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卷三

侍者 法云 录

佛事

还山礼开山兴圣晏国师塔

八百年前老古锥。通霄一路几人知。古今无间真消息。但看今朝觌面时。觌面一句作么生。遂烧香。

礼先师老和尚塔

痴儿不解事。处处扬家丑。今日忽归来。一物无所有。此一瓣香爇塔前。青松白石还依旧。

达磨初祖忌

九年面壁。一句安心。以讹传讹。直至於今。谩言只履西归去。徧界腥风起少林。

寿昌师翁忌

黄龙峰与屴崱峰斗额。大好山与山不好厮骂。今日应时及节。不免一齐列下。一杯青茗一炉香。千古万古作话杷。

真寂师太忌

出山已有年。处处逢归忌。今日忽归来。亦复难回避。大众。真寂老人来也。梅华不斗雪。向日竞敷荣。

先师老和尚忌

吾师昔日不去去。今朝依旧不来来。坐断上头无贵位。寒梅雪里一枝开。

扫廪山蕴空老祖塔

巍巍祖塔千峰上。脚下青青尽好山。今日重来扫寒叶。慈容半掩白云间。

扫寿昌无明师翁塔

多年不扫师翁塔。师翁塔影遍三千。今日瓣香重举似。黄龙峰顶浪滔天。

扫云栖莲池老师太塔(二首)

付衣付拂徧天下。举国禅流尽若狂。不是吾翁开净业。未知何处问津梁。

乙卯之秋翁正生。乙卯之冬孙正灭。翁孙觌面忽相逢。拈出红炉一点雪。

扫瓶窑闻谷老师太塔(二首)

鼓山宝善与瓶窑。三处参承敢惮遥。大法蒙翁亲指示。蚊虻饮海愧难消。

师翁灭度五十载。三度心香爇塔前。若问吾翁端的旨。千峰环拱白云边。

扫古德老法师塔(二首)

云栖门下古弥陀。弘阐西方功最多。我忆当年曾预席。至今法语尚哆啝。

今年年是昔年年。一片栴檀爇塔前。莫谓死生成永别。须知师道绝中边。

扫新伊老法师塔(二首)

五十年前曾送难。蒙师剖诀了无疑。台衡性相家传远。法雨洋洋宇内知。

今日遥持一瓣香。法华山上礼空王。谩言闽浙隔千里。试看青烟透上方。

扫灵源老法师塔(二首)

台相亲传自土桥。幅巾登座自逍遥。晚年始具比丘相。法泽汪洋似海潮。

昭庆堂中亲送别。涅盘瑞相世希闻。而今白塔埋青草。千里心香何处焚。

扫雪松老法师塔(二首)

当年问道至崇光。半载相依论议扬。频举色香中道义。一家教观已圆彰。

龙树庵中白塔存。法身无恙已忘言。瓣香觌面亲拈出。月印澄潭岂有痕。

先师老和尚百一十岁庆忌拈香

师年百一十。遍界放光明。石鼓云中吼。泥牛海底鸣。非凡亦非圣。无灭亦无生。无量百千劫。古木镇常荣。只如今日特申庆赞一句作么生。良久云。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宗门怀古十首(有引)

禅风已颓。势莫可挽。乃作怀古十首。用寄仰止之思。与有志者共之。

潭州隐山和尚

此山无路谁能入。洞密忽来开辟之。觌面清风拂白月。茅庵何用更深移。

亮座主

唤得虚空解讲经。伎心尽处更醒醒。西山一去无消息。万古峰峦色转青。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曾向西江亲得旨。大梅深处善藏身。浮云反覆心无改。松食荷衣道不贫。

