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摩诃阇那

阇达提沙之殁后,彼弟摩诃阇那王行政二十七年,(一)彼为此即位式之举行,彼僧伽密多长老知好时机,由对岸来此处,(二)行王之即位式其他之事[完成后,此]无自制之士[长老]欲破碎大精舍,(三)言:“住此等大精舍[之比丘等]说非律者,王!我等是说律者。”以诈骗王,(四)王定处罚谓:“若人对住大精舍之比丘施食物,值罚一百金。”(五)

为彼等之累,住大精舍之比丘等弃大精舍赴玛罗耶及鲁哈那、(六)为此,此大精舍被废弃九年,大精舍之比丘等[悉]成空。(七)谓:“无主之物则为王所有。”彼邪智之长老说伏王,(八)大精舍之灭,得王之承认,恶意之长老为灭大精舍而捧一身。(九)僧伽密多长老之从者,及王之嬖臣暴恶苏那大臣与无耻比丘等,(一〇)毁弃优秀之七层楼、青铜殿种种建物,由此处移立于阿巴耶吉利。(一一)如斯为移多之层楼,此阿巴耶吉利精舍成具多层之楼。(一二)

恶友僧伽密多长老与彼从者苏那之近彼王行极多之恶事。(一三)彼王以巨大之石像,由波奇那提沙山运往安立于阿巴耶吉利精舍、(一四)造石像堂、菩提树堂,殊胜之舍利堂、四室堂,修理称为屈屈吒之房舍。(一五)由此暴恶行之僧伽密多长老,此时见此阿巴耶吉利精舍之美丽者。(一六)呼为梅伽万那波耶,为王完成一切利益者,此友之大臣亦怒[王]毁大精舍,(一七)叛逆而去,往玛罗那地方,得大兵野营于多罗提沙伽池[之畔]。(一八)王闻彼来其所,为与此友战,迎彼于[同]野营。(一九)得由玛罗耶持来甘味之饮料与肉片,彼思:“若无友之王,不用此。”(二〇)自携此于夜分唯一人出,往王之处语彼之由。(二一)彼持来之物与彼打开而食。王问彼:“何故汝对余叛逆耶?”(二二)彼答:“汝为毁大精舍。”“住之[大]精舍[比丘等],余恕此之过。”(二三)王如斯言,彼恕王,王从彼之劝告来都。(二四)彼梅伽万那波耶续劝告于王,为搜集要品之理由不与王同来。(二五)而为书记士之一女子,得王宠爱之妇人,大精舍废灭之不快,使此等废灭,(二六)愤怒之余而杀长老,[更]捉毁塔波园而来之恶心瓦工,(二七)杀之,使僧伽密多长老为暴恶,而暴恶无自制之苏那大臣亦杀之。(二八)

彼梅伽万那波耶集合持来之要品,营造大精舍中种种房舍。(二九)为阿巴耶镇定彼不祥事,比丘等由处处来住大精舍,(三〇)王当大菩提寺中西方造立二体之青铜像。(三一)

[王]而住达基那园,心逆无自制心瞒着汉之恶友,信仰提沙长老,(三二)接大精舍之结界于苑中名光明,彼不拘反对,创设祗陀林精舍,(三三)由此彼向比丘众要求撤结界,而比丘等不许而退出精舍。(三四)于此处其他之[使嗾]有撤消结界者,为妨害此或比丘等隐于诸处。(三五)如斯大精舍不住比丘为九个月间,其他比丘等思:“我等果真撤去[大精舍之]结界。”(三六)由此撤去成就结界业之时,比丘等可来此处住大精舍中。(三七)此精舍之占据者,对提沙长老诉事,应视为极重之罪过,为十分理义持出于僧团中,(三八)被认为正义之士裁判大臣,不但王之不同意,令彼还俗。(三九)

彼王创建玛尼喜罗伽精舍,毁天祠而建立三精舍。(四〇)彼婆罗门村之构康那,耶伽伽毗罗,伽兰达。彼亦建立弥伽伽玛精舍与康伽阇那伽山精舍。(四一)由此王当西方达阇那山[精舍],亦建寇伽瓦陀[地方]之大精舍,(四二)鲁巴兰玛精舍,秋罗乞提[精舍],名郁陀罗巴耶[场所]为比丘尼建二个之房室,(四三)于伽罗威罗伽夜叉之处建塔,修理岛中古住院多所。(四四)对僧团之长老一千名[各各]施以一千金价之物,总之,对比丘行年年衣服之长老施,(四五)不限饮食之布施,彼又为丰作而使堀十六之储水池。(四六)[彼]玛尼喜罗大池,名伽鲁罗、伽努[池],摩诃摩尼,寇伽瓦陀、毛罗伽、波罗伽池、(四七)昆巴罗伽,瓦哈陀,罗陀玛罗康达伽,爱兰伽威提伽,(四八)摩诃伽罗,奇罗池,摩诃达罗伽罗伽,伽罗波沙那池,此等十六池。(四九)彼王亦设名波波陀大运河。如斯彼积善业恶业之伙。(五〇)

大王统史终

[本章于二四八终,即此以下尚有一九八偈,此作者相异故,纯粹意味之“大王统史”以上以五〇偈止。]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三·佚名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卷第三十二·元来
  林间录卷上·惠洪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卷第十七·佚名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通门
  卷之八·佚名
  卷十九·性音
  卷五十五·佚名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欧阳竟无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卷下·佚名
  华严经文义记(卷第六)·灵裕
  界论注·佚名
  第二卷·圆瑛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廌·唐圭璋

