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九

续灯正统卷二十九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西禅瑞禅师法嗣

棠城宝文洪印禅师

古渝棠城张氏子。礼雪峰。蓄养有年。因峰迁化。未获印可。远扣楚山。值定王薨世三周除禫。请山升座。师出问。雷音动地。选佛场开。一会灵山。俨然未散。未审皇恩佛恩。如何补报。山曰。荡荡皇风清六合。明明佛日照三千。师曰。祝赞已闻师的旨。拈花微笑意如何。山曰。机前有语难容舌。独许头陀一笑传。师曰。玉梅破雪。红叶凋霜。适官家除禫之辰。乃鹤驾仙游之日。未审薨世主人金容。即今何在。山竖拂曰。在山僧拂子头上。成等正觉。放大光明。与如来共转法轮。汝还见么。师曰。与么则徧界绝遮藏也。山曰。要且有眼觑不见。师曰。只者觑不见处。不隔纤毫。山曰。未是妙。师曰。未审如何是妙。山曰。二边俱抹过。始见劫前人。师曰。蒙师点出金刚眼。死去生来不更疑。山曰。俊哉衲子。透网金鳞。出语标宗。不霟西禅之嗣。更须保任。切勿自欺。师曰。人天证明。谢师印可。

性空无极闻和尚

尝作显宗歌曰。达此宗无今古。拶破虚空还自补。声色堆头妙觉场。放去收来无间阻。体中妙。夜半木人临镜照。波斯南岸嚼寒氷。塞北湖儿街市闹。用中玄。石女吹笙碧树巅。赵州葫芦挂东壁。村中王老夜烧钱。玄中玄妙中妙。宝丝网里斗明珠。须向暗中通一窍。海潮音炽然说。师子筋琴弹白雪。两岸青山笑点头。百年古调翻来别(闻嗣投子琦。悞列此)。

古庭坚禅师法嗣

太原府五台山显通大巍净伦禅师

云南康氏子。生□宣德丁未。正统间。从无极泰芟染。古庭居浮山。师往叩。室中机契。后住显通。

上堂。无孔铁锤当面掷。黑漆昆仑拦路坐。莫有挨拶得入拈弄得出底。出来道看。僧问。如何是台山境。师曰。不是天晴。便是下雨。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金刚窟里万菩萨。曰未审寻常所说何法。师曰。清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曰。今年调雨水。农家好春麦。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待饭仙山转身。即向汝道。乃曰。拈砒霜作醍醐。亦曾有也。撒珍珠如瓦砾。谁个不然。开眼上树。特地丧全身。梦升兜率。也是扬家丑。未动情思。转魔女尽成菩提宝器。不劳腕力。指娑婆便为妙喜净邦。长水浚岳积而来。琅琊觉氷消而去。信脚踏翻瑠璃阱。等闲击碎珊瑚枝。

上堂。三圣震威一喝。正法眼里撒沙。南泉白刃高挥。古佛家风扫土。何必不必探竿。岂在人手。湘南潭北塔样。脱体持来。不萌枝上放春回。烈焰堆中飞片雪。有斯作略。可谓其人。谁家井底无天。到处波心有月。

上堂。体相用三大齐彰。尘尘摄入。因果智五周顿证。法法圆融。百城烟水。不出一毫。十世古今。匪移当念。红藕华开闻水香。触着蟭螟虫半边鼻。青山低处见天阔。展开瘦蚊子一茎眉。百川竞注。水体不流。万窍共号。风本自寂。金师子不劳踞地。水牯牛随分纳些。动容满目。家山依旧青天白日。

冬至示众。五顶琼瑶堆。千松珠玉枝。尽台山泉石烟云飞楼涌殿。总是文殊一只智眼真光。是汝诸人。常在於其中。经行及坐卧。还知从不曾动着渠一茎眉毛么。若也与么见得。便尔摄大千於毫端。广尘沙於法界。其或未然。切忌东卜西卜。我为汝诸人。真实告报。今朝冬至一阳生。珍重。

示众。山高海阔。月朗风清。松苍石臼。夏暑冬寒。如是历历分明。一一成现。且道。衲僧分上。成得个甚么边事。莫有道得底么。不妨出来道看。若无。老僧自道去也。拈拄杖。便下座。

