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八
嗣法小師淨柱編
紹興府象田語錄
崇禎三年,庚午冬,結制,小參。「春已暮,落花紛紛下紅雨,南北行人歸不歸?千林萬林鳴杜宇,我無家兮何處歸?十方剎土奚相依。『老夫有個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在池』,此先象田梵卿禪師上堂語也。山僧今日拈來,大似冬行春令。雖然,爭奈先象田與山僧同個鼻孔、共個舟航,他既攔頭,我須把柁。然此柁子把來久矣,奈何不遇其人,未免東飄西泊。今值大眾問渡於我,欲入溟海採寶求珍,如是,則大眾性命全在我渡子手中矣。倘遇洪波浩渺、白浪滔天,切忌動著,動著即喪身失命,莫道我不先道破好。更有一個把柁歌,昔在雲門若耶溪上學得來的,今日拈來供養大眾。歌曰:逆風去,順風回,溟海重重寶所開,波斯不必頻頻獻,探取驪龍頷下來。」拈拄杖,曰:「此是驪龍頷下,還有不惜身命者,出來探取看。若探得,不唯堪為破闇之明燈,亦可作人天之眼目;若探不得,只得轉過別灣,更與大眾說個甚深方便去也。」遂放下拄杖,開示。
小參。「初七排遣,將畢未畢,大好光景,莫待來日。枯木堂中枯木僧,枯木花開在今夕。」舉拂子,曰:「枯木花開也,還見麼?若不見,是無明窟、黑闇獄,合喫山僧二十拄杖。若見,是眼裏花、空花、狂花、妄想花,亦合喫山僧二十拄杖。如此看將起來,山僧大似關吏把關相似,然諸方關吏只要散金碎銀,秤平斗滿便放過關去,獨象田者裏不須他物,只要公驗分明。所以,於中個個張帆駕馬求出無繇,屢將憑票試驗,只為來處未真,盡成滯貨。此等說話,似乎官不容針,太少方便,又未免為大眾私通車馬去也。」復舉拂,曰:「大眾!枯木花又落了也。」
小參。「無為堂須說無為法,無為法須是無心人,者『無心』二字實無階級,但近時人多淺識,不能造人真正無心境界,錯認者多,所以勞他世尊道:『供養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者樣看來,今時閉眉合目、外寂中搖者,盡是外道凡夫;及乎厭有而空諸所有、著無而實諸所無,是聲聞無心;至於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是菩薩無心;度生無生可度、說法無法可說,是佛的無心;直饒到我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猶是祖師無心,與道人無心了不交涉。且道:畢竟如何是道人無心?若識得,日費斗金非分外;若識不得,寸絲粒米也難消。」
普茶,示眾。將斟茶,師舉拂,曰:「住,住。諸方先吃茶,後開口;象田先開口,後喫茶。且道:為什麼?如是也只要象田令行,畢竟如何是象田令?」良久,曰:「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解制,示眾。舉拂,召大眾,曰:「者斷拂子,雲門先師不識好惡,付了個杜撰禪和,從來不曾舉出。今因象田寺裏拈來,結制、坐禪、直至解制都用者拂子,于中領眾排遣、坐香、經行也是拂子,受十方檀信供養也是拂子,謝諸菩薩殷勤也是者個拂子。者拂子人人本有,箇箇不無,奈何不覺,更勞先象田在拂子頭上放光現瑞,高喚道:『拂子惺惺著,莫顢頇好,須知恩好。莫道自悟自解,忘卻立期運力好,莫忘卻山僧不惜眉毛好。』還聞得如是告報麼?若聞,明星見道當年事;若不聞,頂笠腰包明日人。」
紹興府蘭芎山語錄
崇禎四年,辛未,小參。「藥苗已枯,丹灶已滅,丹井已竭,轆轤上下何忙忙?汲得龍王頭腦裂,仙家伎倆止如斯。衲僧三七功夫切,切則切矣,還識得蘭芎真面目麼?花開不待春秋節,有眼者覷不及、有鼻者嗅不著,獨有白牯與犁奴,觸翻哭笑一齊發。哭者哭,未曾有;笑者笑,無奇特。馨香馥郁不能藏,切忌粘皮并搭骨,拽出山僧,掀倒寶席,要且未是蘭芎真氣息。且道:如何是蘭芎真氣息?直須向未入大殿、未出禪堂已前,輕輕將山僧攔胸把住,問道:『向甚麼處去?』待開口,便劈面掌,方有少分相應。今己事不獲已,未免向肚底下翻個交兒看,還有翻得者麼?」良久,曰:「梁湖隔斷娥江水,萬古人悲行路難。」
