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是和尚塔志铭
天然是和尚塔志铭
司马总宪南丰汤来贺撰
禅师名函是。字丽中。别字天然。华首独和尚法嗣也。初六祖灭后。派衍五宗。其一曹洞。凡三十二传至博山无异。异传华首道独。独传师及函可。可以罹难化导沈阳。师既得法。历住江右粤东诸名山大刹。说法度生逾四十载。康熙乙丑八月二十七日示寂雷峰。明年四月诸大弟子奉龛建塔于丹霞佛日山麓。又明年丁卯法嗣今辩以书状来请铭。予与师道虽不同。然曩宦粤时已心仪师。后复游粤。访师于东莞芥庵。为予言儒佛异同之旨。比入匡庐。又访师于净成。予于师固渊明之与慧远也。其敢辞铭。师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而胎胞紫衣。堕地始出。六岁出就外传。自觉身若陨虚。大哭而返。如是者再。十三思注周易。问太极相生于塾师。为依文解说。师曰。此名言耳。太极究为何物。且两仪未生。极从何住。两仪既判。极从何去。塾师不能答。十七补诸生。辄以康济为己任。或教之持咒可长智慧。自苦心念不静。遂起疑情。如是有年。向所扰者顿如冰释。及阅传灯录。不会厥旨。并丧所得。乃大疑惧。遽求出世。父母曰。汝欲出世。当俟名成。师体志懋勉。蔚为名儒。年二十六举崇祯癸酉乡试。榜发日方歌鹿鸣。坐念功名富贵与己无预。上甲戌春官。归涂病剧。感异梦而愈。自是断欲绝荤。参究益力。衣不解带者弥月。大悟玄宗。丙子冬谒独和尚于黄岩。往返叩击。针芥相投。独示以偈曰。风幡一颂解投机。千里同风事亦奇。三上黄岩问端的。实知野老不相欺。己卯公车复上。舟次南康。值独和尚移锡归宗。诣求祝发。先是 诏行保举。师以大臣交荐。当得美官。乃谓选官不如选佛。弃犹敝屣。壬午省亲。广州宗伯陈公子壮率诸人士请开法诃林。师以文人慧业。深入真际。直见本源。断诸委曲。全提正令。大阐纲宗。行无等慈。目空千古。缁素礼足。凡数千人率皆有叩则鸣。无挹不注。甲申后避地雷峰。旋徙栖贤。更历华首芥庵海幢丹霞诸刹。所立规矩整肃森严。一切外缘视若尘垢。当平藩镜粤。敦请再三。至不获已。以宾礼见。次日不辞而返。师虽处方外。仍以忠孝廉节垂示及门。以故学士大夫从之游者每于生死去就多受其益。甚深缔信。抑且为法忘躯。竞相落 。绍隆圣种。弘赞宗猷。师师济济。一时独盛。缘师颖脱尘劳。正当韶年得志。父母妻妹子媳先后俱着条衣。实有以作观感也。晚年退居▆霄峰之净成。犹孜孜汲汲。为法求人。每一言及先宗。辄为陨涕。时佛法滥觞。惟师门风孤峻。与诸方异。▆有宰官欲以世法绳诸刹。乃返雷峰。既而示疾。预▆去期。临行手偈示众。端坐而逝。距其生万历戊申十月十四日亥时。寿七十有八。僧腊四十有七。所著有各刹语录。楞伽楞严金刚三疏。禅醉焚笔。似诗诸书。嗣法弟子海幢阿字无。栖贤石鉴覞。丹霞澹归释。雷峰西堂仞千壁。皆先师入灭。余各分化一方。其高隐鹤鸣诃衍摩则师之罗睺罗也。铭曰。
三教同源等无异。惟兹杓人乃二视。儒门澹泊世交丧。誓向空王竖赤帜。诸见既灭觉照空。得无所得住圆位。一毛头上现全身。大千抛掷同游戏。从上窠窟尽掀翻。瓦砾生光无剩义。目空今古道风孤。世出世间扶正气。八坐道场四十秋。龙象蹴踏谁能企。南天佛国赖重兴。洞上纲宗终不坠。我无生灭随因缘。道树忽枯涅槃至。恒沙劫坏塔巍峨。如是如是亦如是。
猜你喜欢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欧阳竟无 因明入正理論·欧阳竟无 卷九·佚名 行状·虚舟普度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唐慧琳 法华义疏卷第十·吉藏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佚名 卷五十·佚名 卷三十七·佚名 天学初征·智旭 二十四、离却语言·慧开 世界未来大战之救济·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