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

径石滴乳集卷之五

清嗣祖沙门江州真在编

嗣法门人齐安机云续

径山下第十五世

普明用禅师法嗣

建宁府紫云峰衡石悟钧禅师。钱塘潘氏子。幼而颕悟。慧性不凡。总角时。矢志出尘。二十受具。即徧历诸方。虽有所契。终不自诺。复谒佛日。方深得洞上微旨。佛日与鸳湖友善。鸳晚年多疾。以不得其嗣。为己忧。佛日效道吾与夹山故事。遂指师参鸳湖於普明。洞彻圆常。一日鸳问。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识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意旨如何。师曰。梦眼见空花。鸳曰。临济有一句子。你又作么生。师便喝。鸳便打。师又喝。鸳又打。师礼拜。鸳曰。元来是瞎驴。师拂袖便出。鸳命掌院事。

崇祯辛巳。鸳湖退居。四众请师开法。上堂。僧问。昔日无趣老人。今朝衡石和尚。如何是源远流长。古今不异。师曰。开池见明月。挥麈动清风。曰云峰一滴水。大地尽承恩。师曰。会取未来的。乃曰。云生宝树。风敲翠竹。勘破鸡鸣。徧地涂毒。者是无趣老人的落处。即今还有知落处的么。有即出来。通个消息。良久击拂子下座。

师住云峰。一时缁素毕集。顺治乙酉。间隆武仰师道风。诏至内掖。详问法要。师以本色奏对。隆大悦。赐紫并号及追谥。鸳湖广觉大师。塔曰妙庄严。丙戌四月初四日示寂。世寿三十四。僧衲一十五。有演义答响等录十五卷。行世。

空诸性。曰临济一宗。自断桥无趣祖下。付授益严迨鸳湖。而三枝竞秀。师居其长。当干戈扰攘之余。目击流离。悲心益切。一时文武大臣。荐拔祈禳。敦迓无虚日。夫以师法道。使天假之年。当必与金明。永正闽浙唱和。大为佛祖辉皝者。运逢草昧。昙钵先零。呜呼惜哉。

嘉兴府金明寺介庵悟进禅师。字觉先。姓张。本郡人。母贺氏。梦日轮入怀而诞。幼不从儿嬉。喜游寺院。见佛像则依依不忍去。及冠习举子业。常翻内典。志慕禅宗。礼龙池微禅师祝发。因病卧。闻匠斧斫大木声有省。即呈微。微颔之。

师参。鸳湖才跨门。鸳云。是甚么。师拟对。鸳震威一喝。师豁然契悟。乃掩耳而出。

三角文曰。洪钟在架。遇物必鸣。携剑临锋。方称作者。当时普明老人。虽向毗卢顶上曲开一线。苟不遇鹘眼龙睛。亦未见有今日也。所以云。积谷堆金易。求贤得客难。今日不肖儿孙。恁么判断不是。妄拈祖父遗言。只贵沙盆扶起。敢问。现前大众。还有共相证明者么。以拄杖一卓曰。放出断桥车溪水。一任滔滔满五湖。

石门云颂曰。打破鸿蒙窍。掀翻碧落图。少林梅产玉。春色满皇都。

龙兴在颂曰。敲出金鸾五色髓。扑碎骊龙明月珠。天上人间俱结舌。一段风流出镜湖。

古林如颂。拂拂春风上苑香。游人不禁醉壶觞。等闲觑破东君面。勒马归来月转廓。

天柱峻颂。万迭银涛涨禹门。扬鬐鼓鬣有鲸鲲。一声霹雳惊天地。直得风雷宇宙昏。

梦堂倪颂曰。狭路相逢蓦一拶。根源彻底不知穷。迅雷断送黄昏雨。四海漫漫鼓黑风。

龙门性颂曰。才承恩命处东宫。不与寻常体段同。石火光中明下载。江南江北动悲风。

希觉锐颂曰。醉倚花阑日未斜。却将旅馆认为家。阳春一曲堪回首。处烟村噪暮鸦。

鸳湖欠安。师侍次。鸳命茶问曰。汝字觉先。唤甚么作先。师曰。且喜今日得自在。鸳曰。如何是觉后。师曰。请和尚尊重。鸳曰。汝还分得先后么。师良久。鸳便喝。师曰。只管吃茶。鸳曰。如何是吃茶的事。师曰。柿枣腐乾都在者里。鸳曰。意作么生。师曰。一口吞尽。鸳曰。是甚么滋味。师曰。甜者甜咸者咸。鸳曰。未在更道。师礼拜曰。谢茶。鸳深肯。

金明旭曰。大丈夫。当炉不避火。迸临场。岂讳截舌机。旭是普明四世孙。敢言未在若是。金明待他道。被我一口吞尽。蓦竖竹篦曰。者个聻普明。若出得者。只手老汉吞了底。也须吐出。

普明上堂众集。乃举拂子。曰世尊拈一枝花。老僧举一枝拂。且道。是同是别。师出礼三拜归位。明付师法偈曰。沿流一段事。竟无头与尾。付与狮子儿。哮吼满天地。

铁容玄颂曰。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主峰法颂曰。相逢狭路难回避。脑后一槌便见腮。不是虎须频倒捋。至今那得化龙才。

金明旭颂曰。偶携枯桐上国游。动弦别调意悠悠。当头蓦拶悲风起。代代儿孙抱杞忧。

僧参师曰。你是高峰僧那。曰是。师曰。既是高峰。为甚在我脚下。僧无话。师打出。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金风吹绣水。桐叶落莓苔。

胡机郁曰。若是英俊。衲僧脑门。有盖自知。金飙一夜来。阶砌梧桐叶。我意似秋云。我心如皎月。

崇祯癸未冬住径山。结制上堂。僧问尧天舜日。野老讴歌。诸护临筵。欣闻法要。师曰。天长地久。曰一句语中含日月。片言。自此振宗风。师曰。却被上座道着。乃曰。今日诸方结制。未免攒花簇锦。巧妙尖新。缦天布网。打凤罗龙底句。子赚误於人。径山别资一路。为汝诸人钳口结舌。冷愀愀去。寒岩枯木去。一念万年去。任他机似铁牛句。如电闪管取崖州万里。

住余杭广福。上堂。举广福惟尚禅师呈偈觉印。印竖拳曰。正当恁么时作么生。尚掀倒禅床。印便喝。尚曰贼过后张弓便出。师曰。觉印如王秉剑当断不断。惟尚辕门冲击逞俊不禁。若据令而行。各与二十拄杖。且道。新广福具甚么眼。