小參。喝一喝,曰:「者一喝,密不通風,管取黃金失色。」又喝一喝,曰:「者一喝,七通八達,從教瓦礫生光。」遂舉拂,曰:「大眾!我者斷拂子也有一喝供養大眾。」以拂子拋出,曰:「且道:者一喝是把住句?是放開句?還有定當得者麼?若定當得,不妨在拂子頭上現寶王剎;若定當不得,拂子在大眾頭上轉大法輪去也。」復收拂子,曰:「者拂子從雲巖老人,因先洞山問無情說法話一番拈出,爭奈洞山不會,勞他老人鼓粥飯氣云:『不見道: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念僧。』洞山便隨語生解道:『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裏聞時始得知。』山僧今日亦因一僧問及,只得也把者拂子豎起,問他曰:『見麼?』他云:『見。』我對他道:『既見卻又不會。』茲復重新拈出,供養大眾。他日大眾若在十字街頭開粥飯舖,接待往來,也少他不得。若信得者拂子及,則草芥人畜、瓦礫墻壁都來是你自己。還信麼?昔日東坡居士自無正眼,便道:『從上佛祖言句,如醫者醫眼相似,只有去翳藥,實無與明藥。』殊不知山僧者裏則不然,若有害眼人來,也不用金錍刮、金鍼剔、藥來塗,也不用去他翳、啟他明,只辦得一個石灰把子,凡有來問便驀面撒,使他立地識取無自己去,要他識取自己即是者拂子去,要他立地識取拂子說法去。眾中還有聞此不生驚疑者麼?若有,則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僧問:「趙州門墻承引入,願聞堂奧事如何。」師曰:「如何是趙州的門墻?」僧擬進語,師遂起身,以拂子作搖鈴勢,曰:「玲琅,玲琅,穿長街、過短巷去也。」
示眾。「白浪滔天,曹娥江北,蘭芎絕頂,垂絲千尺。當年把釣王弘之,今宵平地撈魚客。撈不得,辜負西江那一吸。且道:為甚麼卻成辜負去?留待來朝煮茶喫。大眾!結制茶已喫了、不語茶已喫了、普眾茶已喫了,還有知茶味者麼?者盞茶,亦能殺人、亦能活人,在天而天、在人而人,即在蘭芎分中,可以聚幽人、可以集韻士、可以資談柄、可以清客襟、可以興叢林、可以訓童行、可以導一方、可以作佛事,在行人分中、可以拌性命、可以忘疲勞、可以利自他、可以成無漏,在禪師分中,可以作話頭、可以起疑情、可以興問難、可以破死生。大眾!且道:者杯茶在山僧分中,又成得個什麼?有出來道得者麼?」良久,有僧將致問,師曰:「憶昔管鮑貧時交,何事今人棄如土?」
示眾。師召大眾,畫圓相,曰:「還識得那個麼?那個與天地同根、與虛空同壽,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人人本有、箇箇不無。山僧於二十二歲出家,南高峰,西竺菴,結伴念佛。一日念佛真切,忽於日中踏著一塊石頭,只覺軟如綿絮,拾得將來卻是那個。」以手作拋向後勢,曰:「那個且置。」又以手作圓相,曰:「還識得者個麼?者個不與虛空同壽、亦不與天地同根,在凡不識、在聖不知,人人非有、個個本無。山僧自得那個之後,參禮雲門先師。先師纔見,便說:『放下著,卻又拾得者個。』自得者個之後,到南京看朋友,侍病僧,同三宜兄入楚中,見黃蘗,住茆屋,嘗盡淡飯黃虀,因聞先師入滅,歸來掃塔,入天台,住香柏,同瑞白兄結冬顯聖。去年象田、今歲蘭芎,總不出者個,今夜拈來供養大眾。」復召曰:「眾檀信從此還家,便好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師以拂子畫一畫,曰:「住,住。且道:後句為什麼不與諸人道?」良久,曰:「凡事留人情,後來好相見。」
示眾。舉拂子,曰:「者拂子今夜不答話,有問得希奇者,一任問將來。」又舉曰:「者拂子亦不問話,有答得巧妙者,一任答將來。大眾!且道:既不問、不答,為什麼卻教人問、教人答?寒鵲簷前噪不休,嶺上梅花笑不徹,解行拳者不須手,解談論者不須舌。所以,蘭芎者裏,佛殿山門、燈籠露柱,他也會行棒、也會行喝,雖不立賓立主,亦且有縱有奪,百丈聞之三日聾,臨濟道如蒿枝拂。妙矣哉,樂樂樂,白銀世界平如漠。怪矣乎,苦苦苦,孤舟獨釣空歸浦。也不樂,也不苦,伸腳眠,縮腳坐。也會歌,也會舞,打開布袋笑呵呵,一任吹簫并打鼓,忽憶巖頭與雪峰,鰲山此日成莽鹵。且問大眾:雪峰與巖頭說行腳,鰲山成道,為什麼卻成莽鹵去?惜乎,雪峰當時猶欠急風暴雨的手腳,若有,待他說:『直須從自己胸中流出。』便好驀胸扭住,問他道:『不從自己流出,難道向別人流出的麼?』他若開口,便劈頭槌,方有獅子返擲之勢,不至遺臭至今。今夜大家打開布袋,將一期行腳傾將出來,簡驗簡驗看。」
