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九十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临济宗

南岳三十六世随录

泉州府永春瑞云借山映禅师

漳州林氏子。世业儒。年二十二。投礼南山弥于广严薙染。後受金粟元印可。上堂。问佛问法。眼里着沙不得。说心说性。耳里着水不得。有道眼里着得须弥山。耳里着得大海水。似这等承虗接响汉。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何故。清平世界。切忌讹言 上堂。昨日腊八。今朝腊九。石桥看梅花。天寒不出手。因思赵州吃茶。曹山颠酒。随分纳些些。直得通身都是口。既然通身是口。却来牵扯他闲络索。作甚麽。遂顾视左右曰。只要知时识节人。何须首上又安首 本师三周拈香曰。三周三转语。岂足酬恩。一棒一条痕。终图雪屈。落魄儿。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只向十字街头。东摝西摝。摝得一片来。也不触也不背。爇在炉中。且道。酬恩好。雪屈好。以手搥胸曰。别宝波斯曾会遇。相思宁不哭苍天 颂世尊拈花曰。佳人晓起行春。公子新晴踏草。虽则冤家聚头。凑合天然恰好。可怜多少路旁人。不识春光空懊恼 颂女子出定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颂赵州洗鉢盂话曰。洞庭宽秋月好。乘便行船须及早。莫待空波卷石尤。者边那边俱不到 颂台山婆曰。纵横十字坦然平。去万来千任意行。无故从人问可否。隔林猿呌断肠声。公验正眼分明。者队巡逻都按下。自然归路一身轻 颂文殊三处度夏曰。是非海里横身入。豺虎羣中自在行。要识文殊潇洒处。胆毛斜葢两三茎(百痴元嗣)。

松江明发渊堂龄禅师

上堂。六月十九前。无佛处不得住。六月十九後。有佛处急走过。正当六月十九。圆通门启万木成阴。往者于此息肩。住者于此休心。何故。槛外黄莺声韵老。分明觌面是观音(百痴元嗣)。

明发圣墨溥禅师

上堂。蕃华城郭多游徧。富贵乡村尽转交。及至鉢盂未合口。狸奴白牯日咆哮。诸仁者莫譊譊。蒲团且坐休思虑。待问君平第二爻 小参。涌日堂中宽且闲。诸人何故脚头顽。从前只为移差步。致使于今未过关。东西是壁。南北是山。中间一派水潺湲。转得身兮移得步。危峰险嶂任跻攀 上堂。甲寅五月初五。何用桃符艾虎。一年木虎当阳。妖孽休教莽卤。独是祖师门庭。魔外不敢覰覩。总之佛祖来也。要循规矩。何以如是。所以有云。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 上堂。诸佛心心为众生。无不曲垂方便。众生念念违诸佛。无不悖逆行持。昨夜无位真人。打落无面目人半边鼻孔。扬声大呌。惊得钟楼起舞。佛殿骑山门。特出断事。带累弥勒大士。呵呵大笑。大众且道。他笑个甚麽。来来往往人无数。几个真心为道人 示众。今朝七月十五。诸方解开袋头。放出金狮玉凤。颠狗狂牛。不是犯人苗稼。落人钓鈎。者里一味随缘。无有布袋结解。有事大家作。无事大家休。亦有金狮玉凤。颠狗狂牛。总不按下。任伊去留。若是我家种草。决不沉浮 上堂。丛林到处荒凉。云水任他去住。秋来青草盈堦。佛法并无一句。龟毛兔角。何所指挥。银管麦光。靡因流布。以杖作钓鱼势曰。闲来且学钓鱼翁。日暮锦鳞终未遇。以杖架肩曰。丝纶收拾赋归欤。明月清风满道路 上堂。溢目秋光好。不须向外寻。鼻端香馥馥。篱下尽黄金。诸昆仲莫呻吟。渊明去後花犹在。何得攒眉思古今(百痴元嗣)。

