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学初征

金阊逸史钟始声振之甫著

新安梦士程智用用九甫评

钟子读易于震泽之滨。有客扣庐而问曰。吾闻子年十二三时。便以千古学脉为己任。辟释老。闲圣道。今三十余载矣。足不窥户外。不与名公大人交。亦不思致身以事君。将安补于世道哉。且子不闻近世有天主教乎。其人从大西来。一见我中国之书。悉能通达。彼亦辟佛而尊儒。与予意甚相符也。曷一共讨究焉。钟子欣而作曰。有是哉。彼旣从大西来。乃不袒释而袒儒。意者吾圣道晦而复明之机乎。愿闻其旨。客乃出圣像略说一册以示之。钟子读甫竟。遂诟曰。嘻。此妖胡耳。阳排佛而阴窃其秕糠。伪尊儒而实乱其道脉。请卽以彼说攻之。彼云。天主。卽当初生天生地生神生人生物的一大主宰。且问彼大主宰。有形质耶。无形质耶。若有形质。复从何生。且未有天地时。住止何处。若无形质。则吾儒所谓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云何有爱恶。云何要人奉事听候使令。云何能为福罚。其不通者一也。且太极只是本具阴阳之理。是故动而为阳。静而为阴。阴阳各有善恶之致。故裁成辅相之任独归于人。孔子曰。人能弘道。又曰。为人由己。子思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曰。先天而天弗违。若如彼说。则造作之权。全归天主。天主旣能造作神人。何不单造善神善人。而又兼造恶神恶人以贻累于万世乎。其不通者二也。且天主所造露际弗尔。何故独赐之以大力量大才能。若不知其要起骄傲而赐之。是不智也。若知其要起骄傲而赐之。是不仁也。不仁不智。犹称天主。其不通者三也。又露际弗尔。旣罚下地狱矣。天主又容他在此世界阴诱世人。曾不如舜之诛四也。封傲象也。其不通者四也。且天地万物。旣皆天主所造。卽应择其有益者而造之。择其有损者而弗造。或虽造而卽除之。何故造此肉身。造此风俗。造此魔鬼。以为三仇。而不能除耶。世间良工造器必美。或偶不美。必弃之。以至大至尊至灵至圣之真主。曾良工之不如。其不通者五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孟子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今言古时天主降下十戒。则与汉宋之封禅天书何异。惑世诬民莫此为甚。其不通者六也。又天主降生为人。传受大道。未降生前。居在何处。若在天堂。则是天主依天堂住。如何可说天主造成天堂。若言旣造天堂。依天堂住。如人造屋。还卽住屋。则未造天堂时又依何住。若无所依。则同太极。不应太极依天堂住。福罚人间。亦不应太极降生为人。其不通者七也。又天主旣降生后。彼天堂上。为有本身。为无本身。若无本身。则天上无主。若有本身。则滥佛氏真应二身之说。而又不及千百亿化身之奇幻。其不通者八也。又谓天主以自身赎天下万世罪过。尤为不通。夫天主旣其至尊无比。慈威无量。何不直赦人罪而须以身赎罪。未审向谁赎之。其不通者九也。又旣能以身赎人罪过。何以不能使勿造罪。其不通者十也。又旣云赎天下万世人罪。而今犹有造罪堕地狱者仍赎不尽。其不通者十一也。吾儒谓尧舜之圣。不能掩其子之恶。孝子慈孙。不能改幽厉之过。所以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今天主旣可赎人罪过。则人便可恣意为恶。总待天主慈悲赎之。其不通者十二也。遗下教规。谓只有一造物真主。至大至尊。要人奉事拜祭。而尽抹杀天地日月诸星。则与佛氏所称唯吾独尊何异。阴仿其说而阳排之。其不通者十三也。佛氏虽曰。唯吾独尊。尚谓天地日月诸星覆照世间。有大功德。护世鬼神。保祐人间。宜思报效。今乃曰不当拜祭。则专擅名利之恶。甚于佛氏。其不通者十四也。旣不许轮回之说。又云人之灵魂尝在不灭。有始无终。则转积转多。安置何所。其不通者十五也。若谓天堂地狱皆大。可以幷容。何异佛氏之说。其不通者十六也。又彼谓佛氏所称三千大千华藏世界。人所不见。便是荒唐。今彼所称天堂地狱。又谁见之。其不通者十七也。又谓天堂地狱。虽然未见。却是实理。则安知三千华藏非实理乎。而苦破之。其不通者十八也。又谓临终一刻听从天主教法。也还翻悔得转。则与佛氏临终十念相滥。汝说要真。佛氏亦说要真。汝说要依十戒。佛氏亦说要依十戒。汝说从自己身心上实实做出来。佛氏亦说从自己身心上实实做出来。汝说要真心实意痛悔力除。后来不敢再犯。佛氏亦说要真心实意痛悔力除。后来不敢再犯。全偷佛氏之说。而又非之。其不通者十九也。又佛氏专明万法惟心。故凡事只靠一心。汝旣专明万法惟天主。则凡事只靠一天主足矣。又何用从自己身心做出耶。若仍要从身心做出。则权不独在天主明矣。而妄立天主。其不通者二十也。汝旣要攻释道两家。须搜其病根。彼方心服。若谓要人施舍些钱财。备办些斋饭。烧化些纸张。便是功果。恐彼二氏亦未必心服。而汝又仍教人奉事拜礼天主圣像。与彼何异。其不通者二十一也。吾儒谓物物一太极。天命之谓性。故人人可以成位于中。至于尊卑名位。则森然不乱。故天子事上帝。诸侯祭山川社稷。大夫五祀。士祭其先。今旣谓天主至大至尊。又令家事而户奉之。与佛老二像何异。而妄自表彰以为不同。其不通者二十二也。吾故曰。阳辟佛而阴窃之。伪尊儒而实坏之者也。逐其人。毁其书。禁天下不得存其像。庶不为中国之贼耳。闻彼妖徒聪明能辩。必有以解吾征者。吾将再征之。

