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选语录 总序 总目

  御选语录

清 世宗皇帝御选

御制总序

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夫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消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我身。无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后一关。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救拔众生。利用无尽。佛佛祖祖。皆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达摩西来。历代授受。古德传灯。无尽光中。大圆镜里。日往月来。以至于今。虽然广大法门。圣凡并托。华严香海。细钜同归。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圣遥远。魔外益繁。不达佛心。妄参祖席。金山泥封。慧日云蔽。约其讹谬。亦有三端。其上者。才见根尘互引。法界相生。意识纷飞。无非幻妄。顿生欢喜。谓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为空。不知性海无边。化城无住。果能见性。当下无心。心既见空。即未见性。于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万有到前。一空不敌。纵能立亡坐脱。仍是业识精魂。况乃固执断见。必至变作狂华。谓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又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扬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宝鱼目为明珠。觅栴檀于粪土。噙著铁丸。口称玉液。到得腊尽机除时。方知依旧。是个茫茫无据。又其下者。从经教语录中。挂取葛藤。从诸方举扬处。拾人涕唾。发狂乱之知见。翳于自心。立幻化之色声。作为实法。向真如境上。鼓动心机。于无脱法中。自生系缚。魔形难掩。遁归圆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条之下。情尘积滞。识浪奔催。瞒己瞒人。欺心欺佛。全是为名为利。却来说妙说元。盲驴牵盲驴。沿磨盘而绕转。痴梦证痴梦。拈漆桶为瓣香。是则循觉路而扑火轮。能不由善因而招恶果。如是三者。实繁有徒。宗旨不明。沉沦浩劫矣。朕膺元后父母之任。并非开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辙。所以御极以来。十年未谈禅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别传。拚双眉拖地。以悟众生。留无上金丹。以起枯朽。岂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诸涂毒。灭尽妙心。朕实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于几暇。辨味淄渑。随意所如。阅从上古锥语录中。择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并撷其至言。手为删辑。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得。曰沩山。曰仰山。曰赵州。曰永明。曰云门。曰雪窦。曰圆悟。曰玉林。十二禅师。藏外之书。曰紫阳真人。乃不数月之功。编次成集者。其他披览未周。即采掇未及。非曰此外。无可取也。是数大善知识。实皆穷微洞本。究旨通宗。深契摩诘不二之门。曹溪一味之旨。能使未见者。得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妙闻。未知者。彻无知之正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此是人天眼目。无上宗乘。至于净土法门。虽与禅宗。似无交涉。但念佛何碍参禅。果其深达性海之禅人。净业正可以兼修。于焉随喜真如。圆证妙果。云栖莲池大师。梵行清净。乃曾参悟有得者。阅其云栖法汇一书。见论虽未乃数善知识之洞彻。然非不具正知正见。如著相执有者。之可比拟。亦采其要语。别为一卷。以附于后。兼此净土一门。使未了证者。建菩提道场。巳了证者。为妙觉果海。途路之助。爰为总序。弁于篇端。刊示来今。嘉惠后学。庶几因指见月。得鱼忘筌。破外道之昏蒙。夺小乘之戋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丑四月朔日。

御选语录总目。

卷一

大智圆正圣僧肇法师(卍收肇论与宝藏论)。

卷二

洞明妙智永嘉觉禅师(卍收永嘉集与证道歌)。

卷三

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卍收诗集)。

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卍收诗集)。

卷四

灵觉大圆沩山祐禅师(卍收语要)。

真证通智仰山寂禅师(卍收语要)。

卷五

圆证直指真际赵州谂禅师(卍收语要)。

卷六

慈云匡真弘明云门偃禅师(卍收语要)。

卷七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卍收唯心诀,宗镜录序,万善同归集与心赋)。

卷八

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卍收真悟篇外集)。

卷九

正智明觉雪窦显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

明宗真觉圆悟勤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一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卍收语要)。

明道正觉茆溪森禅师(卍收语要)。

卷十二

和硕雍亲王圆明居士(卍收语录)。

上谕二道(附刻)。

圆明百问。

卷十三(外集)

云栖莲池大师。

卷十四(前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五(前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六(后集上)

历代禅师。

卷十七(后集中)

历代禅师。

卷十八(后集下)

历代禅师。

卷十九

当今法会(附刻)。

猜你喜欢
  摩诃摩耶经卷下(一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知礼
  佛说智慧海藏经卷下·佚名
  无常品第三之馀·佚名
  卷二百二十四·佚名
  刻辟邪集序·智旭
  第八十三章 敌王克服次第·佚名
  净土圣贤录偈·彭希涑
  卷第八十五·李通玄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飞锡
  阎罗王众赞叹·佚名
  ●南阳和尚问答杂征义·神会
  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经·佚名
  卷之二十九·纪荫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先醋·李渔

