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物理学与唯识学

近年最进步的科学与哲学之逼近于佛学,实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前岁尝略论大数学家怀特海近年在英国所讲哲学之逼似华严法界十玄六相义,与英国倍克莱新哲学之切近离言说分别而趣实证禅宗义,已不胜其惊喜。乃顷阅东方杂志第五号宇宙新说与物质第四态,第四态指高热度中向所谓原子碎为粉的自由电子。此类原子粉密集所成的量,较太阳所发出的能力要大几千倍,而推算出假定宇宙为一半英里之模型,而我们的太阳系在此模型内,小仅如一电子,而地球则更只一电子之几百万分之一。由此而借观芥子纳须弥、毛端吞刹海之华严世界,也觉毫无荒诞不经之处。然此等犹仿彿相及耳;最堪诧异者,则为东方杂志第六号英国秦斯爵士之现代物理学的新世界观,其深得法相唯识学之神髓,盖不唯形似而已。且又纯粹根据实验的事实之物理学进步而来,与研究佛学者比附科学以说者异。兹摘录数段以见其大概:

过去五十年间,由于科学者全军的坚毅的努力,科学这巨厦,大体上可说是增长到了几乎不复能辨认的程度;无论在范围的广阔方面,在形式的庄严美丽方面。然而,理论物理学者,却不得不承认,他自己的那间屋子,竟只是一个为连续的地震所摧毁了的残破的建筑!当然、这些地震,即是新的实验的事实;我们的屋宇之倒塌,就因为它不是建筑在“确切的事实”那坚固的岩石上面,而是建筑在幻想与思辨那永远动摇著的砂土上面。

此一段的开场白,即可见其完全从科学的立场上以说到进步的现代物理学,变更了前世纪的旧物理学;则建筑在旧物理学上之唯物论,当然亦随著摇动了。

自然的真理,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体认。然而、没有一个比喻对于它所要解释的事物,能够绝对真确:有的时候它会觉得太宽泛,而另外的时候却又觉得太狭隘。所以、“真理、完全无缺的真理,除此而外别无他物的真理”──意谓既不少也不多的恰当的真理──译者注──,是不能用比喻来传述的。旧式物理学者的根本错误,即在他不能辨别比喻所代表的“半真理”,与实在的真理间之差异。

此段说明自然的真理,只能用比喻来显示,而比喻又只可算为半真理,不同实在的真理。亦即假立自性──安立谛、与离言自性──非安立谛的差异。而指斥旧物理不能辨别此差别的根本错误,即破斥遍计所执的法执,而其间说实在的真理不多不少的恰当真理,尤与佛法所说的“如”义相合。以如故真的“真如”,终非言说所能安立,于此亦完全表明了。然“不多不少的恰当真理”一语,不及佛典“无欠无余真实如是”一语来得善巧。

设想著每一个讯号都该有一个出发的源泉,物理科学遂假定了“物质”的存在,以为此源泉。然而、这种物质的存在,仅是一个纯粹的假说;实际上、物质是和以太、牛顿引力、及其他科学中所已经消灭了的不可观测量等,同样地不可观测的。早期的科学不仅假设物质的存在,并且还把它描写作存在于空间时间之中。这一假设更没有充分的证据,因为很明显地全物质宇宙、不一定要被局限在外界讯号所由以刺激我们感官的那个狭隘的支架之中。举一个例证来比较:摧山倾厦的地震的波浪,是沿著地而进行的,但我们没有权力说它们的来源即在地面;相反地,我们知道,它们的来源却深处于地球的内心。此中所云“讯号”,即表现于感觉或认识中的现象,而其发出的“来源”,或为藏识,或为真如,要皆只可离言说分别以内证而不可观测的。故以前假立此来源为“物质”,或“以太”,或“引力”的,皆消灭不存在了。至于并将视为来源的物质存在,局限于空间时间之内,那是更显见错谬了。此说认有所依的来源,既不拨空而落损减的恶取空见,又说假设为物质而且局限时空等为不可,亦不落增益的实法有见,深契瑜伽真实品义。

