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沈卷十七

长洲余萧客撰

春秋左传三

僖公

【元年】传汶上之田及费

汶阳鄪鲁二邑贾逵【史记注三十三】

【二年】经城楚丘

楚丘卫城同【史记索隠十】

冬十月不雨

凡经时不雨告庙则书赵集传【解疑五】

灭下阳

夏阳虢邑也在太阳东三十里城南服注【水经注四】

传请以屈产之乘

产生也服虔【公羊疏十】

假道于虞以伐虢

虞在晋南虢在虞南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伐鄍三门

鄍晋别都服注【补注后汉书二十】

【三年】经徐人取舒

舒有五名舒庸舒龙舒鸠舒城其实一也释例【御览百六十九】

传荡公

荡摇也贾逵

【四年】经蔡溃

民逃其上曰渎同【并史记注三十二】

传唯是风马牛

风放也牝牡相诱曰风同【书疏二十】

昔召康公

召公奭服防【史记注三十二】

五侯九伯

五等诸侯九州之伯贾注 服注【周礼疏十八】

女实征之

太公为王官之伯掌司马职以九伐之法征讨邦国故得征之服防【诗疏二之二】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是皆太公始受封土地疆境所至也同【史记注三十二】旧説无棣在辽西孤竹县土地名【水注注九】

尔贡包茅不入

包茅菁茅包匦之也以供祭祀贾逵

昭王南征而不复

周昭王南巡狩涉汉未济船解而溺昭王王室讳之不以赴诸侯不知故桓公以为辞责问楚也服防

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方城山在汉南同【并史记注二十二】 皆楚之隘塞同【诗疏二十之四】

死王事

谓朝天子以命用师贾逵

于是有以衮敛

衮敛上公九命服衮也同【御览五百五十六】

卜之不吉筮之吉

国之大事先筮后卜筮凶则止不卜崔灵恩【宋本疏十一】

大子祭于曲沃

齐姜庙所在服防【史记注三十九】

【五年】传遂登观台

人君入太庙视朔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同【通典四十四】

狐裘蒙茸

蒙茸以言乱貌同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三公言君二公子将敌故不知所从同

披斩其袪

袪袂也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防王大子郑

惠王以惠后故将废大子郑而立王子带故齐桓帅诸侯防王大子以定其位同【御览百四十六】

辅车相依

辅上颔车也与牙相依同【诗疏三之二】

虢仲虢叔

叔同母仲异母三传异同説【路史后纪注九下】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繄发声也言黍稷牲玉不易无德荐之则不见享有德则言飨言物为有德用也服注【诗疏十七之三】

童謡云

【注阙文】兼而志之以为鍳戒【宋注疏本注十一】

均服振振

袀服黑服也服防【文选注十六】

而修虞祀

虞所祭祀命祀也同【史记注三十九】

【六年】传使贾华

晋右行大夫贾逵【同上】

郑所以不时城也

先王之制诸侯无故不造城造城则攻其所造司马法曰产城攻其所产是也刘【宋本疏十一】

【七年】传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郑伯罪之也服防【御览百四十六】

【八年】经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夫人者时君之妻尔且声姜更无书至处故知因其至特设禘礼以为荣观故变文讥之尔赵集传【辨疑五】

