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 醯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尊者醯摩迦曰: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自为解说事

 此皆受卖说 此皆增思择(妄想)

 我已不喜彼

(一〇八四)

“人人曾语我解说事”[之句中],“事”者,是婆和利婆罗门及其他彼之阿阇梨(师)等解说自己之见,自己之忍、自己之意欲、自己之持说、自己之意乐、自己之意趣,说、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之事。此是“人人曾语我解说事”[之义]。

“尊者醯摩迦曰”[之句中],“曰”(斯)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醯摩迦”者,各……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醯摩迦曰”[之义]。

“瞿昙教之前”者,是由瞿昙教之前,由瞿昙教之外,由瞿昙教之以前,由瞿昙之教、佛之教、胜者之教、如来之教、阿罗汉之教开始。此是“瞿昙教之前”[之义]。

“有斯应有斯”者,实有已有如斯,实应有如斯。此是“有斯应有斯”[之义]。

“此皆受卖说”,一切此受卖(传闻)之说。由传说,由传承,由藏经之说,由思择,由推论,由行相之审思,由见、省、思、忍者,而非自己自知通之语者,非语自现见法者。此是“此皆受卖说”[之义]。

“此皆增思择”者,是一切增此思择、增寻、增思惟、增欲寻、增恚寻、增害寻、增亲里寻、增国土寻、增不死寻、增关系向他人之怜悯寻、增关系于利得恭敬赞叹寻、增关系于不轻贱寻。此是“此皆增思择”[之义]。

“我已不喜彼”者,是我已无所得,无证得,无护得。此是“我已不喜彼”[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醯摩迦曰:

“瞿昙教之前 人人曾语我

 有斯应有斯 自为解说事

 此皆受卖说 此皆增思择

 我已不喜彼”

 然则尊师语我法 牟尼!害破渴爱者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一〇八五)

“然则尊师之语我”[之句中],“尊师”者,是言世尊。“语法”[之句中],法者,是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而完全圆满遍净梵行之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涅槃、至涅槃之行道。请语[此法],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尊师语我法”[之义]。

“牟尼!害破渴爱者”[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害破渴爱[者]”,是害破渴爱、舍断渴爱、令寂灭渴爱、舍遣渴爱、令安息渴爱乃不死、涅槃。“牟尼者”,言智为牟那……乃至(八四页以下参照)……超着与网者,此是牟尼。此是“牟尼!害破渴爱者”[之义]。

“知彼有念而行作”[之句中],“知彼”者为彼之知解、考量、度知、辨知、明了。[即]“一切行是无常”之知解、考量、度知、辨知、明了。“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是无我”……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之知解、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有念”者,是由四行相而有念。[即]对身修习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〇页参照)……言彼为有念。“行”者,是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知彼有念而行作”[之义]。

“可度世间之爱着”[之句中],爱著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爱着”由何义而为爱着耶……乃至(八九页参照)……能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世间”者,于恶趣世间、人世间、天世间、蕴世间、界世间、处世间。“可度世间之爱着”者,是世间所有之爱着,彼爱著有念而可度、越度、度过、超越、可离越。此是“可度世间之爱着”[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然则尊师语我法 牟尼!害破渴爱者

 知彼有念而行作 可度世间之爱着

醯摩迦!

 兹见闻觉识 对诸可爱色

 除去诸欲贪 无死涅槃句

(一〇八六)

“兹见闻觉识”[之句中],“见”者,是以眼见之。闻者,是以耳闻之。“觉”者,是强觉。[即]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触者。“识”者,以意知之者。此是“见闻觉识”[之义]。

“醯摩迦!对诸可爱色”[之句中],“可爱色”者,于世间所有可爱色、可意色。[即]眼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耳、鼻、舌、身、意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香、味、触、法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眼识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眼触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触。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想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想、香想、味想、触想、法想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思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爱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寻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寻、香寻、味寻、触寻、法寻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色伺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声伺、香伺、味伺、触伺、法伺于世间是可爱色、可意色,此是可爱色。“醯摩迦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

“除去诸欲贪”[之句中],欲贪者,是对诸欲之欲欲、欲贪、欲喜、欲爱、欲爱情、欲热恼、欲昏迷、欲缚着、欲暴流、欲轭、欲取、欲贪盖。“除去欲贪”者,是欲贪之舍断、欲贪之寂灭、欲贪之舍遣、欲贪之安息、不死、涅槃。此是“除去欲贪”[之义]。

“无死涅槃句”者,是涅槃句、救护所句、避难所句、依据句、无畏句。“无死”者,是常恒、常恒不变易法,此是“无死涅槃句”。故世尊宣示:

 醯摩迦!