住武康天池。上堂。举雪庵示众曰。乍住城隍寺。无东又缺西。汝才抬眼看。我便放头低。须发白如雪。身心烂似泥。本来无佛法。何处是全提。师曰。若论全提佛法。身心甚处得来。天池则不然。城市山林总一同。闻声见色不曾聋。识得大虫原是虎。玄沙恰似谢三翁。住锺溪太平。端节上堂。今朝又是五月五。大鬼拍手小鬼舞。蓦然撞着桃符神。双手搥胸叫冤苦。大慧恁么道。恰似官债未了被钩人。一拶神头鬼面。一齐现出。太平与你。些子禁方。卓拄杖曰。今朝正值五月五。不用雄黄并艾虎。理能伏豹泽藏山。云散青天日卓午。复卓一下。

顺治戊子住金明。上堂。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香积世界。以香饭为佛事。金明者里。以破院为佛事。还见么破禅堂。灰头土面破佛殿。马额驴腮破山门。擎拳持杵破佛阁。待月眼云破钟楼。知音者少。令一队破。衲僧居此。以破破不破。破破不破。不破不破底。运用无穷。直教七通八达。若是超宗异目。向者里轻轻拶着。拍拍相应。呼之以牛。自能拖犁拽耙。唤之以马。便乃衔铁负□。山僧只得另眼相看。将破破底。相待众中。有斫□开劈不破底么出来。金明与作。破破去也。良久以拄杖。旋风打散。归方丈。

上堂。问按倚天长剑奋。踞地狮威。学人上来。请师一接。师便喝。僧曰。者是方便门头句。如何是正令全提句。师又喝。僧拟进语。师便打。乃举白云端曰。若端的得一回汗出。便向一茎草上。现琼楼玉殿。若未端的得一回汗出。纵有琼楼玉殿。被一茎草盖却。师曰。白云不是好心金明者里。向不与人枷锁你诸人。端的得一回汗出。头头玉殿。处处琼楼。端的一回汗不出。头头总玉殿。处处亦琼楼。还知落处么。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示众。东热闹西热闹。忙忙业识不知老。苦他烈焰炽炎炎。独我陶朱静悄悄。夏虫若解识寒氷。铁牛决不被蚊咬。忽被咬。惊起杨岐三脚驴。百亿须弥都踏倒。师尝垂三问。勘验学者。一曰。既是天封室。理应绝此绝彼。为甚有迎有送 狮子窟中。因甚有狗 范蠡越国大夫。因甚居吴地。

癸丑九月二十三日。沐浴更衣。书偈辞众而逝。世寿六十有二。僧腊三十有七。茶毗骨白如玉。牙齿不坏。骨塔於隐川大慈庵。齿塔於楚黄石门山之黄荆。

嘉兴府永正寺一初悟元禅师。姓曹。郡之当湖人。生而岐嶷端敏。喜趺坐。十岁乞父教佛经。能解妙义。十五即参究宗乘。二十豁然大悟。礼兴善弘远为师。参普明。执侍久之。明一日问。我心里不安。你还得太平也未。师曰。苍天苍天。又一日入室。明竖拳曰。道一句看。师便掌。明大笑。师礼拜。於是机契。返兴善掩关。十有余载。

顺治辛卯住永正。上堂。花笑春风。格外真规。顿现渔歌曲水。就中消息全彰。向上拈提。不碍通人。唱和随宜。施设何妨。达者商量。寒时添衲。热则披襟。休云。觅火和烟。得饥来吃饭。倦即打眠。莫道。担泉带月归。握一拳。大千香水海。摄尽无余。舒一掌。百亿须弥卢。拈来有据。所以道。大人得大机。大智得大用。设或情尘未脱。翳眼犹存。

示众。以拄杖卓一下云。道得也。被他穿却鼻孔。道不得也。被他穿却鼻孔。时有僧问。道不得穿却鼻孔。即且止。道得因甚也。穿却鼻孔。师掷拄杖。便归方丈。

示众。问僧有一句子。未打鼓前。分付诸人了也。若也会得。方可商量。如或未然。岂堪共语。拈拄杖。一时打散。归方丈。

举六祖曰。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么时荷泽会出。众曰。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颂曰。横将玉笛遡风吹。不犯宫商调自奇。最惜能邀仙子曲。被人唤作鹧鸪辞。

僧参。举雪峰淘米话未了。师劈头打云。残羹馊饭。不劳拈出。僧罔措。师云。学语之流。直打出。

僧参。才展坐具。师便打。僧云。谢和尚慈悲。师云。山僧今日失利。

尼问。那个是学人本来面目。师曰。一场出丑。尼礼拜。师曰。众眼难瞒。

康熙戊午五月十九日。东通诸檀咸集毕。师合掌叙别而逝。寿六十四。腊四十二。塔于丈室。

径山下第十六世

金明进禅师法嗣

武康栢山资寿寺素弘真理禅师。漳州海澄陈氏子。初参玉林诸宿。不能洒脱。次谒介庵於天池契旨。顺治庚子。住栢山。上堂。朔风凛凛。寒威弥亘。六合慧日。明明光华。普照大千。佛祖机关。一时漏泄。金刚正眼。一齐豁开。性燥汉逴着。便行不丈夫的。有甚语话分。诸佛出世。千言万言。与人解粘云缚。鼻祖西来。横说竖说。只要明心达本。且道。本作么生达心。作么生明缚。作么生去粘。作么生解莫。巍巍堂堂。是明心达本耶。洒洒落落。是解粘去缚耶。若与么解会。只成得个韩卢逐块。□是衲僧行履处。大众要会衲僧行履处□。蓦拈拄杖。卓一卓下座。僧参。师问。三世诸佛历代□□。为甚么出者里不得。僧拟议。师便打。

石门云颂曰。飞霆激电龙翻海。偃岳旋岚总黑风。两岸芦花吹作雪。半随流水半飘空。

师。随众作务。尝为虎说戒。虎不复作祟。□是远近缁素。尊其道德。以不及见师为恨。

康熙癸卯□□月十六。向朱君行家募柴归。谓众曰吾事毕矣。即归方丈坐化。世寿五十五。腊二十八。

永嘉万年梦堂真倪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云。破粪箕上堂。目前无法。独露真常。意在目前。阿谁构取不是。目前法转。换他一句子不得。非耳目之所到。声色难瞒。大众到这里。也须透遇始得。

上堂。卓主杖一下云。大众会么者里会得。不妨归家稳坐还会么。复卓拄杖。

北京安化世高本则禅师。顺治辛丑住涌泉。上堂。遇良工。逢妙手。端的人前谩哮吼。昆仑倒跨上须弥。直得翻身藏北斗。放出南山鳖鼻蛇。八臂那咤遭一口。咄。者段风光。谁不知有。诸昆仲。灵云不知有。见桃花而悟道。香严不知有。闻击竹以明心。杨岐不知有。一灯明千古。宝寿不知有。几片生姜辣万年。忽猫叫。师云。猫子上座。又为□□道破了也。胡饼里更讨甚么汁。击如意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上堂。拈拄杖云。山僧拄杖子。昨夜忽抽条。今朝刚吐蕊。一花五叶开。香透乾坤髓。不假劫外之春风。岂应今时之律吕。卓一下云。数声野鹤惊天至。无限鱼龙冲浪来。越恪风流从此振。大家拍手舞三台。

