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下

河朔平原 道通述

三十四如来十有相海品。深广无涯

经中。普贤说。如来化身顶上有三十二大人相。兼余身分。共有九十七相。每相有五事。一依处。为如来化身顶上有大人相。二名字。光明云一化成家也。三体性。庄严不同。四业用。常放光明。五利益。生善灭恶。

意曰。余九身上大人相岂可穷也。故经有如海之言。乃相大也。且菩提身上。有大人相。名布施云。用无贪三业为体。常放大慈光明。令诸众生生善灭恶。则八万四千波罗蜜。皆是大人相。若如来国土身。有大人相。名笔云。用羊兔毛为体。常放黑摩尼光明。令诸众生书写善事。复有大人相。名宝针云。用钢铁庄严。常放利焰光明。令诸众生补破遮寒。如此则世间所有。皆是如来大人相也。

三十五随好光明功德品。三重十地

经说三重顿圆十地者。是转益用大也。佛亲说者。难信故。如来为菩萨时。足下有四十种光明。於圆满王好中放光。照下地狱。有遇斯光者。死生忉利天。闻天鼓音。忏悔已。即时位登十地。先熏一乘种子也。此是正益。化作一万香云。供养菩萨。若有众生身蒙香者。亦得灭除一切烦恼。登於十地。一重转益也。化作一万盖云。供养菩萨。若有众生见其盖者。种一清净金钢转轮王善根。亦登十地。是第二重转益也。轮王顶上放大光明。若有众生遇斯光者。亦位登十地。第三转益也。难处不为难。闻熏种子熟。即得超十地。

三十六普贤行品。因该果海

意曰。瞋心障大慈。慈用无瞋为体。若起一念瞋心。则扫尽菩萨行。一障一切障。所以经云。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此菩萨向彼菩萨起一念瞋心。则有百万障门。若一念瞋心息。则具一切菩萨行。一断一切断。为普贤行。

三十七如来出现品。果彻因源

意曰。出现本有法。一切众生法身如理出现。报身障尽出现。化身随机出现。何故不云众生。言如来出现。答非唯佛也。如体不变。随缘名来。来即三身十身出现之法。三业化用出现之法。众生省悟。即新成旧佛。如镕金成像。是不一义。新佛旧成。是不异义。如破模出像。使应即真而真即应。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法身乃至艹木皆平等也。

一出现因缘。悲智为因。众生为缘。有十喻明法。多因多缘如大千兴造。说法应机如大云降雨。随机便见如云雨无从。教行不则如大千雨滴。生善灭恶如成劫大雨。大悲一味如雨资百艹。先胜后劣如成立世界。无有分别如风轮建立。无碍慧身如山林依地。饶益众生如水陆空行。二身相出现。应於一切色非色处见於如来。有十喻明法。身徧五无量界如空徧色非色处。身无分别如太虚空。光明照耀如破暗作明。普照一切如日出照山。无不利益如日出分昼夜。四种寄特如静月轮。无有差别如大梵王。绝於思虑如医王延寿。作大佛事如摩尼珠。见者生喜如如意宝。

三口现语业。若以用从体。则不坏屈曲。等於法界。若以体从用。则一一音含於法界。若用即是体。妙音常寂。若体即是用。则如长风随寂。如斯妙音非心识境。故以喻明。声体无我如劫尽唱声。随缘现起如山谷声。音无断绝如天鼓开觉。闻者差别如天女音。应时不失如梵王声。无有邪曲如一味水。普随心乐如降雨资荣。无有变易如渐成熟。难以情思如龙王降雨。普徧一切如雷电风雨。

四意业出现。如来心意识俱不可得。遮诠显胜也。但以智无量故。知如来心。表诠显胜也。故以喻明十智。无依成事如太虚空。不增不减如法界性。用广体密如四宝性。增益众生如大海潜流。灭惑成德如珠消海水。依持无碍如空含受。穷劫利乐如大药王树。知无不尽如劫坏火烧。留惑润生如劫风持坏。佛性果智如大经潜尘。妄覆真。小含大。一具多。众生本有果智即佛果智。何故作众生。答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智眼未开。复何怪哉。