 兹见闻觉识 对诸可爱色

 除去诸欲贪 不死涅槃句

 了知此有念 现世善寂灭

 人人常寂静 能度世爱着

(一〇八七)

“了知此有念”……[之句中],此者,是不死、涅槃。[即]所有彼一切行之止、一切依之舍遣、渴爱之尽灭,是离贪、灭、涅槃。“了知”者,是了知、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即]了知“一切行无常”,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无我”……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了知“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所之者,是阿罗汉漏尽者。“有念”者,由四原因而有念。[即]对身修习身随观念处而有念……乃至(三〇页参照)……彼言为有念。此是“了知此有念”[之义]。

“现世善寂灭”[之句中],“现世”者,是现世(能见法)、能知法、能考量法、能度知法、能辨知法、能明察法、[即]“一切法无常”……乃至(一九页以下参照)……“所有集法皆是此灭法”,而见法、知法、考量法、度知法、辨知法、明察法。“善寂灭”者,是贪之消灭故是善寂灭,瞋之消灭故是善寂灭,痴之消灭故是善寂灭,忿、恨……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消灭故是善寂灭。此是“现世善寂灭”[之义]。

“人人常寂静”[之句中],“寂静”者,是贪之寂故是寂静,瞋之寂故是寂静,痴之寂故是寂静,忿、恨……乃至(四一页参照)……一切不善行之寂故,寂止故、寂静故、烧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是寂、寂静、寂灭、消灭、安息。此是寂静。人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常”者,是于常、于一切情况、一切时、常时、恒时、于常恒不绝、次第而如水波之生[不间断]、于世间、相续、相接、食前、食后、于初夜、中夜、后夜、于新月(黑分)、满月(白分)、于冬季、夏季、于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此是“人人常寂静”[之义]。

“能度世爱着”[之句中],“爱着”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爱着”者,是由何义而为爱着耶……乃至(八九页参照)……能扩大扩展,此是爱着。“世”者,是世间、恶趣世间……乃至(八九页参照)……于处世间。“能度世爱着”者,是于世间所有之爱着,广彼世间之爱着而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是“能度世爱着”[之义]故世尊宣示:

 了知此有念 现世善寂灭

 人人常寂静 能度世爱着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醯摩迦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八[毕]

猜你喜欢
  卷八·僧祐
  佛说三转法轮经·佚名
  卷第四十二·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四·代智旭
  卷第六·道世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摩登伽经卷上·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第五集 星·佚名
  卷三百四·佚名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丁集第十一·钱谦益

    严少师嵩一十七首【山塘】山塘深且广,逦迤抱山麓。隔浦见人家,依依桑柘绿。日落烟水寒,绕塘飞属玉。【仰山】石磴盘秋萝,危亭出峰树。行人上山道,望望云飞处。洞口晓钟声,林僧独归去。【东堂新成二首】

  • 傅序·曾极

    右曾极咏建康故迹之作。凡七绝百首。乾隆时四库馆开,浙江鲍士恭以此帙进。提要于其词旨之悲壮,用事之乖舛,言之綦详。然鲍本仅九十三首,吾乡朱氏述之复取《方舆胜览》、《建康志》补五首,尚缺其二,至今无从搜求,考景建之为人

  • 鸿猷录卷十三·高岱

    高岱 剿平蜀盗 兴复哈蜜 剿清平苗 再平江西 ○剿平蜀盗 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皆四川保宁人廷瑞行山中得古弃印亡何又得一剑自谓有天瑞时保宁刘烈反僭称王廷瑞等遂以所得印剑煽惑民正德四年冬聚众反刘烈众侵掠陜西官兵讨败