武林护国仁王寺天昂亚禅师

莆田胡氏子。初参黄檗琦。久侍资福观。後受明发元记莂。出世护国。上堂。涅盘无异路。方便有多门。以杖画一画曰。涅盘路一时截断。卓一下曰。方便门彻底打开。看诸人作麽生行履。喝一喝曰。劒去久矣。汝方刻舟 中秋小参。灵山指月。曹溪话月。马师翫月。护国总不恁麽。何故。人人心月孤圆。个个性天朗耀。岂不见寒山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山僧说亦说了。如何是真月。以拂子○曰。切忌眼花 小参。山中多时冷澹。今日作一薄供。犒劳诸人去也。遂展左手曰。先将云门饼。又展右手曰。次托赵州茶。直须细嚼。切莫麤餐。虽然如是。忽遇云门赵州索茶饼钱。又作麽生。众无语。良久曰。更深犹自可。午後更愁人 上堂。雪後雨。雨後雪。纷纷落到那时歇。街坊经纪呌苍天。海底泥牛冻角折。我衲僧。受佛祖余庥。户庭不出。也要知些苦辣始得。顾左右曰。莫言不说 示众。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卓拄杖曰。这里是佛土。作麽生是一乘法。良久曰。黄鸟柳堤暄日暖。雨余蛙鼓闹桑田 示众。海水咸河水淡。人人得知。黄连苦甘草甜。阿谁不晓。为甚麽问着自家屋里事。十个到有五双。眼[目*荅][强-弓+目]地。葢为情识未乾。触途成滞。致使无自由分。今日山僧。为汝道破。遂展两手曰。逢人切莫错举 示众。世间有二种人。一人坐在水底。被火烧杀。一人坐在火里。被水淹杀。试问。这两人犯甚麽咎。良久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示众。佛祖顶[宁*页]。人天眼目。苟非英俊。徒劳穿凿。直饶穿凿得透。被明眼宗师向脚跟下一拶未免胡猜乱卜。须知大冶精金。应无变色。铅汞碔砆。如何凑泊 示众。护国门下。不将黑豆。换人眼睛。又不将粪弹塞人鼻孔。各自见景生情。遂打喷嚏。顾侍者曰。那个背地里说我 示众。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山僧今日舌头疼。不能与诸人说破。便归方丈 示众。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不动舌根。望你瞥地。有山可居。有物鬻利。一味知机。不取避忌。你且道。避忌个甚麽。不见道。水潦才跨马师门。一踏胡卢笑不已 示众。提起话头志猛烈。一掌要见一握血。三更迸出日轮红。瓮里何曾走却鳖 示众。今朝十五。椎钟击鼓。觌面提持。更莫莽卤。莫莽卤。甜瓜彻底甜。苦瓜连根苦 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尽日街坊足不停 问如何是函葢乾坤句。师曰。东西十万。南北八千。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木兰陂上石将军。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师曰。七里滩头野渡横 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师曰。金鍼眼里翻筋斗 问如何是神通变化。师打曰。这野狐精(百痴元嗣)。

燕京玉极南光昺禅师

上堂。乃举楚石琦曰。若据一大藏教。说少一字。若据祖师门下。说多一字。不少不多恰好处。道将一句来。僧拟议。琦便打出。先金粟曰。若据一大藏教说。不少一字。若据祖师门下说。不多一字。减少添多恰好处。道将一句来。僧拟议。粟便打出。师曰。山僧今日则不然。若据一大藏教说。原无一字。说甚少与不少。若据祖师门下说。亦无一字。说甚多与不多。透脱多少二途恰好处。道将一句来。倘若拟议。亦便打出。且道。二老人打底是。山僧打底是。掷拄杖。下座 小参。尽乾坤大地。是汝等本来面目。且道。如何是本来面目。良久曰。会麽。山僧将古人言句。为汝等抽钉拔楔去也。切忌忘形与死心。此事难医病最深。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若人静坐不用功。何年及第悟心空。大小鵞湖。三百六十骨节。一齐撒在面前。山僧另为颂出。切忌说心与说性。问来眼目便动定。直须拶破太虗空。白棒横拈行正令(百痴元嗣)。

松江明发懒拙恒禅师

苏州人。参金粟元。问不许你动口。不许你动手。本分中道一句看。师曰。吃饭充饥。饮水止渴。元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因甚赵州道无。师曰。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元曰。即今赵州在甚麽处。师曰。两眼对两眼。遂呈一颂曰。狗子无佛性。因邪却打正。可怜赵州老。丧尽穷性命(百痴元嗣)。