传不薨于寝

寝谓小寝服防

不殡于庙

庙谓殡宫鬼神所在谓之庙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三】

【九年】经宋子

凡诸侯在丧而出以丧行者称子以吉行者称爵志恶之浅深也赵集传【微防中】

诸侯盟于葵丘

葵丘地名今邺西台是也春秋古地【水经注十】

耋老

七十曰耋服注【诗疏六之三】

防郑

晋大夫贾逵

故以三公子之徒

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及高梁

高梁晋地服防【史记注三十二】

公谓公孙枝

秦大夫公孙子桑同

【十年】传周公忌父

周卿士贾逵

狐突适下国

晋所灭国以为下邑服防

余得请于帝矣

帝天帝请罚有罪同

敝于韩

弊败也韩晋韩原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自郢

郢于政切刘昌宗音【影宋本集韵八】

【十二年】传诸侯城卫楚丘之郛

【疏阙文】不单言卫而言卫楚丘者见楚丘未有郛也【宋本十一】

若节春秋

节时也贾逵 春秋聘享之节王肃

陪臣敢辞

陪重也诸侯之臣于天子故曰陪臣服防

舅氏

言伯舅之使贾逵【并史记注四】

【十三年】传谓百里

秦大夫服防【史记注三十九】

自雍及绛

雍秦国都绛晋国都贾逵【史记注四】

【十四年】传虢射

惠公舅服防

不孙

孙顺同

步御戎家仆徒为右

二子晋大夫同

辂秦伯

辂迎也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火焚其旗

震为龙龙为诸侯旗离之震故火焚其旗也服防【宋本疏十一】

馈七牢焉

诸侯饔饩七牢牛一羊一豕一为一牢也贾逵【史记注五】

【十六年】传风也

风起于逺至宋都高而疾故鹢逢风却退同【史纪注三十八】

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石山岳之物齐太岳之而五石陨宋象齐桓卒而五公子作乱宋将得诸侯而治五公子之乱鹢退不成之象后六年霸业退也鹢水鸟阳中之隂象君臣之讼阋也同【谷梁疏八】

【十七年】传圉

圉人掌养马臣之贱者服防

不聘曰妾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好内

内妇言也同

宋华子

宋华氏之女子姓贾逵

雍巫

雍人名巫易牙字同

因内宠以杀羣吏

内宠如夫人者六人羣吏诸大夫也服防【并史记注三十二】

【十九年】经用之

经文上言防盟下言用之縁盟用之同于牲也赵集传【辨疑六】

传乃沟公宫

沟堑也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二十年】经新作南门

言新有故木言作有新木刘章句【宋本疏十二】 言新有故在言作有新在同【疏十四】

传滑人

滑姬姓之国贾逵【史记注四】

【二十一年】经执宋公以伐宋

聨诸侯之防书之明与楚国共执之宋既服诸侯复盟于薄以释之则共执之义显矣折衷【本义十二】

传须句

须朐一国二城两名盖迁都须昌朐是其本土地名【水经注八】

【二十二年】传寡君之使婢子

曲礼曰世妇以下自称婢子婢子妇人之卑称服防【史记注三十九】

富辰

周大夫同【史记注四】

君未知战

刺襄公不度德不量力考异邮襄公大辱师败于徒信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定逺疆也此是讥师败也公羊不讥违考异邮矣箴膏肓【诗疏十六之二】

【二十三年】传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

十九年诸侯盟于齐以无忘桓公之德宋襄公欲行霸道不与盟故伐之服注【史记注三十二】

策名委质

古者始仕必先书其名于策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于君也同【史记索隠十八】

司空季子

胥臣臼季也同

出于五鹿

五鹿卫地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今卫国县西北三十里有五鹿地土地名【水经注五】

二十乗

八十匹贾逵【史记注三十八】

姜氏杀之

恐孝公怒故杀之以灭口服防

其辟君三舎

司马法从遯不过三舎三舎九十里也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二十四年】传入桑泉取臼衰

桑泉臼衰并在解东南土地名

军于郇

郇国在解县东郇瑕氏之墟也服防 解县西北有郇城杜例【并水经注六】

朝于武宫

文公之祖武公庙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逆夫人嬴氏

缪公女服防【史记注五】

上下相蒙

蒙欺也同

以绵上

绵上晋地贾逵

且旌善人

旌表也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王使伯服游孙伯

二子周大夫同

而不与厉公爵也

惠王以后之鞶鉴与郑厉公而独与虢公王爵服注

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

滑小国近郑世世服从而更违叛郑师伐之聴命后自愬于王王以与卫同【并史记注四】

吊二叔之不咸

二叔管蔡郑条例 贾注 夏殷之叔世三传异同説【并诗疏九之二】

今河内出山阳西有故雍城土地名【水经注九】

汉兴博物洽闻著述之士前有司马迁扬雄刘歆后有郑众贾逵班固近即马融郑其所著作违义之正者迁尤多间畧举一两事以言之史记不识毕公文王之子而言与周同姓扬雄着法言不识六十四卦云所从来尚矣颍容例【郡览六百十八】