襄州庞居士

有男有女不婚嫁。共向诸方论道情。百万家财付湘水。漉篱从此起家声。

船子和尚

匡徒领众非吾事。得个金鳞即便休。一自钓船翻却后。青山绿水共悠悠。

陈尊宿

临济云门遭活陷。藏身露影孰能。知闲房古寺编蒲屦。恶辣机锋闪电迟。

芙蓉楷禅师

太阳道至师方盛。舍命传持岂受名。宁犯逆鳞甘贬谪。曹溪从此又澄清。

清素尊宿

执侍慈明十数秋。遵师遗命自埋头。龙安狭路相逢着。末句传来满面羞。

石头庵主

义虎翻身事不轻。绿萝深处谢闲名。谩言禅逸福不逮。赢得高眠梦几生。

高峰和尚

枕头落地有何事。直入千峰自掩关。以死为期君不见。高风万仞绝跻攀。

鼓山即景(四首)

万松绕寺

万松浮翠拥禅林。龙象家山自古今。不用老僧频指点。风涛日夜为传心。

喝水遗踪

削壁天开巴峡同。怒雷常吼此山中。谁云水是无情物。一喝回头万籁空。

静夜钟声

鲸钟百尺危楼上。寂寂三更月色新。遥杵一声山岳震。等闲惊起坐禅人。

深更佛号

此身抛在匡床上。梦去横生执着情。佛号一声亲唤惺。方知这里已天明。

乙丑春日谢简生广文偕启钥开士入山见访。同游喝水岩。烹龙泉。上凤坡。纵观诸胜并读石壁先贤遗迹。不胜古今之慨

喜翁访我鼓山中。此日偕游兴自同。石上古人皆已已。亭边过客尚匇匇。龙头活水烹新火。凤尾苍苔踏旧踪。极目纵观何所有。长江日夜竞趋东。

臧喟亭中翰入山见访。剧谈净土。作此似之

叶落惊秋早。逢君话道迟。谩疑佛语妄。须信自心迷。忍界平终险(娑婆此云堪忍)。乐邦远可期。刘雷莲社首(晋刘遗民.雷次宗入庐山莲社。遗民先生净土。远公终时见遗民侍阿弥陀佛来迎曰。师先我发心。来何迟耶)。千古有芳规。

寿陈济之居士

一别十余年。此世几更变。今日忽归来。喜君重觌面。惟君豪气王。灵机如掣电。即此征寿元。时辰能自转。嗟余衰颓甚。百无一可羡。终日唯闭门。课经一两卷。闻君六十五。华堂置高宴。宾客如云从。欢声动畿甸。匇匇述俚言。为君祝绵衍。一展雪壁中。相看两不厌。

寿王海印州守

林下休官喜见君。年高七十已稀闻。心同止水涵虚碧。貌似神仙净俗氛。桃李花开春正暖。烟霞兴逸道方殷。遥思堂上群英集。共仰南山篆彩云。

吴石凝居士入山圆戒适值六帙大寿偈以祝之

花甲初周日。亲登石鼓坛。顿圆三聚竟。岂惮四弘难。事事菩提满。心心法界宽。寿山高万仞。喜与众同观。

送素中耆德还真寂(二首)

亲自云栖法窟来。源深流远思悠哉。两山监寺施全力。行业巍巍绝点埃。

此去正当初夏日。归心无计为君留。危滩百折俱游遍。始信家山在上头。

愿施

有钱无施心。有心无钱施。求者络绎来。白眼空相视。由昔有悭病。感此不如意。愿伏藏随身。生生恣给济。

浴佛偈

念念护明下生。时时悉达出世。香海灌沐金躯。法界周流不异。我观大地众生。与佛平等无二。垢净一时洗却。当处顿超觉地。

挽谢广文简生居士(二首)

底事相期已念年。切磋往复痛加鞭。一朝叶落归根去。笑破羲皇未画前。

一性圆明无起灭。死生来去悉皆真。乐邦慈父亲垂手。又见华开劫外春。

答天河老衲(二首)

锦鳞簇簇金波上。跳跃无因上直钩。唯有不贪香饵者。始堪携手话同游。

老僧八十世尤稀。诗颂盈编慧业微。须信当时卖柴汉。不谙一字却传衣。

挽惟深耆德(二首)

