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九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四世之六(南岳下后第三世之二)

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栢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栢树子。 颂曰。

庭前栢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汾阳昭)。

庭前栢树赵州道。庐陵米价吉阳敷。三岁儿童皆念得。八十翁翁会也无。(浮山远)。

赵州庭前栢。天下走禅客。养子莫教大。大了作家贼。(慈明圆)。

七百甲子老禅和。安贴家邦苦是他。人问西来指庭栢。却令天下动干戈。(雪窦显 二)。

千里灵机不易亲。龙生龙子莫因循。赵州夺得连城璧。秦主相如总丧身。

入门何必辨来机。老倒禅和不自知。栢树庭前刚指示。反令平地下针锥。(云峰悦)。

赵州有语庭前栢。禅者相传古到今。摘叶寻枝虽有解。须知独树不成林。(黄龙南 三)。

庭栢苍苍示祖心。赵州此话播丛林。盘根抱节在金地。禅者休於格外寻。

万木随时有雕丧。赵州庭栢镇长荣。不独凌霜抱贞节。几奏清音对月明。

赵州全不犯工夫。觌面宁存细与粗。重迭示君君不见。庭前栢树本来无。(兜率悦)。

深院盘根翠色幽。老师曾指示禅流。年年不改凌霜节。下载清风何日休。(正觉逸)。

赵州庭前栢。三冬刮地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下透长安。(天衣怀)。

人问庭前栢。予是岭南客。反忆腊月天。雪里梅花拆。(海印信)。

僧问西来意。赵州栢树酬。皮下若有血。官差不自由。(翠岩真)。

青青庭栢何年植。祖意分明示赵州。海变桑田有穷劫。灵苗无影不凋秋。(照觉总)。

造化无私不思力。一一青青岁寒色。长短大小在目前。可笑时人会不得。(真净文)。

赵州庭栢。衲僧苦厄。井口辘轳。横吞不得。(野轩遵)。

庭前栢树示禅流。几个亲曾见赵州。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保宁勇)。

赵州庭下栢森森。摘叶寻枝古到今。明眼衲僧如觑着。西来祖意合平沉。(杨无为)。

赵州庭栢森然直。露滴风清添翠色。摘叶寻枝不可求。盘根万古终无极。(大沩秀)。

真个怪时方识怪。是精灵眼识精灵。时人不会西来旨。只看青青栢在庭。(佛国白)。

羚羊挂角绝狐疑。翠栢庭前演妙机。此道不将人境会。杲天红日夜长辉。(罗汉南)。

舌头无骨赵州老。栢树庭前说向渠。好是晚来无限意。[口*官][口*官]啼鸟噪禅居。(三祖宗)。

万里长空雨霁时。一轮明月映清辉。浮云掩断千人目。得见姮娥面者稀。(佛鉴懃)。

庭前栢树子。少悟出常情。雨过山添翠。云收日月明。(湛堂准)。

青青庭栢指西来。赵老门风八字开。岁寒枝有深深意。谁把灵根着处栽。(佛灯珣)。

西来祖意问如何。栢树庭前指似他。射虎不真徒没羽。至今天下有誵讹。(踈山如)。

【续收】天下禅和咬少林。赵州有语庭前栢。庭前栢。老倒禅和眼赫赤。不善东西失本源。屈我观音作胡客。(五祖戒)。

赵州庭前栢。衲僧皆罔测。一堂云水僧。尽是十方客。(琅琊觉)。

赵州庭前栢。眼里电光掣。云外往来多。村翁行步劣。(道吾真)。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承天宗)。

苏武不拜。韩信临朝。恁么会得。十万迢迢。(瞒庵成)。

庭前栢树宿根深。叶叶真珠寸寸金。佛祖长长出不得。千古万古只如今。(南堂兴)。

打人骂人易。劝人除却难。不识饶人处。急水下高滩。(崇觉空)。

赵州庭栢。说向禅客。黑漆屏风。松萝亮隔。(佛日才)。

百宝光攒无见顶。是大神咒最灵奇。揭谛波罗僧揭谛。石人半夜失乌鸡。(正堂辩)。

庭前栢树子。不是祖师心。莫执一时见。便忘千古音。(龙牙言)。

庭前栢树子。分明向君举。大雪满长安。灯笼吞佛祖。(涂毒策)。

静鞭声里驾头来。紧握双拳打不开。打得开。云压香尘何处是。静鞭声里驾头来。(瞎堂远)。

西来祖意庭前栢。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跳-兆+孛]跳。松萝亮隔笑掀腾。(天童净)。