示众。演祖道。有则奇特因缘。举似诸人。欲说又被说碍。不说又被不说碍。大小演祖。大似灵龟曳尾。一言既落人耳。如何讳得。老僧也有一则奇特因缘。索性举似大方。令他倚门傍户者。一个个壁立千仞。便下座。

示众。老僧者里。也不说东村李大郎太俭。也不说西村王二姊太奢。也不会安角呼兔。也不会添足画蛇。早起一盂白粥。午后一碗清茶。谁管他陈年烂葛藤。冷地开华。展两手曰。汝等诸人。来者里。讨甚么乾木查。

山居吟曰。无事山房门不开。土阶春雨绿生苔。此心将谓无人委。幽鸟一声何处来。后示寂於本山。

佛迹真禅师法嗣

处州府白云无量沧禅师

示众。二六时中。随话头而行。随话头而住。随话头而坐。随话头而卧。心如栗棘蓬相似。不被一切人我无明五欲三毒之所吞啖。施为动静。通身是个疑团。疑来疑去。终日呆桩桩地。闻声见色。管取[囗@力]地一声去在。虽然。切忌唤钟作瓮。喝一喝。

和庵忠禅师法嗣

宁波府用刚宗软禅师

示众。大凡做工夫。只要起大疑情。不失正念。千疑万疑。祇是一疑。才有间断。即落空也。见汝等做工夫。未曾半月一月。打成一片。焉得不走作。果若真疑现前。撼摇不动。自然不怕惑乱。又不得起一念欢喜心。才有丝毫异念。即打作两橛。只管勇猛忿将去。终日如个死汉子相似。到者般时节。那怕瓮中走却鳖。大众。忽然瓮中捉着鳖时如何。切忌认奴作郎。

大鉴下第二十九世

金陵慈禅师法嗣

江宁府高峰宝峰明瑄禅师

吴江范氏子。俗业斫。因海舟令造塔院。足伤索酒。舟曰。幸伤足。若斫去头。虽千酲汝能吃不。师媿遂求为僧。一日烧火般柴次。舟曰。是甚么。师曰是柴。舟曰。是柴将去烧。师致疑。通夕不寐。忽为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刈。以镜照之。大悟。趋见舟。舟拈棒。师夺棒曰。者条六尺竿。多时不用。今日又要重拈。舟大笑。师呈偈。有笑里藏刀子细看句。舟曰。即此偈可绍吾宗。遂以偈付之。有临济儿孙狮子子之句。后住金陵高峰寺。天奇瑞参。师问。甚处来。奇曰北京。师曰。只在北京。为复别有去处。曰随方潇洒。师曰。曾到四川么。曰曾到。师曰。四川境界。与此间何如。曰江山虽异。云月一般。师举拳问。四川还有者个么。曰无。师曰。因甚却无。曰非我境界。师曰。如何是汝境界。曰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师曰。汝岂不是着空。曰本瑞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师曰。西天九十六种外道。汝是第一。奇拂袖便出。师喜为克家种草。堪支吾道。遂书偈付之。曰济山棒喝怒如霆。杀活临机手眼亲圣解凡情俱坐断。昙华放出一枝新。师於成化辛卯腊月九日示寂。塔全身於东明寺左。

九江府庐山云溪碧峰智瑛禅师

少壮苦不识字。晚年信口成章。时多称之。嘱门人智素偈曰。见彻娘生亲面目。尤宜勤守护天真。爪牙养就峥[山*宁]日。哮吼一声百兽惊。

君峰通禅师法嗣

邵武府君峰清祥上座

久依大阐。一日忽有省。呈偈曰。法性空无碍。平等观自在。截断两头机。是名超三界。阐为是之。

思南府正法雪光禅师

族赵氏。徧历诸方。至灵峰度夏。闻举严阳尊者问赵州公案有省。举似寂照。照曰。无功用处。正好用功。莫认些子光影。有悞生平。复结冬於景德。一日定中。闻岩瀑声。触发默举。从上佛祖机缘一一透得。遂往参洁空。从头举似已。空曰。不见道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道了便入寝室。师自是茫无意绪。怀疑不决。一日见寒山诗吾心似秋月之句。凝滞顿释。后庵居古山。临终书偈而逝。