五境界出现。正明分齐境。兼明所缘境。十法界境界具如来境界。乃至涅盘真如无境界皆是如来境界。所缘之境如降雨无从。分齐之境如大海无穷。

六行出现。同如绝相无碍行。金翅取龙日月无私。

七菩提出现。云何名成正觉。答正拣小乘。成拣菩萨。问以何法为体。答二智二断为体。问有几种菩提。答或二或三。万像皆具十身。

寂照为体如净日轮。印现万机如大海水。性相甚深离言论。平等三轮收万像。因果交彻。一成一切成。有二。一生之本佛与佛之本佛无异故。说一成一切成也。二生佛是染净相融同真界故。说一成一切成也。体离亏盈如太虚空。相无增减如化现无形。用该动寂。即一现多。同於法界。毛尘包徧。普徧诸心。众生有佛果智。不断则生佛非一。不离则生佛非异。则正不异时常不一。若生若佛。求不可得。

八转法轮出现有五。一八正道为轮自性。二闻思修为轮因。三五蕴为助伴。四四谛作境界。五菩提涅盘为轮果。今经有十。一能转心证法不生。二所转体即三轮寂。三得果离断常。四教不可说。五本来清净。六触言皆转。七即用而寂。八即一而多。九横竖无碍。十深广无涯。能令三界所有声皆是如来说法音。

九涅盘出现有三。一性入清净涅盘。二真入圆寂涅盘。三示入方便涅盘。皆以摩诃般若解脱法身三法为体。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如天之目。如世之伊。有十种相。一体性真常与万法同。二德用圆备令应即真。三出没常湛应迹无方。四亏盈不迁法身常然。五示灭妙存处有不有。六随世生灭长短不定。七有无互现随机起灭。八大用无涯分布舍利。九体离二边非实非虚。十结归无住悲智双运。

十见闻亲近能生众生三德善根。量云。

后明不信益者。如狂病人骂药。药入口中亦得病去。今语远益。如不轻菩萨。谤尚远益。况解行在身。此经信与不信俱得成佛。有何难哉。妄情未尽。不契本法。疑念消除。始知从来出现。今令外亡言象内绝思求。则庶几於出现之旨。今能信者。宿因熏种。若更不信。当来岂闻。然此一品。文法玄奥。能顿能圆。究诸佛本。罄诸法源。根本法轮更处其心。玄中玄也。

八三会普光明殿

三十八离世间品。悲智无碍行

意曰。世即虚伪器及有情。或云分段变易。离有四种。一随是大悲拣於小乘自利。二离是大智拣於凡夫染着。三菩萨悲无不智。世无不离。智无不悲。离无不世。四如来则境上世离两亡。心上则悲智双绝。能全随而常离。事离则不即世间。性离则即是世间。今事性二利为宗。顿成圆行为趣。普慧并问二百问普贤并答二千答者。表位虚行实也。

九逝多园林会

三十九入法界品。流通无尽经

意曰。法有五。谓有为无为俱存俱泯无障碍。界为性义因义。入亦有五。信入有为法界。解入无为法界。修行入俱存。证入俱泯。圆入无障碍。

本会顿入法界。末会渐入法界。顿中有渐。本中有末。

经云。不离逝多林如来座前。化现种种身云。徧往一切村营城邑。以种种言音。说四十二解脱法门。诸大声闻。身厕祇园。何不见闻广大佛德。不见润益甚深德如鬼见脓河。不见高显广大德如梦游天宫。不见幽道难见德如愚对雪山。不见秘藏难知德如隐伏藏。不见迥绝难测德如盲不见宝。不见智照难量德如净眼明见。不见周徧难思德如比丘入定。不见光显超世德如妙药翳形。不见微妙难怀德如二天随人。不见广大境界德如灭定不行。

意曰。声闻劣而不见闻。菩萨胜而能顿证。力用交彻。胜劣互收。成大缘起。方是深玄无差之差。则有三乘五性。差即无差。平等成佛。

末会有三。一文殊从善住楼出。一切部类俱随智转。舍利弗等六千比丘随逐。文殊如象王回观。诸比丘叹文殊德。六千道成言下。心无疲厌。成就佛法。得无碍眼。入大法海。於文殊足下成道。

