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九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九
临济第二十四世祖
讳永慈。字海舟。原籍金陵余氏。生缘蜀之成都。龆年出家。嗣东明法。住金陵东山翼善寺。
英宗壬戌正统七年。
临济第二十四世东山翼善祖嗣宗统(二十一年)。
癸亥八年。
勅赐苏州邓尉山寺额圣恩禅寺。
从僧道立奏请也。
法师东白善启寂。
启苏之长洲人。甫能言。通佛典。出家屏迹龙山。见知於独庵衍。南洲洽。应诏纂修大典。校大藏经。与瞿宗吉赋牡丹。一韵往复殆将百首。钱文通海铭其塔。
甲子九年。
曹洞第二十六世嵩山祖示寂。
祖坐脱偈曰。吾年八十七。出夕复入夕。撒手威音前。金乌叫天碧。
曹洞第二十七世祖
讳可从。字无方。
乙丑十年。
曹洞第二十七世西京定国祖嗣宗统(二十九年)。
颁行大藏安置天下名山。
勅赐常州府武进县祥符禅寺圣旨曰。朕体天地保民之心。恭成皇曾祖考之志。刊印大藏经典。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直隶常州府武进县祥符禅寺。永充供养。听所在僧官僧徒。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下与生民祈福。务须敬奉守护。不许纵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有损坏遗失。敢有违者。必究治之。谕。
丙寅十一年。
智瑄出家领悟。
瑄姓范。初为梓人。因营建。创足。闻提诲而有省。遂出家力参。充火头。偶因火焰燎眉。照镜。忽然大悟。
丁卯十二年。
戊辰十三年。
己巳十四年。
景帝。
景帝庚午景泰元年。
禅师万峰支下东明普慈寂。
辛未二年。
佛灭后二千四百年。
壬申三年。
癸酉四年。
甲戌五年。
祖付智瑄正法。
瑄依祖座下久。得其道。付法有杀活由来总见成之记。
乙亥六年。
丙子七年。
丁丑八年。
禅师绍琦住蜀方山云峰寺。
琦字楚山。别号荆璧叟。唐安雷氏子。九岁投玄极通出世。究即心即佛语。诣西岷。孜孜不失。一夕身心虚凝。对境湛寂。参无际悟。闻净板声。碍膺氷释。众请主天成。百废具兴。众四千指。尝与云溪瑛。素虚理光泽惠。大机用。互相激昂。至宗门极则处。稍觉胸次未稳。复加力行者四载。浮沤细识。始得灭尽。一段孤明。迥无瑕翳。再谒东普。征诘无碍。普鸣钟集众。以袈裟拂子付之。复归东山。潜迹十载。弟子白琦曰。佛法下衰。禅林秋晚。真风委地。吾师传佛心印。荷担大柄。当驭法利生。岂可淹迟林壑。孤付托以安眠哉。琦幡然东下。抵武昌。过黄梅。登东西二山。礼诸祖遗像。蕲阳荆王饮道价。召求心要。至白门。历西浙。由匡庐归蜀。所至大阐玄猷。毳徒臻萃。韩都侯建方山云峰寺。延琦开法。上堂。以拂子打一圆相曰。机前一着。觌面全提。复击禅床曰。句外一言。和声揭露。个里不许停思顾虑。岂容开口分疏。只饶贬得眼来。剑去久矣。纵是佛祖到此。攒眉有分。若是英俊衲僧。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嗟观近世以来。人心不古。禅学之者。不务真参实悟。惟是接响承虚。以觉识依通为悟明。穿凿机缘为参究。破坏律仪为解脱。夤缘据位为出世。以致祖风凋弊。魔说炽然。塞佛法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教外别传之道。於斯而委地。若是本色道流。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莫论长期短期。百日千日。结制解制。但以举起话头为始。若一年不悟。参一年。十年不悟。参十年。二十年不悟。参二十年。尽平生不悟。决定不移此志。直须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睿皇复改八月改元天顺。