天宁宣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天才英禅师

示众。默堂老人。平地上涌起波涛。虚空里敲出木楔。中人毒气。回来刚道亲见宝月。不知瞎却多少人眼睛。哑。洎合饶舌。

大冈宁禅师法嗣

杭州府天目宝芳进禅师

付法偈曰。真性本无性。真法本无法。了知无法性。何处不通达。

性空闻禅师法嗣

荆州府圆通梦庵懒牧湛觉禅师

长安曲江张氏子。幼慕禅悦。从蓝田秀芟染。矢志究明生死。朝夕孜孜。至於寝食俱废。一日有省。往见性空求决择。既而蒙印证明。成化丙戌。开法圆通。上堂。选佛场草深三尺。空王殿浪卷千寻。圆通有一句子。囫囵吐不出。吐出不囫囵。若有人检点得出。许他具一只眼。

净慈休禅师法嗣

杭州府昭庆幻寄雪庭禅师

仁和桂氏子。成化癸巳。谒休休於仙林。一见契合。因阅楞严。至於一毫端现宝王剎有疑。后诣江阴乾明寺。睹万佛阁金碧峥嵘。忽有省明。弘治戊申除夕。闻钟声。从前履践。不觉瓦解。述偈曰。圆响心非闻。大千同一照。抹过上头关。更不存玄妙。乙卯休休。应净慈请。师复依侍。乃蒙印可。年四十开法昭庆。

上堂。心不是境。境全是心。触处不逢。渠何背汝。所以心不自心。邻鸡唱晓露观音。境不自境。庭树花开吐光影。尘中总是自来宾。堂内主人须唤惺。良久曰。切忌瞌睡。便下座。

上堂。洪钟有口元无舌。一击全声四海闻。拶得锦鳞头角露。伫看平地卷风云。

举岩头示众。吾教意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时有小严问。如何是涂毒鼓。头以手按膝亚身云。韩信临朝底。严无语。颂曰。乌藤搅动四溟水。鰕蟹鱼龙丧胆魂。进退触波遭点额。那堪[跳-兆+孛]跳听雷崩。

举雪峰示众。饭箩边饿死人无数。海水里渴杀人无数。至云门云通身是饭通身是水话。颂曰。小店梨花酒正香。牧童指出几人尝。任渠点滴不沾口。已是浑身卧醉乡。

举南泉见邓隐峰来。指净瓶曰。净瓶是境。你不得动着境。与我将水来。峰将瓶倾水於泉前。泉休去。颂曰。落英片片逐东风。狼藉春光满地红。设使向前收拾得。余香犹有隔墙东。

举僧问玄沙。如何是学人自己。沙曰用自己作么话。颂曰。平生不作江南梦。怪杀人来说鹧鸪。衣锦未能归故国。三家村里觅皇都。

举洞山初。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话。颂曰。白圭三复瑕难掩。一默如缄语路差。稍变动已迷家。万顷秋光天水碧。一声渔笛隔芦花。