却忆昔年曾问法。滔滔雄辨见当机。圣人有所不知处。正在如今撒手时。

紫云深处建兰若。弹指功成愿行深。八十归家何所有。遗风余韵撼丛林。

送远斋禅师游五台(二首)

此去台山路七千。吉祥步步与同缘。金刚窟内重相见。拂袖归来气蔼然。

翠微深处久安禅。南北东西不涉缘。一旦六环飞出后。天华飘渺落阶前。

寿郁文静主华甲初度

髫年入道事空王。抖搜尘埃染戒香。已了三心不可得。方明一性自圆彰。云边种竹存虚节。岭上栽松傲雪霜。六甲循环数莫尽。滔滔岁月等沧浪。

示毒海阇黎四偈(有引)

毒海阇黎。少年读经。不由师训即能通贯文义。况今日乎。其闻熏种子有自来矣。乙丑春再上鼓山同住两载。将别去。无可为赠。乃作四偈送之。然语固鄙拙。大约家常荼饭日用所需不可少耳。阇黎勉旃。

宗教凋零日。秉志在坚贞。一片无瑕玉。勿使玷青蝇。灵山标月指。既已解传持。随识不随智。莲华没污泥。诠旨虽无异。水乳亦须分。鹅王能择乳。自不堕鹅群。蛊毒乡中水。轻沾即烂肠。若能倾吐尽。喷水百华香。

高固斋居士游粤东谒大司马吴公偈以送之

送君游古粤。正值炎夏时。荔熟香盈路。云开月到池。人生贵志合。道妙在心知。吐握相迟久。行行慰所思。

蓝公漪山人过访以诗见赠次韵奉答

夙擅青蓝誉。纷传乔梓名。笔端天籁发。胸次卧龙鸣。夜静月如洗。秋来气倍清。何时重聚首。促膝话无生。

琉球国中山王求偈书此赠之

巍巍宫阙涌中山。山海高深自作关。玉叶千秋传益盛。金瓯永固治常闲。鸟啼华笑真机发。鱼跃鸢飞大道还。遥忆唐虞垂拱世。淳风犹喜在其间。

挽王海印州守(二首)

遗文惠我谈真寿。手墨淋漓尚未乾。忽报君归天际去。清风袭我骨毛寒。

寿相元空一性存。金刚不坏妙难言。四山推倒同尸解。剎剎尘尘不二门。

赠莆田林玉山文学

秋风方鼓翼。鹏举竟何之。天爵根忠信。人文起孝慈。萱堂年老老。菽水奉孜孜。长思贵己者。得此复奚为。

为王明侯文学题南湖小影

西南两湖皆禹迹。南湖深远无人识。一旦重开面目全。与君面目何相即。

赠日国玄光禅师

毫相放光来震旦。独庵独语徧丛林。荷担大法施全力。宗说圆明贯古今。

净土(四首)

爱重系娑婆。爱断生极乐。心净佛土净。此语终不错。若欲净自心。须知心本净。只因随妄念。如尘翳明镜。即此清净心。念彼清净佛。因真果亦真。不用生疑惑。千经与万论。共指西方路。今古往生者。不可知其数。

无垢佛

自性天真佛。原不涉途程。无垢还同垢。金尘落眼睛。

离垢佛

无始未曾悟。尘垢久深埋。离法同磨镜。灵光渐渐开。

总偈

性净云无垢。修净得名离。修性无差互。木马火中嘶。

赠陈越山居士净业

马鸣龙树有真传。禅净圆明不堕边。是佛是心原一体。非心非佛本无偏。四季洗珠须换线。专勤净业勿添缘。西方大道如天阔。蓦直归来路坦然。

颂女子出定示济汪禅人

不出而出。出而不出。大小女子。本无面目。出与不出不干他。石人眼里不着沙。可怜逐逐风尘者。笑倒灵山老作家。

世尊出山像赞

雪山六载忍饥冻。赢得闲名满世间。大惊小怪呼成佛。多少人天被热瞒。我观如来真实相。危然默坐蒲团上。身心寂灭等虚空。赞之毁之俱是诳。究竟推寻不可得。不可得中只么得。云门当时欲行棒。不知早已先着贼。