福州府钟山大中石竺嵩禅师

莆阳蔡氏子。幼失怙恃。八岁时。因看棃园。痛思父母深恩未报。不觉泪下遂立志出家。往天马山。礼博山开如静主圆顶。年方十三。闻曹山请宝华忍开堂。即往参叩。问父母未生话。忍即打出。自此顿起疑情。进堂经行。偶撞露柱。疑团忽破。即口占曰。堂前露柱太无端。触豁当头万仞关。铁壁银山都粉碎。大千沙界共闲闲。後还莆。住西岩。值金粟元就莲山结冬。往参。机契受嘱。住钟山大中东山大乘西岩广福 佛诞上堂。捏怪老瞿昙。[囗@力][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商量。不如打个咳[口*敕]。乃咳[口*敕]一声曰。若不是伤风。争得与诸人尽情说破 上堂。说佛说法。眼里撒沙。论禅论道。耳中着水。惟有山门前佛殿後。有个汉。盲聋喑哑。东西不辨。南北不分。犹较些子。咄。是何言欤 上堂。昨日四今朝五。撞洪钟击法鼓。虗开两片皮。为谁成露布。蓦竖拄杖曰。明眼衲僧没奈何。笑杀云门道个普 问如何是佛。师捉住曰。道道。僧拟议。师打出 问。官不容鍼。私通车马。意旨如何。师打曰。这是甚麽所在。曰却求流通一线。师复打曰。再犯不容(百痴元嗣)。

湖州德清吉祥愚山藏禅师

幼习台宗。博通名相。後参天童金粟。因病居山久之。自念生死急切。往依金粟监于东明。言下契机。顿悟大法 上堂。无端抱病卧清溪。个事何曾举着伊。活捉将来呈丑拙。当阳拈出露全机。举拂子曰。若是通方作者。便能直下知归。脱或滞句迷言。未免东摸西摸。忽若摸着时。又作麽生。也是将错就错 示众。我有一疑。要与诸人说破。免向人前求言觅句。你诸人不肯全身放下。叩己而参。将谓我有佛法与人。若论山僧见处。释迦老子不是佛。西来达磨不是祖。天下老和尚。不是善知识。现前兄弟。不是凡人。正与麽时。唤作甚麽。于是分晓得去。佛祖众生没两般。圣凡名号皆幻立(孤云监嗣)。

海陵大圣乳峰卓禅师

定海夏氏子。力田为业。年二十四。辞亲出家。看本来面目话。疑情顿起。上天童。苦参三年。复参玉泉监。有省。一日领众入方丈。监问。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意旨如何。师曰。天气严寒。伏惟珍重。监曰。只恐不是玉。师曰。大众听取 问把手与君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亲。如何是自肯一句。师曰。待汝脚跟点地。向汝道 问释迦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因甚末後又言覩明星悟道。师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将寂灭。唤侍者曰。我至戌时去也。索水浴毕。更衣趺坐。至中夜。问曰。甚时候。侍者曰。戌时。师曰。时至矣。速鸣椎集众。问众集否。众答已集。师挥拂子曰。末後句莫商量。乾坤坐断证空王。若问山僧归何处。明朝初一日东方。随举手别众而逝(孤云监嗣)。

泰兴庆云此药约禅师

问和尚住山。得何三昧。师曰。岚气侵衣湿。溪流到枕清 问居士设斋。甚麽人还钱。师打曰。就是你。曰莫儱侗。师又打曰。得恁麽不识数目(孤云监嗣)。

古盐永宁玉山博禅师

新安程氏子。年四十。薙染受具。上堂。白云出岫本无心。流水到门非有意。佛事初周。度人已毕。下座(孤云监嗣)。

瑞安罗山龙圣机伭年禅师

永嘉杨氏子。年十九。航海游普陀。睹大士现像潮音洞发心。即于镇海寺出家。矢志宗乘。月庵洁。欲授鉢袋。师以大事未明。誓不自肯。遍历诸方。末受本充盛印可。住静杭州上生庵十载。瑞邑士绅。请住罗山龙圣 除夕小参。今晚腊月廿九夜。说着令人心胆碎。喻如尔我末稍头。生死交关非小事。失却人身万劫难。了取无生须瞥地。大众。若曾瞥地。不妨超古今于当念。坐断十方于此际。其或未然。一年一度话除年。除到驴年何劫已。喝一喝 七期示众。学道如丧父母。不觉浑身痛苦。忽然撞破银山。管取超佛越祖。虽然如是。切忌莽卤 问如何得转凡成圣去。师曰。梦生槐国 问疑即悟。不疑即迷。不迷不悟。又作麽生。师曰。速道速道。僧拟议。师打出曰。弄虗头汉(本充盛嗣)。

姚江蟠山普济珂月琏禅师

邑之岑氏子。上堂。昨日东西两序。诤论佛法是有是无。总是驴年未梦见在。何故聻。门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本充盛嗣)。

芜湖太平尼一真恩禅师

山阴王季重女也。年三十。礼愚庵盂。披剃受具。上堂。法无定相。随念变迁。佛无定形。随机应化。语若迅雷。不容掩耳。机如掣电。岂许停思。八臂难敌。千眼难覰。可奈禅和。但知幻之为幻。不知非幻之幻。但知非幻之幻。而未知何为非幻。转急转迟。目视云汉。大乘井索。小乘钱串。喝一喝。下座(本充盛嗣)。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补遗