嘉兴府金明寺东岩璨禅师。姓鲍。徽州人。尝着乐道歌曰。君不见山中乐道。常知足三条短篾。腰间束岁久年深。百念消破瓦铛边。上一个也不荣也不辱。半升三斗是吾禄。每日支筇涧上游。又见牧童驱野犊。叹韶华如转烛。世事奔波何了局。偷得清间快活居。是佛是仙都莫做。又不见自古夷齐耻周粟。商山□四皓有高躅。竹林茅舍放胸怀。种果栽莲远尘俗。於此乐是真福。犹胜公侯积金玉。随缘任性且逍遥。块石枕眠歌一曲。阿呵呵舒两目。有谁潇洒天地间。笑骂从他唤颠秃。僧问。如何是到家底消息。师曰。待汝站定脚跟。即自汝道。

建宁府妙峰益庵素颕鉴禅师。莆田陈氏子。寓普明。中秋示众。中秋八月半。桂毂圆璀璨。清光何处无。石楼尤好玩。君不见江西马簸箕。钩贼破家良可叹。供养修行物外超。至今流落没崖岸。昨夜三更月到窗。嘉州大象。与陕府铁牛。索闹争这旧公案。却要妙峰。为他判断。山僧向他道。有利无利。不离行市各打二十棒。趂出二俱无着渐惶。直去日本国祖欵。欵地击鼓。唱个菩萨。蛮好快活。阿汝诸人。青天白日。向这里讨甚碗。以拄杖一齐打散。

康熙癸亥季夏。无病而寂。茶毗烟焰结缘。顶骨牙齿舌头俱不坏。塔於熏岩。

蕲州三角山龙门资教寺古壁文禅师。襄阳人。姓程氏。师卓锡庐山汉莲院。顺治丁酉。开法浠川之万寿。己亥迁三角。

上堂。闭门造车。开门合辙。孤峰顶上。二俱不立。连朝雪散长空。千山共成一色。忽然地炉灰飞。烧杀庭前古栢。急急□下云头。救来一天星月。仔细检点打刀。原是邠铁。一道清光射斗牛。四野寒林风瑟瑟。蓦拈拄杖。得得搅羹。须趂炉烟热。癸卯夏命灌沐。拜辞金明老人像。入室端坐。说偈而逝。塔于本山。

嘉兴府三塔景德寺主峰圆法禅师。徽州人。原籍应天沐国公之后裔也。仕郎将忽心花发现。遂剃发为僧。参金明。明竖拂子。师便喝。明曰。从上佛祖。尽向这里流出。你还见么。师曰。从上佛祖。尽从这里来。

宜林能曰。者里出天衢。跨捷骥者里来。监车辗破官街。莫怪相逢不下马也。曾拍拍舞三台。

宗如升曰。金明撩头。三塔撩尾。父子互换。足可观光。若是从上来事。只管在语言上。卜度者多。不错会者少。

石门云颂曰。海客乘槎欲揬源。仙都游遍不知尊。一朝花下亲回首。始信冥泠起化鹏。

己酉秋月。作书辞秋岳曹司农。与众护法毕。施博居士。问曰。和尚此去。还是往天堂下地狱。师展两手示之。士礼拜。师珍重而逝。茶毗得舍利无数。塔于本寺之乾。

嘉兴金明晦岩真炯禅师。尝颂。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曰仙娥肌骨本风流。红粉慵施下玉楼。云佩霜环零落尽。却教无处可遮羞。

蕲州三角龙门天峰性禅师。黄梅王氏子。即仲暄公之后裔。生而淡泊。幼习青箱。喜出世。学每读竺典。彻日忘倦。及世异。飘然四方。至浙之苕溪。礼金沙智浪剃染。服勤数载。一日思。生死事大。往叩石奇于雪窦。令参本来面目话。刻究累日有省。述偈呈奇。奇乃首肯。后参金明。入门便喝。明亦喝。师又喝。明即拈棒。师曰。老汉今日败缺。明便打。师曰。转见不堪。明便休。次日升座。师出问。长年为觅知音少。今日相逢事若何。明曰。放你三十棒。师震威一喝。明顾众曰。看取这员战将。师拂袖归众。顺治乙未秋。明谓师曰。此事须是。个人方能担荷。观汝见地超卓。毋久滞此。是冬出世松江清凉庵丁酉迁小贞种福院。戊戌归里。众请重兴多云山。康熙己酉夏。三角古和尚谢世。众请示席。甲寅黄梅绅士。请复兴东永福及菩提等处。凡师到处即成伽蓝。

上堂。僧问。才离秀水。便跨云间。未审第一义。如何举唱。师曰。突出难辨。曰入廛垂手。旧日家风。作么生。是斩新一句。师曰。截流透海。乃曰。道人取则原无定。向动若风行草偃水到渠成。遇物即宗圆音畅美。一句该罗。千差坐断。汝等诸人到者里。须知转身一步。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翠峰裴公琦禅师。

嘉兴府金明寺别传真化禅师。本郡屠氏子。年十九。依介和尚。剃染受具。参三不是话有省。命掌记室。明一日以衣拂付之。出世秦溪。师性恬淡。凡上堂示众。随机开导。不容人录。

广陵海月天岩真启禅师。如皋冒氏子。从法中出家。小参孔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人却不信。鸟大如山。鱼大如海。人却不信。父少于子。弟长于兄。人却不信。明星午现。红轮夜照。人却不信。海月与么说。诸人不信。诸人与么说。海月不信。诸人不信。海月不信。且道是同是别。顾左右云。毕竟作么生。复顾左右云参。

太仓问梅院宦陈永修禅师。武林李氏子。上堂。僧问。如何是绣雪境。师曰。曲径几回苔藓积。雪堂深处竹风清。僧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扶筇拣点间花落。信步移看碧水澄。僧云。向上事又作么生。师便打。上堂。山僧有一句子。久欲说向诸人。因世事太忙。不曾启齿。今日偶间。何妨细说。汝等各宜听取。便下座示众。庭畔阴浓。两久如醉。堤边杨柳。含珠吐翠。池塘蛙鼓响如雷。林下禅和打瞌睡。阿呵呵。会不会。卓拄杖云。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师问舜曰。子近日作么生。舜云。上是天。下是地。师云。大有人不肯汝。舜云。要他肯有何益。师便打。舜云。大有人不肯和尚。师云作么。舜云。切莫教坏人家男女。师云。玄沙为甚不肯灵云。舜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颔之。

