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

续藏经   净土十要

明 成时(评点节要)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

(此序西蜀潘存评点)

净土法门者何。法界缘起也。何谓法界。吾人现前一念之心。不唯非块然。亦复非倐尔。才有能起。即属所缘。非能缘者。不得已强名之曰无相。然虚空兔角亦受无相之名。而虚空有表显相。兔角有断无相。非真无相。又不得已强名此无相曰真。唯其无相而真。故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皆在我现前一念无相真心中炳然齐现。而皆以自心为体。非别有物心无相而真。从心所现一切诸法莫不无相而真。是故於中随拈一毫末。一一皆具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无余欠。乃至一欬一掉一名一字罔非自心之全体大用。而欬掉名字之外更无一法可得。此所谓法界也。何谓法界缘起。圣凡皆此法界。非粗妙。无减增。不涉生死。不干迷悟。而悟顺法界故出生二种涅盘。迷逆法界故妄现二种生死。迷逆生死。法界宛然。无奈众生从未悟故终不能了。诸佛菩萨愍之。从一真法界起种种因缘。世出世间事类无算。一介蝼蚁万圣互援。神力既同慈心亦等。而众生迷逆妄故受化不齐。於诸佛菩萨平等光中。有有缘无缘及缘中浅深久近之异。缘分差等化辨从违。若或无缘徒劳引领。此所谓法界缘起也。是故建化门中只论系珠一义。如法华妙典广谈宿因。先圣以四释阐明(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而必以因缘居首。由缘匪一故教网弛张。由教无方故恩德贯彻(指本迹)。由恩不可穷尽故得消归自己领纳家珍(指观心)。故知因缘即第一义。从上列祖极重时节因缘。良以无法与人亦无语句。情种熟处假说心传。傥其不然。契理而不契机。有句尽成非量。空花界里无自立宗。华严大经王於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夫众生情爱牵连幻成。世界妄执缘影遂立。前尘触之则生死浩然。究竟皆归於业海。然而业系之内尚且天经地义万邦作孚。况诸佛菩萨悲智无涯色心俱寂。本真如以起用。称法性以垂机。触之则生死销亡。究竟皆同归秘藏大事。该乎九界深恩施(音异)於尘年。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此与六环业系为何如而可反恣睽违不从标准。是旨也。精研藏教备考群宗。由忍土而遐揽十虚。从末流而旷观三际。则求生净土一法诚法界第一缘起矣。说者谓阿弥愿胜驾越诸方。然诸佛愿等子等心等。法性海中那容优劣。而千经万论极口指归乐邦。十方广长同声劝赞光寿者何哉。缘在故耳。缘何谓在。信也。何谓不在。不信也。信不在处恶业障之。如夜行者灭火而趋险道。如破浪者卷帆而鼓横桡。事同背驰宁止纡曲。又诸佛四土。上三土容有横义。至同居土大都有竖无横。唯极乐同居横具四土。是故有情以凡夫而例一生补处国土。即缘生而显称性五尘佛身。因应化而见法身真常说法。从众鸟而闻梵音深远。以要言之。法法圆融尘尘究竟。教海无一名相可筌蹄。法门无一因果可比拟。然此等希有十方罕闻。而唯在极乐者何哉。缘深故耳。缘何谓深。信深也。何谓浅。信浅也。信根浅处恒情域之。如朝廷之有资格高才皓齿而不迁。如麟凤之於走飞羽道毛群而一类。何由大方阔步豁破无明。又诸佛度生皆穷累劫。从凡阶圣不退为难。今求生极乐但七日竭诚十念倾注。虽陷恶逆悉记往生。才得往生便圆踞三不退地。且见阿弥即见十方诸佛。生极乐即生一切剎海。