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回 是悲中喜

诗曰:贤兄寻弟两三年,历尽千山与万山;大劫消来磨难尽,爷儿兄弟大团圆。

上段是说张讷还魂,知他兄弟不死,立志寻找。且说张讷出门,没有定向,见道便走。

[耍孩儿]汉中到凤翔,由西安到平涼,延安临洮济着闯,半年才到庆阳府,又待了三月至鞏昌,才到了甘肃把霜降。最可怜鞋破袜绽,说不尽冻饿风霜。

张讷起身,在本省里,逢州府县,到处即问,并无音信。

[呀呀油]叫了声大哥,我那兄弟被虎驮,上穿着袄儿长,下穿着鞋儿破。神圣仙佛,保佑我合兄弟到一窝,祭祀猪一口,还杀羊一个。

张讷在本省寻了一遍,才到了山西地方。

[倒扳桨]过了沁州又汾州,潞安找遍大同游,秋后才到了太原府,及至平阳岁已周。及至平阳岁已周,更无休,过巷穿街双泪流。

张讷走了两省,已是二年多。其初逢冷逢热,还不能不换衣裳;后来盘费没了,也就换不得了。

有钱不怕无衣穿,怎奈腰中无有钱,肚里无食偏要死,穷人论不的热合寒。穷人论不的热合寒,行路难,起倒一身随处安。张讷无冬无夏,只是穿着个破袄,楼褵搭撇的,真似一个花子,起初还找店房,后来只在古庙里存身。

[银纽丝]浑身蓝楼鞋儿也么穿,袄少袖,又没肩,难遮寒,合那花子是一般。一日饭一顿,两个黑采蓝。夜晚不敢找房店。问人问的口儿干,盼他盼的眼儿穿。我的天来咳,见何时来何时见?山西问不着,又到了江西的境界。江西十二府,过了七府,不一日到了瑞州。

[怀乡韵]南昌府八州县,过临江和吉安,广信饶州都找遍,南康建昌走的我腿酸,及到了瑞州,已过了三年。走一步来叫一声天,兄弟兄弟,我别你时容易,找你时好难,找你时好难!哎,见了你,我死在他乡也情愿。

张讷出门时是二月间天,这一年到了瑞州,是十月里,共算起来是三年零九个月,盘费久已净了,一年来只是沿门上乞食了。

[跌落金钱]瑞州城里闹喧喧,走过了东关问北关,奶奶呀,离乡人来求你一碗饭。南家里讨,北家里缠,在外的人儿难上难,爷爷。呀,发慈悲施给我饼一片。撞着了青春一少年,谁保的俺兄弟得团圆,哥哥呀,破衣施给俺一件。二八佳人往外看,听说哀情泪涟涟,姐姐呀,好心人施给俺针合线。

张讷讨了半日,肚里不甚饥饿,便在那大路之旁,告诉他在外的缘故。一霎时站了许多人儿;听他说张诚怎么仁义,怎么被虎咬去,怎么到了阴间里,知道他没死,……那人就有掉下泪来的。

我那兄弟叫张诚,小小的年纪他知道爱兄,列位呀,他为我才把残生送。我找他死到阴城,阴间问了够千万声,列位呀,到阴间才知道他还有命。有人就道事难凭,猛虎衔人定不生,尊客呀,死活只怕也未可定。又有人说好至诚,此人若要把命倾,可就是,老天全然无灵应。

正说之间,有七八匹马过来,像是一个官府,众人一齐闪开,让他过去。马上一个官府模样的,看了一眼,过去了。后边有一个美少年,来到近前,把马勒住,细细的端相。张讷还不敢看他,他忽然跳下马来,问了一声:"这是俺哥哥呀!"张讷抬头一看,却是年年寻、日日找的那个张诚,不觉一把拉住,两人放声大哭起来。

只说你遭虎是命里该,我也为你到夜台,兄弟呀,到阴间才知你还在。隔日还魂痛伤怀,不见兄弟誓不回,兄弟呀,我离家已是三年外。三省走了万条街,瑞州今日我初来,兄弟呀,几乎把我那心使坏!见你的念头已是丢开,破上路死便路埋,兄弟呀,谁想合你又在一块!