癸卯春。仍归老问梅。尝谓众曰。时光迅速。汝等急须照顾脚跟。孟冬二十七日示微疾。至三十晚。呼行者。取汤沐浴。趺坐脱去。时山鸟哀震林木。

南康府云门既白仁旭禅师。参金明。明以杖画地曰。向这里道一句。师以具打圆相。明便打。师喝。明曰。乱喝作么。师拂袖便出。初住庐山五老峰。每与衲子盘桓。无不悦服。后迁云门。一日谓众曰。道得个转身句。又有悬崖撒手句。道得个撒手句。又有末后句。试通个消息。看众罔措。师曰。不会那老僧自道去也。即端坐说偈。掷笔而化。

泉州承天寺懒若真昙禅师。字时现。晋江郑氏子。因观奕小参。碁逢敌手难藏拙。诗到重吟始见工。衲僧家竿木随身。临机制胜。亦如此局颇乎。相类静时棋止。动则棋行照用。同一双关。而并走事理兼至。一截角而斜飞。埋兵挑斗。何妨击此攻彼。单刀直入。贵在破迭。先登傍边作势。岂能侵闯门户。靠角求活。错过多少城池。三军失利。为是迟了半刻。突围而出。终是贼后张弓。随人高下。固为失策。纵尔饶半。落在第二。故曰握筹犹属后。输嬴一着先。诸人要识者。一着先的道理除非。打破大铁网。踏翻倒垂莲。杀活自由。方称国手。点捡将来。衲僧本分极则。犹少一着在。如何是衲僧极则。未分黑白妙难施。文彩才彰一局棋。画断中间十九路。方能坐享太平基。临终沐浴。说偈而逝。茶毗只履不坏。至今供奉。塔于清源山。

湖州高峰净名庵雪子净禅师。上堂。举正静和尚指芍药花。问行者不作红色会。不作白色会。你作何色会。曰红底红得好。白底白得好。正曰。汝犹被色转。曰除却红白。请和尚别道。正曰红底红白底白。师颂曰。不作红不作白。除却两般休漏泄。杜宇声声叫落晖。春风狼藉枝头血。

江州庐山东林兴龙寺山铎真在禅师。别字筠庵。姓李。桑落人。生而良知。不乐举子业。以先荫袭为郎将。因将犯法斩之。师心凛然。即谒匡庐东林剃发。因阅高峰录。疑拖死尸句。徧参诸方。究其行解相应。闻介老人有古人风。特造其室。一见如有夙契。遂折节焉。明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师曰露。明曰。昨日有人与么道三十棒趂出了也。师曰。要打便打说甚昨日。随声便掌。明约住曰。者瞎驴乱作那。师拟进语。明便打。师复拟进语。明又打。师豁然契证。

天铎源颂曰。行到山穷水尽处。鹏搏狮迅太弛张。却将三尺龙泉剑。捏作还魂导魄香。

印宗奇颂曰。历徧千峰与万峰。白云深处见羺踪。翻身直上最高顶。激电驱雷纵远鸿。

石门云颂曰。碎出金鸾五色髓。冲开碧落万重杉。祇因客不龙门宿。霹雳飞腾送远帆。

次早入室。明曰。昨日公案未圆。师打露柱一掌曰。又要重说偈言。明曰。怎奈公案何声未绝。师震威一喝。明亦喝。师又喝。明曰。三喝四喝。后又作么生。师连喝。两喝。明曰。识此一喝恩大难酬。师礼三拜。明深肯。遂出源流付之。

印宗奇颂曰。蓦地恰逢沽酒店。你杯我盏破穷愁。相携深入桃花坞。那管人间春复秋。

金明旭颂曰。海天空阔泛轻舟。逞尽风流不肯休。惊起苍梧枝上鷟。直冲云际过沧洲。

石门云颂曰。坏垣破屋无今古。四壁通同浑不遮。倐尔西风撼桂子。檐前惊起数声鸦。

康熙甲辰春。归住东林。乙巳秋。迁楚蕲华桂。己酉移西陵之碧云四众川赴商确。佛祖公案。无不悦服。

上堂。及尽去也。地干天旋。龙吟雾起。虎啸风生。正当恁么时。寻常做手脚底。以沙门一只眼。印定森罗万象。便能口吸西江。身藏北斗。将三寸龟毛。搅断黄河。一叶栗蓬。劈开华藏。头头现。法法彰。牛溲马浡。耀古辉今。尘尘说。剎剎谈。白牯狸奴。吼雷掣电。故先德曰。入理深谈。以无功而会旨。又曰。明明古路。不属玄微。一念普观。廓然空寂。兴化汾阳。及我鸳湖诸祖。得此一着。提王库刀。用杀活机。克振济北家声。揭示人天正眼。山僧今日。亦以此着。不惜赃私和盘托出。敢将云门饼赵州茶雪峰球。抛向当阳构得底。大好受用。倘有出格高流。更烹露地牛。割苍梧凤。剖明月珠。以千圣不传。向上一着。破破的相待。何故铁牛踏破玄关窍。野老讴歌乐太平。

辛亥九月十五日。以微疾示众。有记取明年今日日之语。一众骇异。时有僧出问。和尚尊意如何。师曰。三百八十四壬子。又七月初旬。谓徒众曰。吾欲归里。宜速备之。众以为常往。遂买驴一头。以代步。师顾而笑曰。吾行非驴所堪。自此谆谆诫众修洁。九月初八日。入城辞众。檀越并诸山耆宿至。十一归山。十二升座开导。其略曰。吾身后。不许举哀开孝效世俗所为及化钱等事。不许造塔。须将灵骨。抛乘江河。利生不得故违。十五日辰刻。沐浴焚香。端坐书偈而逝。阇维起骨得其精。白齿亦不坏。数珠分心如故。黄安道俗。顶礼泣下。如丧考妣。师生天启。辛酉十一月十九日。世寿五十二。僧腊二十八。

太仓藕庵竹庵真衍禅师。偶阅圆觉经。菩萨发问。今者四大各离妄身。当在何处。遂抚几长叹。人生不明个事。徒为僧相。於本分中。无所益也。於是徧参。一日闻板声。忽然有省。造金明。参介和尚。执待逾年。隐于娄东。因疾退隐东关。康熙丁巳七月十七日寅时。索笔书偈曰。生平孤孑。杜门守拙。吾道虽凉。仗后昆烈。喝一喝。掷笔而逝。塔于金墅镇莲花寺右。

圆印尼参。师曰。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且道。笑个甚么。印一喝。师曰。者一喝落在甚么处。印曰。不妨疑着。师竖拂子曰。者个聻。印曰。不得妄通消息。师曰。适来山僧道甚么。印曰。前言何在。师曰。山僧年迈。印曰。年迈即得。便礼拜。