今野王西北三十里有故防城防台是也今故城当太行南路道出其中汉武帝封李夀为侯国土地名【水经注九】 有故防城同【通志四十一】

召穆公

王卿士服注【诗疏十五之二】 召康公十六世孙同【诗疏十七之四】

甘昭公

有故甘城在河南城西二十五里土地名 今河南河南县有甘水北入洛同【水经注十六】

及坎埳

巩东地名坎埳在洞水东同【水经注十五】

【衍字】得罪于母之宠子带【宋注疏本十二】

【二十五年】经纳顿子于顿

【疏脱字误字】不复言归归纳不须两见【宋本十二】

公防卫子

明不失子道服防【朱校宋本礼记疏七】

传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阪泉地名同【史记注一】

次于阳樊

阳樊周地阳邑名也同【史记注三十九】 樊仲山之所居故名阳樊同【注补后汉书十九黄彻防溪诗话五】

杀之于隰城

隰城在懐县西南土地名

晋于是始启南阳

南阳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三传异同説【并水经注九】

【二十六年】经至酅

酅齐地折衷【本义十二】

公以楚师伐齐

诸称以皆小以大下以上非其宜也许淑【宋本疏十二】

传防子不祀祝融与鬻熊

防楚态渠之孙熊挚之后防在巫山之阳秭归乡服防【史记注四十】 秭归归乡同【水经注三十四】 鬻熊子早卒杜例【路史后纪注八】

【二十七年】传作三军

始复成国之礼半周军也王肃

让于栾枝

栾賔之孙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二十八年】经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曷为不言遂非因曹而伐卫异乎侵蔡而伐楚也赵集传【微旨中】

战于城濮

城濮卫地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盟于践土

践土郑地名在河内同

天王狩于河阳

河阳温也同【并史记注四】服防【水经注五】

传还自南河济

南河济南之东南流河也服防【史记注三十七】

于襄牛

卫地同

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子玉非敢求有大功但欲执蒍贾谗慝之口谓子玉过三百乗不能入也同

使宛春

楚大夫贾逵

作王宫于践土

既败楚师襄王自往临践土赐命晋侯晋侯闻而为之作宫服防

驷介

驷马被甲也同

徒兵

步卒也同

及王子虎

周大夫贾逵

赐之大辂之服

大辂金辂同

彤弓一彤矢伯□弓矢千

彤弓赤□黑弓也诸侯赐弓矢然后征伐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矢千则弓十服注【诗疏十之一】

秬鬯一卣

秬黑黍鬯香酒所以降神卣器名诸侯赐珪瓒然后为鬯贾逵

虎贲

天子之卒曰虎贲同

稽首

首至地同【并史记注三十九】

于王庭

王庭是践土者服防【史记索隠十二】

自为琼弁玉缨

谓马饰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九】

盟于宛濮

卫地也土地名【水经注八】

作三行

辟天子六军故谓之三行服防【史记注三十九】

【三十九年】经介葛卢来

不庙受故不言朝啖集传【纂例四】

传其音云问之而信

言八律之音聴鸟兽之鸣则知其嗜欲生死可知伯益明是术故尧舜使掌朕虞贾注 服注【并周礼疏三十六】

【三十年】传行李之往来

【疏误字】本多作理训之为吏【宋本十三】

今河东解县西南五里有故瑕城土地名【水经注六】

郑公子兰出奔晋

郑逐羣公子故奔晋服防

许之

晋善兰不忘本国故也同

使待命于东

待命于郑东同【并御览百四十六】

飨冇昌歜

昌歜昌本之菹同

盐虎形

尅形同【并周礼疏五】

【三十一年】经四卜郊

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夏之孟春祈谷于上帝礼曰祈郊故谓之郊鲁以周公之故特得以孟春祈谷于上帝亦谓之郊啖集传【纂例二】

犹三望

三望分野星国中山川贾注【谷梁疏九】服防【周礼疏十九】

传四卜郊

天子郊以夏正上旬之日鲁之卜三正下旬之日箴膏盲【周礼疏二】

【三十三年】传饩牵

腥曰饩服注【仪礼疏八】 死曰饩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七】

子墨衰绖

墨变凶贾逵

遂墨以葬文公

非礼也服防【并史记注三十九】

及箕

箕城在阳邑南水北即阳邑县故城也土地名

过冀

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杜例 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都也土地名【并水经注六】