阿弥陀佛接引赞(为龚岸斋居士题)

我佛真身周法界。徧入众生心想中。行人一念念佛时。无量寿尊全体现。我身佛身无有二。互相摄入尽无余。同时徧满法界中。接引群生归净土。佛子应作如是观。亦应发此广大愿。愿观亲从法界流。尽未来际无间断。

宾头卢尊者赞

亲受灵山嘱付来。留身应供福田开。时时到此形枯稿。肉眼模糊莫浪猜。

曾闻尊者亲见佛。策起眉毛会也么。觌面相呈君不见。风吹别调又蹉跎。

十八罗汉赞

两株松下。一个老僧。支颐而坐。心地如冰。童子手中经未展。个中字义已分明。(松下趺坐)

手持锡杖。指点阿谁。两个侍者。大随小随。他家眷属一群子。付与空王老古锥。(二兽相随)

稳坐树头。无法可说。捧珠以献。分明漏泄。蓦札相逢。证龟作鳖。(说法献珠)

一老一少。非师非弟。喃喃共语。论第一义。手卷贝叶各持来。大似轩辕书契。(二人偶语)

这个业畜。调来可驾。要骑便骑。要下即下。等闲撞着木人。不免将他一吓。(跨兽出山)

四个老古锥。聚头说甚么。即心即佛可怜生。非心非佛尤懡[怡-台+罗]。唯有梧桐叶正浓。清风袭袭树头过。(四人聚论)

奇形怪兽。何异家犬。跨之西东。即近而远。弟子持炉引导前。两个回头意欲返。(骑兽欲返)

三人同心。一具度海。业浪翻空。晏然自在。纵横出没任优游。何曾打湿这布袋。(三人度海)

神龙出海。雪浪滔天。稳坐其中。出没自然。五浊恶世浪尤险。几个男儿得出缠。(海中骑龙)

威狞之性。久已调伏。蹲踞岩前。何异家畜。大空不在小空来。向道目前无一物。(岩前伏虎)

跨着貔貅。一任遨游。随流得妙。乐矣忘忧。问渠家在何处。从来不与汝同俦。(跨兽遨游)

六祖大鉴禅师赞

獦獠传衣。一字不识。宗通说通。中天杲日。二支五派。曹溪浪沸。源远流长。今古洋溢。夫是之谓第六代祖。八十生来大知识。

庐山远公法师赞

护法菩萨。来居东方。神以诚致。道以德扬。荷负大教。开辟莲邦。至今池上。白藕华香。

清凉国师赞

乘愿而来。续佛慧命。入法界海。佩毗卢印。东流圣教。非师莫定。杂华大经。非师孰正。疏之钞之。字字心镜。涌真法乳。哺真法胤。巍巍五顶。草木皆香。万年坚冰。毛骨清凉。

枣栢李长者赞

生为帝胄。隐於方山。掀如来藏。破祖师关。即俗而真。即事而理。论法界经。字字归己。天女送供。猛虎驮经。心境俱寂。游杂华林。一念无生。超贤越圣。当阳拈出。毗卢正印。

陈越山居士赞

好道根天性。举事出刚肠。为人如为己。知微亦知彰。五车既读尽。三藏复参详。祖父家传远。为佛作金汤。

曾莲居居士行乐赞

这汉子。自何来。灵苗智种厚培栽。特入娑婆行一徧。红尘堆里不沾埃。无量寿。放光明。愿王六八摄群生。佛号一声才脱口。宝莲台上已标名。摩尼珠。已入手。昼夜循环无近久。一朝捻破见渠侬。方知这个是本有。这汉子。自乐天。宽袍博袖任翩翩。神彩焕然谁认得。亭亭出水一青莲。

