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集

一〇〇(四、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净手之乞者,最后身之婆罗门,为无上之内科医、外科医。汝等为我实子,由口生、由法生,依法为法之后继者,非财之后继者。诸比丘!此等有二施,为财施及法施。诸比丘!此等二施中,法施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均分,有财均分及法均分。诸比丘!此等二均分中,法均分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摄益,为财摄益及法摄益。诸比丘!此等二摄益之中,法摄益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供养,为财供养及法供养。诸比丘!此二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切有类如来愍 法之供养为不惜

 有之彼岸人天到 有情归命于如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〇一(四、二)

“诸比丘!此等四为琐物而易得,且此等为无诃责者。四之为何?衣之粪扫衣为琐物而易得,且此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食物之饭团为琐物而易得,且此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坐卧树下为琐物而易得,且彼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作家畜之尿为药品是琐物而易得,且为无诃责之物。实诸比丘!此等之四为琐物而易得,且彼为无诃责之物。是故,诸比丘!比丘依琐物且易得之物而满足,我谓此为沙门分。”

“不恶琐琐易得物 衣食卧药心满足

 就此四物心离苦 快乐之敌无能击

 比丘知足不放逸 沙门保法应修者”

一〇二(四、三)

“诸比丘!我说知者、见者有有漏之尽,非不知者,非不见者。然诸比丘!于知何者、见何者有有漏之尽?诸比丘!此为苦!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苦之因,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苦之灭尽,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到苦灭尽之道,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实诸比丘!如是知者见者有有漏之尽。”

“勤学有学者 能行直道者

 灭尽[烦恼]上 知根第一智

 更知解脱者 胜有解脱智

 尽世离轮回 生智于漏尽

 放任懈怠者 无智为愚者

 一切绊离脱 不能到涅槃”

一〇三(四、四)

“诸比丘!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若‘此是苦’不如实知,‘此是苦因’不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尽’不如实知,‘此是到苦灭尽之道’,亦不如实知。诸比丘!我不以彼等为沙门或婆罗门,于诸沙门中不思为沙门,于诸婆罗门中不思为婆罗门,且命终之时,于现法彼等不能以自通知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未到达实证。是故,实诸比丘!如何之沙门婆罗门若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因,如实知苦之灭尽,如实知苦灭尽之道,诸比丘!以彼等为沙门或婆罗门,且于诸沙门中思为沙门,于诸婆罗门中思为婆罗门,且命终之时,于现法彼等以自通知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住于到达实证。”

“不知苦与苦之因 何处皆苦无不现

 又复不知苦灭道 心慧解脱遗失者

 不得根绝生老到 虽然知苦与苦因

 何处皆苦无遗者 又知苦灭之行道

 能持心慧解脱者 不到生老得根绝”

一〇四(四、五)

“诸比丘!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之比丘为说谕者、教授者、说示者、训诫者、使感动者、使满足者、正法完全说明者。是故,诸比丘!我告如是比丘众所闻之事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近如是比丘众甚为有益,诸比丘!我告侍斯比丘众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随念斯比丘众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模仿斯比丘众甚为有益。所以者何?诸比丘!对斯比丘众奉仕尊敬扈从者,若戒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定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慧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解脱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解脱智见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如是,诸比丘!彼等言为教师,言为商主,言为离过患,言为灭闇者,言为与明者,言为荣光辉耀者,言为放光彩者,言为揭炬火者,言为与光者,言为圣者,言为具眼者。”

“心镇气高正生者 知因而知悦之生

 照辉正法放光辉 与光与明贤伶俐

 为具眼者离过者 持有正智实闻法

 贤者深知生之灭 不往后有离生死”

一〇五(四、六)

“诸比丘!比丘生起渴爱处,此等为四爱生起之因。四之为何?诸比丘!比丘因衣服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比丘因团饭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比丘因坐卧处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因此处之有,彼处之有,比丘生起渴爱处。”

“爱为第二者 长时有流转

 此处彼处有 不超轮回有

 于爱生之时 能知此过患

 无爱心不执 比丘将游行”

一〇六(四、七)

“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梵天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古天人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先师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应受崇拜者之家。诸比丘!所谓梵天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古天人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先师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应受崇拜者,此乃父母之谓。所以者何?诸比丘!父母是子等大照顾者、保护者、养育者、引导此世者。”

“梵天与先师 家庭之父母

 子等应供养 爱愍子孙者

 如此实智者 饮食与衣床

 涂身与沐浴 以之清洗足

 归命于父母 应与施恭敬

 智者为如此 以之事父母

 为世所称赞 逝将乐天上”

一〇七(四、八)

“诸比丘!婆罗门及居士为卿等之大援助者,彼向卿等供养衣服、团饭、坐卧处、疾病之药品道具等,诸比丘!虽然卿等亦为婆罗门及居士之大援助者。不论如何?初善、中善、终善指示彼等之法,具义、具文使知无比类圆满清净之梵行。如是,诸比丘!相互支持和合,将横断瀑流,为正灭苦而住梵行。”

“有家与无家 互相合支持

 无此之安逸 为悟正法者

 住家衣资具 由有家者济

 危害之避难 由无家者受

 有家在家者 善逝为凭借

 信阿罗汉者 圣慧入三昧

 于是应修法 往至善趣道

 乐往天界者 怀望自成悦”

一〇八(四、九)

“诸比丘!若比丘众欺瞒、任性、多言、虚伪、不为专心处者,诸比丘!此非我比丘。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离法、律,又诸比丘!彼比丘于此之法、律不增长、发达、开发。然,实诸比丘!不欺瞒、不多言、贤慧、不任性,为专心处之比丘,诸比丘!彼等实是我比丘僧。诸比丘!彼比丘僧不离此法、律,诸比丘!彼比丘僧于法、律达增长、发达、开展。”

