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叹无为品第三十

於时从空中,天宝宫照耀。驾以千象车,悬虚而在上。

敬心熟视佛,舍命卧身形。怀感而悲叹,因说是辞曰:处在大生死,一切皆无常。始生现兴盛,卒衰损灭亡。

回旋向所乐,便生种种苦。都灭尽诸苦,无为第一快。生死杂种薪,烧令无有馀。慧炎德称烟,流遍天世间。

无常水忽至,灭佛盛光明。犹如野猛火,卒遇大暴雨。复有天仙人,敏善心调良。止处净居宫,清净除诸欲。

见佛甚爱敬,啼泣如雲雨。意重如须弥,便发是言曰:世间终不有,生而不死者,自古来未曾,生而有长存。

上中下究畅,决定无不知。是尚不得免,其馀难长在。是世间大导,去邪示正路。慧眼最第一,观世转上下。

如是世慧灭,当还往邪导。犹如盲无目,迷失平正路。弟子天眼最,号名阿难律。爱憎意已竭,劳尽生死断。

见佛已灭度,世间当闇冥。诸根寂意灭,便叹是辞言:处在大生死,慧义不得畅。世间如雾气,斯须空不现。

无常金刚杵,击佛宝须弥。忽然尽崩坏,今坠堕于地。生世何轻脆,无一可恃怙。恍惚无坚要,躁动合则散。

普世灭亡法,如梦无吾我。佛师子能伏,尘劳象自堕。未逮道迹者,何能不畏是。观世叵恃怙,如朝露聚沫。

佛号天人师,金刚之大柱。忽然坏在地,其力安所在。六种生五枝,一萌五果实。俱溉是三株,劳意固难伐。

佛大力之象,突坏尘劳树。碎散令无馀,然後自堕地。千目执金刚,天帝蒙时雨。立之於正法,灭其苦清凉。

德称弥弘广,普覆於世间。诸圣贤之师,寂然而隐灭。名德无不周,微妙法澹润。犹如秋时雨,法水满江河。

天师垂济护,自意王营从。授以无为道,潜身如日没。兴雲降是雨,秋冬雨雪霜。炽火之炽炎,莫之为之灭。

如祠竟火灭,今诸天师火。霍灭寂无光,世间永长冥。断解脱者望,违本愿失欢。善名德流布,周遍满十方。

怀四等大慈,愍众如赤子。莫不蒙其善,如何寂然灭。得妙无著道,诸佛之所生。无碍诸善法,寂然而自觉。

以神足轻举,觉身是苦灭。以是故速疾,舍身安无为。除一切心冥,如日千光明。灭心之淫垢,如雨掩地尘。

不复遭众苦,不为恼所迫。已度广无边,无涯底海渊。出兴显于世,坏诸苦毒患。愍伤於世间,欲求寂灭者,

众好甚明曜,寂如梵天王。大智慧普备,为世天人师。转众生以善,练尘劳离恶。昼夜增诸善,如月之初生。

每长养众善,德称弘广普。在家时已解,况其舍家後。乃往古自誓,当为尘劳战。愍诸贫贱者,誓充其所愿。

佛以平等心,食不卻疏恶。亦无所专著,於精细美味。惠施难放舍,人所不能者,不受取於人,亦不求利益。

相好大名称,自然如乡应。广采众善意,决定於善听。故现相姿好,见者三垢灭。发言成法律,长益众生善。

以行忍相明,与尘劳为怨。积功德无量,不免於无常。所生积功德,受报无有限。决定得正道,如薪尽火灭。

示众生善道,伐尽尘劳林。制御於一切,生死缚著者,舍八胜五趣,睹见於三趣。伐三审尽三,因得净三眼。

隐一觉知一,逮一至重七。散令无有馀,乃誓於无碍。以甘露充世,言辞断瞋恚。用善染众生,世间难悟者,

每殖众善本,不施恶於恶。建立正法幢,於一切世间。鹿野转法轮,普喜悦世间。成就诸解脱,净诸自爱者,

见所未曾见,普与清净合。觉诸难觉事,诸未曾觉法。告世以无常,所生辄有苦。告世以无我,无彼长迷惑。

建立法幢幡,坏破贡高山。犹如七宝柱,於祠祀中崩。面毁不怀恨,不悦於叹誉。厌生受天福,方便求不生。

自度生死海,又度脱一切。自以慧逮觉,又觉悟众生。如觉时润雲,如山林薮花。脱见如日出,又授以正见。

虽生於世间,不染於世事。涉世之险路,不同其所趣。心未曾犯非,得善道尚灭。普世遭艰难,无恃怙可伤。

愚痴蔽其眼,终无所顾虑。不思设方便,求出生死要。生老病死苦,迫世间无免。唯佛能救苦,授之以甘露。

往昔天魔兵,不能胜天师。自然无常力,无常忽胜之。世尊耳所听,三千世界声。神足然昇降,乃至梵居天。

觉众生心念,下至无择狱。诸生死起灭,悉审谛见了。天师从始生,轮转所周更。谛忆如面见,尽生死漏原。

具足六通慧,备悉觉决定。今尽罢舍置,弃身馀寿行。世爱流生死,谁说法令息。世俗愚无智,谁当觉慧灭。