二经历人间至福城东。说普照法界经。一万诸龙。发菩提心。三乘人会权归实。

三善财会。文殊为说诸法空。善财开发本有菩提心。寂然常住。依此参善知识。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有十种心。发足南行顺智光明。

一德云比丘住胜乐国。解行发心。踏着妙峰山顶。证佛二身行也。诸佛随念而现解也。

二海云比丘住海门国。净治心地。观於业海心海法海十二支。普眼法离见闻觉知。

三善住比丘在楞伽道。修行住。於法性空中往来经行。诸天作礼恭敬围绕。

四弥伽居士住达里国。从圣教生。说轮字法。妙音无碍。明利钝根。说二乘法。

五解脱长者住聚落中。以方便力八相成道。现一切剎。自心如水。诸佛如影。一念具足。

六海幢比丘住阎浮提。正心入定。离出入息。从身出生十四类。彼此如梦。在法性中现。

七休舍优婆夷住海潮处。不退大心。众宝庄严。离忧安隐。演不可说方便门。

八毗目瞿沙仙人住那罗国。童真三业。执善财手。见十佛剎。放善财手。还住自位不动。

九胜热婆罗门住伊沙那。为法王子。逆行如火聚。刀山似万行。善财投身下。得善住三昧。

十慈行童女住师子城。法水灌顶。庄严宫殿。皆见法界。诸佛令我各异门入。

一善见比丘往三眼国。具三种施。常生欢喜。圆光一寻。一念之中悉见诸佛。

二自在童子在河渚中。广行饶益。持三聚戒。修学算数。悟入神通。智慧光明。

三具足优婆夷在海住城。心无违逆。身无缨络。唯一小器。随众生欲饮食充满。八万眷属。

四明智居士住大兴城。心无屈挠。仰视虚空。随意出生。无量众生悉皆如意。仰视真精进。

五宝髻长者住师子城。心无痴乱。将善财入禅定宅。有十层八门。烧一元香。永离贫穷。

六普眼长者住藤根国。善现正位方便出生。合和一切香。唯用智波罗蜜。普见一切佛。

七无厌足王住多罗城。身行无着。见瞋害行逆行方便。一切众生皆如幻化。不恼一蚊一蚁。

八大光王住妙光城。以难得行建大慈幢。山川艹木。悉回向曲躬於王。愿力成就。

九不动优婆夷在安住国。用善法行。供养修臂佛。不生念欲之心。求法无厌。

十徧行外道住都萨罗。行真实行。化诸异见。示同其形。说一切处菩萨行门。

一鬻香长者住广大国。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别知一切香出处功能。有其十种。

二婆施罗船师。不坏善根。将诸商人入佛法海。行安隐道。珍宝充足。还阎浮提。

三无上胜在可乐城。等一切佛。理断事务。令舍非法顺行善法忍辱柔和。

四师子频呻比丘尼在迦陵林。以大精进。至一一处。徧坐宝树。众会不同。所说各异。

五婆须蜜女住险难国。无尽功德。在市廛北。离贪欲际。众生见我。随乐皆现。

六[鞥-合+(白-日+田)]瑟胝罗居士在善度城。善根坚固。开栴檀佛塔。见三世诸佛。不曾入般涅盘。

七观自在菩萨。随顺众生大悲行门。常在一切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前。

八正趣菩萨。从法性空中来。同如之行。有一百种。一念不移。普至十方。供佛闻法。

九大天神在堕罗城。以无着无缚力。舒四无碍手。取四大海法水。自洗其心。能净他心。

十安住地神住摩竭国。用等法界善根足。按转心地。诸宝涌出。不可破坏。自在如意。

一婆珊婆演底夜神在迦毗城。生大欢喜。三心齐具。见佛说法。成熟众生如大云网。

二普德净光夜神。以净戒力。供佛说法。普游步解脱。

三喜目观察众生夜神。发光明身。现相似身云。於众生前。闻思修慧说一切法。

四普救众生夜神。如焰慧破四大空息三恶。为妙德女。修补故坏佛像。生在王家。

五去此不远。有寂静音海夜神。性相互乖。於此得胜观佛毛孔。作用无边。修十大法藏。

六守护一切众生夜神。般若现前。得大总持。说缘生法。为法轮光比丘尼。护持佛法。

七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远行大行。佛昔因地尽皆明见。为宝光明女。信知他人功德。