临济宗

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随录

福建泉州清源一啸正禅师

上堂。风瑟瑟。雨潇潇。衲被蒙头睡。几个知天晓。春光重庆会。侬家意气奚曾少。满地白云收不尽。数树闲花开窈窕。独怜荡子不思归。带水拖泥何日了。咄。个个眉毛分八字。不须向外打之遶(百痴元嗣)。

福建晋安万岁白也水禅师

示众。眼若摩醯。觑之不得。口似血盆。宣之不及。不及不得处。林下好端的。且端的个甚麽。此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示众。山簇簇水溶溶。花笑日竹摇风。古怪石头形若虎。火烧松树势犹龙。杨岐驴。谩说弄蹄三只。玄沙纸。休将作白三封。喝一喝曰。长安有路门门透。系马堤杨处处通 示众。荷知有暑先擎葢。柳为无寒尽脱绵。济北宗风全体露。更於何处覔三玄。一僧曰。如何是三玄。师打曰。领取话头(百痴元嗣)。

潭州澬阳白鹿锺山宏禅师

示众。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接翼。壁上畵锺馗。空中悬剑戟。施大用展全机。戴角擎头覩者稀。忽地一声雷雨散。中天佳气霭腾辉。喝一喝(百痴元嗣)。

福建莲山国懽古苍旻禅师

上堂。春日鞭土牛。元夕挂灯球。农勤耜举。将有事於西畴。村歌社舞。咸乘月以遨游。游则连夜乐。耕为竟年谋。何似衲僧家。灯笼挂露柱。白牯牧溪头。也无喜。也无忧。喝一喝曰。者里会得。是我同流(百痴元嗣)。

维扬[茫-亡+巫]州三昧自觉元禅师

本郡江都徐氏子。上堂。豁开顶门正眼。露出脑後圆光。活鱍鱍绝囊藏。峭巍巍无回互。且道。现前受用一句。又作麽生。本地风光随处是。超然独脱乐无穷 上堂。天晴日暖。万象昭然。燕语莺啼。见闻不隔。全机电卷。祖印单提。有时山头翻白浪。有时海底起蓬尘。透脱樊笼。不存玄解 上堂。春去夏来如是过。稠林深处绿阴多。流莺啭转传消息。脱体风流会也麽 师住三昧。百务维新。顺治癸巳秋。观法门滥觞。师以衣拂还监曰。翻个筋斗。再来大书昔字。辞众示寂。果九月廿一日也。阅世四十六。坐腊一十七。同继席玉山禅师。塔於本寺殿西(孤云监嗣)。

吴山宝聚密印衍禅师

小参。举拂曰。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森罗万象。抛向一边。作麽生是诸人法身。良久曰。知麽。檐声不断前旬雨。电影还连後夜雷。喝一喝(本充盛嗣)。

猜你喜欢
  佛学概论·太虚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卷·马鸣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澄观
  卷四·丹霞子淳
  世界和平运动的罗斯福·太虚
  答曾若兰问(三则)·太虚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七卷·佚名
  卷第六·费隐通容
  分禅净界限·印光
  成唯识论 第四卷·护法
  圆瑛法汇序二·圆瑛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四·智圆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智旭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出吉祥胜初教王瑜伽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章 湘娥访道·屠隆

    〔外扮展灵旗上〕火轮电甲卫淸都。使酒天门偶大呼。却被雷师纠不法。侯家聊罚作人奴。某许相国府中老苍头展灵旗是也。与昆仑奴俱是天上九关守将。偶乘醉使气。两人大闹天门。一时同谪。昆仑奴在崔千牛家

  • 四集卷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六古今体九十一首【癸巳八】立秋【六月九日】何处而无秋信迎山庄秋信最分明西南风至农经验【月令占候图云立秋晡时申西南凉风至宜粟谷今日□申特立秋而风自西南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四·杨仲良

      神宗皇帝   韩绛经略西事   熙宁三年九月乙未,工部侍郎、参知政事韩绛为陕西路安抚使,度支员外郎、直舍人院吕大防为宣抚判官。先是,绛奏以夏人寇庆州[1],陕西用兵,请出使。王安石曰:『臣于边事未尝更历,宜往。』上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七·佚名

    卷四十七   康熙十八年九月甲午,趣大将军贝勒察尼等速取辰龙关。时察尼遣署前锋统领苏祜济侦视辰龙关贼势,苏祜济还言:辰龙关路径堙塞甚固,贼与民一无所见;河渠毕涸,大兵不可立营。安塘笔帖式报闻。上谕:今贼势大败,正在摧