曾公沾居士行乐赞

五陵公子。各竞纷华。滔滔不返。穷欲极奢。惟我曾子。生於贵胄。恬澹怡神。声色莫囿。娑婆界上。徐步经行。摩尼在手。常放光明。忆念弥陀。是大悲父。处处提携。胜於慈母。黄金地上。七宝池中。莲开四色。阵阵香风。一声佛号。摄无量佛。佛佛现前。原非他物。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灵明净妙。盖古盖今。

曾公永居士行乐赞

少年公子事铅椠。几入文场恣鏖战。誓将唾手取功名。笔阵锋铓如闪电。乃知瞿昙胜妙门。研穷至理彻根源。不为游丝系大象。变化拟追北溟鲲。复知径路在净业。此是法王真秘诀。万修万到信无疑。广长舌相真实说。又具同体大悲心。西航渡子自标名。普载群生登觉岸。是谓无生无不生。吾观世上奇男子。文心美质人难比。那能一念自回机。肯向个中究实理。曾子夙植慧根深。伯仲同修更迈伦。世出世间无挂碍。埙箎迭奏韵长新。

普通年莲社图赞(有叙)

茫茫苦海。回头登岸者宁有几人。狠狠杀机。垂念含生者实为罕见。普通延平古剎城中诸善男子。每月两集觉皇宝殿。同修念佛放生法门。放生也。全自己一念慈悲之心。出含生刀砧之苦。念佛也。复本源广大清净之性。立华开见佛之因。事出一时。功存永劫。真娑婆界中不思议功德也。会中诸善友绘画莲社图一幅。张於寺中以志一时盛事。传余陋质坐於中方。而诸公各肖其像围绕座下。俾见者俨然极乐国中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经声佛号琅琅然。唤醒梦中之人。鱼跃鸢飞飘飘然。裂破漫天之网。植人天胜福。立净土正因。端基於是矣。赞曰。

三界火宅。热恼攸长。一声佛号。当处清凉。蠢兹异类。受屠割苦。一念慈悲。纵之天府。维兹二者。人天胜田。勤修不懈。福慧绵延。究竟同归。西方极乐。莲华化生。因果不错。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世世生生。以法相遇。咨尔佛子。广化同仁。同修同证。斯道利贞。

体如坚公道影赞

童真入道。六十余年。居尘不染。有若青莲。密修禅净。心无间然。来往石鼓。逸兴翩翩。德望既着。掌教於延。夫是之谓体如如而不动。历万变而常坚者也。

惟静和尚赞

这个汉。实希奇。得先师不传之秘。息末世躁进之机。十载住山一镇之以静。念期弘戒普摄之以慈。言行既寡。尤悔道德。直造玄微。噫。来学滔滔去不返。几人於此仰真规。

自赞

这汉子。没来由。末法无端强出头。向孤峰顶上直钩钓鲤。入大洋海底拨火煮沤。事人之所不事。忧人之所不忧。独立天壤之内。三十年觅不得一个同俦。似恁么。不唧[口*留]。只好贬向那畔。又那畔。安用形。上纸墨触污他眸。呵呵。古洞且存这一滴。莫教举世尽随流。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三·元来
  佛说须赖经(前凉支施伦译)·佚名
  覆万梁居士书·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道宣
  印度之佛教解脱与涅磐·梁启超
  重编曹洞五位卷上·慧霞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太虚
   第十則 睦州問僧甚處·胡兰成
  卷之五·佚名
  礼忏文·佚名
  卷第三(附)·智旭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佚名
  诸祖道影传赞题辞·德清
  卷第三十二·佚名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一)·子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奕·唐圭璋

      奕字伯敬,自号玉斗山人,玉山人。与谢枋得相善。入元后曾补玉山教谕。有东行斐稿传于世。   摸鱼儿   肯堂欲惠书不果,借萧彦和梅花韵见意   问梅花、几人邀咏,平生见外骚楚。相思一夜罗浮远,姑射仙姿何处。情未