又尝有咏黄鹂诗。曰多情自信惜春光。飞入园林锦绣乡。记得小窗惊我梦。满庭红杏带斜阳。

大鉴下第三十世

宝峰瑄禅师法嗣

安陆府荆门州天奇本瑞禅师

南昌锺陵人。父江堂。母徐氏。年廿二弃家。远投荆门无说能剃发。能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令参。后遇高邮全首座。同往襄阳。途中偶闻妇人呼猪声。全曰。阿娘墙里唤哪哪。途路师僧会也么。拶破者些关棙子。娘娘依旧是婆婆。师矍然汗下。一日病甚。有晖禅者勉。师曰。病中工夫。切不可放过。因举大慧在径山患背疮。昼夜叫唤。或问慧。还有不痛底么。慧曰有。曰作么生是不痛底。慧曰。痛杀人痛杀人。师於言下豁然。透得娘娘依旧是婆婆意旨。又一日。闻山鹿叫唤。会得日用之中。无不是底道理。遂往蜀中谒楚山。问某甲闲时看来了然明白。及至临机。因甚茫然。山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后游金陵路次。忽然如从梦觉。从前所得。一场懡[怡-台+罗]。遂参宝峰於高峰。针芥相契。遂蒙印证。(语具宝峰章中)住后落堂开示。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无别法。若向者里。知个落处。定也有分。慧也有分。宗也有分。教也有分。佛法世法。无可不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其或不然。定也不是。慧也不是。宗也不是。教也不是。盖为不识本心。名为狂妄。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诸佛诸祖。惟传一心。不传别法。汝等不达本心。便向外求。於妄心中。起妄功用。如邀空华欲结空果。纵经尘劫。只名有为。须知所谓见性成佛者。见性不是见他人之性。成佛不是成他人之佛。决定是汝诸人本有之性。与十方法界。秋毫不昧。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但向二六时中一切处。回光返照。看是阿谁。不得执定一处。须是於一切处。大起疑情。将高就下。将错就错。一丝一毫。毋令放过。行住坐卧时。便看者行住坐卧底是谁。见色闻声时。便看者见底闻底是谁。觉一触时。便看者觉底是谁。知一法时。便看者知底是谁。乃至语默动静。周旋往返。一一返看。昼夜无疲。倘若一念忘了。便看者忘了底是谁。妄想起时。便看者妄想底。是谁。你道不会。只者不会底。又是阿谁。现今疑虑。你看者疑虑底又是阿谁。如是看来看去。万境不能侵。诸缘不能入。得失是非。都无缝罅。明暗色空。了无彼此。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尽圣尽凡。都卢祇是一个谁字。更无别念。上下无路。进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见绝。豁然爆地一声。方知非假他求。咄。

示众。闲花野草露真机。剑号巨阙。蛱蝶穿园拍板扉。珠称夜光。两岸芦花齐点首。云腾致雨。一条江水伴鸥飞。露结为霜。山僧於此尽情吐露。更有一句。尚未曾道。[○@十]会么。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苗向日轮。

寂后。门人於弘治十一年戊午。建塔於卫辉府辉县白鹿山之白云寺左。

云溪瑛禅师法嗣

九江府匡山天池林隐静庵智素禅师

东莱赵氏子。生景泰甲戌八月十八。早年父母俱丧。十五从五台天成寺大用祝发。谒云溪得旨。后住天池。

上堂。体露金风光皎洁。一色明明无间歇。羚羊挂角觅无踪。海底蟾蜍吞却月。

荆藩请住东山。上堂。在天天高。在地地厚。一毫端上应时纳佑。此犹是者边事。且道。那边事作么生。拊几曰。释迦睡重。弥勒起迟。下座。

吉庵祚禅师法嗣

嘉兴府天宁法舟道济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二十一。投天宁为行者。时默堂宣受宝月记。归自繁昌。师往谒。服勤久之。复诣东禅从昂祝发。参吉庵。庵门庭孤峻。师能朝夕咨叩。一日闻磬声。豁然洞彻。寻趋方丈。庵曰。子着贼也。师曰。贼已收下。曰赃在甚处。师振坐具曰。狼藉狼藉。曰者掠虚汉。狼藉个甚么。师一喝归众。庵可之。未几长安觉王寺。请居第一座。室中秉拂机用。莫能凑泊。嘉靖初住金陵安隐。

僧问。如何是安隐境。师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曰如何是安隐家风。师曰。石虎山前斗。泥牛水底眠。曰不会。师曰。用会作么。