庭前栢树子。一二三四五。窦八布衫穿。禾山解打鼓。(石庵玿)。

快人一言。快马一鞭。赵州庭栢。洗脚上船。(退庵奇)。

【增收】清凉法眼禅师。举栢树子话。问觉铁觜。承闻赵州有此话。是否。觉曰。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眼曰。真师子儿。 颂曰。

庭前栢树子。赵州无此语。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佛印元)。

僧问西来栢树酬。何必斯言谤赵州。令人长忆清凉老。一句当年唤转头。(大沩秀)。

新罗鹞子刺天飞。钝鸟篱边蒙不去。赵州庭栢一何高。谁道先师无此语。(白云端)。

日炙风吹瘦影孤。赵州尝指倚庭株。升元大小清凉老。未会先师此语无。(正觉逸)。

赵州无语几人知。江北江南见者稀。山寺桃花复何在。相逢空爱白公诗。(大洪遂)。

庭前栢树子。赵州无此语。若是本色人。直下未相许。(真净文)。

【续收】谁道先师无此语。焦尾大虫元是虎。胡蜂不恋旧时窠。猛将岂在家中死。急着眼却回顾。若会截流那下去。匝地清风随步举。(慧通旦)。

赵州庭前栢树子。昆仑眼睛如点漆。笑他法眼谤先师。觉公心苦口如蜜。(雪堂行)。

行主无人能赛。姐姐更是好手。腾身百尺竿头。打个背反筋斗。(正堂辩)。

赵州有个栢树话。禅客相传徧天下。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文殊道)。

一人背手抽金镞。一人反身控角弓。南北东西竞头看。果然一雁落寒空。(巳庵深)。

【增收】叶县省和尚。因僧问栢树子话。省曰。我不辞与汝说。还信么。曰和尚重言。争敢不信。省曰。汝还闻檐头雨滴声么。其僧豁然。不觉失声云。[口*耶]。省曰。汝见个甚么道理。僧以颂对云。檐头雨滴。分明历历。打破乾坤。当下心息。 颂曰。

庭前栢树子。檐头雨滴声。风来荷折柄。千古意分明 □□□。

檐头滴滴。分明历历。碧眼黄头。二俱不识。识不识。普天匝地成狼籍。(东山源)。

赵州问僧。发足甚处。曰雪峰。师曰。雪峰有何言句示人。曰寻常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你等诸人向甚处屙。师曰。阇黎若回。寄个锹子去。 颂曰。

南望雪峰由万里。北游未踏赵州关。赚他一只破锹子。二百余年去不还。(正觉逸)。

石桥一路滑如苔。闽岭风高冻不开。相见尽言游历去。几人曾到雪峰来。(佛慧泉)。

沙门只眼不容物。万象森罗从彼出。锹子何人识赵州。放行底事须绵密。(海印信)。

大地是眼何处屙。天下不奈雪老何。赵州寄个锹子去。方得此语圆堶堶。(鼓山珪)。

【续收】大地是眼没处屙。衲僧到此便聱讹。须知别有安身诀。会得安身事更多。(咄)锹子安着在甚么处。(照堂一)。

雪峰何处屙。赵州寄锹子。沙门一只眼。狼籍乃如此。阿呵呵。大唐国里鼓声起。新罗国里舞婆娑。(别峰印)。

大地一只眼。谁敢屙其中。锹子寄将去。那知到雪峰。(横川珙)。

【增收】赵州谓众曰。我向行脚到南方。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着。 颂曰。

蒙头不觉齁齁睡。开眼从教焰焰红。若谓平常便无事。须防豆爆冷灰中。(心闻贲)。

无宾主话意深深。流落丛林古到今。火冷灰寒口挂壁。衲僧冻死不知心。(石田熏)。

【增收】赵州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这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甚么。师曰。我亦不知。僧曰。和尚既不知。为甚么不在明白里。师曰。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颂曰。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消未乾。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雪窦显)。