普說
「普明普說,朝來一雨,灑遍塵埃,更欲普說,天何言哉?大眾!若便爾休去,只具一隻眼,還要雙眼圓明麼?不見黃面老子受無傳之傳、迦葉頭陀受無付之付,乃至安無心之心、懺無罪之罪,皆從一模子上脫將出來,初無彼此、初無旁正,六祖大師恐分旁正,衣止不傳,如石頭、馬祖、青原、南嶽,父子承繩,兄弟和協。馬祖見丹霞來,呈起襆頭便道:『據子因緣,合在石頭。』以後洞山見雪峰,覆卻米盆,便道:『據子因緣,合在德山。』你看他是甚麼眼目?後分五家,亦不過如一人乘馬、一人乘舟、一人乘車、一人策杖、一人懸崖絕壁。懸崖絕壁的,駐足不得,相逢不相遇;策杖逍遙的,撥草驚蛇,相遇不相識;龍車鳳輦的,左右歡呼,相識不相知;乘舟入海的,見風使帆,相知不相值;乘馬登山的,瞬目千里,相值不相交。到者裏,還分得麼?若要分,分在汝邊,汝邊覓得,定多分別、定多是非,不達源頭、不知根本。大眾!要知根本麼?教中謂:本覺者,本來明覺,本自圓成,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不勞修證,本無言說,但有言說,俱是始覺中收。今有一等稱善知識、登曲彔床的,將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以為本覺、以為極則,便欲擬傍他一味氣吞殺人,謂四海之內唯我獨尊,還慚愧麼?何不將人人本有的來合合看。還合得麼?既已大本語錄刻將去,還有人簡點麼?佛法平沉,此其兆矣。此是極易明、極易辯的事,如世尊辭家入山,睹星悟道,便云:『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始覺得人人本有,故名始覺。若以唯我獨尊為本覺,且問:者始覺還合得來麼?既合不來,不得名為始覺合本覺矣。口稱知識,輕訶座主,你且去問問座主看,此不特座主,即纔入講席的也知你者等判斷決定是邪、是外,又何敢分洞、分濟,分青原為旁、分南嶽為正耶?你不知臨濟照用同時、洞山遍正兼舉,還分得麼?如南嶽見六祖是主看賓,纔見來便問:『甚麼物恁麼來?』嶽云:『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也無。』嶽云:『修證則不無,染污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染污是諸佛之所印。』青原見六祖是賓看主,故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直得無轉身處,不得已,說個:『汝曾作甚麼來?』原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原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器之,即舉為首座。你看:此不落階級與不染污,還有旁正也無?論旁論正,俱是向汝邊覓的人,不知根本,妄自批判,生人我心,造地獄業。故山僧常勸人務本,不可向半腰裏參起,參到老來,根本不立,終無穩處。今日普明者裏有兩個堂頭挨拶你們,憑你從臨濟入也得、從曹洞入也得。謐然居士不惜身命,護持期場,特請普說,略舉法門弊端,更有一偈贈之:『人生入堪忍,譬如行險徑,隱怪信多端,所貴在眼正。謐然洞其靈,擇師如擇鏡,真寂光寂然,普明復輝映。髓腦俱可捐,鬚髮何足剩?留以護叢林,以振臨濟令。我今為證明,范居士尊姓?』此偈如牛過窗楞相似,頭角四蹄俱過了,只有尾巴過不得,大眾過過看。」
僧曰:「不辭向和尚道,相續也大難。」師曰:「只道得八成。」又數僧俱下語竟,師曰:「恁麼則畢竟難過也。」良久曰:「山僧也過不得。」下座。