精严寺晚参。精严寺里撞钟。府谯楼上擂鼓。同时显大神通。穿透千门万户。大众还闻么。若道不闻。争奈钟鼓分明。人人有耳。若道闻。将甚么闻。即今鼓绝钟消。闻底事又作么生。试道看。卓拄杖曰。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陆五台问。画前元有易不。师曰。若无。伏羲将甚么画。台曰。画后如何。师曰。元无一画。台曰。现有六十四卦。何得言无。师曰。莫着文字。台曰。请和尚离文字发一爻看。师召居士。台应诺。师曰。者一爻从何处起。又问。至人无梦何也。师曰。常人於现前虚幻分别境界。不知全体是梦。认为实有。而以昏昧想心系念。神识纷飞。境界为梦。所谓寤寐俱梦。梦中复作梦也。至人於自心境界。如实而知。故於现前虚幻境界。妙用冷然。通彻无碍。而睡梦亦自明明而知。历历而觉。所谓寤寐一如者也。故至人无梦之说。非有无之无。乃是无梦无非梦。梦与非梦。一而已矣。又问。梦里须臾。何以历涉万里。师弹指一下曰。千里万里。只在者里。问圣人有妄念不。师曰无。曰既无妄念。何用兢兢业业。师曰。兢兢业业。故无妄也。问为政如何得无倦。师曰。荣辱得丧。毁誉是非。一切不管。但虚其心行其所无事。则无倦矣。问终日吃饭。何故不曾齩着一粒米。师曰。吃饭底人。居士还曾见不。问四方上下有穷尽不。师曰。居士试返观自己心量。有穷尽不。士良久曰。实无穷尽。师曰。世界亦然。又问。地狱实有不。师曰。人作了恶。历历自知。虽经久远。忆持不忘。便是业镜。自心明知自恶。不能自释。便是法王。心地不空。地狱实有。心若空了。地狱随空。

示禅人偈曰。工夫不间四威仪。听板闻钟好下疑。打破未生时面目。好来炉畔受钳锤。道本无为岂属修。有修头上更安头。虚空若使重加柄。野草闲华正好愁。将谓衣中有宝珠。衣穿方信宝珠无。前年尚有无珠说。今日无珠说也无。内不寻思外不求。大千沙界一毫收。尘尘剎剎莲华藏。认着依然是外头。后迁弁山。晚退归天宁。嘉靖庚申秋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塔禅悦堂。

天通显禅师法嗣

湖州府天池月泉玉芝法聚禅师

嘉禾富氏子。母冯。生弘治壬子子月晦日。儿时每藉地趺坐。折草念佛。母曰。此儿佛弟子也。稍长通经史。年十四。从资圣坚受业。受具后。矢志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往谒吉庵不契。复见法舟。舟多所启发。一日闻僧举。僧问大颠。如何是见性。颠曰见即是性。不觉释然一笑。述偈曰。湖光倚杖三千顷。山色开门五六峰。触目本来成现事。蒲团今不炼顽空。未几结制於漏泽之云峰。忽忆雪岩问高峰。正睡着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人公在甚么处话。便见得生死一致。寤寐一如。一日闻友人诵天通梦居碧峰寺里有如来之句。遂诣碧峰。才见便问。碧峰寺里有如来。莫便是和尚不。峰曰。上座还见么。师曰。纵见也是金屑落眼。峰曰。者汉死去多少时。汝来为他乞命。便归方丈。次日峰上堂。举古德曰。打破大唐国。觅个不会佛法底也无。又曰。向南方走了一转。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佛法底。此二语甚有誵讹。试为酬一语看。师曰。前不构村。后不迭店。峰曰。未在更道。师曰。不遇知音者。徒劳话岁寒。峰曰。有甚得力句。试举看。师遂呈二偈。峰曰。未免落人圈缋。师曰。如何得不落人圈缋。峰便掌曰。是落不落。师豁然大悟。平昔所蕴。皆氷释已。而侍峰过杭游南屏。至宗镜堂。峰登座曰。此处正好说法。师曰。说法已竟。峰便下座。顾师问曰。还记得我所说底法么。师曰。剑去久矣。峰颔之。遂为印可。后出住天池。

示众。至道无为。非有为无以造其深。绝学无学。非力学无以臻其极。譬犹玉之在璞。珠之在渊。非剖凿探求。终无以获。故赵州三十年。不杂用心。香林四十年。方成一片。孜孜矻矻。废寝忘餐。惟欲究明大事。此皆参禅学道之榜样也。奈兹禅林秋暮。法道荒凉。逐妄随邪。无复自振。惟知粥饭现成。不愧虚消信施。或游心异学。肆志辨聪。或穿凿机缘。驰求义解。是皆唐丧光阴。徒增业识。如舍父穷子飘零无据。可胜叹哉。若是英灵汉。直须於生死岸头。猛着精彩。一念纯真。纤尘不立。如遇怨敌。单刀直入。不顾危亡。如堕深井。念念无他。但求出路。若能具如是深心。管取到家有日也。