戊寅天顺二年。
诏严滥度僧徒。
己卯三年。
庚辰四年。
辛巳五年 大明一统志成。
禅师物外圆信谒广善月幻。
信字无念。金台高氏子。别号物外。九龄谒大觉悦出家。慨然曰。礼佛转法。僧途恒务。未明生死。[稯-凶+(鬯-匕)][稯-凶+(鬯-匕)]何益。闻无际悟演教於京都隆恩寺。特往请业。示以无字。猛力提究。忽尔话头成片。身心凝然。悟曰。暂时静念。不得认着。更衣入终南山。立限十年。闻火院破薪声有省。然自知未是彻处。更加逼拶。觉活泼泼地。脱洒无依。有偈曰。昆仑倒跨清风舞。涧底泥牛斗石虎。磕着苍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虚空肚。回牛山。缚茅晏坐不卧。涤荡余习。乃诣繁昌八峰山广善寺叩月幻。幻为临济下二十三世。问答契机。幻冁然一笑。抚之曰。善自保护。报佛恩德。乃付之衣法。复居山三十周寒暑。后开法伏牛山。
壬午六年。
临济第二十四世金陵东山翼善祖示寂。
塔於寺侧。
临济第二十五世祖
讳智瑄。字宝峰。住南京高峰寺。
癸未七年。
临济第二十五世金陵高峰祖嗣宗统(十六年)。
甲申八年。
宪年纯皇帝。
宪宗乙酉成化元年。
丙戌二年。
丁亥三年。
戊子四年。
己丑五年。
庚寅六年。
禅师弁山下碧岩空谷景隆寂。
隆姑苏洞庭鼋山陈氏子。初见懒云安於弁山。开示法要。后於虎邱礼石庵祝发。会庵迁灵隐。隆相随七载。因往天目礼高峰祖塔。憩锡岁余。忽有省。入造安求证。安为助喜。后住碧岩。僧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隆曰。此问最亲切。曰觌露堂堂时如何。隆曰。途路未为真。曰南人如问雪。我道是杨花。隆曰。唤钟作瓮又争得。晚年於西湖修吉山。卜地为生圹。筑室以居。隆机辩峻逸。儒释贯通。所着空谷集尚直尚理编。
辛卯七年。
壬辰八年。
癸巳九年。
禅师方山下金陵高座寺古溪觉澄寂。
澄山后蔚萝张氏子。年十岁为牧牛之童。十四从云中天晖昹圆髻。阅藏五载。从默庵学禅。机颕迅彻。道声鹊起。景泰三年。宗伯胡濴延住南阴香严寺。自惟大事未明。不一年而退。登太冈山。参月溪得其奥旨。往西蜀谒方山琦。久之大事了彻。付法后。辞琦南下。天顺五年。住高座寺。寺即雨华台。东晋时西域僧开山。后梁天监年间。云光法主讲法华经。天雨宝华。故名其台。澄住后足不履城市者十载。是年八月初九日端坐而化。澄能文。曰吾将藉此以明佛知见。胡濴序其雨华集曰。将与蒲庵。全室。逃虚。媲美於后。
禅师惠通住宝禅寺。
曹洞第二十七世西京定国祖示寂。
曹洞第二十八世祖
讳文载。字月舟。初住少室。后隐烟霞。着洞上绪余传。
甲午十年。
曹洞第二十八世嵩少祖嗣宗统(四十四年)。
祖示众。引卧龙语云。道个正字。蚤已落偏。盖本位都无言说。但有言说。即属偏也。古人道偏正不曾离本地。无生那涉语因缘。又道不落今时句。妙在未闻前。不落今时。须虚一位。不得当头道着。直须玄行。始解相应。半夜日头出。日午打三更。皆是无语中有语。道个露地白牛。明妙法身。犹是文彩。须向文彩未生前。妙会始得。
乙未十一年。
丙申十二年。
丁酉十三年。
禅师本瑞来参。
