多谢那高高的一轮冷月, 送给我们俩满身的树影。

  •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司马光

      起柔兆涒灘(丙申)十月,盡強圉作噩(丁酉)閏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旣。   上發順化,癸未,至彭原。   初,李林甫為相,諫官言事皆先白宰相,退則又

  • 卷第九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六〔起着雍困敦(戊子),尽重光单阏(辛卯),凡

  • 四四六 谕内阁海成不知有尊君亲上之义着交部严加议处·佚名

    四四六 谕内阁海成不知有尊君亲上之义着交部严加议处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前经海成奏王锡侯妄作《字贯》一书,请革去举人审拟等语。朕阅其进到之书第一本凡例,竟有一篇将先师孔

  • 世家卷第三 高丽史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成宗。成宗康威章宪文懿大王讳治字温古戴宗第二子母曰宣义太后柳氏光宗十一年庚申十二月辛卯生景宗六年七月甲辰受内禅卽位。八月癸未御

  • 杨宇霆·陶菊隐

    杨宇霆,字邻葛,辽宁人,日本士官工兵科毕业。国人谓奉系之杨与皖系徐树铮同有“小诸葛”之称,而皆不得其死,盖以其锋芒太露,有取祸之道也。杨归国后,厕身张作霖戎幕中,碌碌无以自现。第一次直奉之役,奉军失败,设收容所

  • 熊安生传·令狐德棻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自幼好学,专心致志,不觉疲倦。最初师从陈达,学习《三传》,又师从房虬,学习《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后来拜徐遵明为师,潜心学习多年。东魏天平年间,从李宝鼎学习《礼记》,于是通晓《五经》,但专门以

  • 王朴传·张廷玉

    王朴,同州人。洪武十八年(1385)的进士。原名权,太祖为他改的名。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因直谏忤逆了圣旨而罢官。不久起任为御史,陈奏时事几千言。他性格耿直,多次与太祖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天,遇事争论十分激烈。太祖大怒,命令

  • 诗说·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诗说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序说【上】诗之有序如头面之着眉目非是即不复省释为何人故曰学诗而不求序犹入室而不由户也顾本书既不著作者姓氏史传所述又言人人殊大约信序者必欲推之卜氏而疑序者必欲斥为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菩萨众俱。是时有大夜叉主名曰宝贤。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秘密心陀罗尼乐欲宣说。

  • 目次·佚名

    林我禅师语录目次序文(一篇)卷一住河南南阳府岝峉山法海禅寺住陕西西安府文塔铁佛禅寺卷二住长安大兴善禅寺住秦中宁夏海宝禅寺卷三小参晚参示众入室机缘拈古颂古联芳偈题赞卷四住凤翔府清凉禅寺警语示偈佛事行实塔

  • 钱仲文集·钱起

    十卷。唐钱起撰。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天宝九年(749)进士,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少年聪颖,博闻强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说,当时丞相以下的公卿,到州郡任官或奉命出

  • 竹涧集·潘希曾

    明代诗文别集。潘希曾(字仲鲁)著。此集是潘希曾的儿子潘徽请求黄省曾于嘉靖二十年(1541)校刻而成。有《竹涧文集》8卷,其中诗4卷,杂文4卷,又《竹涧奏议》4卷,共计12卷。另有附录1卷,墓志、小传之类。集前有东郡苏祐、

  • 容斋随笔·洪迈

    笔记。南宋洪迈(1123—1202)撰。七十四卷。迈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博学多闻,对经史百家,医卜星算,无不深究,凡有所得,随笔记之而成是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

  • 骆驼经·童华

    童华著。华字心朴, 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曾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办理屯田与军运。河西郡军需官杭州人杨载揆善驯养骆驼,作者就教于杨及当地牧民,著成比书。约成书于雍正十年(1732)。其内容为相驼之法, 牧养知识和治驼之方。

  • 金丹四百字黄自如批注·黄自如

    一卷,题张平叔撰,黄自如注。张伯端为北宋人,黄自如为南宋人。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