上堂。举赵州勘二庵主公案。颂曰。铺席经过只一般。争知死货活人拈。东行卖贵西行贱。看破方知不直钱。

上堂。释迦世尊。降诞於毗蓝园中。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已是漏逗不少。末后拈华示众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摩诃迦叶。露布重彰。便恁么休去。犹较些子。使再扬家丑。以聋瞽后昆。岂予之所愿哉。只如众兄弟久参练达者。举着便知。宁堪矢上加尖。若是初参晚进。不免曲垂方便。还有问话者么。僧问。金躯初降。九龙吐水。圣诞重逢。未审有何祥瑞。师曰。金凤衔花呈瑞彩。锦莺翻调奏新篁。曰周行指顾示真机。今日如何露消息。师拈拄杖曰。拄杖子。上透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下透十八重地狱。击破阎罗王顶门。俯应群机。万象森罗咸稽首。宣扬般若。大地山河侧耳听。僧曰。恁么则昔时灵鹫。今日天池。师曰。一道神光辉宇宙。莫将今古较疎亲。便下座。

陆五台问。东土一千七百善知识。即今总在甚么处。师指庭树鸣蝉曰。者里也有一个。士曰。声响便是么。师曰。唤作声响。即蹉过也。士又指石问。无情说法。只如者个。作么说得。师曰。居士唤者个作甚么。士曰石头。师曰。又道说不得。

师於嘉靖癸丑五月十九日示寂。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八。有语录二卷。行世。

金台觉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万松慧林禅师

郡之仁和沈氏子。从天自平野。获闻心要。后游金陵。闻僧诵丹霞上堂语。遂大彻。时伏牛空幻寓广德。师往谒。呈所见。即蒙印可。后住径山。一日辞众。书偈曰。七十六年。萍踪何倚。本无去来。应缘而已。书毕而逝。

天目进禅师法嗣

嘉兴府东塔野翁晓禅师

无趣空参。每呈见解。师皆不诺。一日谓趣曰。我有一言。要与汝说。趣耸耳而听。师但笑而不语。趣再四恳请。师复笑。趣始具威仪作礼。跽而哀恳。师乃曰。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贵在直下体究。子若果信得及。可放下万缘。参个一归何处。趣从此死心看话头经三载。一日闻鸡鸣有省。诣师求证。师反覆征诘有绪。乃付以大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寿堂松禅师法嗣

建宁府斗峰古音净琴禅师

本郡建阳蔡氏子。幼卓荦不羁。每叹世间有求皆苦。年二十五。从东峰祝发。初见大阐。无所启发。次谒性空关主。得遇宿衲静晃邻席。一日见晃阅古梅语录。中有僧。上方丈曰。某有个入处。梅便打出。僧又进方丈。梅复打出。晃笑曰。者僧实有悟处。只是大法未明耳。师聆晃语。便起身设礼。求示入道旨要。晃曰。佛性虽人人本有。若不以智慧攻化。只名凡夫。今欲成办此事。直须尽扫葛藤枝蔓。只将一句无义味话头。自疑自问。自逼自拶。不肯求人说破。不肯依义穿凿。决要命根顿断。亲证亲悟。如此昼三夜三。迫勒将去。年深月久。忽然心华发明。如云开见日。古人公案。一一洞了。始知无禅可参。无佛可做。头头上了。物物上通。如人到家。不问路也。师蒙示诲。即死心研究。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复过滇南参寿堂。抵鸡鸣滩。忽然大悟。洎见寿堂。针芥相投。即承记莂。归隐斗峰。正德壬申迁瑞岩。

示众。学道人当截断诸缘。屏息杂念。单提本参话头。於行住坐卧苦乐逆顺一切时中。不得忘失。凡静中所见。善恶影象。皆繇不正思惟。致见种种境界。若是正因衲子做工夫。当睡便睡。一觉便醒。起来抖搂精神。摩娑两眼。齩定牙关。捏紧拳头。专心正念。切切思思。疑来疑去。到水穷山尽时节。忽然疑团迸散。顿见自己一段本地风光。非从外得。到者个时节。才名入门。亦名得地。更要求明眼宗匠决择。不可便休。一法不明。直须辨明。一理不通。直须通透。假使悟后。不能通达化门。古人谓之坐在百尺竿头。不能透彻一切智海。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珍重。