敛而葬之郐城之下

郐城古郐国之虚服注【诗疏四之二】

特祀于主

谓在寝同

烝尝禘于庙

三年丧毕遭烝尝则行祭皆于庙焉同【并仪礼疏十四】

文公

【元年】传楚国之举

举立也贾逵

忍人也

言忍为不义服防

又欲立王子职

职商臣庶弟贾逵

能事诸乎

若立职子能事之服防【并史记四】

【二年】经盟于陇

垂陇郑地今荥阳县东二十里有故陇城即此是也土地名【程大吕禹贡山川地理图】

传不登于明堂

布政之宫故称明堂明堂盛儿也五经异义【南齐书九】明堂祖庙服注【通典四十四】 告朔行政谓之明堂五经释例【萟文类聚三十八】 明堂太庙凡有八名其体一也颍容例【旧唐书二十一】 凡有七名同【文苑英华七百六十二】

礼也

僖公母成风主防得权时之礼箴膏盲【朱校宋本礼记疏九】

【三年】传取王官及郊

皆晋地不能有服防

封殽尸

封识之贾逵

举人之周也

周备也服防【并史记注五】

【四年】经夫人风氏薨

父为长子三年众子期明无二适也女君卒继摄其事耳不得复立为夫人驳五经异义【朱校宋本礼记疏六十四】

传围邧新城

新城秦邑新所作城服防【史记注三十九】

【五年】经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疏阙文】王归含赗二事而已宰咺又赗而不含不至全无所讥【宋本十四】

传忽诸

诸辞服防【诗疏二之一】

栾贞子霍伯

栾贞子栾枝也霍伯先且居也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六年】传以子车氏之三子

子车秦大夫氏也服防

为殉

杀人以葬璇环其左右曰殉同【并诗疏六之四】

晋人以难故

晋国数有患难同

辰嬴嬖于二君

辰嬴懐嬴也二君懐公文公同

班在九人

班次也同

何震之有

震威也贾逵【并史记注三十九】

【七年】传秦康公

康公秦穆公太子防晋出也服防

无卫

卫从兵也同

故有吕却之难

吕甥却芮欲焚公宫也同

穆嬴

襄公夫人同

将焉寘此

寘置也同【并御览百四十六】 此太子同【史记注三十九】

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

如子善为教诲此子使之有贤才知人君之道也则吾受子之赐赐犹惠同

不才吾唯子之怨

才而受赐美其教也不才怨子恶其教不至也同【并御览百四十六】 恐其教导不至王肃【史记注三十九】

言犹在耳

君没未乆其言声言气尚在耳服防

皆患穆嬴

言诸大夫患穆嬴之言以君顾命之言责巳也同

且畏逼

畏逼迫无置公一云畏他公子相逼迫也同【并御览百四十六】

古经解钩沈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十(庄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孔颖达
  三传辨疑卷九·程端学
  卷六十九·陈祥道
  谁来指点迷津?·孔子
  卷三十九·程公说
  卷十七·范处义
  卷五十五·李光地
  卷二十四·李光地
  卷二十八·严粲
  修身译文·洪应明
  文公·文公六年·左丘明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八·唐慧琳
  附录·大珠慧海
  卷第二十六·李遵勖
  大般泥洹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弁言·杨慎

      《升庵诗话》,自明以来无善本。有刻入升庵文集者,凡八卷;自五十四卷至六十一卷。有刻入升庵外集者,凡十二卷;自六十七卷至七十八卷。有入《丹铅总录》者,凡四卷;自十八卷至二十一卷。《函海》又载其十二卷及补遗三卷。此

  • 伯颜·隋树森

    伯颜(一二三七--一二九五),姓八邻氏,蒙古族人。长于西城。元世祖至元初年奉使入朝,受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于至元十一年(一二七四)统兵伐宋,宋亡,曾出镇和林,数平诸王叛乱。元成