八大愿精进力夜神。普现色身。为善伏太子。救狱罪人。遇灯王佛。说圆满经。

九妙德夜神。善慧说法。十种受生藏。我皆亲近十释女瞿波。能受云雨法。曾为妙德女。探兰修微行。愿见威德主。今日已圆满。谛观无厌足。如意得自在。

一摩耶夫人。住此世界中。一切众生前。常现大愿身。三世诸佛。以愿智为母。我身不余本量。等於虚空。曾为道场神。又为莲池神及菩提树神。皆号我为母。

二天王光。有净庄严。造立伽蓝。得清净念。

三童子师徧友。都无言说。即得实无所得法。

四善知众艺童子。唱持四十二字母。皆得般若现前。

意曰。从文殊至天王光。皆带义理。唱但是声。故为义母。表住四十二。其实无穷。且如唱喝字时。入般若门。名金刚王剑。唱咄字时。入般若门。名师子踞地。

五贤胜优婆夷住无依处道场。出生一切智光明。

六坚固长者住无着念清净。於十方佛。求於正法。

七妙月长者住净光明。知佛德用无边。教化有情。

八无胜军长者住出生城。见佛十身无尽相庄严。

九最胜寂静婆罗门。住城愿语。一切所作皆得成就。

十德生有德住妙意华门城。得一切如幻因缘所生。

一慈氏菩萨。会缘入实相。住大庄严楼阁前。叹善财发菩提心。弹指出声。楼阁门开。善财得入三世不忘念。

二文殊菩萨。住普门城。智照无二相。昔受文殊教。历於一百一十城。即伸右手。摩善财顶。若离信自心。则一切善法不得成就。信与智无二也。三普贤菩萨。在如来前。於一一毛孔中。现无边光明云。善财见已生大欢喜。彼一切微尘中普贤。即伸右手。摩善财顶言。我法海中一文一句。未有不是舍转轮王身位而求得者。善财住自位。普贤摩顶已。证与诸佛等。

意曰。善财冥心得见三千大千微尘数善知识者。五根五尘皆善知识。略示一二。以例诸法。

一灯烛善知识。在如来座前。告善财言。我得解脱。名普照灯。於日没夜暗时。作大佛事。若人见我。生欢喜心。若天见我。生快乐心。龙神见我。生敬仰心。声闻见我。生寂静心。菩萨见我。生慈悲心。如诸菩萨其心如地。我岂能知。

二卓子善知识。在如来前。告善财言。我得解脱。名普皆平等。於三世诸佛一切众生。其心平等无有高下。犹如大地不生分别。如诸菩萨普覆三界。我岂能知。

三法堂善知识。在如来会上。告善财言。我得解脱。名普荫一切。若诸众生得见我者。生广大想。生清凉想。生寄特想。生听法想。一切凡圣常来此中。天龙围绕。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下

猜你喜欢
  法华灵验传卷上·佚名
  留锡和尚语录跋·虚舟普度
  卷二十五(上)·佚名
  卷五百八十·佚名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太虚
  卷第二十四·永觉元贤
  卷第八·佚名
  卷第八·佚名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卷下·佚名
  大雲初分正法健度第三十五·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肇论疏卷中·元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佚名
   第三十六則 長沙一日遊山·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六·董康

      ○雙熊夢   一名十五貫。聞係近時人撰。或云亦尤侗筆也。記中熊友蘭、友蕙皆獲重罪。蘇州守况鍾禱於神。夢雙熊訴寃。因爲硏審而出其罪。故曰雙熊夢。友蘭、友蕙皆因十五貫鈔無端罹罪。故又曰十五貫。其情節甚