续灯正统卷二十九

 

猜你喜欢
  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佚名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第八十四章 于教行奉事·佚名
  卷之三十一·别庵性统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延寿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十·湛然
  卷第四·佚名
  理门论述记·神泰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目录·铁壁慧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澄观
  卷上·吹万广真
  补刊沙弥律仪合参跋·祩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并序)·智顗
  卷之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幕·老舍

    时间:一九五八年初夏,星期日上午。地点:北京某胡同的一个杂院。「幕启」一个杂院: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还有个小后院,有房四间。院子不大,房屋也不多,但人口不少,显着热闹,故邻居赠以“大院”的称号。只能看见前院

  • ●卷一·张德瀛

    ○古乐递变乡饮酒义曰,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此古乐歌也。秦燔乐经,其绪乃绝。六代而后,靡音日兴。迄有唐之世,迭出新响,词肇其端。盖风会递变,若有主之者。王仲淹谓情之变声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草堂诗余四卷不着撰人名氏旧传南宋人所编考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

  •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施蜇存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著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

  • 卷二十七 昭宣帝·王夫之

      〖一〗   嬴政坑儒,未坑儒也,所坑者皆非儒也;朱温杀清流,沈之河,未杀清流也,所杀者非清流也。信为儒,则嬴政固不能坑之矣;信为清流,则朱温固不能杀之矣。   温诚诛锄善类不遗余力,而士大夫无可逃之彀中邪?乃于韩偓弗能

  • 卷第一百一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八〔起重光大渊献(辛亥),尽阏逢摄提格

  • 卷之四十八·佚名

    洪武三年春正月辛卯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置巩昌平凉二卫指挥使司○癸巳 上以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复命右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

  • 卷之四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一月。癸亥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庚寅皆如之。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宗人府府丞盛宣怀、赞襄和议。保护东南地方。总税务司赫德、随同商办和约

  • 第六十一卷 忠节 五·缪荃孙

    松 江 府 宋鲍 廉鲍廉,其先浙人。成淳中,知临江军。德祜元年二月,元兵渡江,廉率所部迎敌于天长、六合间,大小百余战。既而,元兵合围,退入临江。城陷,向阙泣拜,遂殉节。子穆,景定间中宏词科。宋亡,隐居不仕。(松江府志)

  • 十国春秋卷一百二·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荆南三列传武信王夫人张氏夫人张氏者故武信王爱姬而文献王之母也武信王梁戏下时每行军必挟夫人与俱一夕军败误入深涧中防夫人方姙文献王宛转不能起王惧追兵且至竢夫人熟寝以巨剑刺两岸期岸崩以厌之既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五 洪武二十五年春正月癸未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播州宣慰使司土官罗钦、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宣慰使思伦发等贡犀、象及马。 丙戌,享太庙。 丁亥,右都御史袁泰奏:“监察御史胡昌龄

  • 论语注疏解经序·邢昺

    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邴等奉敕校定◎序解○正义曰:案《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 第九章 20·辜鸿铭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辜讲孔子评价同一位学生(颜回),说:“哎,他死了!我亲眼看见他不断进步,但从来没看到他在前进的中途退却过。”

  • 弟子职第五十九·管仲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少者之

  • 卷十九·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唐嵩岳破灶堕传释破灶堕者,不知何许人也。天后之世,参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通彻禅法,逍遥弗羁,恒理求而不见其前,别涂取而莫趋其后。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若汉武之世李少君,以祠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二·澄观

    大文第三十种力持下有三十门。答前十行三十句问。古德分三。初六门明大志旷远行。二从十种不思议下九门。明定慧业用行。三从十种园林。下十五门。明德备成满行。然约圆融此意非无。今不坏次。亦次第显十行中行。第一

  • 正红旗下·老舍

    当代长篇小说。老舍著。初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3至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6月初版;1987年5月又将《正红旗下》与作者的另一作品《小人物自述》合为一册再版。两个版本的正文前面均有胡絜青写的代序《写在〈正红

  •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建磔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佛为说陀罗尼。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