二人痛哭,那路上行人无不感伤。马上跟随的,都跳下马来站着,等张诚哭罢,才到马前,禀知那官府。

[罗江怨]那张诚来到马前,一字字诉说根原,马上不住连声叹。吩咐人又把马牵,扶张讷跨上雕鞍,一齐到了那官府院。兄合弟细说当年,才知道有个因缘,从来千古何曾见?若不是他被虎衔,怎能得个个团圆?老天真不由人算。

一齐到了那官府家里,兄弟细说原由。原来那一日虎衔张诚去,并不曾伤他,丢在路旁而去。这官府原是瑞州的同知,他原是满洲人,罢了官,就在瑞州居住,现今赎了身,也是姓张。一日往南昌公干,起的身早,见张诚欹在路旁,看了看,是个书生模样,试了试还有气,就下轿来,守了一霎,还魂过来,说起家乡是陕西保城县,离家已隔八百余里,就按在轿里去了。

那猛虎将人衔,遥遥经过万重山,鞋袜全脱衣裳烂;又不曾印个牙尖,跑了程途也够一千,丢在道旁没人见。张同知恰早回还,看了看面似粉团,慈悲不觉心怜念。带到家喜喜欢欢,暂教他奉事堂前,许着送还他保城县。起初时两不相干,谁承望兄弟得团圆,猛虎必定是神佛变。

张老爷因着自己没儿,见张诚是个齐整人才,有心拾了他去做个义子。不一日,就到了瑞州。

[叠断桥]到了瑞州,到了瑞州,便与太太说因由。实话告张诚,要他把干儿做。无家可投,无家可投,重拜爹娘另磕头。张诚无奈何,只得全俯就。

张诚给张老爷做了儿。这一日城隍庙开会,爷俩赶会回来,不想撞着他哥哥。

暗泪长抛,暗泪长抛,西望家乡万里遥。哀哀一片心,开口向谁告?马上锦袍,马上锦袍,偶尔出门玉辔摇。哥哥在眼前,梦想何时到。

那一日来到家,给张讷换上衣服,一处坐着。便问:"贵族先世曾有乡绅么?"张讷说:"敝族原是山东人,先族曾做过浙江布政司。"张老爷说:"我也是山东人。贵府是那一府呢?"张讷说:"是东昌府。"张老爷说:"奇呀!既是东昌府,怎么又在陕西住呢?"张讷才说缘故。

嫡母如何,嫡母如何,鞑子虏去浪漳河。后娶我生身母,又遭了塌天祸。仅得存活,仅得存活,家父陕西去时多。又娶张诚娘,就在那里过。

张讷说了一遍,张老爷点一点头,说道:"哦哦!你那嫡母姓嗄呢?"张讷说:"姓王。"张老爷又点了点头道:"哦哦!"忽然跳起来,上后宅里去了。略不停时,老太太出来了。张讷磕了头。老太太便问:"你老子甚么名字?"张讷说:"是炳之。"老太太眼中落下泪来,说:"咳!你就是张炳之的儿么?"

你是姓张,你是姓张,家门原自在东昌。你那老爷爷,当初也有名望。我就是姓王,我就是姓王,就是你前边头一个娘。可不知弄的您爹爹,近来怎么样?

老太太回头说那张老爷:"这都是你的亲兄弟,你拿着当儿,折罪煞了!"张老爷说:"张诚何曾说出是山东人来?"

我问张诚,我问张诚,何曾说出是山东,只说他姓张,与我为同姓。说的分明,说的分明,指引我兄弟再相逢,如今倒叫我心酸痛。原来张老爷就是王太太所生。王太太被黑固山虏去,五个月生了张老爷,起了个名字,叫做白持。后来固山死了,因着老太太思家,他就赎了身,改名张复。

因为母亲,因为母亲,复了张姓又赎身。每遇着东昌人,就把爹爹问。全无信音,全无信音,炳之少年离家门,一凡故乡人,无复能相认。

张老爷整日的问不着,忽然得了老子真信,又添了两个好兄弟,扎括起来,却是一表人才,又孝母,又敬哥。张老爷异常的欢喜,就合他同桌吃饭,同床宿卧,就商议同归陕西。

[劈破玉]张老爷常思念那故乡的情义,平空的拾了俩亲亲的好兄弟,欢喜的娘儿们拜天又谢地。吩咐人四卖田宅,一心要上陕西。愁只愁两个娘同居,只怕嫉妒人要弄气。

这张讷是个孝子,并不肯说后娘一字。老太太恐怕到家,合他合不上来,便叫张讷那没人处,问那李氏的性情。张讷答应说:"极贤惠!"老太太不大信,又商量那张老爷。张老爷说:"不必察访。"

那张讷为兄弟出来讨饭,这个人我看他是个圣贤,他怎肯无道理说那后娘的过犯?仅仔剩了人一个,割舍的出来受颠连,那后娘的心肠,这也就摘下帽子看见纂。

张老爷说:"我看这两个兄弟都是贤人,那后娘纵然不好,张讷也不肯说。自我看来,一个儿着虎吃了,剩了一个儿,还着他来到这里,为娘的也就可知了。"老太太说:"依你这一说,是不去好。"张老爷说:"那有不去之理!只是去也有法,不必疑难。"