普說。僧問:「懶居明國,不住夷邦,且道:是什麼人?」師曰:「不是鈴鳴不是風。」進曰:「未審此人還許親近也無?」師曰:「癡人認作主人公。」進曰:「與麼則和尚也須下座。」師曰:「老僧罪過。」僧禮拜,曰:「謝師答話。」師曰:「大眾看取。」乃曰:「昨日十一,明日十三,西來祖意,不用顢頇。於此會得,省力多少?若更如何,只得為汝扯葛藤一上。秪如山僧只舉昨日明日,何故不舉即今?只為即今一句,不唯一切人舉他不著,即諸佛諸祖亦難下口。所以,石屋禪師要道即今句子,只可說個梅子熟時梔子香,任你說個即今、說個十二,不知一晝夜有三十須臾、一須臾有三十息、一息有六十瞬、一瞬有一百二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到者裏,你還道得麼?若是真實道流,左看右看,看到牛角尖裏、一毫頭上,直是動轉不得、施為不得、開口不得,到者裏方喚作擬心即錯、動念即乖。說個即今,不知過去多少時了也。今人不知事無一向,有等從無量劫來般若根深,才出頭來,一聞千悟,言下知歸,棒下了辦。有等初心精進,必假工夫窮參極究,做到動轉不得處,觸著磕著,不覺悟去,得遇真正知識,不許他坐在百尺竿頭,要他轉一機、著一語,使他更進一步。今人還曾真到轉動不得處麼?古人真到的,逢人便問:『剎那便去時如何?』你看答者是個作家,對他道:『逼塞虛空作麼生去?』若是如今弄虛頭漢,敢保摸也摸未著在。只好說個無事禪,說時相似,背地看來,若逆、若順,于苦、于樂,還真得無事麼?若是不得,即是騙茶騙飯,圖人恭敬,哄人供養的無賴惡人,因他自家不曾經過,每遇入理深談便一向推開,以不知不識謂之最上。不知者個『知』字,在凡夫分中,知之一字眾禍之門;在得的人,知之一字,眾妙之門。所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百姓若知即是聖人;聖人亦日用而不知,聖人若知即是凡夫。可笑一味執死蛇頭的,以謂圓通不開生藥鋪,單單只賣死貓頭。殊不知,死貓頭兒今日賣不得了也。何故?不見道?東風急,被簑立。」
示眾一
天華示眾。「有貴見識而不貴操履者,有貴操履而不貴見識者。貴見識者,一味學轉語、學機鋒,弄得口頭活脫,操履全無,則心行不佳;心行既不佳,縱有見識,亦是魔王眷屬。貴操履者,一味灰頭土臉,以苦行為極則,若無見識,與外道何異?殊不知,古人論見識即是操履邊的見識、論操履即是見識邊的操履,故天華者裏也不管你有功夫可做、無功夫可做,有道可悟、無道可悟。你若道無功夫可做,還是未入天華便有此見?還是已入天華纔有此見?若未入天華便有此見,且問:你又來作麼?若已入天華纔有此見,你試為我說看。」乃舉:「黃龍南禪師住歸宗,因火燼入獄,六十日不食,得釋後住石門,謂門弟子曰:『我當時在獄中,得法華遊戲三昧。故經云:「菩薩遊戲神通,於淨佛土中,心不喜樂。」蓋因小乘不能度生耳。』弟子請聞其說,南曰:『大凡獄吏之治有罪者,痛加槌楚,欺詐情盡,雖有嚴刑不能加也,就死無恨。』今學者有狂妄心、欺詐心,不以知見慧力治之,何繇得安心哉?故天華苦苦教你不要求安樂,病來、痛來、一切苦來、警策來、一一不如意事來,都是你親切善知識。若將情見待你、恣縱你、放逸你,使你一一如意,便要曉得是你生冤家。此等說話,那個不知?只是境界臨頭,依舊只要如意去了。我若見你放捨得做到緊要處,我或扯你一把,不惟我扯你,即鐘聲鼓響、鵲噪鴉鳴,一切都與你發機去在。久立,珍重。」
示眾。「藥無貴賤,貴在對病;法無邪正,正在投機。故我先師曾道:『汝等一人所在也要到,半人所在也要到。』即當時南堂亦曾示眾云:『參學至要只在最初句與末後句,若透得,參學事畢;如或未然,更與汝等分作十門。』今天華一一要與大眾簡辯:第一、須要信得有教外別傳。教外別傳,且道:怎麼樣信?即如香嚴教乘該博,問一答十、問十答百,忽要他向父母未生前道取一句便不能得,退去將平生所參所習的一一翻過,卻將不得來答,向後直待擊竹,始信有教外別傳。大眾!既入天華,定相信者,須更明第二、知有教外別傳。故香嚴悟了便道:『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又道:『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所以,他憑人勘驗,驗他不倒。