至简至易。同天同地。拣择明白。云何护惜。口似椎眼如眉。涉语默蚿怜夔。堪笑卞和三献玉。纵荣刖却一双足。(圆悟勤)。

世间无物可罗笼。独有嵯峨万仞峰。忽若有人猛推落。腾身云外不留踪。(随庵缘)。

至道无难。万水千山。唯嫌拣择。鹄黑乌白。才有是非还护惜。不会不知全得力。明白里头如放行。腰金犹颂青青麦。(月堂昌)。

乱撒明珠颗颗晶。走盘应不贵金声。谁家女子能针线。一串穿来不剩星。(无庵全)。

【增收】赵州因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否。师曰。曾有人问我。老僧直得五年分疎不下。 颂曰。

象王嚬呻。师子哮吼。无味之谈。塞断人口。南北东西乌飞兔走。(雪窦显)。

分疎不下五年强。一叶舟中载大唐。渺渺兀然波浪里。谁知别有好思量。(白云端)。

五年分疎不下。一句元无缝罅。只知推过商量。谁信分明酬价。玲珑底相知。莽卤底相讶。宁可与晓事人相骂。不可共不晓事人说话。(天童觉)。

五年分疎不下。往往反成话杷。须知至道无难。於此谁知缝罅。(佛鉴懃)。

天雷如鼓。云腾致雨。雨霁云收。新月一钩。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五年分疎太隔脉。东海鲤鱼多赤梢。南山大虫有白额。(月堂昌)。

风雨蒙蒙。乌云叆叆。赑屃上山。狐狸入海。随后追寻。龙王不在(咄 呆堂定)。

天高地厚寻常事。海阔山重更要论。霹雳震摧山鬼窟。独携霜剑定乾坤。(无庵全)。

【增收】赵州因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曰此犹是拣择。师曰。田厍奴。甚处是拣择。僧无语。 颂曰。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於铁柱。拣兮择兮。当轩布鼓。(雪窦显)。

团团秋月印天心。是物前头有一轮。入穴虾蟆无出路。却冤天道不平匀。(白云端)。

金毛师子。大开口门。天旋地转。雷击电奔。修罗丧胆。外道亡魂。含灵蠢动。莫不沾恩。(佛鉴懃)。

当门一脉透长安。游子空嗟行路难。不是人前夸俏措。金锤击碎万重关。(无庵全)。

【增收】赵州因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和尚如何为人。师曰。何不引尽此语。曰某甲祇念得到这里。师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颂曰。

水洒不着。风吹不入。虎步龙行。鬼号神泣。头长三尺知是谁。相对无言独足立。(雪窦显)。

驱山塞海也寻常。所至文明始是王。但见皇风成一片。不知何处有封疆。(白云端)。

针线工夫妙入神。沿情接意一何亲。太平胡越无疆界。谁是南人与北人。(佛鉴懃)。

紫绫红锦青丝线。巧手织来成一片。其中缝罅不能无。争奈时人见不见。(龙门远)。

日暖风和莺啭新。柳垂金线系东君。东君不惜无私力。一点花红一点春。(无庵全)。

【增收】赵州因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墙外底。曰某甲不问这个道。师曰。你问那个道。曰大道。师曰。大道透长安。 颂曰。