犹如车无御,江海船失师。笃病离良医,如何当自持。如言离诚信,无觉意求智。王者失容饰,行善不忍辱。

已离是四事,其功不显现。今佛舍世间,无济难成事。如夏五六月,清净无风雲。亢阳相薄烧,及至诸虫物。

众生应度者,今当普遭难。世尊舍寿命,何一甚苦痛。时天怀悲心,慈愍说是辞。淫怒痴薄故,叹师毁生死。

弟子未脱者,悲痛??啼哭。已得解脱者,谛计兴衰数。声流闻诸国,拘夷诸力士。悲勇速驰赴,集诣双树间。

哀踊自投壁,种种叹佛德。其声甚悲痛,如群鹄遇鹰。倒见佛无光,寂灭叵复觉。同声悲啼叫,宛转如旱鱼。

见佛奄然卧,支体皆展直。犹转轮王崩,诸国靡不??。人民无央数,出城诣佛所。诸男女长幼,怀悲毒狂乱。

或掣裂衣裳,痛感口自啮。或自搣头发,爬爴坏面目。又复无数人,懊恼自投掷。椎胸向天??,叹佛德无量。

呜呼天人师,众生所仰赖。相舍弃何疾,永绝无复望。大众悲啼哭,各尽所堪任。诸力士之王,毒痛??叹言:

觉法悟世师,已卧不复起。犹如大军罢,大幢不复现。所办事已办,应觉佛已觉。於世犹如眼,今奄然长眠。

佛是度苦桥,以济駃流江。大桥卒破坏,因何度苦痛。佛慧光照曜,心明精进晖。昔佛日现耀,令天地普明。

今便隐光潜,无为之大山。世间便当还,奄入长衰冥。或悲??■语,或怀闷熟视。或有尽声哭,或有面掩地。

众生怀恼毒,啼哭形不同。莫不怀恋慕,疼痛心惕灼。於是七宝挍,象牙之辇舆。诸力士舆佛,擎置宝辇上。

华香之杂珍,种种众奇妙。诸力士??哭,供养佛舍利。诸贵姓少女,体婉手柔弱。执持七宝幔,微妙如天缯。

明珠挍宝盖,或持宝垂珠。或捉宝拂扇,供养佛舍利。诸力士擎舆,啼哭眼皆赤。空中雷震声,称耳悦意乐。

天散诸意花,续下如淋雨。诸天堕花地,鲜明始如敷。诸天塞虚空,众宝供养佛。畅发悲楚辞,追叹佛功德。

诸执乐神女,洒栴檀香汁。散璎珞宝衣,供养佛舍利。诸力士擎舆,携至城中央。天人恭敬礼,追慕而啼哭。

缯采宝幢幡,严饰其城郭。华香及伎乐,供养尊舍利。供养擎宝舆,从城西门出。至城西便度,宝底流江水。

上於甘树下,以种种香木。积为大薪?,及若干种香。若干种花香,及种种泽香。各各秉炬火,欲烧佛薪?。

三烧佛薪?,火终不肯燃。众人咸怀疑,不知其缘故。大迦叶不远,怀慈往见佛。时火以是故,共吹终不然。

时迦叶速至,礼敬佛?已,於是佛薪?,即时自然燃。尘劳不损佛,今为火所燃。肌体虽然尽,骨如故不燋。

尔时诸力士,以乳浇灭火。以香汤洗骨,金瓶盛舍利。犹往昔天帝,欲烧金刚山。以其功德大,故火不能烧。

今以大炽火,不能烧佛骨。诸力士展转,说此喻相谓。四等心所生,灭除淫欲火。尊骨寂清凉,我等心燋燃。

诸天神力士,不能胜佛身。忽今遭无常,我以能担行。佛力强无比,声流闻十方。如何便恍惚,盛之在金■。

佛辉辉喻日,未曾以贡高。遭遇无常火,唯留其神骨。以金刚慧杵,坏尘劳强山。遭苦不舍忍,心坚定不动。

断尽诸苦本,灭不更受身。如是之妙体,永终於火中。力士每所至,力伏令人啼。人来归伏者,能慰沃使悦。

假其遭艰难,恃力未曾泣。念慈敬佛德,啼哭担舍利。力强勇武备,志精怀自大。啼哭还入城,意谦除贡高。

幡盖授大殿,施七宝高座。

舍利置其上,一切礼供养。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现大神变品第二十·马鸣
  居士分灯录叙·朱时恩
  卷第六十·佚名
  大雲初分宝雹健度第十五·佚名
  目次·佚名
  第二十章 长老入灭·佚名
  化 声 序·太虚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下·定宾
  維摩詰所說經品目·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二·玄奘
  论富强·印光
  覆陕西佛教会延请法师函·太虚
  卷第二·佚名
  第七·宗鉴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如愚居士·唐圭璋