嘉兴府三塔景德寺妙云真雄禅师。姓徐。金华武义人。父仲芳。官登州都司。诞师署中。及襁褓。每见佛僧。辄生钦悦。九岁丧母。时世运多艰。芳叹曰。大丈夫不能定乱。莫若入空门趣佛乘。乃弃官从华严。自化剃染。师亦依芳祝发。礼灵隐具德受戒。领竹篦话。参究靡懈。偶至北高峰。笃疑忘。返抬眸见月。心境廓然自尔。疑团顿释。且抵寮。众咎违规。师怡然笑曰。若不登高望。怎知沧海宽。德历。举公案诘之。无不了了。遂谒木陈祖印费隐箬庵浮石玉林牧云一初诸老。机锋不让无可。师意尝闻。介和尚门风高峻。道重诸方。即造金明。明问。云封狮窟。向背无门。汝从何入。师曰。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明曰。汝是行脚僧。为什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师曰。今日亲见和尚。明曰。你看老僧眉毛。落了几茎。师曰生也。明便打。师曰。不入洪波里。怎见弄潮人。明曰。你见何道理恁么道。师拂袖便出。寻命茶。明拈果曰。者是醍醐。是毒药。师曰。舌头在和尚口里。明曰。你作么生会。师便喝。明置果师前曰。试吞吐看。师作礼曰。谢和尚茶。明即令参堂。遂安维那。次迁监院。壬子元旦。明上堂。拈拂子召众曰。世尊说法四十九。老僧开堂二十五。灵山拈出一枝花。金明竖起一柄拂。且道。是同是别。师出众礼拜曰。且喜老汉今日瞥地。明竖拂曰。只者个。竖穷三际。横徧十方。且道。承谁恩力。师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明打一拂子。师礼拜了依位立。明即着从上源流。并法偈付之。

康熙癸亥出世。临清州大悲寺。上堂。师喝一喝曰。若论第一义谛。诸佛列祖口挂壁。上虽则官不容针。新长老也。只得傍开一线。拈拄杖卓一卓曰。莫有不顾性命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僧问。毗卢顶上草生青。金刚脚下死蛇横。即且置玉殿苔封。意旨如何。师曰。白云笼碧树。谁识圣尧颜。曰天时地利。四众咸和。庆祝一句。又作么生。师曰。山河天子寿。世界法王身。曰蠡湖滴乳传芳永。旧店重开法化新。师曰。也要大家出只手。曰一句浑超诸有象。千载黄河今又清。师曰。好个消息。曰学人礼拜有分。师打曰。且莫诈。明头问。拨草瞻风。瓦砾生光。如何是大悲境。师曰。云眠断碣鸟宿迦。头曰。人杰地灵。素缁骈集。如何是境中人。师曰。眼生眉下。耳搭腮边。曰人境已蒙师指示。正令全提事若何。师劈脊便打。僧曰。作家宗师。天然犹在。师曰。同道方知。乃曰。剎竿竖起。古店重铺。打开宝藏。运出家珍。撒向诸人面前。一任取足。与么会得。犹较些子。不与么会。拄杖子别滋一路。蓦卓一下曰。碎波旬窟宅。展佛祖家声。须凭者个握金刚王剑。悬肘后灵符。要是其人。山僧今日。承诸檀大命。义不容辞。斩莽披榛。凿开生佛面目。垦土掘石。露出本地风光。顿教寒灰发焰。枯木生春。石狮哮吼惊起。青山头卓朔。木马嘶风。踏断黄河水倒流。莫有向者里。着得一只眼底么。良久卓杖云。手握金鞭问。归客夜深。谁共御垓行。复举介庵和尚。住金明上堂。破禅堂。灰头土面。破佛殿。驴额马腮。破山门。擎拳持杵。破佛阁。待月眠云。破钟楼。知音者少。令一队破衲僧居此。以破破不破。破破不破。不破不破底。运用无穷。直教七通八达。若是超宗异目。山僧只得另眼相看。将破破底相待。众中有斫不开劈。不破底么出来。金明与你。破破去也。师曰。运壶中日月。用格外钳锤。号令人天。权衡佛祖。不无者老汉。扶竖临济纲宗要。且未在。山僧当时若在。将坐具展开。画此相。卷作一团。抛向背后。展两子云。诺看他如何合煞。诸人恁么会得。然灯佛与你同参。卓拄杖云。换骨洗肠重整顿。通身是眼更须参。辛未夏。嘉禾众绅士。请住三塔龙渊。上堂。挥拂子曰。垂钩四海。祇钓鲸鲵。据座披衣。为求知识。蓦竖拂曰。过去已过去。未来尚未来。今日正当。山僧说法。直须以大圆觉为伽蓝。安住平等一如法。说令现前。缁素亦如法得解。然后同声相应。同气相和。悉使魔外绝迹。生佛普该。入一微尘。现无边身相坐。毫端内。转大法轮。山河大地。明暗色空。情与无情。总在个里。头出头没。喝一喝曰。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潮东。僧问。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卯生日。戌生月。

其右法颂曰。银缸倒汉大浸稽。天晴开海日梦觉。心悬可惜孤雁一声。声休惊他独宿眠。

处林光颂曰。榑桑将晓阳乌动。晚翠千峰玉兔生。净洗银河浑一事。满天碧落散璚晶。

晦岳旭颂曰。金乌急玉兔速。东复西如转轴。赫奕。难拟。清光可掬。飞上若木兮。唤醒人间春梦。踏碎珊瑚兮。影摇千江水。绿晷运推移。念四门宫宫。春到三十六。

天乳哺颂曰。一对菱花[这-言+(虎-儿+几)]互彰。佳人昼夜巧梳妆。人间天上无相似。倾国倾城世莫双。

天痴善颂曰。鸳鸯绣出颇称奇。一个东飞一个西。纵使同眠只独宿。金针从不把君知。

天巩黉颂曰。不待火而热。不待水而凉。朝夕不停机。洞然括八荒。智者应无昧。迷流徒自丧。借阴惟大禹。片片皆文章。

僧问。如何是三类化身。师曰。阇黎会杀人么。曰我王库内。无如是刀。师打曰。不是我同流□。僧问。如何是不退地。师曰。官凭文书。私凭契约□。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户外风敲竹。曰明甚么边事。师曰。庭前蝶舞花。曰学人不会。师曰。满园桃李绽。风送落莓苔。僧无对。师便打。

师在金明时。一初和尚至明。命师领众。出迎。初问。范蠡湖海月光天。你为什被断贯索绊倒。师曰。被和尚带累。初举杖曰。识得者个么。师夺得掷于地。初曰。者无礼汉。教我师兄打你去。师曰。不得倚势欺人。便与一掌。初拟取棒。师便行。初见明。曰者汉恼乱人不少。明曰。师弟莫着贼耶。初曰。烦师兄替我出场气。明顾师。师作礼云。老老和尚。请坐就奉茶来。抽身便出。初顾明相与大笑曰。俊哉衲子。

