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校勘后记

五年前,中央研究院的同人筹备故总干事丁文江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刊,这本《丁文江的传记》是我在国外为纪念刊赶写成的。我原来只想写两三万字,不料写成了十万字的一篇长传。材料不完全,特别是在君的日记信札我完全没有得见,是很大的缺陷。我不是学地质学的人,所以我不配评量也不配表彰在君的专门学术,这是更大的缺陷。

1955年秋天我开始写这本传记,1956年3月12日写完,已在在君逝世二十周年纪念(1956,1月5日)之后了。此传写成整整四年了。我至今还不能弥补这两个大缺陷。

近年颇有人注意传记的文学,所以这本《丁文江的传记》的抽印本也快卖光了。我借这个重印的机会,仔细校勘一遍。新校出的错误,都在重印本上改正了。

我现在要举出一件错误的考订,因为情节比较复杂,不容易说明白,只好记在这里。问题是这样的:

房兆楹先生和杜联喆女士编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的附录一,其中有宣统三年(1911)五月的“游学毕业”的五十七人的题名。五十七人之中,有丁文江、章鸿钊、李四光,都是后来有盛名的地质学者。这五十七人列在“游学毕业进士”的诸录里,应该都是在北京经过“游学毕业”的考试,及格授与进士的了。但我看此五十七人的题名录前面的“五月”两个字,我起了疑心,因为丁文江先生自己记载他1911年5月10日到了劳开,5月12日到了昆明,5月29日从昆明出发。他游历了云南、贵州两省,6月29日到贵州的镇远,7月6日从镇远坐船,7月13日到湖南的常德。我先考定他记的是阳历。(《传记》二十页)我指出他的阴历行程如下:

宣统三年五月初二从昆明出发。

同年六月十八到常德。

所以我断定他决不能在宣统三年“五月”在北京应游学考试取得进士。所以我疑心,房兆楹先生附录的“宣统三年五月”的五十七人可能是“学部汇报的国外留学生毕业名单,而被误列为游学毕业进士名录的。”(二十一页)

李济之先生请丁月波先生(文渊)看我的稿本,月波给我加了一条小注,说:

文渊按:家兄回家后小住,就赶去北京应游学毕业考试,大约在阴历八月的时候。(二十一页)

这已够证明此录系在此年五月,必有错误了。但月波的小注又说:

地质学者李四光决不在内。房先生于此必有错误。李四光先生在武昌起义以后,曾任教育厅长,以后自请以官费留学英国,习地质。我在1919年秋天到了英伦,曾和丁巽甫去访过他。

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榜上有名的李四光是否错误?是不是后来有名的地质学者李四光?

丁月波先生的小注是这本传记印成后我才看见的。今年3月,我借出史语所藏的《清实录》里的《宣统政纪》来检查,在卷六十查得:

宣统三年八月丙申(初二日),命镶蓝旗蒙古都统张德彝,外务部左侍郎胡维德,民政部右侍郎林绍年,都察院副都御史朱益藩,充考试游学毕业生主试官。

又在卷六十二查得:

宣统三年九月庚午(初六日),验看学部考验游学毕业生,得旨:周家彦……〔等十九人〕均赏给法政科进士;周诒春著赏给文科进士;沙世杰著赏给医科进士;彭世芳、丁文江、章鸿钊,均著赏给格致科进士;陶昌善、朱继承均著赏给农科进士;王弼、……李四光……〔等二十二人〕均著赏给工科进士;王廷璋……〔等九人〕均著赏给商科进士(此下尚有四百一十四人,赏给各科举人)。

这个五十七人的进士榜和房先生附录的五十七人的进士录完全相同。(只法科进士第八人是潘灏芬,房录脱芬字;商科第一人是王廷璋,房录璋作樟。)丁文江确是榜上有名的,他得的是格致科进士,可见他确曾赶到北京应八月初的游学毕业生考试。月波说他“赶去北京应考试,大约在阴历八月的时候”,是不错的。那年有闰六月,他六月十八到常德,换小火轮去长沙,从长沙到汉口,换长江大船到南京,月波和他坐江轮到八苇港,换民船回到泰兴黄桥。(看二十页月波注五)他还可以赶到北京去应八月初的考试。进士榜是九月初六日(阳历10月27日)发表的,房兆楹先生的附录误记作“五月”,应改作“九月”。

李四光也在榜上,但他得的是工科进士。他先在日本学工科,故考在工科。我在传记里说错了一句话:“地质学者丁文江、章鸿钊、李四光三人也在此五十七人之内。”这句话引出了月波的小注,“地质学者李四光决不在内”。榜上的李四光此时还不是地质学者,他在留学考试后曾参加武昌的革命政府,但不是“教育厅长”。民国二年由稽勋局官费派他到英国留学,他才专学地质学。月波和我都有小错,房先生在这一点并没有错。房先生原录上明记李四光是工科进士,与《宣统政纪》相符。

《传记》第十三章记载“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其中略述丁先生在淞沪商埠总办任内收回上海公共租界的会审公堂的一件大事。我在一○八页有一条附注,说:

我在海外,没有寻得收回会审公堂的一切文件的中文原文。上面引的〔收回会审公堂〕临时协定条文都是依据英文《中国年鉴》(TheChinaYearBook)1928年份,页四六五至四七五。因为是我摘译的,不是直引中文原本,故都没有用引号。

现在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先生替我从《东方杂志》二十三卷二十号(民国十五年十月出版)里抄出《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我在此传记里误称作《收回会审公堂临时协定》),我附录在后面,作一件参考资料。