乃至阿弥一光极乐一尘。悉能於中顿证十方三世依正色心自他凡圣等法。而不出剎那际三昧。夫诸佛度生如彼难。阿弥度生如此易者何哉。缘久故耳。缘何谓久。信久也。何谓近。信近也。信缘近处时分限之。如舍调弓而引别弣。如放驯[马*步]而服野駼。战胜之功当在异日。如上所论专重有缘。缘深则境界难思。非等觉十地所能测。缘久则神力迅速。非三祇百劫所可伦。要之阿弥非有加於吾心也。吾心一念离绝故圣凡无在。吾心万法顿融故四土无在。吾心不属时劫故十世剎那无在。吾心不属方隅故微尘剎海无在。吾何歉乎哉。特仗增上因缘一显发之耳。曾有久习神咒者一夜重魇。见狞物持之置巨石下。其人怖急忆诵素所习咒。遂见狞物倒散裂石而醒。设素未习咒或习未纯熟。缘种不深。斯时也欲不寱死得乎。然梦中真言复是何物。倒狞裂石谁实使之。皆即我现前一念之心也。自心神咒唤醒自心魇人。净土法门亦如是。自心之阿弥还度自心之生死。故知因缘之义甚深甚深。抑闻魇之重者不许持光照。照即死。不许抱令起。抱多失心。唯就暗中俾熟识者大呼其名。连声呼之无不解者。净土法门亦如是。劫浊盛时众生魇重。毋以持名杂参话。毋以粗心习胜观杂参话。则浊智腾波定起邪见。所谓照之即死者也。习胜观则非其境界。定起魔事。所谓抱多失心者也。唯以现前一念无明业识之心。令其专称阿弥陀佛名号。无间一心未有不亲证亲到者。法门至此愈卑而愈不胜。仰愈浅而愈不可俯。自呼自应自魇自醒。一心之本元顿彰。法界之体用全揭。无庸钻仰。秖么修行。傥未悟透根源。宁可颛蒙合妙。夫颛蒙念佛。至矣极矣无复加矣。但恐法门之戏论难忘。生死之天怀不切。或执牟尼而视同瓦砾。或以指爪而撮摩虚空。或抉翳而与眼以明。或传经而苦舌之鳺。如此则扬之与抑总莫畅乎本怀。而信之与疑皆不成乎三昧。间有大智。知进知退知存知亡。而未遘至人未获圆悟。未穷极致未学要诠。欲升永明之堂。入楚石之室。居五浊之世。阐难信之宗。殊非聊尔。呜呼至人幽矣。圆悟皇哉。若无要诠谁与穷极。昔 灵峰老人以正法眼选定净土十要一书。剞劂未全。乙未以后梨枣四散。迄丁未年焚失数种。成时窃念像季久转。唯此一门契理契机。而净土诸书唯此诸要尽美尽善。爰加点评稍事节略。又仿慈云忏仪二门合行之例。会幽溪二要为一要。而自以观经初门.弥陀行仪二种谬附之。其序首要解尊经也。要之要也。次慈云重行也。次新附二种亦行经也。三者而后则天台紫阁师子林鄞江西斋幽溪以迄於袁。皆以时也。又天台以论主冠本宗。袁以白衣殿。不尽以时也。订讫倡募流通。而大心缁白共成焉。修舍沙门成时合掌稽首重为告曰。净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一者。六字弘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幽狱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忍莫回。高置身於莲华。便订盟於芬利。蛆蝇粪壤可煞惊惭。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时不必改弦。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秖可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傥有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弃无余。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已上三要颇切今时。傥能真实指迷。我愿舍身供养。十方三世共闻此言。戊申端阳日相似菩萨近住男成时稽首书于华阳度云精舍之云气楼。