雖然,你若向他言語上辨的,便是過在尋他舌頭路,不知有言外知歸的意見,說時道有、不說便無。所以,第三、要知無情與有情說法無異。若知,須要諦實。若不諦實,只如我前日問眾兄弟香爐說法意旨,大家東湊西泊,不能了決。故第四、要見性如觀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穩密。既穩密已,亦只是我自了漢。若是為人,更要第五、具擇法眼。假如兩人入門,一人已悟、一人未悟,不待開口,就能簡別得出,方可為人。雖然,若不行鳥道,被獵犬一味尋蹤嗅蹟,若是羚羊掛角,不但蹤蹟,氣息也無你尋處。是故第六、須行鳥道。第七、又要文武兼濟,要教便教、要宗便宗。雖然,若不具大骨力,不能驅邪顯正。當時有端師子推倒回頭,趯翻不托,此是樣子。又,古人道:『三家村土地廟裏若有個漢,我也托缽供養。』始得與第八、驅邪顯正相應。若一味門庭施設、一機一境分別宗途,利人不普,故第九、要大機大用。雖然,若第十、不向異類中行,不能超玄截妙。
「如此十門,南堂所設辨驗人的。他是臨濟的骨兒孫,何嘗不細?故我前日舉無情說法話,人以為道理支離,曹洞則可,臨濟不然。殊不知,古人雖立門庭不同,於中為人無別。故南堂又道:『若是只圖自了,閉門作活,不在此限。若要為人,須將此十門一一透過始得。』還透得也未?若透得,方可踞曲彔床。若一味弄虛頭,被閻老子打窟臀有日在。」
示眾。「諸方禪易學而難參,此間則易參而難學,所以尋常接待弟兄不用門庭施設,一味寒暄。若是本色人,自然賓主協通,言語合他古轍;只為不本色,不得已設個門,教你入我門來。殊不知入門即入本色,門無有希奇玄妙,今人不知,將謂入門是有奇有妙。又有將一棒一喝為入門者、有將輕安寂靜為入門者、有將一知半解為入門者,也憑你當個門,只是入門了,更須知有堂奧中事。我說個堂奧也即是本色,堂奧亦無奇妙,奈何今人又將三玄三要、四料揀、五位君臣等為堂奧,不知此亦是尋常本色語。今日天華結制,須將平日求玄覓妙處盡情吐卻,吐不盡,未入我門在。若得言下知歸,入門辨主,何用一期百日?即今開堂已竟。且開堂一事,大明國裏屈指不多,江南卻有三處,可為末法中極盛時節。然而盛必有衰,切不可作久長想、不可作一期想、不可作如意想,做得一日功夫是一日、了得一日是一日事,大家緊把繩頭打得徹去,待他盛也好、衰也好,一日也好、一期也好,此等即是本色道流。雖然,也須驗過始得。」
示眾。舉拂,召大眾,曰:「十方諸佛、六道眾生,卻被斷拂子把住腳根,要行行不得、要住住不得、要坐坐不得、要臥臥不得。大眾!山僧恁麼告報,不是落水拖人,只為同船合命。你若要行,山僧與你同行;你若要住、要坐、要臥,山僧與你同住、同坐、同臥。只是者斷拂子性子惡,切不得觸著他,若觸著他,則孤魂杳杳不知歸;亦不得背著他,若背著他,則業識忙忙無本據。于中還有不背不?」師忽作咳嗽聲,曰:「斷拂子敗闕了也。且道:為什麼如是?不見道?不斬蕭何律不行。」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八(終)
(嘉興府嘉興縣弟子沉淨素、朱行應、陳德成, 各壹兩。)
(天寧寺淨御、智圓各壹兩,仝梓)
猜你喜欢 梵网合注卷第三·智旭 卷七·心圆 智积菩萨品第二十六·佚名 重订西方公据叙·彭绍升 卷之十五·铁壁慧机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窥基 大休珠禪師住曹溪南華禪寺語錄卷第一·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七·智升 卷第十·永觉元贤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全文·佚名 悉持品第八·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费隐通容 诸佛菩萨殊胜因缘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