1960年4月20日

猜你喜欢
  卷九 北凉录·崔鸿
  第八十八回 立储君震惊匕鬯 信邪术扰乱京津·蔡东藩
  卷十五·凌雪
  祥瑞纪·张瀚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卷之三百十一·佚名
  尚史卷二十一·李锴
  第六卷 淮·缪荃孙
  卷二十·宇文懋昭
  卷四·傅恒
  四四 祖母二·周作人
  卷九·阿桂
  卷二百三十四·杨士奇
  序·余瑞紫
  卷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国宝·唐圭璋

      国宝,临川人,淳熙太学生。有醒庵遗珠集,不传。   贺新凉   梅   梦里骖鸾鹤。觉三山不远,依前海风吹落。浮到五湖烟月上,刚被梅香醉着。粲玉树、轻明疏薄。十万琼琚天女队,捧冰壶、玉液琉璃杓。来伴我,荐清酌。  

  • 卷五杂歌四句·冯梦龙

    [亲老婆]天上星多月弗多。雪白样雄鸡当弗得个鹅。煮粥煮饭还是自家田里个米。有病还须亲老婆。忽然道学。还是无病的日子多。[和尚]天上星多月弗多。和尚在门前唱山歌。道人问道师父那了能快活。我受子头发讨家婆。讨

  • 卷二 五十首·赵崇祚

    温助教庭筠 十六首清平乐二首 遐方怨二首 诉衷情一首 思帝乡一首 梦江南二首 河传三首 番女怨二首 荷叶杯三首 皇甫先辈松 十二首天仙子二首 浪涛沙二首 杨柳枝二首 摘得新二首 梦江南二首 采莲子二首

  • 卷五·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五(元)贡奎 撰无题驰道尘香逐玉珂彤楼花暖弄云和春风渐緑瀛洲草细雨微生太液波月榭管弦鸣曙早水亭帘幕受寒多少年易动伤春感唤取佳人对酒歌立秋日留阳墅庵林阴欹枕午鸡啼薄梦惊囘盖已迷漠漠苍烟

  • 列传十一·薛居正

    丁会,字道隐,寿州寿春人。父季。会幼放荡纵横,不治农产,恆随哀挽者学绋讴,尤嗜其声。既长,遇乱,合雄儿为盗,有志功名。黄巢渡淮,会从梁祖为部曲,梁祖镇门,会历都押衙。自梁祖诛宗权,并时溥,屠朱瑄,走朱瑾,会恆以兵从,多立奇功。文德中

  • 卷十二 南凉录·崔鸿

      秃发乌孤   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也。八世祖疋孤,率其部自塞北迁于河西。孤子寿阗立,寿阗卒,孙树机能立。壮果多谋略。泰始中杀秦州剌史胡烈于万斛堆败凉州剌史苏榆于金山,又杀凉州剌史杨欣于丹岭,尽有凉州之地。武帝

  •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尽职归天·蔡东藩

      却说武氏用二张言,乃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等,召庐陵王哲至东都。庐陵王与韦妃诸子,一并诣阙,入朝武氏。武氏留居宫中,佯称为他疗疾。狄仁杰因事涉诡秘,尚觉怀忧,进入宫求见,武氏与语庐陵王事。仁杰道:“陛下既召还庐陵王,何

  •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洪武十四年秋七月甲申朔以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杨盘为左参政○乙酉重定进贺表笺礼仪凡 天寿圣节正旦冬至在外各衙门先期拜表称贺至期前一日文武官于本衙门内齐沐宿歇至日于所在大衙门内会同文武官具服行告天祝寿礼其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四十二·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二乙未驾自宁夏城趋白塔闻鄂尔多斯兵将渡河使督运于成龙喀拜前往察罕托海防其驼马拨船五只以济是日驻跸尧甫堡丙申上驻跸流穆河西岸以巴锡为陜西巡抚鄂海为陜西按察使上

  • 大学章句·朱熹

      大,旧音泰,今读如字。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

  • 卷十一·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一明 黄道周 撰暑后借王家园与诸友晤防许汝翼适近隣舍集坐顷汝翼因问天下大患治道不效岂患圣学不明汉之地节甘露唐之贞观开元宋之景祐康定当时四夷賔服闾左蕃庶士大

  • 第八章 5·辜鸿铭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曾参)说:“虽然本身很有天赋,却依然向没有天赋的人学习;虽然本身掌握了很多东西,却依然向掌握内容少的人去学习;虽然头脑

  • 卷四十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四 明 冯复京 撰小雅甫田之什二桑扈篇屏尔雅云门屏之间谓之宁屏谓之树疏云屏蔽也树立也立墙当门以自蔽也诸侯内屏在路门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门之外而近应门○郊特牲云旅树大夫之僭礼注

  •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之四   [一]如是已說果諸功德今當說。頌曰.   無量.諸解脫. 勝處.與徧處. 無諍.妙願智. 無礙解.神通。   論曰.無量者謂四無量.廣說如經。一慈無量.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法华经说。谤斯经者。常生难处。永不见佛众圣中尊。如何此经谤法之人得生西方。见佛闻法。永离众苦。若尔如何常生难处。释曰。观经言。如此愚人无恶不造。经历地狱受苦无穷。下言。念佛十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

  • 八白易传·叶山

    明叶山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广采历代史事及诸子杂说以证《易》,大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相类。全书只释六十四卦爻辞,而不涉及《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