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先师讳惠果和尚。俗姓马氏。京兆府万年县归明乡人也。幼年九岁。便随圣佛院。故三朝国师内道场持念赐紫沙门讳昙贞和尚。立志习经。至年十七。为缘和尚。常在内道场。持念不出。乃于兴善寺三藏和上。求授大佛顶随求等真言。年十九。三藏边教授灌顶散华。得转法轮菩萨。和上云。我于南天竺国。散花得此尊。如今无异。异于吾后。弘传总持大教。如我无异。又大历八年。三月上旬。敕于慈恩寺。置方等道场。圣佛院和上。奉慈恩寺 敕。置方等道场微僧有二童子。年满二十。堪授具戒。未敢专擅与出家剃头。伏乞圣慈。许臣归寺。与二童子。并授戒衣钵。 敕赐刀一口。于青龙大佛殿前。授 敕与和上二童子剃头。赐袈裟衣钵各两副。度官告住寺。天使和上送至慈恩寺讫。却入内谢 敕。臣一界微僧。谢圣慈赐与二童子出家授戒。衣钵剃刀。官告及天使送至慈恩寺道场。授戒处讫。微僧不胜顶贺。授戒讫。年二十二。又于无畏三藏和上弟子玄超和上边。求授大悲胎藏毗卢遮那大瑜伽大教。及苏悉地大瑜伽法。及诸尊瑜伽等法。一一亲垂旨授。又于大兴善寺三藏和上边。求授金刚顶大瑜伽大教王经法。诸尊瑜伽密印。亲承指示。先师在内所得。恩赐等尽将奉上三藏和上。充授法之恩。每于阁下。节食邀期。时念凡经数遍。年二十五。特奉恩旨诏命入内。于长生殿。当时有敕唤。对问。师有何功效。夹天云。微僧未有功效。奉 敕便诚当时。唤童子八人。考召加持 恩命所问。尽皆成就转瓶合竹。并得成就。 帝乃大喜。至大历十年。于当寺。别 敕赐东塔院一所。置毗卢遮那灌顶道场。七僧持念。至大历十一年。加持代宗皇帝。应时便差。 敕赐紫衣一对。口奏不敢受。应时却进。敕云。朕已赐师紫衣。何得不受。奏云。一界微僧。赐紫不胜顶荷。即合便受。伏缘和上先皇赐紫。弟子不合与师齐。帝云。师大孝。是朕之错。 敕云。他宗异姓上。存遵奉孝敬之心。于此以后。堪为国师。遂赐褐衣一对。奉 敕加持。花阳公主。三日得差。后于申未之问。公主忽然不语。 皇帝与宫人等。一向前。和上奏云。时热。望阶下与宫人等。暂向微僧加持即令得差。其公主便差。言词分明。皇帝大悦。赐绢一百匹。衣一对。谢 敕。臣一界微僧。谢圣慈赐绢及衣。不胜顶贺(三日口奏移公主) 大历年中。所有恩赐钱物。一千余贯。尽修塔下功德。大历十三年。奏请前后两度巡南台。依师所奏。和上于观音台。持念。夜久之间。大圣观音。于大月轮中。现大身相。光明由如白日。祥云皎洁。同时数百千人。遥共瞻礼。大历十三年。 敕长生殿内道场三朝传法灌顶殁故三藏和上。 敕语惠果。三藏和上殁后。将为佛法无去时。闻师学得大法。总在缘国事□和上所边。