知道还他老倒翁。亲言相指事匇匇。关山路远终须到。一径长遥君任通。(投子青)。

赵老家风不热谩。问他大道答长安。有谁平步归家去。多是区区自作难。(水庵一)。

大道透长安。言端语亦端。腊尽雪消去。春来依旧寒。(松源岳)。

【增收】赵州因僧问。道人相见时如何。师曰。呈漆器。 颂曰。

作家相见时。堂堂呈漆器。乌龟落漆桶。也有第一义。(南堂兴)。

漱石泠泠古涧阴。乔松千尺带寒青。多应只看昂霄操。谁信根头有茯苓。(南叟茙)。

道人相见问如何。举手寒温事已多。老倒赵州呈漆器。岳阳船子洞庭波。(石田熏)。

【增收】赵州因僧问。白云自在时如何。师曰。争似春风处处闲。 颂曰。

争似春风处处闲。花开花落岂相关。白云自在犹难拟。飘鼓无心满世间。(佛印元)。

【增收】赵州因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会得祖师意。便是教意。 颂曰。

波斯读梵字。寞窑人作诗。乌头彷佛。附子依俙。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湛堂准)。

赵州因与文远行。乃指一片地曰。这里好造个巡铺。文远便去路傍立曰。把将公验来。师遂与一掴曰。公验分明过。 颂曰。

虽然公验各随身。去住皆由守铺人。踏破草鞋归去后。落花啼鸟一般春。(佛鉴懃)。

天子居闹市里。山僧在百草头。摆手御街来往。不怕巡火所由。(鼓山珪)。

一正一邪。一倒一起。文远赵州。靴里动指。(径山杲)。

【续收】钻头闹蓝远侍者。刺脑胶盆老赵州。两个人前夸好手。面皮三寸不知羞。(蒙庵聪)。

【增收】赵州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板齿生毛。 颂曰。

九年面壁自虚淹。争似当初一句传。板齿生毛犹可事。石人踏破谢家船。(投子青)。

【增收】赵州与文远论义曰。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远曰。请和尚立义。师曰。我道一头驴。远曰。我是驴胃。师曰。我是驴粪。远曰。我是粪中虫。师曰。你在彼中作甚么。远曰。我在彼中过夏。师曰。把将果子来。 颂曰。

两阵交锋势莫穷。信旗猎猎卷秋风。边庭不用深深入。勒马归来却有功。(慈受深)。

赵州老古锥。家风继金粟。文远小厮儿。窟中师子属。共抚无弦琴。同唱还乡曲。花簇簇锦簇簇。一片好良田。瞥尔生荆棘。赤脚汉趂兔。着靴人吃肉。(南堂兴)。

【增收】赵州因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殿里底。曰殿里者岂不是泥龛塑像。师曰是。曰如何是佛。师曰。殿里底。 颂曰。

酸甜滋味本天然。带叶连枝颗颗圆。南赡部洲人未识。庵摩罗果信虚传。(保宁勇)。

不立孤危机本峻。赵州老子玉无瑕。当头指出殿里底。刬尽茫茫眼里花。(雪堂行)。

如何是佛殿里底。世出世间难可比。万国同歌河海清。稽首拜手元是你。(月林观)。

一尊殿里佛。两度放毫光。准拟酬高价。无疑乱度量。(蒙庵聪)。

赵州因学人问。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师曰。洗钵盂去。其僧忽然省悟。 颂曰。

床窄先卧。粥稀后坐。济济锵锵。潇潇洒洒。要会赵州洗钵盂。了事沙弥消一个。(泉大道)。

梅花落尽杏花披。未免春风着出褫。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白云端)。

粥了令教洗钵盂。粗心往往更心粗。直饶到此分明了。也是平生不丈夫。(佛陀逊)。

赵州吃粥话。寻常问禅客。心若不负人。面上无惭色。(云盖智)。

吃粥了也洗钵盂。家常逐日最相於。西来何处半零落。六祖痴顽不读书。(三祖宗 二)。

乍入丛林伸一问。钵盂洗却更何疑。从前官路无迂曲。底事游人不见归。

乍入丛林乞指示。大施门开无拥滞。往往灵山受记人。未有如斯个次第。(正觉逸)。

粥了寻常洗钵盂。奈何依样画葫芦。灵光洞彻河沙界。是则名为大丈夫。(云居佑)。

吃粥了洗钵盂。何曾指示曹溪路。谩言随众三十年。记得展单忘却筯。(扬无为)。

之乎者也。衲僧鼻孔大头向下。禅人若也不会。问取东村王大姐。(湛堂准)。

粥了令教洗钵盂。赵州此语不相辜。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慈受深)。

粥了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天童觉)。

乍入丛林问作家。由来枯木别抽芽。钵盂洗了相逢着。又得浓烹一椀茶。(长灵卓)。

大隐居廛小隐山。世人无路得相干。五湖禅客朝朝用。谁解回头子细看。(草堂清)。

丛林乍入问来由。吃吃无过洗钵休。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门福宁)。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刻新。只向平田浅草处。等闲推出玉麒麟。(佛性泰)。