张老爷叫母亲你把心放,只管去也不必望他贤良。到那里住两天看一看风浪,若好就在一堆过,纵然不好也无妨,咱另起一位楼宅,盖上几座厅堂,买上一些桌椅,买上几张藤床,雇上几个小厮,寻上几个梅香,支上几个锅炉,下上几斗粗粮。他端的是他的碗盏,咱穿的是咱的衣裳。一下里叫爷,两下里叫娘,不合他一个锅抡勺,像这等还有什么话讲?

老太太听说大喜,即便打点行装,拣了个好日子,雇了两乘驼轿,合家往陕西进发不题。却说这李氏自张讷走了,不见儿子音信,昼夜的啼哭,得了恶疾,疼痛难堪;又一年,呜呼哀哉了。剩下张炳之一个老光棍,终日愁闷。这一日正在门外头打盹。

张老儿每日家不生不灭,忽然间人合马来了一大些,那里的贵公子将谁拜谢?又见两匹马直指就来这,老拘远里下马,缨帽儿皮靴,少年英耀步乱踅,来到跟前叫了一声爹爹。抬头细认,喜才惊绝,谁知这人原来非别,却是那亲生的娇儿,忽然间从那里来也!张炳之正打着盹,忽然抬头,见轿马人夫,来了一大些。内中两匹马,飞奔而来,下了马,却是大儿张讷。张炳之喜极了,还没问出话来,看了看后头就是张诚,越发喜极了,眼中落泪,竟问不出了。不多一时,张老爷也到了。张讷禀了来历。张炳之这一时里,八十的老头转磨磨,几乎晕煞了!旋即老太太合官娘子都下了轿,大家一齐进门,到了家里。那四十年离别夫妻,又得相见,就是铁石人,那里有不悲痛的呢?

张炳之没了儿婆子又丧,每日家单祷告着张讷还乡,以外老头子别无指望。已破上做个老绝户,谁想儿子成行,闹闹嚷嚷,妻子满堂,小儿没死,大儿没亡,四十的儿子认父,久别的妻儿进房,一伙小厮参见,一群丫头铺床,忽然成了太爷,不是昨日老张。说不尽、学不出来的喜欢,不觉的泪珠儿,赶点子往下淌。

夫妻哀伤了一回。三个儿来磕头,又是官娘子来磕头,以后是家人媳妇来磕头,又以后是管家小厮参见,乱烘了半日。张诚才问:"俺娘呢?"张炳之说:"死了一年多了。"张诚听说,叫了声亲娘,倒在地下,绝气而亡。大家失色,摸弄了许多时,才还魂过来,恸哭不止。张讷也着实哭的恸切。

[清江引]来到家,指望你说声好,生死离别谁知道?不记往前仇,恸哭伤怀抱,为儿的像张讷天下可也少!

不说二人哀哭,且说李氏死了,倒省了许多调停,那旁人都说他死的恰好。后来张老爷供给着他两个读书,大的会了进士,小的中了举,张炳之八十还在,岂不是福呢?

怕婆子天下也不少,张炳之谁能到?三儿都做了官,且是人人孝,还是他祖宗积行的好。

[西江月]因贤孝弟,好心肠感动青天。不是神鬼共撮攒,那得父子相见?谁似他一门贤孝,说起来个个悲酸。人家兄弟有多般,这一个样子请看。

词宜音调清,白宜声色象;止有一分曲,借尔十分唱。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一十六·彭定求
  康仲伯·唐圭璋
  第一齣~第十齣·沈璟
  第二出 游春·梁辰鱼
  第四折·李唐宾
  卷三十三·白居易
  人境庐诗草·卷六·黄遵宪
  五言巻八·洪迈
  卷三·陈起
  李羣玉进诗表·李群玉
  卷五·沈德潜
  卷七百四十三·佚名
  贯休诗鉴赏·佚名
  孟浩然诗鉴赏·佚名
  第七纲 派别·刘坡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正名·孟称舜

    【西江月】醉看花前妙舞,闲听座上新歈。繁华冷落尽消除,片晌顿成今古。一段幽魂渺渺,两行红泪疏疏。贞夫烈女世间无,总为情多难负。〔满庭芳〕王女娇娘,厚卿申子,天生才貌无双。心期密订,彼此系衷肠。笑把梨花掷处,拥炉语,生死