僧问。色身败坏即不问。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八臂那咤扑帝钟。曰请师明示。师曰。石人推倒五须弥。

建宁府浦城友可山铁容玄禅师。别字寄翁。上堂。三十余年独穴居。阶寒不禁草萦裾。禅心已作三冬雪。一任他生作马驴。为甚如此。坐久腰痛。

上堂。众才集。师便下座。知事把住问。和尚因什。不示一言。便下座。师曰。早晨吃了。两碗冷粥。肚里有些不停。当少待圊去来。为汝等说众罔措。师便归方丈。

上堂。半窗图画梅花月。莫作等间看一枕。波涛松树风。不可糊乱听。大众要知此事。大煞漏逗。

上堂。山僧昨日。赴个村斋。咬着一粒黑光沙。直到今朝。牙痛不止。不能与诸兄弟说黄道白。便下座。

僧辞。师问。甚处去。曰有住处即来向和尚道。师曰。你是持戒人。为什不守清规。曰和尚莫以罪罪人好。师曰。我不以罪罪你。古人道。吃粥了洗钵去。意作么生。曰昨夜梦里。有人问此话。恰值某爱睡。不曾答他。师休去□。僧问。如何是妙体。师曰。坑坎堆阜。瓦砾荆棘。如何是妙用。师曰。敲空作响。击木无声。

镇江府甘露寺逾祖觉禅师。姓张。杨州人。从南京清凉剑门剃落。历参诸老。无不嘉叹。晚谒金明。明问。诸方参得底。拈向一边。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师便喝。明曰。除却者喝更道看。师曰。特来亲近和尚。明拈拂打曰。是赏是罚。师礼拜。明又打。师豁然悟入。乃曰。将此身心奉尘剎。明度拂子。师接得。打傍僧云。是则名为报佛恩。明曰。子当珍重。

和硕额附石将军。元旦请上堂。僧问。冻云乍展。千山露化。日高升。宇宙清。如何是新年头佛法。师曰。春风才一阵。何处不花开。曰今日安南将军。请师升座。祝延一句。又作么生。师曰。百年三万六千日。惟有今年最吉祥。云法界恩光普。乾坤色转新。如何是甘露境。师曰。金轮调御三千界。如何是甘露人。师曰。玉历鸿宣万国春。云恁么则法化弘敷。四众均沾去也。师曰。裂破阇黎舌头。乃卓拄杖曰。水银落地。个个皆圆。古镜临台。尘尘焕彩。春风才度。万物咸新。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立地成佛将军。杀人不眨眼。杀人不眨眼将军。立地成佛。如珠走盘盘走珠。蓦竖拄杖曰。天生玉叶金枝秀。奕奕芬芳不计年。

康熙己巳。住京都开化寺。壬申孟夏。示疾。跏趺说偈而逝。塔于甘露寺右龙。世寿六十一。僧腊□□□。语录若干卷。行世。

北京牧园企贤广清禅师。山阴金氏子。世业儒。幼而敏慧。偶游梵剎。志乐出尘。从云门剃度。依三宜盂习教。参林野於天童。林问。世尊良久。外道因何悟去。师曰。知音不在频频举。林打曰。还知者一棒落处么。师曰。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林曰。牛过窗棂。为什尾巴过不得。师曰。和尚今日却被某甲捉败。林曰。者掠虚汉。师拂袖便出。最后谒金明。明问。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且置。因什大事已明。亦如丧考妣。师曰。愁人莫向愁人说。明曰。你向什么处用心。师曰。泥里何必洗土块。明伸一足曰。我脚何似驴脚。师礼拜曰。不因夜来雁。怎见海门秋。明打一拂子。印以偈曰。教网重重透。禅源脉脉通。更明心法法。努力振纲宗。

上堂。僧问。法扬帝阙。道阐蠡湖。向上提持。作么生道。师曰。一棒一条痕。曰华顶风规。随处建立。祖师心印。如何指示。师曰。火炉飞出铁乌龟。曰大机大用。正令当行。过量人来。将何接待。师便打。僧一喝。师连棒打退。乃曰。五十余年牧一牛。登山涉水未曾休。於今高挂鞭绳也。掉尾擎头性已柔。只是随分纳些些。山悠悠更水悠悠。说甚拈花微笑。断臂安心。那效慈明贴榜僧堂。洞山掇退果桌。者队老古锥。无风兴浪。播扬家丑。自不丈夫。牧园者里。把定封疆。更不画蛇添足。尔等眉生眼上。耳搭腮边。又来者里。觅甚么椀。卓拄杖云。各请归堂吃茶。

康熙庚申孟春。师示疾。至四月十二日。门人圆净。领众诣方丈。求垂示。师曰。山僧素来。不涉迷悟。痢疾三月。累得通身骨露。若人如是会得。管取超佛越祖。复谓众云。古人道。法身病。色身即是法身。色身病。法身即是色身。今蒙大众问我病源。山僧徧观法界。觅病根起处。了不可得。故曰。病入膏肓。神医拱手。复说偈大喝一声。便吉祥而寂。世寿六十二。僧腊四十一。

兴化竺山吼庵证禅师。示众。举僧问首山。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山曰。五九尽日又逢春。曰毕竟事如何。山曰。冬到寒食一百五。师颂曰。春暖平川莺语清。笙歌从此悦行人。反嗟策马拥寒者。孤负东君用意深。

平湖青莲寺梦庵觉禅师。别字一味。嘉兴范氏子。礼金明披缁。命掌记室有年。深入丈室。后住青莲。参扣无虚日。示众。举世尊於自恣日。因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师曰。文殊三处度夏。扰乱清规。迦叶白椎欲摈。惊群动众。世尊问处因循。使人厮斗。若是正令而行。三人吃棒有分。何故。青莲门下。

西陵报恩松岫源禅师。上堂。举庞居士。语未竟。王公华出问。既是已成的佛。用选作么。师曰。拖犁拽耙。

太平素岩智禅师。麻城人。上堂。彩云影里神仙现。手把红罗扇遮面。急须着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举扇云。者个是扇子。且道。仙人在甚么处。掷扇躬身云。者个是仙人。扇子在甚么处。汝等诸人。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不妨水边林下任性逍遥。倘或未然。咬定牙关。拚命做去。自然水到渠成。

举洞山麻三斤话。颂曰。如何是佛三斤麻。搓根绳子缚烟霞。等间识得钩头意。笑杀东村王大妈。着有金刚决疑。行世。

玄晖性禅师。

建宁普明云庵真量禅师。瓯宁谢氏子。上堂。麻三斤。乾矢橛。且置一边。德山棒。临济喝。放过一着。诸人还知狮子爪牙。狞龙头角么。脱身一色坐遗影。不落同风显大功。

小参。饥来吃饭。困来打眠。衲僧门下。不费钻研。祇如古德道。五台山上云蒸饭。佛殿阶前狗尿天。是明什么边事。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叫断肠声。