请让我试用另一种说法来阐明这旧物理学以为它所研究的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独立于觉知它的心灵之外而有其本身的存在──不管曾否被觉知,这东西总永恒地存在著。倘若物理学者所观察出的电子的行为,在此种假设下它所应有的行为完全一致,我们恐怕到今日都还会这样设想的。

然而电子的行为并不如此,于是引起了新物理学的诞生。新物理学的一般论旨,认为我们所研究的自然,并非由被我们觉知的东西所组成,而即由我们的知觉本身组成。它不是主客关系中的客体,而即是这关系的自身。事实上,主观与客观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别;二者形成一不可分的整体,那就是自然。这论旨在波动比喻中得到坚决的表现,因为波动比喻告诉我们:自然为波动所组成,而这些波动的一般属性,却是存在于我们心灵中的“认识波”或“不认识波”!

让我提醒大家,假使我们要想知道任何波动的真实性质时,这些波动必须为我们心灵中已有东西所构成。现在认识与不认识,就正合乎这样的标准;别的东西很少办得到。譬如说吧,以太中的波动就非常明显地不能如此。自然在最后终竟组成于我们所能真确地理解的东西,这似乎太奇怪了,而且简直是太好了!然而由此可见“外在世界与心灵的观念属于同一性质”,这单纯的解答,是无往而不适用!

这三节是最精要的地方:第一节、阐明旧物理学的错误,即否定了独立于心灵以外之唯物论。第二节说“即由我们知觉组成”,乃建设了唯识论。所云“事实上主观间与客观间并没有截然的区别,二者形成一不可分的整体,那就是自然”,便是见相分同为一自体分之识三分义。此文本说有质点比喻与波动比喻,质点比喻、浅似顺世极微论或深似小乘一切有义;波动比喻、旧为以太论。而此文阐明“即为知觉自身”,则成为“藏识论”了。认识波或不认识波都不离识,故外境的世界与内心的观念,属于同一性质了。

旧物理学显示给我们一个牢狱似的世界,很少像是能够居住的地方。新物理学显示给我们的世界,却是一栋比较空阔的房子,虽然它里面的门也许不一定全开著──那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开始推测它该有容纳我们自信具有的那种自由的余地;至少、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依著自己的愿望创造任何事物,可以度著感情的、理智的、奋斗的生活。这世界似乎可以成为一个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不仅是一个禽兽的栖息所。

新物理学显然包含著许多哲学的涵义,但这些却很不容易用言语来描述。他们不能简括于流行的通俗科学著作中所喜欢讲的那一套过于轻躁的话,譬如“唯物论死去了”,或是“物质消灭了”之类。事态毋宁说是这样:唯物论与物质,二者都必须在新的认识的光辉下从新予以定义。这样地做了之后,唯物论者就得决定科学所能允许的那种唯物论,是否仍旧可以叫做唯物论;剩下来的属于物质的东西,是否仍旧可以叫做物质,抑或必须叫做别的东西,那纯粹只是一个名词的问题。

此结论虽极温和的不肯说“唯物论死去了”,“物质消灭了”,其实、在新的认识光辉下,唯物论已经变成唯识论了,已没有离识而存在的物质了。局脊于旧物理学的唯物论之禽兽栖习所中者,犹在大讲其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盍亦解放到新物理学显示给我们的唯识论世界之比较空阔的房子中,来过些和合舒适的人类生活。从完全不同途径的科学物理学,竟走通了唯识的宇宙观,我们佛学者,固然惊异,然使现代物理学的科学者,知道了二千年前,已有从不同迹径上,更加精奥地实证,且说明了的法相唯识学,其狂喜又当何若?由此,大乘法相唯识学,实有迅传欧美的需要! (见海刊十八卷四期)

  


猜你喜欢
  卷之十·佚名
  八风砍不动·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佚名
  天然是禅师梅花诗·函昰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一卷·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二卷·世亲
  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怨天尤人易著魔·印光
  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论本第十三至第十五)·遁伦
  卷第十·佚名
  卷第二十五·道宣
  卷四百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五·彭定求

