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天传序

迦文降世。宿同愿行者。隐实施权示为天神。慈威折接。保卫国民辅翼至教。以福资慧助於说听。然其列位当就迹论。天台百录依光明鬼神品列之详矣。自慈云制忏。供天之设。时有移易。北禅首非之。而纷纭之论逮今未已。鄣南师因欲刊正。而集天传。尚或循旧。人亦病诸。绍兴间偶主乌戍塔院镜庵。霆老出住宝阁。具元复在焉。考盘双槐莲社晦庵一时诸方士以道义相忘。每以禅教诗文雅会激扬。尝论天位。考盘有言。两剎每供天会。既排列失序。二公之辩正。使无谬误可也。后既退。间分散南北。今十有五年余。但於文稿间辩辩。时见于旧轴。回思昔会。真成落谢尘耳。既出空相。来谒镜庵。乃见重编天传已成。详以阅之。岂止於旧传笔削润色而已。且补入经论天文。辩证前失。仍立两端。明排列之次。及各为赞词。可谓始末大备矣。则如斯文草创於鄣南。功成於镜庵。使今古凝滞泮然冰释。诚有补於流通。且喜不负考盘之嘱。辄因劝请刊行。博利见闻。敢书卷首以告云来。

  乾道癸巳一阳前十日传天台教观释 奉规 序

猜你喜欢
  卷五·佚名
  佛寺管理条例之建议·太虚
  卷六·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三卷·宗泐
  卷之四·密云圆悟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总目·永觉元贤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七·道宣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二卷·佚名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十·弘储
  卷十六·佚名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卷第二十五·志磐
  卷四百九十二·佚名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八卷·护法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后志·杨基

    眉庵集後志眉庵杨先生孟载吾苏之吴邑人家天平山南赤山之下自幼敏悟絶人日记数千言弱冠工文词议论古昔亦数万言谓之论鉴尝挈以试仪曹值元季兵兴弗果就职当时文章大家若饶参政介之周左丞伯温见皆奇之会稽杨廉夫以诗伯一

  • 卷三百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五玊簪花类五言古同白兄赋瓶中玊簪    【金】元好问畏景众芳歇仙葩此彛犹氷姿出新沐娟娟倚清秋昨梦今见之风鬟玉搔头谁言闺房秀高情渺林丘碧筵古铜壶一室香四周懐人成独

  • 观周第十一·王肃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敬叔孟僖子子也老聃老子博古知今而好道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君曰:“臣受先臣之命,先臣僖子云孔子圣人之后也,圣人殷汤灭于宋,孔子之先去宋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五·张岱

    左良玉列传宁南侯者,姓左氏,名良玉,字日崑山;辽东人也。少起军校,以斩级功,官辽东都司。苦贫,常挟弓矢射生。一日,道傍驼橐,驰马劫取之,乃锦州军装也;坐法当斩。适有丘磊者与同犯,愿独任之;良玉得免死。既失官久之,无聊,乃走昌平军门

  • 读礼通考卷八十七·徐乾学

    葬考六杂志易系辞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注取其过厚 疏不积土为坟是不封也不种树标其处是不树也丧期无数者哀除则止无日月限数也】周礼秋官蜡氏若有死于道路者则

  • 卷之七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佚名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巡抚浙江 升授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 世管佐领三宝为咨送事。窃照浙江省解进备采遗书四千六百种内,熊前院、王护院任内进书一百一十六种,本院任

  • 金佗续编卷十二·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二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十一绍兴十一年差官传宣抚问省劄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张去为一就传宣抚问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官兵倍支起发一次右劄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照会准此照会敌军韩常等犯界

  • 绎史卷九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小国交鲁杞【姒姓伯爵周武王克殷封夏禹之后东楼公于传西楼公题公谋娶公武公二十二年入春秋】【公羊传隐公四年莒人伐取牟娄牟娄者何之邑也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疾始取邑也 谷梁传传曰言伐言取所恶也诸

  • 卷一百三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三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五上仁宗论范仲淹荅元昊书 孙 沔臣伏自前月以来闻中外言昊贼使高延德持书至延州有归伏朝廷之意范仲淹以书谕之令去僭号方可纳欵仍闻大臣颇有异议或言忠

  • 卷第廿五·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五 天萬豐日天皇 孝德天皇天萬豊日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同母弟也。尊佛法輕神道。〈■生國魂社樹之類是也。〉爲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賎。頻降恩勅。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六月庚戌。《十四》天豐

  • 考绩 第七·王符

    凡南面之大务,莫急于知贤〔二〕;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诚考则治乱暴而明〔三〕,善恶信则直〔四〕贤不得见障蔽〔五〕,而佞巧不得窜其奸矣〔六〕。〔一〕○铎按: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白虎通考黜篇云:“所以三

  • 周礼·张载

    周礼是的当之书,然其间必有末世添入者,如盟诅之属,必非周公之意。盖盟诅起于王法不行,人无所取直,故要之于神,所谓“国将亡,听于神”,盖人屈抑无所伸故也。如深山之人多信巫祝,盖山僻罕及,多为强有力者所制,其人屈

  • 机缘品第七·释法海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 卷九十五·佚名

    △初分求般若品第二十七之七憍尸迦。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应於一切陀罗尼门求。不应於一切三摩地门求。不应离一切陀罗尼门求。不应离一切三摩地门求。所以者何。若一切陀罗尼门。若一切三摩地门。若离一切

  • 论中阴·印光

    ●(以下论中阴)中阴者, 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 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 七七日必投生等, 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 乃即彼无明心中, 所现之生灭相而言, 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佚名

    卷末附《传经源流》,述安成玉源仙派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清微明元使刘处源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从仙人受此经,获祐护。该经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缩本,盖出自处源之手。

  • 常建诗·常建

    诗别集。三卷。唐常建撰。常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