授得念诵法门。多有废忘。他日降举问道。即是师位。大历十三年十月十五日。高李宪诚宣。建中年初。有诃陵国僧辨弘。从本国。将铜钹一具。奉上圣佛院。螺两具。铜□瓶四。□奉上和上。充供养。求授胎藏毗卢遮那大法。建中二年。新罗国僧惠日。将本国信物。奉上和上。求授胎藏金刚界苏悉地等。并诸尊瑜伽三十本。已来授讫。精通后时。却归本国。广弘大教。精诚绝粒持念。悉地现前。遂白日冲天竺国王宫中瞻礼。求乞其法。空中□言西大唐国。有秘密法法有青龙寺。同年新罗国僧悟真。授胎藏毗卢遮那及诸尊持念教法等。至贞元五年。往于中天竺国。大毗卢遮那经梵夹余经。吐藩国身殁。当院弟子僧义明。义满。义澄。同时于和上。求授毗卢遮那胎藏苏悉地等经三十本。贞元五年。奉 敕于当寺大佛殿□。令七僧祈雨。第七日夜雨足各赐绢一束。茶十串表谢。奉 敕于右卫。龙迎真身入内。贞元六年四月□曰。奉 敕令僧惠果入内。于长生殿。为国持念。在内七十余日。放归。每人赐绢三十匹。茶二十串。后乃分番上下。□赐四时衣物。三节料。当年杜相公黄裳韦相公亲诣受灌顶。学持念。再奏请巡台。奉 敕宜依。充观音寺大德。贞元九年。后至十三年。义恒。义一。义政。义□。义操。义云。智兴。义慜。行坚。圆通。义伦。义播。义润。俗弟子吴殷。开丕等。约五十人学法。贞元十四年。五月大旱。五月上旬。奉 敕祈雨。七日。在内道场。专精持念。祈雨日足。 恩赐绢一束。茶十串。谢。臣僧等。素无功行。天降甘雨。皇帝感化。僧等谢绢及茶。不胜顶贺。贞元十五年。八月下旬。加持皇太子。三日得差。各赐绢二十匹吴绫五十匹。茶二十串。臣等一界微僧。谢圣慈赐绫绢及茶。不胜顶贺。十六年冬十一月十六日。神威军焦护军。请和上军宅供养。并和上写真。装饰送院。十八年。和上得疾渐重。进状请退。恩命放归。且令寺将息。 朕意欲存终始。赞即不得。其年八月中旬。舍衣钵。付属义明等七人授用。贞元十九年。日本国僧空海。奉 敕将摩衲及国信物五百余贯文。奉上和上。尽将修饰道场供养。求授大悲胎藏金刚界。并诸尊瑜伽教法。经五十本。登时见境界梵阿字日月轮。现入口中。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改为永贞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北首掩终。至元和元年正月十七日。弟子道俗约千余人。送葬。至孟村龙原大师塔侧。厥后至宝历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义一。深达。义丹。浐川之侧。表蔺村。建塔移葬。开成四年。正月十三日。日本国僧圆行。将法衣信物。