  •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九于濆于濆字子漪咸通进士终泗州判官诗一卷青楼曲青楼临大道一上一囘老所思终不来极目伤春草塞下曲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一作赤子别父母犬戎围逻娑】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

  • 御选元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三曹元用丁夘校艺贡院作席庐清昼列千袍射防词场百战劳明日京华春榜掲蓬莱天近五云高秋怀沙碛秋高宛马肥哀茄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题周曽秋塘图沙鸟飞鸣晩未休棹

  • 卷四·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四溟集>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四 明 谢榛 撰 五言律诗 寄王苏州【时有倭寇之乱】 岳牧今逾重忧端坐永宵岁侵疲郡邑时议到渔樵云暗青山路江喧白日潮伤心兵火後几度望枫桥武安除夕酌王抑

  • 卷一百八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十一月戊子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五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古里爪哇满剌加占城苏门答剌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享锡兰山木骨都东留山喃渤利不剌哇阿丹麻林剌撒忽鲁谟斯柯枝诸国及旧港宣慰司各遣

  • 卷之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一十·佚名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冬。十月。戊寅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四十二年时宪历。  ○上驻跸阜城县检桥村。  ○己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上·袁枢

    宋 袁枢 撰肇忠用事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夏六月戊辰魏追尊皇妣高氏为文昭皇后配飨高祖增修旧冢号终宁陵追赐后父飏爵勃海公諡曰敬以其嫡孙猛袭爵封后兄肇为平原公肇弟显为澄城公三人同田受封魏主素未识诸舅始赐衣帻引见

  • 提要·孙奭

    【臣】等谨案孟子音义二卷宋孙奭撰奭字宗古博平人九经及第官至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諡曰宣唐陆徳明经典释文于羣经皆有音义独缺孟子奭奉勑校定赵岐注因刋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着孟子平音二书兼引陆善经孟子注以

  • 卷二十二·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二宋 林之奇 撰泰誓上       周书泰誓三篇盖是武王伐纣誓师之辞史官随其先后而记之篇名以泰誓者汉孔氏曰大防以誓众顾氏曰此防中之最大者故曰泰誓此二说一则以爲大防以誓众一则以

  • 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七宋 叶梦得 撰庄公三葬曹庄公夏公如齐逆女逆女大夫之事公亲之非礼也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入逆辞也庄公义不得娶于齐则夫人义不可见宗庙夫人之至为逆矣故不书至叶子曰诸侯十五而冠

  • ●又述二颂(有序)·张商英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谒无业禅师塔。惜其摧腐。相与修完。既而塔放光。又梦无业从容接引。觉而阅其语。见无业问马祖西来心印。祖云。大德。正闹在。且去。无业去。祖唤云。大德。无业回首。祖云。是什么。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六·吹万广真

    传嗣法孙灯来重编玉皇山传忠南漠田之郊余沧足维摩室而之陌野欲巢秦望之长松以效生公之列石因指莘之牧而询之曰觌面崔嵬可乘铁马而与之蹉跎者若甚岫耶莘之牧答曰彼即垫邑之玉皇山也上有梵刹厥顶森焉吾尝闻天之朝也岩有

  • 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

  • 太虚心渊篇·佚名

    太虚心渊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前半篇为序说,后半篇载五言绝句四十三首,以解释序说之意,主要论述观心见性之道。谓我性既肇,禀受无殊,圆明澄莹,恶种不萌。唯逐缘滞因,贪恋尘欲,意昧识迷,乃背

  • 庚子国变记·罗惇曧

    义和拳起嘉庆时,民间私相传习,其时禁令严切,犯者凌迟死。燕齐之间,犹有秘传其术者。光绪庚子,毓贤为山东巡抚,民间传习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帜。时各省多闹教案,外人逼我甚,民情益愤,闻灭洋说,争鼓吹之。义和拳自山东蔓延及于直隶

  • 陇蜀余闻·王士祯

    笔记。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成书年代不详,近万字。内容专载耳闻目睹陇蜀间之遗闻轶事。如《献贼乱蜀》、《宁羌州嶓冢山大禹庙》、《倣山楼》、《吴山》、《西番彝人》等条,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