        卷55_1 【倬彼我系】王勃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 杨亿·唐圭璋

      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生于开宝七年(947)。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992)赐进士第。历著作佐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卒于天禧四年(1020)年,年四十七。   少年游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

  • 卷十二·邵雍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十二      宋 邵雍 撰心耳吟 意亦心所至言须耳所闻谁云天地外别有好乾坤 人鬼吟 既不能事人又焉能事鬼人鬼虽不同其理何尝异 梦中吟 梦里常言梦谁知觉後思不知今亦梦更说梦中时 日中吟

  • 第四折·佚名

    (净扮清江浦驿官上,诗云)我做驿宰忒伶俐,吃辛吃苦都不气。接了使客转回来,闲向官厅调百戏。自家是清江浦驿丞。打扫的这官厅干干净净,昨日报帖来说道,金御史老爷今日船到,须索迎接去。远运的望见,敢是金老爷来了也。(金御史

  • 石屏词·戴复古

    大江西上曲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风流人物,扣公一世雄也。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

  • 卷435 ·佚名

    徐照 陈保之访宿 不作王侯客,一身如散仟。 少闻人世事,多欠酒家钱。 省语初如傲,高文旧已传。 去灯烧蜡炬,相对坐茫然。 徐照 陈待制五月十四日生朝 羲辔迟中夏,生贤国世宁。 隔宵蟾欲满,经

  • 卷六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三周朴周朴字太朴吴兴人避地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黄巢寇闽欲降之朴不从遂见害诗一卷题甘露寺层阁叠危壁瑞因【一作因成】千古名几连杨子路独倚润州城云近衔江色鵰高背磬声僧居上方久端

  • 顾正红之死·田汉

    人物顾正红工人代表A、B、C、D、E、F、G……女工A、B、C、D、E……童工A、B、C、D……养成工A、B、C………大 班――日华纱厂日监督。警 长厂警1、2、3、4&he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冬十月乙未朔上率百官遥拜二帝 右朝散大夫提举淮南东西路茶盐公事蒋璨直秘阁上召璨入对乃有是命璨初除不带茶字当时张澄改除乃并以茶事归监司耳丙申诏诸路州军将西北流移无归人民情愿充军堪披带

  • ◎职官十二·徐天麟

    ○告宁(休沐)告归。(高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赐得带绶印,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

  • ◎不幸奉军为野兽·宣南吏隐

    奉军在京畿一带,威焰炙手者,三载于兹矣。京城市民每提大兵(奉军自命名曰大兵,言有别于寻常小兵也)衔名,闻者股剽,大有张文远威震逍遥津后能止江南小儿夜啼之声势。故当战事开始,无论何方人,皆有一种不自知所以然之心理。盖人人

  • ●平闽纪卷之十三·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告示示沿边各营示营盘并泉州城门禁兵丁赌博示泉州水门示谕伪官兵目示各营汛示谕东豫兵丁示泉州四门示兴化、惠安等处晓谕海岛居民示海澄县出示石码等处严禁私宰耕牛示泉州府示泉城兵民示双门等处示双门

  • 论语集说卷九·蔡节

    宋 蔡节 撰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嵗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存性编卷一·颜元

    驳气质性恶程子云:“论性论气,二之则不是。”又曰:“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朱子曰:“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而又曰:“既是此理,如何恶?所谓恶者,气也。”可惜

  • 张丘建算经·张丘建

    古代数学名著。北魏张丘建著。共三卷,成书在484年之前。现传本保存92个问题(卷中缺最后几页,卷下缺2页)。所载问题大部分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有关测量、纺织、交换、纳税、冶炼、土木工程和利息等,涉及面广。就

  • 后观石录·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撰。该书叙录了毛氏平生所见寿山石精品四十九石,计三十六则。康熙二十九年( 一六九○)成书。

  • 笛渔小稿·朱昆田

    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

  •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瑞白明雪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是由明明雪说,寂蕴编写,总共十八卷。卷一至卷三收上堂、小参、夜参;卷四至卷五收茶话;卷六至卷七收问答机缘;卷八至卷十三收颂古、诗偈等;卷十四至卷十六收书复、参请因缘等;卷十七至卷十八收塔铭、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