  • 赵希汰·唐圭璋

      希汰,燕王德昭八世孙。与吴势卿同时。   沁园春   寿处州吴雨岩   持节浙东,六十年前,紫阳老师。看粟移七郡,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心印亲传,雨岩来括,寅岁幸无庚子饥。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仓积千斯。   青州

  • 附録·吴雯

    附録送吴天章归中条二首     王士祯二月春芜緑纷纷蝴蝶飞花朝逢暮雨寒食减征衣道路谁知巳登临不当归中条多水竹此去掩荆扉爱汝王官谷他年拟借居三峯当户牖五姓足樵渔田舍堪怀古茅茨宜读书独怜好身手归去注虫鱼又

  • 卷二十一·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一庞蕴诗偈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无常有限分,早晚即不知。古人一交语,预办没贫儿。闻少须修道,莫待衰老时。邂逅符到来,赚你更无疑。劝君不肯听,三涂真可悲。一日复一日,百年渐渐毕。急急除妄想,无念成真佛

  • ●卷第二十五·胡三省

    【汉纪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凡六年。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六七年)①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章:甲十五行本“能”下有“以”字;乙十一行本

  • 卷之五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朱寿传·张廷玉

    朱寿,不知是何许人。任万户从大军渡江,攻下江东郡邑,晋升为总官。收复常州、婺州,攻克武昌,平定苏州、湖州,转战南北,积功封为横海卫指挥,晋升为都督佥事。与张赫督促漕运,立功。洪武二十年(1387),封为舳舟户侯,食禄二千石,给予世

  •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汉纪十五 汉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 [1]夏,益州夷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往击,大破之。 [1]夏季,益州所属二十四个夷人村寨三万余人全部背叛汉朝。汉朝廷派水衡都尉吕破

  • 薄葬篇第六十七·王充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家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

  • 卷二十九·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九    元 吴澄 撰仲尼燕居【取篇首四字为名山隂陆氏曰退朝曰燕退燕曰闲言礼燕居之事也言诗闲居之事也燕居称仲尼闲居称孔子以此】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言至於礼子曰居女三人者吾

  • 卷七·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七     元 黄镇成 撰禹敷土随山刋木奠高山大川朱子曰禹贡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毕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此数语极好细看今人説禹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九·念常

      (甲戌) 改绍圣。  ⊙(乙亥) 辽改寿昌(主洪基加号圣文神武全功大略聪仁孝惠天祐皇帝)  智海真如慕哲禅师。出于临川闻氏。闻族寒哲又幼孤。去依建昌永安圆觉律师为童子。试所习得度具戒。为人刚简有高识。以

  • 卷第七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六复有二法。谓有对无对法。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遮遣补特伽罗。及为显示智殊胜故。为欲遮遣补特伽罗者。谓显唯有有对无

  • 大乘要语一卷·佚名

    水油同形非农人不识(喻真妄)来时见事生(见心生)去时事不现。明了知来去。依相不分别。师子(兽中王)逐人不逐尘块(识微细种子喻菩萨能断第八识断集)如犬逐尘块不逐人(灭前六识不见第七八识)菩提之心(静虑)如毛头许(莬

  • 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多罗那他

    提婆波罗王也有人认为是龙的儿子。由于他趣入从瞿波罗王传下的明咒加持, 因而推想他即是瞿波罗的儿子。然而有以下的传说:瞿婆罗王的一个排末的妃子从一个婆罗门的持咒者求得摄服国王的明咒,从雪山取得药物加以咒力,和于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杜光庭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大致相同,皆依次归礼十方天尊神灵,忏谢前世今生无量故误,祈请消除罪录,并祝国祚延洪,圣寿遐长,幽

  • 论衡全译·王充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佚名

    三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佛莲金三部不动尊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