    〖夜行船〗(外扮衰老仕绅扶杖、带小生上)白尽头颅愁未已,身后事说起攒眉。有女将婚,无人堪婿,只为才容太美。老夫乔国用,号益庵,秣陵人也。由科第出身,官拜奉议大夫之职,退居林下,已经二十余年。妻妾俱亡,并无后嗣。老年生得一女

  • 古诗镜卷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四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一 【建安诗高华胜而况挚稀物色繁而情性寡 汉人修耸魏氏铺排 诗以婉而深婉则多风直则寡致建安多坐此病】 武帝【姓曹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举孝亷为郎历位丞相封魏王後

  • 本纪第一 武帝上·沈约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欧阳修

    李宝臣字为辅,本范阳内属奚也。善骑射。范阳将张锁高畜为假子,故冒其姓,名忠志。为卢龙府果毅,常觇虏阴山,追骑及,射六人尽殪,乃还。为安禄山射生,从入朝,留为射生子弟,出入禁中。禄山反,遁归,更为禄山假子,使将骁骑十八人,劫太原尹

  • 卷十五·六朝(梁)·蒋一葵

    【武帝衍】 〔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身映日无影,有文在右手曰“武”,侯景呼为萧衍老公。〕 武帝在竟陵西邸,早与萧琛狎,每朝燕,接以旧恩,呼为,“宗老”。琛亦奉陈昔恩,以“早中阳,夙忝同,虽迷兴运,

  • 卷之九十七·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春正月。庚辰朔。上避痘南苑。免朝贺。  ○癸未。谕内三院。朕惟纪一朝之得失。爰有史书。考百代之是非。厥惟通鉴。顾笔削互异。论断相衡。卷帙虽纷。得中尚寡。保以昭垂永久。号称完书。

  • 卷之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表第八喀尔喀车臣汗部【康熙二十七年来归旗二十三爵二十六】车臣汗<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

  • 卷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汉贾谊贾谊雒阳人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於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文帝初立以吴公治行第一徵为廷尉廷尉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书乃召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少每

  • 卷六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老子伯夷列传第一【其人形迹可序列故云列传老子庄子开元二十三年奉勑升为列传首处夷齐上然汉武帝之时佛教未兴道教已说道则禁恶咸致正理制御邪人未有佛教可导故列老庄

  • ●崇祯记闻录卷八·佚名

    己丑岁新正,吴中苟安,故上元将近,通衢委巷,多悬彩张灯,搭小景故事以娱目,有绝巧者,上官不禁,本府亦每夕出观,但阻于两,雨止仍复增饰,至月终方止。清朝银色甚低,初用止八成,后渐至四五成,愈奸巧,官屡禁不止。四月还,将各倾银铺炉灶俱折

  • 谢玄传·房玄龄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我会尽力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堂前阶下。”谢

  • 王敬则传·萧子显

    王敬则,是晋陵南沙人,其母是个女巫,生王敬则时胞衣呈紫色,对别人说:“这孩子有鼓角之相。”王敬则长大后,两腋下生乳,各有数寸长。梦见自己骑着五色狮子。长到二十多岁时,王敬则就善玩一种空中接刀的拍张杂枝。被选为刀戟左右

  • 沈君理传·姚思廉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祖父沈僧繱,梁左民尚书。父沈巡,向与高祖交好,梁太清年间为东陽太守。侯景之乱平定后,元帝征辟他为少府卿。荆州陷落,萧鮞署之为金紫光禄大夫。君理容仪俊美,博览经史典籍,善于鉴察识别事物。初官湘东王

  • 卷一·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春秋者鲁史之名也古凡史官记事必先立年时月日而後书事于其下谓之记年【晋後出书有竹书记年即此名】故每岁所书四时必备然而祗名春秋者春可以该夏秋可以该冬也旧谓春以善

  • 卷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僖公二经【庚午】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説卒【杜四同盟林桓公卒子襄公兹父立○御鱼吕反説音悦】○夏公防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杜周公宰孔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二·欧阳竟无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一]總釋學處   上明由序是說戒緣起.下述諸門指陳論學處。且一一學處有二十一門.言二十一   者一犯緣起處二能犯過人三所犯之罪四所犯境事五所由煩惱六[二]制戒利益

  • 中观论疏卷第五(本)·吉藏

    释吉藏撰六种品第五所以有此品来者。佛随虚妄众生种种异说。或作五阴之名。或标六种之称。而意在破我。令我见息法亦不留。滞教之人不领无我但取著于法。上已破其迷五。今复除其惑六故说此品。二者诸方等经历法开道。

  •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佚名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以元始天尊于大罗天中为诸真人演说道法十七品,普度众生。大旨乃因果报应之说,旨在劝人行善戒恶。宣称众生持诵此经,可以除病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