推穷物理成家计。会合时机便识心。多谢春风无厚薄。贫家桃李也成阴。(护国元)。

【续收】开单展钵每相亲。十二时中处处真。直下要明端的旨。韶阳句外露全身。(保宁勇)。

吃粥了也未谁道。赵州有指示。粥后还教洗钵盂。敢问诸人悟也无。赵州老孰为俦。把断要津水逆流。伶俐衲僧才眨眼。钓鱼船子下扬州。(龙门远)。

赵州指示洗钵盂。衲子奔驰枉费工。日用不知何处觅。分明说向似盲聋。(南堂兴)。

吃粥了也洗钵盂。已是分明说向渠。有时冷地思量着。点铁成金举世无。(月林观)。

十方通透。八面玲珑。骏驹顾影。狐兔潜踪。(尼无着总)。

粥了令教洗钵盂。铁船无底要人扶。片帆高挂乘风便。截海须还大丈夫。(密庵杰)。

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拈出钵盂令去洗。行尽千山与万山。回头撞着自家底。不须指不须洗。烜赫灵光照天地。而今高挂在虚空。长灵室内展脚睡。(文殊道)。

相逢陪酒又陪歌。醉倒家中要我驼。驼到家中犹骂詈。不知醒后又如何。(且庵仁)。

只为分明极。反令所得迟。早知灯是火。饭熟也多时。(无门开)。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息庵观)。

只将乍入来伸请。一到丛林志便高。吃粥了也洗钵去。宗师不用更忉忉。(横川珙)。

赵州因僧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彴。师曰。汝祇见略彴。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 颂曰。

赵州石桥本无星。急水游鱼不易停。桥上只观驴马迹。谁人敢向御街行。(北塔祚)。

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雪窦显)。

我爱赵州对扬潇洒。僧问石桥度驴度马。碧眼胡僧笑点头。其余谁是知音者。(地藏恩)。

异类渠行李。心真出语亲。随流自得妙。到岸不迷津。(京兆府天宁琏)。

【续收】长鲸已压浪头飞。跛鳖桥边尚碾泥。度马度驴难解会。绿杨影里路东西。(地藏恩)。

赵州石桥。只见略彴。度驴度马。应病与药。换步移身。在富全贫。当头如认着。东鲁问西秦。(月堂昌)。

【增收】赵州闻沙弥喝参。向侍者曰。教伊去。侍者乃教去。沙弥便珍重。师曰。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颂曰。

得入门。在门外。说向人。人不会。更高声。我耳背。(鼓山珪)。

瑟瑟风松。萧萧雨桧。师子咬人。韩驴逐块。(径山杲)。

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性在 又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曰既有。为什么入这皮袋里来。师曰。知而故犯。 颂曰。