      廌字方叔,华州人。生嘉祐四年(1059)。父李惇,与苏轼同年。廌屡试不第,定居长社。大观三年(1109)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自永乐大典辑出。   菩萨蛮   双松庵月下赏梅   城阴犹有松间雪。松间暗淡城头月。月下几枝梅

  • 第二十二回 问谠论独懍一心 哭墓门暗祝三事·萧晶玉

    且说伏准被王氏一把抓在眼上,哎哟一声,跌倒在地,把王氏吓得一闪。伏准连忙扒起,擦着眼睛说:“你太冒失,望人上硬走!”王氏说:“黑灯影里,我那阵知道有人在此?”孙氏说:“大相公几时来的?也没听见个脚步响。”伏准

  • 第二折·郑廷玉

    (搽旦上,云)早间李顺拿金钗儿卖去了,还不见回来,我这里等着,敢待来也。(正末带酒上,云)众兄弟少罪,少罪,改日回席。恰才多吃了几杯,天色将晚了也,我索还家去来。(唱) 【南吕】【一枝花】不觉的日西沉,不觉的天将暮,不觉的身趔趄,

  • 同文馆唱和诗巻四·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初入试院邓忠臣东门骢马止行行被诏秋闱阅俊英三岛隔云天北极万灯明路国西城人闲聊假诗书乐地逺还闻市井声一夜凉风起阊阖月中应有桂枝生孔仲武十载江湖万里行偶来西馆阅豪英云龙九阙晨书诏灯火千门夜

  • 心泉学诗稿巻四·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五言律诗送庄纠之官莆阳荷槖蔼诸孙英英列防门能声家有谱清识郡无寃松影旌旗道梅花玉雪村亲庭两驿便时得问凉暄嵗暮度朋山岭登山庵追慕先人不胜悲怆因用杨敬夫韵嵗寒霜露感况复度髙深云木犹如此苔矶不忍

  • 卷一百六十四 表四·赵尔巽

      ◎皇子世表四   表略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都督府二(都督同知)   ◆都督同知   大都督同知何文輝傳   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陳質傳(忠節錄)   鳳陽守將都督同知孫岳傳(忠節錄)   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涇國公謚襄敏陳公亨神道碑(金

  •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明帝本纪·李延寿

    太宗明皇帝名叫刘..,字休景,小字荣期,是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元嘉十六年(439)十月生。二十五年,封为淮陽王,二十九年改封湘东王。孝武帝登基,逐步升任镇军将军、雍州刺史。这一年他进入了朝廷,当时废帝怀疑和畏惧各位叔伯,把

  • 范睢曰臣居山东·佚名

    【提要】 权力不可分割,尤其是最高权力不能被多人分割,否则一个集体、国家就会政令不畅、政局混乱。就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西方国家,一旦最高行政长官确立后,其权力就非常巨大、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所以美国总统就被人称

  •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乐考【二十三】夷部乐【臣】等谨按周礼四夷之乐曰韎曰任曰侏离曰僸先王用之於祭祀燕享所以昭大一统之盛也国朝列圣相承化隆无外幅员广远亘古所无我皇上绍世泽之鸿庥辟无疆之伟业

  • 卷十四·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四请遵祖训以光圣德疏【正德十年】 杨廷和臣闻之礼莫重于视朝禁莫严于宫卫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谨视朝之节以观示臣民严宫卫之防以消弭祸变我朝列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洪武十三年冬十月戊午朔,享太庙。 敕四辅官王本等曰:“自胡惟庸不法之后,特召天下贤材,而有司又多泛举,尚书范敏独能荐卿等以辅朕。朕视卿等皆年高笃厚,故九月告于太庙,议立四辅,以王本、杜

  • 狡童·佚名

    ——半是抱怨半是爱【原文】彼狡童兮①,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2),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3)。【注释】①狡童:狡猾的孩子。②维:因为。③息:安,安宁。【译文】那个狡猾小

  • 折诸原序·张尚瑗

    折诸原序世儒不知以传学为经学复不知以经传史之学为道问学之学而胥汨没锢蔽于制举训诂之中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尚书者记言之书实记事之书也春秋专于记事与诗书并列为经事具而道亦寓焉史起于两汉祖书与春秋之记事记言以期

  • 式海法师六旬寿序·太虚

    近今世变繁剧,而佛门亦时在惊涛骇浪中;非有真修实行之士,自立立人为之砥柱,则法轮之转几乎息已!回忆癸丑春,予初识法师于宁波观堂,仪肃神泰,不愧天人师表!时设佛教宏誓会,从之者皆一时龙象,兹弹指十五年矣。虽则渺隔河山,不复一面

  • 跋·书玉

    跋经云。造罪满大地。积恶如恒沙。惟有忏悔力。乃能得除灭。应知此法。不可思议也。盖由凡夫不了。颠倒是非。但知求福。而不求悔。殊不知罪灭即福生未有罪不灭而福生者也。故不空不动。二尊者。体佛弘慈出此忏文。普

  • 医暇卮言·程林

    医论著作。二卷。清程林(云来)辑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此书以辑录医林掌故、笔记为主。程氏以天人合一之理,分述治法、本草、养生、气功等内容。书中以五脏之积为例,介绍治积宜先理气之法。以医话体裁论述日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