瑞南昌锺陵江氏子。随父商颕州。偶厌世相。遂信步至荆门。礼无说能剃染为沙门。令看万法归一话。乃徧参耆宿。与全首座者同行。至襄阳道中。偶闻老妪唤猪声。全说偈曰。阿娘墙内唤哪哪。途路师僧会也么。拶破这些关棙子。阿娘依旧是婆婆。疑滋甚。一日病中闻僧举大慧临灭因缘。顿明全首座偈意。入蜀见楚山雪峰。多所发药。益臻玄奥。末后至金陵见祖。祖问曰。什么处来。曰北京。祖曰。莫有别处去么。曰随方潇洒。祖曰。曾到四川否。曰曾到。祖曰见法鉴否。曰曾见。祖曰。见楚山否。曰曾见。祖曰。法鉴会下多少众。曰三十。祖曰。楚山会下多少众。曰三十。祖曰。且不一般。曰本无差别。岂分彼此。祖曰。四川境界与此间如何。曰江山虽异。风月一同。祖竖拳曰。还有这个么。曰无。祖曰。因甚却无。曰非某境界。祖曰。如何是你境界。曰诸佛不能识。谁敢强安名。祖曰。汝岂不是着空。曰终不向鬼窟里作活计。祖曰。西天九十六种。汝当第一。瑞拂袖而出。遂留止一冬。机语甚契。
戊戌十四年。
祖付本瑞正法。
祖以袈裟拂子付本瑞。偈曰。济山棒喝如轻触。杀活从兹手眼亲。圣解凡情俱坐断。昙华犹放一枝新。
临济第二十五世南京高峰祖示寂。
临济第二十六世祖
讳本瑞。字天奇。别号茕绝。嗣金陵高峰祖。
己亥十五年。
临济第二十六世金陵祖嗣宗统(三十年)。
祖示众曰。汝等除去心中謟曲。截断人我贪嗔。直教一念不生。万缘顿息。然后向此乾乾净净处。提个话头。字字明白。念念相续。看他是个甚么道理。务要讨个分晓。日久岁深。不炼昏沉。昏沉自退。不除散乱。散乱自绝。纯一无杂。心念不生。忽然会得如梦而醒。覆看从前。俱是虚幻。当体本来见成。万象森罗。全机独露。天上人间。悉无别法。荡荡然无拘无束。坦坦地自由自在。於这大明国里。也不枉为人。向此法门。也不枉为僧。却来随缘度日。岂不畅哉。
禅师东明支下天目活埋庵月江觉净寂。
净姑苏双杨沈氏子。嗣东明旵祖。匿影天目活埋庵。日惟一饘。岁惟一衲。醎酢不沾。枕簟不御者六年。爱苕溪清幽。遂驻锡水心院。历二十稔。道行精峻。世莫得而远近之。唯以法施。未尝少倦。正月十九日寂。四众皇皇。如失慈父。
庚子十六年。
辛丑十七年。
壬寅十八年。
癸卯十九年。
甲辰二十年。
乙巳二十一年。
丙午二十二年。
丁未二十三年。
孝宗敬皇帝。
孝宗戊申宏治元年。
己酉二年。
禅师如[氶/巳]集禅宗正脉。
卺嘉禾人。嗣空谷隆。辑佛祖机语曰禅宗正脉。
庚戌三年。
辛亥四年。
壬子五年。
癸丑六年。
甲寅七年。
乙卯八年(十二月天鼓鸣)。
丙辰九年。
丁巳十年(五月各省天鸣地震)。
戊午十一年。
己未十二年。
庚申十三年。
辛酉十四年。
禅师天界下樵阳君峰大阐惠通寂。
通政和邵氏子。年二十造瓯宁斗峰。礼宝积玉溪得度。出关参天界中。久之付袈裟拂子。常侍黄高扣法有省。八月延至宝禅寺。复捐赀建寺。奏上赐额曰正法禅寺。延通主法。戊戌冬。南还故山。住邵武君峰。是年寂。
壬戌十五年。
癸亥十六年。
甲子十七年。
乙丑十八年。
武宗毅皇帝。
武宗丙寅正德元年。
祖付明聪正法。
聪邵武光泽县人。姓奚。母吴氏。将诞前一夕。有病僧告宿。吴辞之。夜半遂生聪。而病僧是夜道亡。里人咸谓此僧再来。十七从隐庵得度。二十受具。精毗尼。兼修止观。深究唯识等论。一日游百丈山。逢一老宿问聪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见前。不得成佛道。此理如何。聪依文对。老宿诟骂而去。聪疑情顿发。一日闻马嘶豁然大悟。乃曰。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往谒金陵祖。久之付正法印。
丁卯二年。
少室祖奉诏说法伊郑诸王往来问道。
戊辰三年。
临济第二十六世金陵祖示寂。
祖得法弟子三百四十有奇。未及百年。湮没殆尽。独无闻聪祖传持正脉至今。
云外香曰。天奇老人。彻底为人。老婆心切。当时法运。庶几稍振。自兹以降。景逼桑榆。虽有鲁阳之戈。乌能挽其万一者哉。