大用全机得自由。有无双放却双收。几多业识逢人犬。从此时时忆赵州。(佛印元)。

少年学解昧宗途。老倒依还滞有无。古佛纯金谁辨色。惑为机智竞踌躇。(圆通秀)。

有无双放复双收。赵老机关世莫俦。试上海门高处望。千江万派尽东流。(普融平)。

赵州口里有雌黄。句下谁人见短长。堪笑几多逐块狗。夜深无故吠虚堂。(慈受深)。

道有道无无剩语。千呼万唤不回头。寻香逐气随他去。空使流光暗度秋。(成枯木)。

【续收】有佛性无佛性。正却倒倒却正。踏破澄潭水。[土*幻]折无星秤。火热水面红。橛从空里钉。肯类盲龟嚼死蛇。一对牙关紧咬定。(正觉逸)。

赵州古佛言言中的。话有话无燕金赵璧。更有布衫重七斤。天上人间无价直。(地藏恩)。

佛性分明脱有无。醋酸何用挂葫芦。薄雾轻烟留不住。扁舟已过洞庭湖。(瞎堂远)。

狗子佛性无。狗子无性有。从来只向两头走。未能一镞破双关。业识依前还作狗。(本觉一)。

狗子佛性有。毗卢爱饮弥勒酒。狗子佛性无。文殊醉倒普贤扶。扶到家中全铭酊。胡言汉语骂妻奴。(正堂辩)。

无直路却萦纡。赵州东壁上。依旧挂葫芦。有张公吃村酒。李公醉不醒。面南看北斗。(石庵玿)。

狗子佛性无。斫额路上逢子湖。业识性在遭一口。大地全无碧眼胡。狗子佛性有。春风吹动千株柳。知而故犯可怜生。一一面南看北斗。(无庵全)。

狗子佛性。全提正令。才涉有无。丧身失命。(无门开)。

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 颂曰。

言有业识在。谁云意不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真净文)。

赵州露刀剑。寒霜光焰焰。更拟问如何。分身作数段。(五祖演)。

力壮年高胆更雄。清风随虎云从龙。啀喍无限寻声迹。挂角羚羊不见踪。(宝峰祥)。

宣德门前过。回头便招祸。若要无事时。且归堂里坐。(鼓山珪)。

有问狗佛性。赵州答曰无。言下灭胡族。犹为不丈夫。(径山杲)。

狗子无佛性。慈悲似海深。寻言逐句者。埋没丈夫心。(踈山如)。

狗子佛性无。宝剑出规模。落在将军手。横按立当途。(楚安方)。

【续收】问头既实答亦堪夸。洛阳虽好争似我家。赵州苦口太饶舌。侬家信手摘杨花。(大沩智)。

赵州狗子无佛性。七佛如来合掌听。须弥岌[山/口/咢]舞三台。海水腾波行正令。(南堂兴)。

赵州狗子无佛性。万迭青山藏古镜。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咤行正令。(稠岩赟)。

乙己大人丘。丛林为宼雠。利牙如剑戟。生杀有来由。(南岩胜)。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赵州开口。露出心肝。(典牛游)。

连马连人劈一刀。虚空迸血涌波涛。千千万万人争看。谁解分开盖胆毛。(中庵空)。

铁壁银山。一箭穿过。潦倒赵州。口能招祸。(尼无着总)。

狗子无佛性。全提摩竭令。才拟犯锋铓。丧却穷性命。(潜庵光)。

贫无所依。两亲相击。旱地雷声。青天霹雳。(或庵体)。

狗子佛性无。老蚌吐明珠。西川鸣杜宇。江南啼鹧鸪。(文殊道)。

赵州狗子无佛性。当空掘出秦时镜。光明浑不见星儿。上下四维俱彻映。(谁庵演)。

狗子无佛性。杀人便偿命。苦痛万千般。因邪却打正。(密庵杰)。

大食波斯饮百杯。停停把柂万人魁。逆风使过黄牛峡。不问瞿塘滟滪堆。(东山空)。

狗子无佛性。打破大圆镜。七九六十三。一切智清净。(夷庵鉴)。

狗子无佛性。罗睺星入命。不打杀别人。被人打杀定。(南书记)。

狗子佛性无。门上钉桃符。千邪俱不入。百怪尽消除。(松源岳)。

狗子无佛性。泥捏活大圣。不是泗州人。说着也不信。(别峰云)。

狗子无佛性。劝君不用举。欲透万重关。须是千钧弩。(巳庵深)。

二十四州铁。铸成一个错。扬在大街路。无人踏得着。(即庵然)。

狗子佛性无。还他大丈夫。是非虽入耳。东壁挂葫芦。(朴翁铦)。

无之一字。杀人无数。多少英雄。横尸当路。(铁山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骊。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抝堂仁)。

利刀截断命根。跳出狐群狗队。拈起万煅蒺藜。铁额铜头粉碎。(石庵玿)。

赵州曰无。崖崩石裂。未举先知。只得一橛。(少室睦)。

狗子佛性赵州无。吕公一个药葫芦。接来医却人间病。大死一回方见渠。(葛庐覃)。

狗子无佛性。干将入楚庭。一挥三首落。千古得虚名。(千峰琬)。

【增附】京兆宽。因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曰和尚还有也无。师曰无。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尚为甚么却无。师曰。我非众生。曰既非众生。莫是佛否。师曰。不是佛。曰毕竟是何物。师曰。亦不是物。曰可见可思否。师曰。思之不可及。见之不可议。是名不可思议。 颂曰。

