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上)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宝思惟译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一卷唐天后代三藏义净译

·十二佛名神咒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孔雀王咒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失译

·佛说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一卷失译

·孔雀王咒经二卷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第七译

·大孔雀王经三卷唐三藏义净于东都内道场译

上十一经十四卷同帙计一百七十一纸 【效】。

·陀罗尼集经十二卷唐中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等译

·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摩利支天经一卷失译

·咒五首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一卷唐总持寺沙门智通译

·六字神咒经一卷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金刚智译

上九经二十卷二帙计三百八十九纸 【才】【良】。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一卷唐总持寺沙门智通译

·种种杂咒经一卷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佛顶胜陀罗尼经一卷唐朝散郎杜行顗奉敕译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波利译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于东都再译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阿难陀目佉尼诃离陀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宋西域沙门功德直共玄畅译

·阿难陀目佉诃离陀邻尼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舍利弗陀罗尼经一卷梁扶南三藏僧迦婆罗译

·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唐至相寺沙门智严译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上十七经十七卷同帙计一百六十一纸 【知】。

·无崖际持法门经一卷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高齐居士万天懿译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一卷失译

·华聚陀罗尼咒经一卷失译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六字咒王经一卷

·六字神咒王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经一卷三经俱失译

·如来方便善巧咒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持句神咒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陀邻尼钵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善法方便陀罗尼咒经一卷失译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护命法门神咒经一卷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唐西域沙门弥陀山译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东晋外国居士竺难提译

上十六经十九卷同帙计一百六十七纸 【过】。

·内藏百宝经一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须赖经一卷前凉月支优婆塞支施仑译

·须赖经一卷曹魏西域三藏帛延译

·私诃三昧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菩萨生地经一卷支谦译

·四不可得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梵女守意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成具光明定意经一卷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宝网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菩萨修行经一卷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诸德福田经一卷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佛语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金色王经一卷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留支译

·演道俗业经一卷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百佛名经一卷隋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上十八经十八卷同帙计一百五十六纸 【必】。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须真天子经二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摩诃摩耶经二卷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除恐灾患经一卷乞伏秦沙门圣坚译

·孛经一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一卷宋黄龙沙门释昙无竭译

上六经十卷同帙计一百八十六纸 【改】。

·海龙王经四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首楞严三昧经三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一卷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

·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计一百七十七纸 【得】。

·十住断结经十四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诸佛要集经二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上三经一十八卷二帙计二百七十二纸 【能】【莫】。

·菩萨璎珞经十三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上二经一十五卷二帙计二百九十四纸 【忘】【罔】。

·贤劫经十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自一帙计二百一纸(南藏作二百一纸) 【谈】。

大乘经单译

一百三十部二百九十三卷二十四帙

·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自二帙计三百六纸 【彼】【短】。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自二帙计二百七十四纸【靡】【恃】。

·佛名经十二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三劫三千佛名经三卷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一卷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一卷失译(出长房录)

上二部二帙十五卷计三百六十七纸 【己】【长】。

·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隋天竺阇那崛多等译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二卷曹魏代译失三藏名

上二经十卷同帙计一百六十六纸 【信】。

·华手经十卷(一名摄诸善根经)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自一帙十卷计二百三十六纸 【使】。

·大方等陀罗尼经四卷北凉沙门法众于高昌郡译

·僧伽吒经四卷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

上四经十二卷同帙计一百八十一纸 【可】。

·观佛三昧海经十卷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自一帙计一百六十七纸 【覆】。

·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失译

·菩萨本行经三卷失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计一百八十一纸 【器】。

·法集经六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观察诸法行经四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计一百九十五纸 【欲】。

·菩萨处胎经五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弘道广显三昧经四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然灯功德经一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计一百九十一纸 【难】。

·央崛魔罗经四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无所有菩萨经四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上三经十卷同帙计一百八十三纸 【量】。

·中阴经二卷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大法鼓经二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梁扶南三藏僧伽那罗译

·月上女经二卷隋天竺阇那崛多等译

·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失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计一百九十四纸 【墨】。

·大乘密严经三卷唐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外国沙门菩提登译

·莲华面经二卷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一卷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大乘造像功德经二卷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上五经十卷同帙计一百五十四纸 【悲】。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一字佛顶轮王经五卷唐三藏菩提流志译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唐北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上三经九卷同帙计一百八十八纸 【丝】。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唐循州沙门怀迪共梵僧于广州译

自一帙计一百五十七纸 【染】。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共沙门一行译

·苏婆呼童子经三卷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上二经十卷同帙计一百六十三纸 【诗】。

·苏悉地羯罗经三卷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牟梨曼陀罗咒经一卷失译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上三经八卷同帙计一百八十六纸 【赞】。

·七佛所说神咒经四卷晋代译失三藏名今附东晋录

·大吉义神咒经四卷元魏昭玄统沙门昙曜译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一卷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菩提流志译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大普贤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大七宝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六字大陀罗尼经一卷失译

·安宅神咒经一卷后汉失译

已上六经同卷。

·摩尼罗亶经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玄师子颰陀所说神咒经一卷(或云幻师)东晋竺昙无兰译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一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已上七经同卷。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一卷唐总持寺沙门智通译

上十九经二十五卷同帙计二百一十二纸 【羔】。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译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唐北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救面燋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或云施饿鬼食咒经)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拔除罪障咒王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善夜经一卷唐三藏义净译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经一卷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唐南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唐三藏金刚智译

·佛地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亦云临般涅槃亦云遗教)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佛印三昧经一卷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或无起字)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千佛因缘经一卷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贤首经一卷(一名贤首夫人经)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月明菩萨经一卷(或云月明童子或云月明童男)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心明经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灭十方冥经一卷(或云十方灭冥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鹿母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魔逆经一卷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上二十六经二十六卷同帙计一百八十四纸 【羊】。