  • 卷二十五·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十五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广德元年作】臣某言伏自陛下平山东收燕蓟泊【一作自】海隅万里百姓感动喜王业再康【一作造】疮痏苏息陛下明圣社稷之灵以至于此然河南河

  • 卷十一·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薛滦州穰 字有年宋知衡州朋龟十一世孙也少资性过人好问学举於乡授涿州知州涿俗素强悍兼岁大祲盗贼多公至发廪粟赈饥亲问民所疾苦力为疗之盗贼渐息民得复苏三年用荐

  • 申忠愍诗集巻六·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七言絶句 搏云吟(次李香岩韵) 烧云烁火雪氷敲雾市烟楼撞海潮寒透玻瓈香透水凌虚丹阁紫雯招 其二 冶岚浓澹竹风闲万派红光迸火然惊眼怒涛声触树千层旭霭一晴川 其三 月影瞿瞿鹤影疎雨帘清閟浄名书虎狼喝夜

  • 黄孝迈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孝迈」字德文,号雪舟。生平不详。有《雪舟长短句》。 ●湘春夜月 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

  • 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完颜素兰 陈规 许古   完颜素兰,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也。贞祐初,累迁应奉翰林文字,权监察御史。二年,宣宗迁汴,留皇太子于燕都,既而召之,素兰以为不可,平章高琪曰:“主上居此,太子宜从。且汝能保都城

  • 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七十二·赵尔巽

      杜受田子翰 祁俊藻子世长 翁心存 彭蕴章   杜受田,字芝农,山东滨州人。父堮,嘉庆六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礼部侍郎,重宴鹿鸣,加太子少保,卒赠太傅,谥文端。   受田,道光三年进士,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

  • 卷一百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十六 ∷起旃蒙单阏七月,尽柔兆执徐五月,凡十一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七月,丙子,武功大夫、忠州团练使兼閤门宣赞舍人、都督府提举亲兵柴斌知

  • 卷第一百一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七〔起屠维作噩(己酉),尽上章阉茂(庚戌

  • 第十二章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梁启超

    民政财政军政,荆公之新法,殆尽于是矣。此外尚有一二,请括而论之。第一教育教育行政,荆公平昔所最重也,其上仁宗书言之最切。及执政,首注意于学校。熙宁元年,增太学生员。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厘学生员为三等,初入学为

  •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下·陈厚耀

    右春坊右谕徳陈厚耀撰春秋战国通表下通鉴以三家分晋为战国之始今从之其次秦于周从六国年表也周 秦 晋 齐 楚 燕 魏 韩 赵 鲁 郑 卫 宋 越九鼎震 王命韩防赵籍魏斯列为诸侯 赵追尊父献子为献侯 燕湣公

  • ◎“海上三老”的罪责·佚名

    听得人家说:所谓“海上三老”,其中似乎林康侯最没有什么可以原谅的地方;而闻袁二人,马虎则有之,他们未必定是绝对的甘心附敌,可以举两个例:(一)闻兰亭一向对付曰人,说话非常锋利强硬,不过他的翻译朋友,是个胆小的人,此人

  • 卷二十八 上 地理志 第八上·班固

    【原文】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

  • 续孟子卷下·林慎思

      咸丘蒙八  咸丘蒙问曰吾闻诸仲尼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舜瞽叟有不父之名何也孟子曰瞽叟不父天显之也天生大孝于舜使化天下之人也故不生于帝裔而生于庶人不事于常父而事于瞽叟生帝裔则身先贵也身先贵则何以育

  • (七)·钱穆

    第七目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自孔子以平民讲学,中国社会乃有士之一阶层,为四民之首。学而优则仕,膺政府职位,乃有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论语?学而》篇第二章,有子言孝弟为仁之本。第四章,曾子言忠信,则为义之本。在家重仁,出门则

  • 孔雀王咒经卷上·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礼佛法僧。礼七正遍知及声闻罗汉三果四向。礼弥勒等菩萨及成就正行。我当说此孔雀王咒。愿诸神众听我所言。有地行虚空行水行。天龙。阿修罗。摩娄多。伽娄婆。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夜叉。

  • 经效产宝·昝殷

    产科著作。又名《产宝》。三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为41篇,374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虽论述病候不多,介绍具体病证治疗等却较详明。所列方药大多简易

  • 心泉学诗稿·蒲寿宬

    宋诗别集。6卷。蒲寿宬著。关于蒲寿宬的字号及其在宋末的人品节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论证甚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52《心泉记》云:“初,君行山间,得泉一泓,爱之,有会于心,即其所结庵,匾曰‘心泉’。”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