拈却这僧问。去却京兆答。浩歌归去来。清风徧六合。(五祖演)。

裂破须弥鼻孔。踏反大海乾坤。面前百千诸佛。尽是我家儿孙。(楚安方)。

赵州问一婆子。甚么处去。曰偷赵州笋去。师曰。忽遇赵州又作么生。婆便与一掌。师休去。 颂曰。

弯弓直势射难当。陷虎之机理最长。虽是贪他一粒米。谁知失却半年粮。(海印信)。

赵州笋被婆偷。遭掴如何肯便休。合出手时须出手。得抽头处且抽头。(野轩遵)。

赵州老捉个。贼当面勘渠返遭一掴。贼不成罪归已。天下衲僧知几几。(地藏恩)。

赵州挨拶老婆时。迦叶难陁尽皱眉。却被老婆挥一掌。从来多事落便宜。(张无尽)。

从来柔弱胜刚强。捉贼分明已见赃。当下被他挥一掌。犹如哑子吃生姜。(佛鉴懃)。

【续收】虎穴魔宫到者稀。老婆失脚人怀疑。赵州吃掌无人会。直至如今成是非。(金陵俞道婆)。

去若丘山重。来如一羽轻。去来无别路。倾盖白头新。(瞎堂远)。

一路雄兵犯界河。烟尘塞路绝人过。安邦赖有张良在。画角城头唱楚歌。(雪窦宗)。

骤马加鞭上酒楼。何如坐地看扬州。是非长短俱裁了。鼠窃终难似狗偷。(无准范)。

相见又无相触忤。拦腮便掌不相饶。思量个样无滋味。莫是赵州身命招。(闲极云)。

【增收】赵州示众曰。看经也在生死里。不看经也在生死里。诸人且作么生出得去。僧便问。只如俱不留时如何。师曰。实即得。若不实争能出得生死。 颂曰。

看经也在生死里。饭萝里坐无吃底。不看经也在生死里。锦衣堆里无着底。忽然乌鹊叫一声。反身踊跃浑家喜。休拟议。如今抛向众人前。千手大悲提不起 □□□。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佛说黑氏梵志经·佚名
  菩提資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与优昙书(五通)·太虚
  指与月·佚名
  宗镜录卷第八十六·延寿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佚名
  卷四百八十·佚名
  重梓千山和尚语录序·函可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太虚
  語錄卷下·铁壁慧机
  卷第四·佚名
  法镜经序·佚名
  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第十六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幕·老舍

    时间 前幕后四、五日,晚间。地点 西安,农业技术研究所的招待室。人 物 唐石青 杨柱国 王乐民 杜任先 栗晚成〔幕启:一间招待室。摆着一套沙发、两把椅子,还有一张铺着白桌布的圆桌。桌上放着一个小红磁瓶,并没有花

  • 卷二十五·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五侯官陈衍辑张昱张简周霆震◆张昱昱字光弼,庐陵人。左丞杨完者镇江浙,用参谋军府事,迁左右司员外郎。有庐陵集。羽庭集:扁其室为「一笑」,尔后钱塘遭变,失其故处,寻得敝居,湫隘不治,亦复以「一笑」颜之。西湖

  • 志第一 志序 历上·沈约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则《春秋》是也,言则《尚书》是也。至于楚《书》、郑《志》、晋《乘》、楚《杌》之篇,皆所以昭述前史,俾不泯于后。司马迁制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至乎礼仪刑政,有所不尽;乃于纪传之外,创立八书。片文只事

  • 第六十六回 埋伏计连败北军 警告书促开大会·蔡东藩

      却说陆荣廷既通电各省,声明讨袁,复任梁启超为总参谋,先贻书粤东,劝龙济光一同举义。书中大意,差不多似哀的美敦书,文云:  广东龙上将军,张巡按使同鉴:张巡按即张鸣岐。前大总统袁世凯谋逆叛国,神人共愤,自滇、黔首义,湘、