  • 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上卷)·佚名

    点化凡人宝卷开 名山洞里众仙来终南山上神仙地 神仙洞里有大材 昔日有个吕祖师,生于唐玄宗皇帝年间,国号开元,蒲州永乐县人氏。姓吕名严,字洞宾,仙号纯阳,进士出身。弃儒归隐拜汉钟离大仙为师,在终南山修丹炼性成功。

  • 失败·闻一多

    从前我养了一盆宝贵的花儿, 好容易孕了一个苞子, 但总是半含半吐的不肯放开。 我等发了急,硬把他剥开了, 他便一天萎似一天,萎得不像样了。 如今我要他再关上不能了。 我到底没有看见我要看的花儿!从前我做了一个稀奇的梦,

  • 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雍正

      雍正六年秋,湖南永兴失意文人曾静,于当年秋,遣徒张熙(化名张倬)赴西安向陕西总督岳钟琪投书策反。九月二十五抵西安,次日上午,当岳钟琪正乘轿抵总督署衙门前时,张熙手捧书信拦轿阻道,声言要亲交总督岳钟琪,并有要事与他讲。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甲子朔○升工科给事中徐自得为尚宝司少卿○丁卯 慈孝献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戊辰○户部议覆总督南京粮储都御史陈其学条奏三事一每岁应角□羊南京仓库钱粮各布政司于参政参议内各府抵通判内定委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七月乙卯朔孟秋享 太庙遣公张惟贤恭代○并祭 司户之神○凤阳巡抚李三才揭称五月二十三日巳时 皇陵陡起大风雷雨冰雹伤殿脊及南西陪祀朝房倾倒牌坊三座拔桧柏甚多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因陈事天法 祖实政

  • 四十九 江宁织造曹寅奏报全唐诗集本月内可以刻完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遵旨校刊全唐诗集,目下刊刻只剩五百馀页,大约本月内可以刻完,八月内校对错字毕,节可全本进呈。共计有十二套,除春间所进二套外,又校对得六套,谨装订进呈

  • 弇山堂别集卷六十·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通政使曾秉正山东莱州人由荐举洪武十年任十五年削籍腐刑蔡瑄山西荣河人由国子生十五年任十八年养病张廷兰湖广澧州人由进士十八年任茹瑺湖广衡山人由进士二十年任张琏陜西华阴人由国子生二十三年

  • 公孟第四十八·墨子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谓也。若大人行淫暴于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此君子之所

  • 存韩·韩非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 侯必灭宗庙,欲西面

  • 覆張溥泉書·欧阳竟无

    辱書︰教我提倡墨學,墨義種種切到,儒偏中和,不適抗戰時用。盥誦之余,曷勝欽感﹗然吾有義陳前,幸鑒奪之﹗ 抗戰是非常時期事,節節非常,應具一段真精神,觸處求益。今之抗戰,貞元交會,為非常非常時期事,不但非常異昔日之常為非常,又于造他

  • 卷九·曾国藩

    卷九得失篇《小窗幽记》曰:胸有灵丹,点化得失。得失乃人生第一关口,“看透得失方是大英雄”。曾国藩引古人之言说:“非分之福,无故之祸,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为公事,为国家,得失必争;为个人,为名利,得失当淡。曾国藩用“

  • 卷第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七此二十句。萨迦耶见。几我见几我所见。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诸经中。佛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

  • 卷第三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内摄颂曰。近圆从苾刍  半月请教授依苾刍坐夏  见过不应言不嗔诃礼少  意喜两众中随意对苾刍  斯名八尊法阿难陀。我今已制苾刍尼八尊敬法皆不应违。若

  • 河防一览·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

  • 张伯渊茶录·张源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

  • 缘情手鉴诗格·佚名

    诗格著作。唐李洪宣撰。李洪宣,晚唐人,生平不详。《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录为“樵人李宏宣撰”,又云:“未详何人,当在五代前。”书中所引诗例为方干、杜牧之作。方干卒于咸通末年,该书当成于此后。书中内容简略,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