  • ◎萨镇冰勤俭可风·宣南吏隐

    萨镇冰字鼎铭,闽人,为中国海军前辈。民国二年冬,曾一度为上海之警察督办,出入必乘电车。其至海上,虽寓别克登饭店,然仅二等室计价亦不甚耗费。先是有仆某,性质与主同道,萨爱其勤俭,以女妻之。仆天资亦颇聪俊,成婚后,折节读书,不五

  • 七五 四百年前·周作人

    百草园里的人物差不多都简略的讲到了,现在综结一下,上溯一点上去,谈一谈先代的事情。会稽姓周的大族很不少,但和我们都是同姓不宗。他们家谱上的世系从南北宋列记下来,有的可以上达汉唐,有五六十代之多,我们的便不行,从始迁祖

  • 乐韶凤传·张廷玉

    乐韶凤,字舜仪,全椒人。博学擅长文章。于和阳谒见太祖,从太祖渡江,参与军事。洪武三年(1370),授予起居注,多次得以晋升。六年任命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制定教练军士的法则。改任侍讲学士。与承旨詹同修正解释

  •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司马迁

    万石君【正义】:以父及四子皆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正义】:洺州邯郸本赵国都。姓石氏。赵亡,徙居温。【正义】:故温城在怀州温县三十里,汉县在也。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

  • 第二节 英国人作鸦片买卖·蒋廷黻

    在十九世纪以前,外国没有什么大宗货物是中国人要买的,外国商船带到中国来的东西只有少数是货物,大多数是现银。那时经济学者,不分中外,都以为金银的输出是于国家有害的。各国都在那里想法子加增货物的出口和金银的进口。在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二十六户部十一度支科经费国朝赏赐用钞锭胡椒苏木铜钱幷银两衣服等项不一其系礼兵二部掌行者具见各部惟岁给军士冬衣布花等件系本部掌行故备载於此诸司职掌凡在

  • 吴德生·佚名

    吴德生先生小传吴先生名经熊字德生浙江甯波人其尊人曾任甯波总商会第一任会长知名士也先生少从父学敏悟过常儿旋入沪江大学改入北洋大学卒业于法科复入东吴大学法学院专攻中国法律民国九年以第一人卒业先生夙抱大志即

  • 卷四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丈补遗卷四十日本山井鼎物 观 撰毛诗注疏第八【八之一】存旧毛诗卷第八豳七月诂训传第十五毛诗国风郑氏笺豳谱考异宋板疏金縢勤云居东【二叶左四行】勤作直 由其积德直民【七行】直作勤谨按

  • 第五章 节欲·佚名

    伊川先生对张绎说:“我出生时体气薄弱,三十岁变得强盛,四十五十以后才完备。现在七十二岁了,比较一下筋骨,和壮年时没啥不同。这都是平时清心寡欲而形成的。”张绎说:“先生难道是因为体气薄弱才重视保命修身的?”伊川说

  • 卷目·李光地

    日讲春秋解义卷目   经部五 春秋类第一卷隐公【元年之二年】第二卷隐公【三年之四年】第三卷隐公【五年之七年】第四卷隐公【八年之十一年】第五卷桓公【元年之三年】第六卷桓公【四年之八年】第七卷桓公【九年之

  • 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佚名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阿兰若比丘品第五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自言阿兰若比丘。世尊,齐几所名阿兰若比丘。齐几所名乞食比丘。齐几所名畜粪扫衣比丘。齐几所名树下比丘。齐几所名冢间比丘。齐几所名露处比丘。佛

  • 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太虚

    ──二十一年十一月在厦门新青年会讲──厦门在中国已成了一个新兴的都市,在这新兴都市的厦门而成立贵会──新青年会,我今天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在座的诸君聚首一室,觉得非常的欢喜!所谓新青年会,必定负有能抓住新时代的新

  •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三·佚名

      南无无忧佛 南无住持速力佛 南无妙喜佛 南无自在作佛 南无无边声佛 南无然灯作佛 南无宝光明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择说佛 南无择声佛 南无胜藏积吼王佛 南无降伏金刚坚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宝火佛 

  • 中三下·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三下三十四(佛在舍卫。妇人将还夫家。辨食频施。经时不还。夫别取妇。又取商客食分路中数施为贼所劫。因此二缘合制一戒)。列缘第一指上标名。第三疏云。即戒本中无病过受。则知开有病也。第四疏

  • 西斋话记·祖士衡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祖士衡撰。原书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 《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