临济第二十七世祖
讳明聪。字无闻。别号绝学。嗣金陵瑞祖。住随州关子岭龙泉寺。
己巳四年。
临济第二十七世随州龙泉祖嗣宗统(三十五年)。
庚午五年。
辛未六年。
壬申七年。
禅师古音净琴住瑞岩。
琴闽之建溪兴贤蔡氏子。晚号玉芝老人。幼敏逸。每日叹云。世间所求皆是苦。不如蚤觅出身途。年二十五出家。历参樵阳大阐。将乐性空。泉南静晃。虎林印宗。皆当世宏道之士也。最后往巫山叩寿堂松。遂蒙印可。回闽隐双峰三十年。四方怀道之士踵至。是年应瑞岩请。后於斗峰重创大剎。宏化一方。所着有醍醐集三卷。
德宝生於金台吴氏(是为笑岩祖)。
癸酉八年。
甲戌九年。
乙亥十年。
曹洞第二十八世嵩少祖示寂。
俍享挺曰。当宏正嘉隆时。九鼎单丝。祖道不绝如线。绪余一册。(嵩少祖着有洞上绪余山堂淳载列人天眼目)播在丛林。沿袭旧闻。未为无补。然乌焉成马。已经三写之讹。曾参杀人。徒闻市上之口。今日拈来。好与他禅板蒲团。一齐焚却。
曹洞第二十九世祖
讳宗书。号小山。初住少林。迁宗镜。
丙子十一年。
曹洞第二十九世宗镜祖嗣宗统(三十年)。
丁丑十二年。
戊寅十三年。
己卯十四年。
庚辰十五年。
辛巳十六年。
世宗肃皇帝。
世宗壬午嘉靖元年。
勅开万寿戒坛诏选宗师为十座首 发明(如来灭后。戒乃大师。自唐麟德年间。诏律师道宣开戒於终南山后。历代圣君。每见举扬。以宏遗范。今世宗登极之初。即有勅开戒坛。选师传授之诏。可谓不负灵山付嘱者矣。故特书)。
诏开戒坛。选宗师为十座首。宗林等应诏。演说毗尼。多所利益。上时奉玄。林上书规劝。请宏护大法。上不以为忤。林字大章。余姚宋氏子。栖隐於杭之安隐净慈间。薄游都下。屏迹香山。乃膺诏选。
癸未二年。
笑岩宝出家。
宝年十二。偶至禅林。听演华严大疏。至十地品。世尊作转轮王。布施国城妻子身命等。廓然如释桎梏。叹曰。千古犹今。同一梦幻。於是决志披缁。礼本境广慧寺大寂能为师。名德宝。号笑岩。
禅师果斌住南京天界。
斌字半峰。与顾华玉谈禅和诗。题王十岳山寮避暑诗云。小隐空山绝四邻。野云孤鹤自相亲。谁知一径深如许。犹有敲门看竹人。
甲申三年(正月五星聚于营室南畿诸郡大饥)。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
禅师无相圆应中丞毛埕请住天池华山禅寺重修大殿。
华山寺为晋时古剎。峰前天池。一泓湛碧。高僧注经於此。池中三见青莲。有钵盂翠屏诸胜。中峰本祖建石殿。安置藏经。岁久荒圮。埕字贞甫。读书殿侧。见石柱流光之瑞。遂发心重修。延无相圆主席说法。有手记及诗文述其事。
丁亥六年(五月京师雨钱)。
戊子七年。
己丑八年。
庚寅九年。
禅师如迁圆佐谒宗镜祖於立雪庭。
迁凤翔岐山李氏子。首参悦庵喜。指示向上一路。寻入青峰山。吊影单栖。有所开悟。同天然佐来少室谒书祖。入室陶镕机契。俱蒙印可。
辛卯十年。
禅师如进通玄同谒宗镜祖。
进字隐庵。广平永年陈氏子。玄字古风。邺下王氏子。同谒书祖於少室。一见期以龙象。久之俱付衣法。
壬辰十一年。
禅师德宝至龙泉参祖。
宝徧参名宿。一日渡溪失足堕水。衣履俱湿。更衣吕家店。默坐。忽闻妇人责子有省。遂造关岭谒龙泉祖。呈所得。明旦入室。祖曰。上座昨日许多络索。向甚处去也。宝拟对。祖笑曰。鹞子过新罗。宝复问曰。十圣三贤。已全圣智。为甚不明斯旨。祖曰。如何是斯旨。下语皆不契。因临泉洗菜。忽一茎菜堕水。逐水圜转。捉之弗得。遂豁然喜跃。来归。祖举玄沙未彻语勘之。宝曰贼入空房。祖曰。不得草草。宝便喝。拂袖而出。旋辞祖入楚。
癸巳十二年。
禅师常忠谒书祖於嵩山。