秀州莲花可度尼。淮安田氏季子也。父官以指挥。坐□而殁。尼年七岁。见父尸。感叹曰。人生如此何益。便有出尘志。但不自由。四十往扣三宜禅师于梵受。复谒介庵和尚于金明。遂求落发。明再三弗许。尼即忧愤。呕血盈盆。明悯其诚。乃为剃染。命看万法归一话。寝食都忘。不期年而气几绝。一日见明。明问。一归何处。尼诉所以。明曰本。自现成用。许多气力作么。尼觉心意平贴。

尼呈偈曰。脱体风流意莫穷。堂堂独露主人公。朝来换水焚香课。尽在寻常日用中。明可之。

檇李明心佛音尼。姓叶。濮镇人。幼丧母。延僧诵经。见地狱画相。即心动。不茹荤。矢志出家。父为缔姻。尼死誓不从。遂投庵落发。苦行数载。礼金明圆具。明命看父母未生前话。刻究久之。一日登楼。踏板作声有省。乃呈明。明愈加煅炼。至育从今识得娠生面自是出群一丈夫之句。尼一日在罗广文家补毳。罗问。如何是日用得力句。尼以针作札势。适岁暮。罗问。汝将甚么度岁。尼竖拳。罗曰。还别有么。尼曰。来朝向居士道。甲寅菊月既望。沐浴端坐。说偈而化。

广文罗开驎居士。号空诸。檇李人。幼岁读书。便能琢磨孔颜落处。故受用不与人同。一日随父衡阳公。过敬畏庵。值石车禅师上堂。不信有宗门事。乃忽之。顺治丙戌间。父母继殁。险阻备常。内兄施约庵。每於失意中启发。谒东塔林野禅师。次参无热首座及费隐禅师。费展两手云。会么。士茫然。费云。当面错过。士於此信入。戊子参金明介和尚。深造井臼。一晚落堂。举香板。命众下语。士近前夺香板曰。和尚把柄。已在弟子手里。介顾众曰。这一期祇得个俗汉。士掷香板。介肯之。士着。有华严疏钞金刚摸像家门拈颂共若干卷。行世。

别驾项谦居士。号茨庵。襄毅公七世孙。大金吾俊卿子也。未致仕时。参博山来余集生。皆有机语。及解绶。与古南门天界盛等。为方外交。最后谒介和尚於金明。因缘甚契。乃呈偈曰。聊闻举着便承当。好肉无端已剜疮。着眼机先看端的。顶门谁不带扶桑。介印可。士尝举郁山主过桥吃扑公案曰。众兄弟。一眼观天。两脚踏地。且道。明珠在甚么处。良久云。春在草头上。王孙几个知。有究心录。行世。

陆煐居士。号调实。秀水人。幼失怙恃。无干於世。喜游丛席。与知识盘桓不忍舍。顺治丁酉。造金明。明命看万法归一。经三载。偶阅三顿棒话。如贫得宝。述偈呈明。明曰。此是意识所作。犹在半途。未是到家消息。士服膺。庚子再参。明指座上古瓶。士作颂。甚恰明意。一日有僧。乞钱。士如数封定曰。道得即与。僧曰。我年老矣。士曰。四大有老。这个岂有老耶。僧似手点胸。士曰。试拈出看。僧进前。士便掌。

文学陆焘居士。字玄度。性恬淡。尝阅竺典。犹如夙[矢*聿]。乃谒明庵天童平阳二隐诸宿。有机语。刻载行录。壬辰参金明。明问。曾见知识否。士曰。六七位。明曰。那一位得意。士曰。若得意即不来也。明笑曰。莫瞒老僧。士请开示。明曰。此事不从外得。要明心地须看话头。士唯唯而退。一日因行折足。顿了厥旨。偈曰。十字街头亲磕着。一回白汗顶门通。石人扶起呵呵笑。伸脚原来缩脚中。呈明。明深肯。

文学朱[(雪-雨)/粉/大]宪居士。字钦臣。因鼎革。有出世志。而未果。辛卯间。患血症。乃谒金明请益。参究法要。明曰。居士看。一念未生以前。这病根。从甚处得来。如此频频看去。亦莫嫌闹取寂。亦莫厌凡求圣。昔苏黄得力处。不越此也。士如教命。病果愈。一夜抬头。见月光皎洁。乃悟入。连述数偈。其略曰。五色云开万象清。一轮心月彻天明。虚空落地无消息。世界何劳用一尘。呈明。明曰。汝骨气猛利。志性果敢。可名真毅焉。

明经李潜。字蛟门。好浮屠学。尝翻内典。年二十二。遇肤浅禅师。示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本来面目之话。参之。往谒撄宁斯瑞二公。机语甚契。丙午与空诸罗子盘桓。遂造金明。参介和尚。适钟鸣。介问。钟鸣耶。耳鸣耶。士曰。一串穿却。介喝曰。还穿得者个么。士礼拜曰。恩大难酬。茶次。介曰。百丈野狐话。你作么生会。士乃覆却茶杯。介曰。只如不落不昧。又作么生。士以茶杯。仰上而立。介曰。除却者些伎俩。试道一句看。士便喝。介曰。乱喝作么。士曰。和尚莫作怪。介便打。士礼拜。一日侍次。介问。台山婆子。赵明。如何勘破。士曰。赵老舌头无骨。介颔之。即示偈曰。赵州衔□疾走。婆子减灶添兵。太平日定输赢。勋劳到处标青史。撒手长安莫问程。遂命名真弘。

文学许振声居士。字无声。自幼敬信三宝。最喜楞严庄老等书。闻介和尚道风。即归信。领话头精勤。体究累年。一日入室请盖。介举扇一拍。士豁然。有投机偈。介可之。嘱令操履。然务实而不务虚。辛酉孟冬。感微恙。临终说偈曰。我名振声。声从何来。法名真馨。馨今何往。人道我佛法中人。直是冤枉。曾读孔孟几行书。且喜也不入者党。阿呵呵。亭午天空月朗朗。遂悠然脱去。

(滴乳曰。真字一辈。按金明进祖亲笔联芳所录。近有数席。妄称进祖法嗣。云详考语录诸书。该无实据。未便收入集内)。

永正元禅师法嗣

秀水报本冲默真开禅师。湖广人。参永正。问甚处来。师曰新城。正曰。未发足以前。好与一顿。师以坐具一拂。正便打。师少顷呈颂。正接了更索。师曰。和尚将谓别有那。正深肯。