  •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佚名

    宋理宗二辛卯绍定四年正月戊子朔,御大庆殿,群臣朝贺。礼毕,上诣慈明殿贺,大赦天下。以庆寿恩,进史弥远、薛极官各二等,葛洪、袁韶、乔行简各一等,进镇江府都统卞整、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统领沈兴、刘明官各一等,以追袭逆全

  •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范晔

    显宗孝明皇帝名庄,光武帝第四子。母为陰皇后,明帝生而面方,十岁能通晓《春秋》,光武对他的才能很惊奇。建武十五年(39)封东海公,十七年(41)晋爵为王,十九年(43)立为皇太子。拜博士桓荣为师,学通《尚书》。中元二年(57)二月初

  • 魏谟传·刘昫

    魏谟字申之,巨鹿人。他的前五代祖文贞公魏征,是太宗贞观朝的名相。曾祖父魏殷,曾任汝阳县令。祖父魏明,也是县令。父亲魏冯,是献陵台令。魏谟在文宗太和七年(833)考中进士。杨汝士主管同州时,征召魏谟任防御判官,获得秘书省

  • 王玉传(附王忱传)·宋濂

    王玉,赵州宁晋人,金末为万户,镇守赵州。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下中原,王玉率所部归附,命他仍领本部人马,随大军攻邢、氵名、磁三州及济南诸郡。因其体长,人称他为“长汉万户”。又随大军攻泽、潞诸州。唯潞州久攻不下,王玉奋力死

  • 卷之八  平夏錄(明)鄧士龍 輯·邓士龙

    (平夏錄,一卷,明鄧士龍輯。載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後附劉基平夏頌并序。記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黃標平夏錄、佚名平蜀記傳世較廣廣。本卷乃鄧氏輯合二書而成。前半部與黃氏之錄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則與平蜀記無

  • 卷二十九·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九 嘉礼十三 乡饮酒礼 总叙 乡饮酒之礼夏殷之世无所考周制五礼之目是为嘉礼之一凡礼之所纪冠婚丧祭皆自士以上乃得行之而乡饮酒之礼达于庶民因其聚会之际与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谨案儒林列传始自马迁所录皆传经之士也范蔚宗作後汉书增立文苑一传於是训诂之学与词赋之学歧为两家诸史相沿虽称名互异而大旨不殊元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

  • 卷一百二十八 本朝二·黎靖德

      ◎法制   唐殿庭间种花柳,故杜诗云:"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又云:"退朝花底散。"国朝惟植槐楸,郁然有严毅气象。又唐制,天子坐朝,有二宫嫔引至殿上,故前诗起句云:"户外昭容紫绶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至敬宗时方

  • 提要·陈祥道

    【臣】等謹案禮書一百五十卷宋陳祥道撰祥道字用之福州人李廌師友談記稱其許少張榜登科又稱其元祐七年進禮圖儀禮注除館閣校勘明年用為太常博士賜緋衣不旬餘而卒又稱其仕宦二十七年止於宣義郎宋史則作官至秘書省正字然

  • 一 中国人的国民性·林语堂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

  • 卷三十二·林之奇

    <经部,书类,尚书全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三十二宋 林之奇 撰多士        周书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

  • 刘东青居士汉慧常字说·太虚

    自姬周之先世以来,刘氏累王汉族,始以汉名。克己而复先王之礼,国族归仁,其宏济兼善之种姓,盖有由来也。壮岁孳字东青,恢而潢之,卓然冠东亚青年之首!性德引以益进,浸习通达出世间法,圆遍妙常,虽未能至,其慧已能及之。一慧永慧,般若清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百八三昧初门第四十七   百八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后。  次十喻而辩百八三昧者。菩萨若善以十喻。开晓其心。则所修十八空观。自然明了。以是空慧。照诸禅定。种种法门。无染无著。

  • 只麈谈·胡承谱

    《只麈谈》卷上及《续只麈谈》卷上内容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从中亦一窥作者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只麈谈》卷下及《续只麈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内容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