忠字蕴空。生缘建昌。为儒时。尝讲姚江良知之学。出世后。闻中州小山祖道风。即往参谒。祖问来为何事。忠云为生死求出离法。祖曰。生死在何处。要你出离。忠无语。祖曰。且去务下着。一日忠又问如何得见性成佛。祖曰你吃饭也未。忠云已吃了。祖曰舌在你口里。还见么。忠云毕竟如何得成佛。祖曰。佛是乾屎橛。汝咬得破么。忠拟再问。祖摇手曰不是不是。忠益心疑之。乃辞祖遍参诸方。
甲午十三年。
乙未十四年。
丙申十五年。
书祖自少室迁宗镜。
祖谢少林事。往住北京宗镜。时蕴知忠徧访诸方名宿有省。乃彻见祖作用。复返嵩山。随侍住宗镜。服勤三载。祖付以偈。
丁酉十六年。
祖付德宝法印。
宝入楚参大觉圆。觉齿高。仪貌丰硕。辞音如钟。住山数十年不与人事。禅门巨匠也。宝侍觉数月。朝夕扣击。举拈放风转。方便莫测。一日室中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便悟。觉曰。既不涉有无。良久亦是闲名。正当恁么时。外道悟个甚么。宝拟对。觉以手掩其口曰。止止。犹挂齿在。宝曰。可谓东土衲僧。不若西天外道。遂作偈曰。一自当年画模则。几番红了几番黑。如今谢主老还乡。那管平生得未得。觉为助喜。未几回关岭。祖付以法印谕出世。
戊戌十七年。
己亥十八年。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禅师常润参宗镜祖付法。
润字幻休。别号大千。南昌进贤王氏子。初谒万松林於径山。复参大方莲。后参宗镜祖。力行二年。愈益精进。祖举洞山我今不是渠诘之曰。既不是渠。毕竟是何人。润领悟。以偈答曰。若要识此人。有个真消息。无相满虚空。有形没踪迹。曾为佛祖师。尝作乾坤则。龟毛拂子清风生。兔角杖头明月出。祖曰。子无剿说。更须自入悟门。润曰。尚不借缘。从何门入。祖曰。既不借缘。何为至此。润曰。因不借缘。所以至此。祖曰。就不借缘一语。於意云何。润曰。彩凤翻飞身自在。铁牛奔吼意常闲。祖曰。善哉明日辞行。祖付偈曰。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润曰。常润是甚么人。安敢当此。祖嘱曰。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耶。润唯唯。
壬寅二十一年。
癸卯二十二年。
临济第二十七世龙泉祖示寂。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九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华严经传记卷第一·法藏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佚名 律宗会元卷中(止戒体终)·守一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序·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百·唐慧琳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佚名 叙·远门净柱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护法 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心存速证易着魔·印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四·智旭 杂宝藏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