示众。举石霜参汾阳知临济道出常情因缘。师颂曰。倒腹倾肠举似人。其如不荐屈难伸。一朝捉败非轻处。眼盖乾坤气宇新。

东溪退庵断愚真智禅师。嘉兴人。参永正。问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因什玄沙却道未彻在。正曰。直不藏曲。师曰。未审彻底人。如何受用。正曰。饥则吃饭。倦即打眠。师礼拜。执侍二十载。

示众。举香严上树因缘。师颂曰。一等全提向上机。无锥地汉做来奇。当场不畏傍观眼。别有威声动四维。康熙乙卯。住永正。丁巳季秋二十日。命挝鼓集众。师竖拳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各努力。莫作等闲。复曰。生平懒开口。别众无他语。端坐敛双眸。逢人莫错举。且道。毕竟如何。喝一喝遂寂。塔于方丈。

耿惟真藏禅师。参永正。正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撩天。出世后。因甚杳无消息。师曰。坐断天下舌头。正曰未在。师即呈颂曰。涂毒声前未解闻。藏锋袖里得堪争。当阳突出无巴鼻。打失摩酰正眼睛。正目之。至晚落堂。拈师颂问。者是有巴鼻底。作么是无巴鼻底意旨。师便喝。正曰。还别有么。师曰。有即有。不堪举似。正曰。因甚不堪举似。师曰。恐吓杀天下人。正拈拂子便打。师礼拜。正又打。

法雨行洪禅师。参永正。正问。何处来。师曰崇得。正曰。曾亲近阿谁。师曰。天童报恩福严。正曰。更见何人。师曰。两眼对。正竖拳曰。向者里道句看。师曰。道破即不堪。正曰未在。师曰。和尚要重说偈曰那。正便打。师曰。恩大难酬。正又打。师礼拜。后再参。正问。风雨淋漓。远涉不易。脚跟下曾打湿也未。师震声一喝。正曰。犹带泥水在。师曰。只为和尚老婆心切。正便打。师礼拜。正可之。

寓庸禅师。参永正。依止数载。一日正问。子一向在此。如何行履。师曰。着衣吃饭。正曰。此外更有事么。师曰。有则辜负和尚。正曰。若道无。亦辜负老僧。师珍重礼三拜。正便打。

永正通济上座。再参。正举拂子云。诸佛未出世。祖师不西来。还有者个消息么。师便喝。正曰。祇如诸佛出世。祖师西来。又且如何。师曰。众生度尽。正曰。座主见解。师曰。和尚又如何。正便喝。师豁然。曰谢师慈悲。便礼拜。正便打。

杲如证庵主。再参永正。问向在什处躲跟。主曰。从来不覆藏。正曰。如何是你不覆藏底。主曰。山青水绿。雀噪鸦鸣。正曰。莫是旧时面目么。主曰。溪山虽异。云月是同。正曰。未在更道。主便喝。正打一如意云。向者里道一句看。主礼拜。正然之。

径石滴乳集卷之五(终)

猜你喜欢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五·欧阳竟无
  卷第二·函昰
  历代编年释氏通鉴采摭经传录·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四·德辉
  卷三·佚名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卷第三十九·佚名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佛祖心灯·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上·佚名
  坚牢地天仪轨·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六·澄观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四·道忞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徐志摩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爱,你跟着我走;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你跟着我走,我拉着你的手,逃出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二月癸巳朔百官七上表请遵易月之制诏外朝勉从所请其三年之丧人子所以自尽者朕悉于宫中行之丙申夜太平州火丁酉镇江府火日历太平州申二月初五日在城火起而李致虚家陈状称二月四日城内遗火所云不同

  • 清朝前纪·孟森

    ●纲领清世自太祖以后,纪事始有本末。太祖以前之事,寥寥数行,惟恐人知。而于明人官私著述,禁之毁之,株连瓜蔓,大兴文字之狱,以冀掩灭之。二百数十年来,学士大夫,口不敢言。人人心中,皆以为清之先世,必有大不可告人者。革命以后,乃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万历四年八月辛酉朔狭西抚按董世彦等以司库贮税契路引等杂项银共五万四千四百五十余两留抵四镇应发年例先尽固原次及延宁甘肃仍著为令下户部覆可令姑留司库俟请发然后奏给 上然之○以修完野猪沟一带边工赏抚臣杨彩参

  •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四一八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一四一八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署江西巡抚臣姚棻跪奏,为遵例具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附载《发明》、《广义》各条,语多偏谬,遵照钦定改本,于坊版内一律铲改刷

  • 李冶传·宋濂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金朝时考中进士,调任高陵县主簿,未到任又改知钧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钧州城陷,冶改装北渡黄河,流落于忻、崞之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读书,别人不堪忍受,而他还觉得很宽敞。世祖即位之前就闻知李冶

  • 卷三百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理宗淳佑六年秘书郎高斯得日食应诏上奏曰臣窃惟日食之灾固非小变其在今日尤谓非常盖以岁言之则适在丙午国家阳九

  • 卷第十九·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九〈起天平勝寶五年正月、盡八歳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寳字稱徳孝謙皇帝續日本紀卷第十九」寶字稱徳孝謙皇帝五年春正月癸夘朔。廢朝。天皇御中

  • 张子正蒙注卷四·王夫之

    大心篇  此上六篇,极言天人神化性命之理;自此以下三篇,乃言学者穷理精义之功。明乎道之所自出,则功不妄;反诸学之所必务,则理不差。君子之道所以大而有实也。此篇乃致知之要,下二篇乃笃行之实,知之至而后行无不得,又学者知止

  • 卷二百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七十五体国经野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锥指传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渭案地理志桐栢大复山在南阳平氏县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陵入海【陵当

  •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极喜地之余  复次菩萨如是已发诸大誓愿。得堪能心并柔软心及调柔心。成就净信能信诸佛正等觉者。本所入行。修证到彼岸修证诸胜地。成就诸力成满无所畏。由不共佛法

  • 卷第二十·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十二如是因缘。有何差别。此就实体。差别都无。应说因缘如何相摄。我前已说。因缘五因性。增上即能作。何复生疑所余二缘。未辩因摄。故今于此

  • 画继补遗·庄肃

    画史著作。南宋庄肃撰。此书是邓椿《画继》的续补,故称《画继补遗》。于元大德二年(1298)成书。辑 录南宋绍兴元年(1131)至德祐元年(1275) 间画家八十四人小传,分上、下两卷,上卷 记缙绅、僧道、士庶,下卷记画院众工。《

  • 栏江网·佚名

    《栏江网》,是四柱八字命理学古籍经典,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列举明朝名人宰辅的命例分析,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此书成书后,当时仅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或者

  •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佚名

    全一卷。略称髻珠经。唐代菩提流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就菩萨修行悟入所得之三摩地来说明其修行次第,并分别叙述护念者、愿求者、听闻者等之功德,与毁谤此法门之果报。普思义菩萨请问,云何修行悟入此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