      满庭芳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造遮蜴石道,直至水石曹边。都系束修已镪,舍为助道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司马逸客司马逸客则天朝尝从相王北征李乂有诗送之称为员外诗一首雅琴篇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影揺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文以楚

  • 皇清开国方略巻十三·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四年庚午】  天聪四年春正月甲申克明永平  先是大军自明燕京徇通州蓟州正月辛巳朔至榛子镇其城中旧未设官  太宗颁谕居民令降遂行至沙河驿  命巴克什达海及副将石廷柱等同阵获总兵麻登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丁酉朔时享太庙命驸马都尉邬景和代○钦天监奏进二十九年大统历颁赐百官○戊戌 孝洁皇后忌辰 内殿行祭礼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陵寝□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徐阶引罪乞罢不许是岁应天府乡试阶子墦倩人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天顺元年夏四月甲午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上以天屡垂象敕谕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曰朕新复位夙夜兢惕永惟致理之要在乎敬 天勤民然欲从事于斯而无失盖必君臣同心而后可矧今天之灾沴消弭未尽民之饥困拯济

  • 第三卷 田赋考·缪荃孙

    建康府田赋田 数乾道旧志,通管田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景定辛酉,五县俱到,挨究实数,见管田实计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上元县山田四十一万五千九百二十一亩一角四十七步。圩田二十万三千九百

  • 宗炳传·姚思廉

    宗炳字明易攵,南陽涅陽人。世代居住在江陵。祖父名炳,宋朝时被征召为太子庶子,不从,有清高的名声。父亲名繁,曾任西中郎咨议参军。宗炳幼时勤于学习,有气量有才干。二十岁时,考中郢州秀才,历任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齐朝司

  • 侯景传·李延寿

    侯景字万景,是北魏怀朔镇人。从小就放荡不守规矩。作过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他投靠边将尔朱荣,很受器重。最初向尔朱荣的部将慕容绍宗学兵法,没多长时间绍宗就屡次向他求教了。后来因军功作定州刺史。当初魏相高欢没作

  • 易经·说卦传·第三章·佚名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 少闲第七十六·戴德

    公曰:“今日少闲,我请言情于子。”子愀焉变色,迁席而辞曰:“君不可以言情于臣,臣请言情于君,君则不可。”公曰:“师之而不言情焉?其私不同。”子曰:“否,臣事君而不言情于君则不臣,君而不言情于臣则不君。有臣而不臣犹可,有君而不

  • 卷四·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四宋 魏了翁 撰隐公四年至五年【一】蔡姬姓始封及楚灭蔡国侯爵谱云蔡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後也武王封之於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其子蔡仲成王复封之於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

  • 卷二 宋·宝唱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主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

  •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  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  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得生

  • 法门·李叔同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一、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受戒品,应发大菩提心。未可独善一身,偏趣寂灭;虽开遮持犯,不异声闻。而发心起行,宜同大士。清信之侣,幸其自勉!二、皈戒功德,经论广赞。泛言果报,局在人天;故须勤修净

  • 宗镜录卷第十八·延寿

    夫诸佛法身。普遍众生心。既同一心。云何有现不现。答。常现无不现时。或于一尘顿现。无不具足。或于诸尘普现。无不周遍。一处顿现者。如来眼睫。文殊宝冠。弥勒阁中。普贤毛孔。净名室里。摩耶腹中。芥子针锋。近尘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四·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有居士担肉行为乌所夺。比丘乞食。彼肉堕比丘钵中。居士见钵中有肉。语比丘言。汝是恶比丘恶沙门。我肉乌所夺。今在汝钵中。比丘自念。我是恶比丘恶沙门。我当往作淫去。彼即作淫作已生悔。乃至佛

  • 卷第十二·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弘法科(二) 齐法颖 生索氏。炖煌人。年十三。弃家依沙门法香。为弟子得度。游止凉州公府寺。与法力俱以解律显名。元嘉之季。游京师止新亭寺。孝武皇帝诏颖为都邑

  • 朝圣者之歌·黑塞

    散文集,黑塞的一切作品都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个体的关怀上。他的作品总是捍卫着个体和人性和人格,为之呐喊、为之请命。在他看来,个体面对的是力量强大的群体,各种权威在限制着个体的发展。黑塞的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