(写本批云)

承安元年(大岁辛卯)八月二十五日戌克书毕

中川本也

观应元年九月晦日。于东寺西院僧坊。书写之讫。为一具抄中以足之也。

大法师跋他罗摩抳

一校了文字多误

明历四年(戊戌)姑洗中旬加修复毕不可及外见也 (改杲快)

权少僧都 了深

猜你喜欢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五卷·李通玄
  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道宣
  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六(三十有六章)·佚名
  德风禅师语录卷五·佚名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卷下·其白德富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八·欧阳竟无
  第十五卷·佚名
  人天眼目卷之三·智昭
  五灯严统解惑篇·费隐通容
  永嘉证道歌译文·玄觉
  四十一、达磨安心·慧开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佚名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卫□□仁近(敬聚斋稿)·顾嗣立

    仁近,字叔刚,一字子刚,华亭人。好学绩文,书法学《黄庭经》,自有一种风流酝藉侠才子气。至正间,尝游吴兴,守将候见之,送饩米百斛,既举幕官,并辞。张太尉辟延宾馆,币使聘焉。亦谢免养高。授书里中,年四十七卒,有《敬聚斋诗稿》。子刚

  • 第二折·孙仲章

    (净扮孤领张千、祗候上,诗云)官人清似永,外郎白如面。水面打一和,湖涂成一片。小官本处大尹。今日升厅,坐起早衙,张千喝撺箱。(旦拖王小二上,云)冤屈也。(孤云)甚么人叫冤屈?拿将过来。(张千云)当面。(旦、王小二跪科)(孤云)

  • 岳州别子均·张说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 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 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 宦游纪(1)·张瀚

    余始释褐,观政都台。时台长仪封王公廷相,道艺纯备,为时名臣。每对其乡诸进士曰:“初入仕路,宜审交游,若张某,可与为友。”稍稍闻于余。值移疾请假,公遣御史来视,且曰:“此非诸进士埒。”余感公识别于俦伍中

  •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秋。七月。壬申朔。享太庙。遣散秩大臣伯富大礼行礼  ○癸酉。议政大臣等议覆、都统武格等疏报、江宁之兵、已抵沅州。地方褊小、大兵难以久居。遂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各营之马、

  • 尚史卷一百六·李锴

    志十四齐诸氏髙氏髙傒齐上卿髙敬仲也傒生髙庄子其后为宣子固固生无咎及厚灵公逐无咎无咎子弱以卢叛厚嗣髙氏庄公即位崔杼杀厚厚生止止被放止子竖以卢叛齐以傒之曾孙酀嗣髙氏酀生偃偃生昭子张张立公子荼陈乞鲍牧攻之

  • ◎谈狐三·李定夷

    北京西园王某,江南籍。以典业兴家,赀财颇富。去年六月,祖父剑三暴疾卒。越四日,其父庚生亦无故身亡。不久,其母韦氏又与外祖母同日去世。维时上惟祖母刘氏,中惟幼姑运贞,下惟王某。刘氏见家运如此衰败,愤不欲生,将家堂神主抛弃

  • 卷七·王明清

    ●卷七○国朝以来自执政径登元台国朝以来,自执政径登元台,不历次揆而升者:薛文惠、吕正惠、毕文简、丁晋公、王文惠、庞庄敏、韩献肃、司马文正、吕正愍、章申公、何清源、郑华原、白蒙亨、徐择之、

  • 悼志摩·陆小曼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癸酉清明回硖石为志摩扫墓心有所感,因提此博伯父大人一笑,侄媳敬赠。①注:题目为编者所加。该诗是1933年清明陆小曼到硖石给徐志摩扫墓时所写。文中所指伯

  • 亦思马因、布伯传·宋濂

    亦思马因,回族,西域旭烈人。会造炮,至元八年(1271)与阿老瓦丁同至京师。十年,随元军攻打襄阳,未攻下。亦思马因观察地势后,置炮于城的东南角。炮重一百五十斤,机关一发动,声震天地,炮弹入地七尺,可说无坚不摧。宋朝安抚吕文焕很

  • ●晋政辑要卷之六·海宁

    恒霍二山 宪书经费 书院经费 书院捐数 文举中额 文场经费 进士旗匾 举人花红 会试盘费 岁进学额 晋省学租 圣贤后裔 圣裔经费 古圣陵庙 喇嘛俸银

  • 卷五十六·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六宋 徐天麟 撰兵一南北军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刑法志】高祖崩吕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张辟疆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如此则太后心安丞相如辟疆计请之太后说太

  • 卷四百九十四·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三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展转亦无所有。眼识界乃至意识界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数无边展转亦无所有。无

  • 读诗私记·李先芳

    五卷。明李先芳撰。先芳字伯承,号北山,监利(今属湖北省)人。寄籍濮州(今属山东省)。嘉靖二十八年(1547)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着有《读诗私记》、《江右诗稿》、《李氏山房诗选》等。是书成于隆庆四年(1570),所释大抵多从

  •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佚名

    一卷,后汉唐孟详译。众声喧闹,佛不许见,因诸天之请佛召见之。出增一阿含经马王品。

  • 随自意三昧·慧思

    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