天学初征。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九·澄观
  第八 勒叉那相应·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佚名
  拈八方珠玉集序·佚名
  起信论疏卷下·元晓
  卷三·佚名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明教嵩禅师·惠洪
  枯崖和尚漫录卷中·枯崖圆悟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佚名
  卷之三·佚名
  甲子中秋佛学院同人赏月记·太虚
  卷第八·道世
  卷四百七十七·佚名
  释氏要览卷中·道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孟谦·唐圭璋

      孟谦,太祖四子燕王德昭十代孙。见宋史卷二百十七宗室世系表三。   减字木兰花   荣魁鹗荐。一举南宫膺妙选。人物规模。楚楚吾家千里驹。   彩衣持酒。更祝二亲无限寿。父子荣迁。俱侍玉皇香案前。

  • 吴潜·唐圭璋

      潜字毅夫,号履斋,德清人。庆元二年(1196)生。渊弟。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庆国公,判宁国府。改封宁国府。改封许国公。以沈炎论劾,谪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景定三年(12

  • 卷三十四·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四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四【律诗凡九十八首】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萧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

  • 卷二百七十八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甲申朔,上批:「高麗使至明州已久,慮引伴使臣縱其國人所過遊觀,以致留滯,將來阻閉汴口。宜密指揮依前來所在住留日數,毋得稽程。」   乙酉,詔:「安南軍興,文字與常日不同,委逐路轉運使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癸丑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闻古之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所以操此心固此志以待时机之来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妥苍生于市野于斯之士古至于今历代有之载之方册昭

  • 卷之十六·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壬午朔。总督河道杨方兴、进济宁州瑞麦有三四歧者。有八歧十歧者。得上□日、时和年丰。人民乐业。即是祯祥。不在瑞麦。地方官当益加抚辑。惠养元元。副朝廷爱民德意  ○顺天府府丞张

  • 通志卷六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文略第二礼类第二【周官 仪礼 丧服 礼记 月令防礼 仪注】周官【注 义疏 论难 义类 音 图】周官礼十二卷【马融】周官礼十二卷【郑元注】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

  • 序·鲍彪

    战国策序防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舛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防

  •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二日至七月七日·胡适

    (在康乃耳大学)一、养家(三月十二日)余前为《大共和日报》作文,以为养家之计,今久不作矣。此亦有二故:一则太忙,二则吾与《大共和日报》宗旨大相背驰,不乐为作文也。惟吾久不得钱寄家,每得家书,未尝不焦灼万状,然实无可为计。今图

  •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世祖沈皇后名妙容,吴兴武康人。其父沈法深,是梁代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几岁时,在梁代大同年间嫁给世祖。高祖前去讨伐侯景,世祖当时正在吴兴,侯景派人俘获了世祖和沈皇后。侯景之乱平定后,才得以释放。高祖称帝,永定元年

  • 万国钦传·张廷玉

    万国钦,字二愚,新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婺源知县。征召为御史。言事慷慨,不回避权贵。十八年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被责备。居住乡里的尚书董份是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的座主,嘱咐浙江巡按御史上奏请求问候。万国钦说

  • 辛自修传·张廷玉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的进士。授任海宁知县。他升任吏科给事中。上奏称:“吏部选拔官吏,选才重要,量地选才尤为急迫。近来京府的属吏因为全面考察而离去的人有十分之五,难道唯独京城不肖之人很多吗?地方

  • 卷十二·戴锡章

    毅宗昭英皇帝李谅祚,景宗元昊子也。小字宁令哥,国语谓欢喜为宁令。两岔,河名也,母曰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从元昊出猎,至此而生谅祚,遂名焉。以天授礼法延祚十年二月六日生,十一年春正月方期岁(《宋史·夏国传》:谅诈,景宗长于也。

  • 二十四年·佚名

    (辛卯)二十四年大明萬曆十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戌,地震,四方皆同,京師最甚。二月2月1日○朔戊辰,特旨以李誠中爲忠淸監司,前大司諫李海壽爲驪州牧使。〈海壽曾牧驪州,秩滿而遞,今再赴。〉先是,柳成龍、鄭澈與誠中、海壽私會,澈

  • 乡饮酒义·戴圣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絜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旣,所以致敬也。尊让絜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絜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一·明佺

    大乘单译经目(二百八十三部五百二十五卷)·佛印三昧经一卷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卒逢贼结带咒经一卷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录。·咒贼经一卷(一名除辟贼害咒)右后汉代安世高译。出长房

  • 南西厢记·崔时佩

    明代传奇。崔时佩、李景云作。有《六十种曲》本。系根据王实甫《西厢记》改编而成。因王《西厢》乃北曲,不适于笙笛,遂改作南曲。原本已佚。今存明代李日华《南西厢记》,即根据崔本增补而成。叙张生和崔莺莺事。《金瓶梅

  • 拔除罪障咒王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由曼殊菩萨之请,为末代不信之人说此一大咒王。佛于净居天上,说诸咒法,曼殊菩萨曲为不信之人求救济法,佛为说此一大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