·德光太子经一卷(一名赖吒和罗所问光太子经)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大意经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坚固女经一卷(一名牢固女经)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或无所问字)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诸法最上王经一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茶维经)唐天竺三藏那提译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唐天竺三藏那提译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唐三藏玄奘译

开元译教录略出卷第二(上)

猜你喜欢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七卷·李通玄
  无量寿经义疏·吉藏
  卷第十五·祖琇
  卷第三·丈雪通醉
  卷第十五·晦翁悟明
  卷第七·佚名
  卷第一百一十七·佚名
  和合粉与蔬食·太虚
  卷三十四·佚名
  佛说黑氏梵志经·佚名
  卷第三十五·志磐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朱时恩
  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李延寿

    赵郡王琛 子睿 清河王岳 子劢 广平公盛 阳州公永乐 襄乐王显国 上洛王思宗 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归彦 兄子普 长乐王灵山 神武诸子赵郡王琛,字元宝,齐神武皇帝之弟也。少便弓马,有志气。封南赵郡公,累迁定州刺史、六州大

  • 卷八十三·志第三十六·律历十六·脱脱

        ◎律历十六   ○绍兴统元 乾道 淳熙 会元历   演纪上元甲子,距绍兴五年乙卯,岁积九千四百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一。   步气朔   元法:六千九百三十。   岁周:二百五十三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岁周日:

  • 内篇 二体第二·刘知几

      三、五之代,书有典、坟,悠哉邈矣,不可得详。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是为《古文尚书》。然世犹淳质,文从简略,求诸备体,固已阙如。既而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矣。后来继作,相与因循,假有改张,变其名目,区城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天启二年九月甲午朔 光宗贞皇帝大祥○是日奉安 神主于 太庙同日奉安 孝和皇太后神主遣驸马都尉侯拱宸祭告 太庙遣永康侯徐锡胤祭 庆陵○大学士叶向高等题蒙发下户部借帑本 上传不允又于工部本传令户工二部措还

  • 卷之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协办大学士 尚书于<敏中>字寄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奉上谕:前经三宝奏,据鲍士恭等愿〔以〕家藏旧书上充秘府,

  • 世家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四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七。○(癸丑)二十二年春正月癸卯朔太白昼见。甲辰王诣太后殿上寿。壬子幸魂殿饭僧三百。癸亥以濒海诸郡不能抚字分遣安集别监。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二·佚名

    官吏门澄汰县令老缪别委官暂权胡石壁县令之职,最为劳人,自非材具优长,智识明敏者鲜能胜任。王知县年龄已暮,精力已衰,而乃投身于繁剧之地,其以不职得罪此郡也宜矣。观权府所判,则其为人大略已可概见。当职到任之初,正藉同僚相

  • 奏谳书十一·佚名

    原文:蜀守讞:大夫犬乘私馬一匹,無傳,謀令大夫武窬舍,上造熊馬傳著其馬識物,弗身更,疑罪。.廷報:犬與武共為偽書也。译文:蜀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大夫犬有私马一匹,但无马传。他出谋使大夫武潜入上造熊的房内,盗取其马传。犬自己没

  • 第一节 婚制·吕思勉

    隋、唐、五代,婚姻之制,大略与前世同。既无古诸侯一娶九女之制,故前娶后继皆为嫡。《新唐书&middot;儒学传》:郑馀庆庙有二妣,疑于祔祭,请诸有司,韦公肃议: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自秦以来,有再娶,前娶后继皆適也,两袝无嫌,其明

  • 张子正蒙注卷四·王夫之

    大心篇  此上六篇,极言天人神化性命之理;自此以下三篇,乃言学者穷理精义之功。明乎道之所自出,则功不妄;反诸学之所必务,则理不差。君子之道所以大而有实也。此篇乃致知之要,下二篇乃笃行之实,知之至而后行无不得,又学者知止

  • 大学中庸正説序·赵南星

    论语者编次仲尼及弟子之言也孟子者孟子之所着也惟曾子子思之所为书以大学中庸名大学者言其道之大也中庸者言其道之中正而平常也二书之大防具矣初学率苦二书之难通而尤以中庸为难夫大者反易庸者反难二贤岂欺我哉夫道一

  • 第25章 宪问篇第十四(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左氏记孔子之言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予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此非孔子之言。诚若此言,是以力不以义也。若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至于所以胜齐者,孔子

  • 卷十三·佚名

    △圣行品第七之三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於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 卷五百八十三·佚名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五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颇有初心胜後心不。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深义。汝应谛听。当为汝说亦有初心胜後心义。谓阿罗汉诸无漏心。虽离自身一切烦恼。而不能化无量有情皆令发心舍诸烦

  • 卷四百二十五·佚名

    △第二分帝释品第二十五之一尔时於此三千大千堪忍世界。所有四大天王各与无量百千俱胝四大王众天诸天子众俱来集会。所有天帝各与无量百千俱胝三十三天诸天子众俱来集会。所有苏夜摩天王各与无量百千俱胝夜摩天诸天子

  • 乙二 明一乘行·太虚

      乙二 明一乘行  丙一 所行之行  唐窥基法师玄赞科判中,计分三编:上编自方便品至持品,共十三品,明一乘之境;前已释竟。以下为中编,专明一乘之行。在此编中、共有二品:首为安乐行品,释所行之行;次为从地涌出品,专释能行之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五 住嘉兴路本觉寺语录 侍者 祖灊等 编 师於至正四年。八月初八日入寺。 山门。蛰户未开。龙无龙句。打破虚空。全体显露。复云步。 佛殿。佛者觉义。觉的是谁。西天移来此土。藕丝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