猜你喜欢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第八品 波吒离村人品·佚名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八·佚名
  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佚名
  无量如品第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智顗
  卷第一·昙噩
  出国访问经过及世界三大文化之调和·太虚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佚名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佚名
  卷第十一·昙噩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太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卷四十三(玄奘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三·徐世昌

    王汝璧王汝璧,字镇之,铜梁人。乾隆丙戌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有《铜梁山人诗集》。纳凉蕙风吹暗绿,荷露落轻阴。即此成幽赏,因之寄远心。褰衣看纻缟,仰面数辰参。不觉凉生掖,徘徊月上簪。七夕和昌谷韵果然天外

  • 卷十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客船集【起壬申九月尽十二月】乐天琵琶行自述迁谪之情托於送客而不着其姓字未必果有其人也今余与恒斋别正值枫叶芦花之候恒斋官况不异左迁别後倘有诗见及其毋使人疑此

  • 第六回 是悲中喜·蒲松龄

    诗曰:贤兄寻弟两三年,历尽千山与万山;大劫消来磨难尽,爷儿兄弟大团圆。 上段是说张讷还魂,知他兄弟不死,立志寻找。且说张讷出门,没有定向,见道便走。 [耍孩儿]汉中到凤翔,由西安到平涼,延安临洮济着闯,半年才到庆阳府,又待了三月

  • 卷二十·吴广成

      嘉三年、夏〈奢单〉都二年春正月,契丹使来报哀。  仪天皇太后崩也。  夏四月,西蕃捺罗部来投,纳之。  曩霄向时拒命,不敢深入关中,虑角厮罗为后患也。自讹庞专国,岁获赐遗,因思专制西蕃,会厮罗属下捺罗部阿作率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三·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乙巳命固山贝子毓山滟昆、奉恩镇国公载迁、守护东陵。  ○命贝子溥伦、管理乐部事务。记注  ○以青海辅国公罗普桑端多布为札萨克图汗部落副将军。  ○丙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鹿

  • 尚史卷九十三·李锴

    志一天文志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浑沌迨其既分则清阳为天浊隂为地是故天为元气之始万物之祖浮悬于上有宗动之枢左旋不已而王者法之亦建其极有所或戾则示变于上昭应于下董子曰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

  • 绥冦纪略卷三·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眞宁恨制凤阳为中都其严重视京兆中都留守司辖八衞一千户所有班军髙墙军操军又防陵新军后所增设无虑六千人防以一巡抚一太监巡抚督漕驻淮兼防泗陵太监即其地为镇守当贼之再入楚

  • 卷七十六·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六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刘氏刘祺勇     刘文孝刘大宾     刘自明刘举      刘如镇福昌      刘朝

  • 卷八·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高祖本纪第八 高祖【集解駰案汉书音义曰讳

  • 丁德兴传·张廷玉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

  • 卷十一·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一明 黄道周 撰暑后借王家园与诸友晤防许汝翼适近隣舍集坐顷汝翼因问天下大患治道不效岂患圣学不明汉之地节甘露唐之贞观开元宋之景祐康定当时四夷賔服闾左蕃庶士大

  • 卷十五·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五     宋 卫湜 撰檀弓上第三孔氏曰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以其善於礼故着姓名以显之此於别録属通论此檀弓在六国之时知者此篇载仲梁子是六国时人故也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

  • 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岳珂

    宋 岳珂 撰世所传九经自监蜀京杭而下有建安余氏兴国于氏二本皆分句读称为善本廖氏又以余氏不免误舛于氏未为的当合诸本参订为最精板行之初天下寳之流布未乆元板散落不复存尝博求诸藏书之家凡聚数帙仅成全书惧其乆而

  • 卷二百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十三相见礼蕙田案王制述司徒之六礼相见居其一焉盖先王重交际之礼必介绍以通其诚贽币以厚其礼揖让以致其敬以故上交不谄下交不凟有

  • 卷下·佚名

    应时二万二千菩萨。同共发声。我等欲与文殊师利俱行。即时如其数菩萨。与文殊师利俱行。忽以在沙阿刹土其处而坐。其处者谓室中。所以能容者,是菩萨威神故。悉共坐已,文殊师利说其法。其法名曰陀邻尼。文殊师利谓诸菩萨

  • 卷第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六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于此世间有诸众生。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钝不同。形相端严性行调顺。少诸烦惑。亦少烦惑种类。由不听正法故。所解狭

  •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友芝

    目录书。莫友芝著、莫绳孙编次。有1909年日本田中氏北京铅印本,江宁傅增湘铅印本。莫友芝一生所见古书版本很多,每见辄标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每书之下。又兼采邵懿辰《所见经籍笔记》、汪铁樵(字家骧)批注,由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