  • ◎“忠救”与中美合作所·恽逸群

    八月二十日左右,上海盛传有第一批“国军”从温州到了浦东,其中有美国顾问与美国教官,即将到沪。那一天早晨就有许多人聚在黄浦滩等候,准备好了爆仗、军乐队,还有插满国旗扎着彩的大卡车,爱多亚路上断绝交通达半日之久,结果是

  • 目录·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四古史目録       别史类本纪七三皇第一五帝第二夏第三商第四周第五秦第六秦始皇第七世家十六吴太伯第一齐太公第二鲁周公第三燕召公第四蔡叔曹叔第五陈第六卫康叔第七宋微子第八晋

  • 梁周翰传·脱脱

    梁周翰字元褒,郑州管城人。其父梁彦温,曾为廷州马步军都校。梁周翰年幼时十分好学,十岁即能做词。周广顺二年(952),考中进士,被授虞城主簿,但他称病未赴任。宰相范质、王溥认为梁周翰是有名望的人,不应当让他到外地做官,因此

  • 酉阳土司传·张廷玉

    酉阳,汉朝时是武陵郡的酉阳县。宋朝时,此地为酉阳州。元朝时隶属于怀德府。明朝洪武五年(1372),酉阳军宣慰司的冉如彪派其弟弟冉如喜前来进觐献贡,朝廷便设置了酉阳州,任冉如彪为知州。八年,酉阳州改为宣抚司,仍让冉如彪担任

  • 岁时广记序·陈元靓

    有天之时有人之时寒暑之推迁此时之运于天者也厯书所载盖莫详焉至于因某日而载某事此时之系于人者端千绪万非托之记述则莫能探其源委耳噫庆道长于一阳之生谨履端于一岁之始是盖天时人事之相参尤有可据彼仲夏之重五季秋

  • 卷七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六 朱批石云倬奏摺 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江西南赣总兵官【臣】石云倬谨 奏为密陈 天听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忝任封疆重寄惟有矢忠矢愼

  • 钦定南廵盛典巻八十五·高晋

    名胜【江南镇江常州蘓州】金山在镇江府西北七里大江中唐裴头陀于此防山得金故名一名浮玉山随山搆屋金碧交辉与江光相激射有泉曰中泠陆羽品为天下第一山之东有日照岩东麓有善才石一名鹘峯西有石山其顶则金鳌妙髙诸峯

  • 洪范正论卷五·胡渭

    徳清胡渭撰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传曰曰卜蓍曰筮苏氏曰知卜筮者天下不为少矣择谓择其贤者卜筮必命此人不使不立者占也吕氏曰圣人占卜假蓍以寓其神蓍者至公无私之物必择卜筮之人其至公无私与之无间然后可以

  • 想象的孔老会谈·林语堂

    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他本人也承认自己的作品中,十之八九都是寓言。他详述哲学思想的方法,往往是以历史上、传说中,或自己虚构的人物为主,不时为这些主角安插谈话的机会。因此,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无法逐字记载的会话。只要看

  • 卷十三·佚名

    △不可说菩萨品第七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诸大众围绕说法。是时会中有一菩萨名不可说。从座而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前礼佛足。长跪合掌而说偈言:无碍智慧无碍行,如虚空性不可说。三世平等无觉观,我今敬礼

  •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四種異譯及二種釋論對校。(一)元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校註略稱   魏本。(二)陳真諦譯攝大乘論.略稱陳本。(三)隋笈多等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   牒文.略稱隋本。以上三

  • 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六(第十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丘诵佛在王舍城。语诸比丘。十种明具足戒。何等十。佛世尊自然无师得具足戒。五比丘得道即得具足戒。长老摩诃迦叶自誓即得具足戒。苏陀随顺答佛论故得具足戒

  • 蟫精隽·徐伯龄

    明代笔记。16卷。徐伯龄撰。徐伯龄字延之,嵊县(今属浙江)人。主要生活在明天顺年间。该笔记传本较少见,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笔记尚较允当:“是书杂采旧文,亦兼出己说。凡二百六十一条,大抵文评、

  • 催眠术·程小青

    这里是我的日记中的一节最简短而又最有趣的探案记录不,简直是霍桑别开生面的医案记录。记录的年月距离我此刻叙述时也已经很远了。时候是初夏,气候已渐渐地热起来。那天早上忽然下着非丝非雾的朦朦细雨,天空中塞满了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