“诈顽喧虚伪 高傲不专心

 正自觉者示 于法不进步

 不诈无骚贤 不顽为专心

 正自觉者示 于法为进步”

一〇九(四、一〇)

“诸比丘!犹如人于河流乐气嬉气前行时,岸边站立之具眼者曰:‘君!君何故从河流乐气嬉气前行耶?此河之下有波、有涡、鳄鱼栖、夜叉栖、河下有湖水,君!君至其处,死或可受死等之苦。’彼时,诸比丘!彼人闻彼之声,以手足横断水流[而出]。实诸比丘!我说此譬喻欲为教之义。此为如斯之义:诸比丘!所谓河流,即此爱之谓。诸比丘!所谓乐气嬉气,即此六内处之谓。诸比丘!所谓河下之湖水,即此五下分结之谓。诸比丘!所谓有波,即此忿与绝望之谓。诸比丘!所谓有涡,即此五欲乐之谓。诸比丘!所谓鳄鱼栖、夜叉栖,即此女人之谓。诸比丘!所谓横断流,即此出离之谓。诸比丘!所谓手足横断水流,即此精进努力之谓。诸比丘!所谓立于岸边之具眼者,即此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谓。”

“如舍诸欲苦与共 来世将有静安宁

 心解脱者有正智 到处解脱触涅槃

 住于梵行识 [四谛]识世之终到彼岸”

一一〇(四、一一)

“诸比丘!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若比丘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步行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醒卧之时,比丘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醒卧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然则,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步行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诸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虽坐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若卧醒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

“亦行亦立 亦坐亦卧

 基于恶家 怀寻思者

 入于恶道 已痴且弱

 比丘不胜 不证菩提

 亦行亦立 亦坐亦卧

 止寻思者 乐寻思止

 入于善道 已智且强

 比丘已胜 证大菩提”

一一一(四、一二)

“诸比丘!住具足戒,具足波罗提木叉,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与行处,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应学自学处。诸比丘!住具足戒,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与行处,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对学自学处者,诸比丘!此上当有何所作。诸比丘!若步行时,比丘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沈、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为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立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沈、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为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精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卧醒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

“若为步伫与坐卧 [肢]可屈伸比丘心

 进于前横后地时 五蕴之法见生灭

 如此笃静住不夸 心为心静直常学

 如斯比丘谓断除 被人称为果断者”

一一二(四、一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如来为离世间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因,如来是舍世间因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如来实证世间之灭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之道,如来修至世间灭之道者。诸比丘!如来完全已自觉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及人俱,对世间能见、能闻、能思、能识、能达、能遍求、能回想、能思考,故言为如来。又诸比丘!如来由完全自觉为无上正等觉之夜,至般涅槃于无余依涅槃界之夜,于此之间已说一切法语为如而非不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说如、行如;行如,彼之为如说。是故说如,彼之行如;行如,彼之说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与人俱,于世间为征服者、非被征服者,见一切之权威者,故言为如来。”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切世间为如实 遍知一切之世间

 已由一切世间离 一切世间无比者

 贤者世间胜一切 脱离一切世间累

 彼为最上之寂止 彼悟无畏之涅槃

 一切无恼尽有漏 切断轮回此之佛

 一切之业已得亡 灭尽烦恼为解脱

 此之应供无上佛 演说胜法狮子吼

 与天俱世转梵轮 天与人信佛之教

 御者中之优御者 隐者中之寂静仙

 解脱中之最上者 度脱中之最胜者

 群行归命大无畏 与天俱世无等者”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集终了

摄颂曰:

婆罗门(一〇〇)四(一〇一)知(一〇二),沙门(一〇三)戒(一〇四)爱(一〇五)梵(一〇六),大之援助者(一〇七)欺骗(一〇八)与诸人(一〇九),步行(一一〇)具足(一一一)世(一一二),此等为十三。

在于如是语经为一一二经。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一)·太虚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末)·窥基
  山庵杂录序·无愠
  虚空孕菩萨经卷上·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六·玄奘
  附录·千岩元长
  卷第一百六十九·佚名
  护命法门神咒经·佚名
  佛说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八·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十卷·世亲
  佛说法集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佚名
  卷二十九·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龙紫蓬·唐圭璋

      齐天乐   题滕王阁   雨帘云栋重寻处,青红半空飞去。槛影侵鸥,檐光送雁,摇荡秋容千里。歌珠舞翠。怎禁得无情,一江流水。可是西山,半眉新绿向人觑。   千年留下胜赏,尽登临无限,须付才思。坏堞闲愁,危樯往恨,欲拍阑

  • ●错转轮·沈泰

    (古越太室山人编醉鹤居士评) 【画堂春】浮云解笑北邙堆,青山似有余悲。须将幻泡破沉迷,造物儿嬉。试向吾身认主,认主人又为谁?针关参透火薪微,说与因依。 撇得下弃身张子,赶的上为友王生。 救错轮勘明水判,再合栊重会刘荆。 △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五·宋濂

        梁曾   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久之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佚名

    弘治九年三月己卯朔○四川长宁县民家楠树生莲花李树生豆荚○辛巳赐秦府永兴王诚澜通鉴纲目从其请也○罚镇番领哨都指挥佥事李钦及分守参将马荣俸各两月坐虏入境杀掠人畜也○晋府义宁王奇渶薨王晋王庶第二子母夫人张氏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佚名

    天启三年二月辛酉朔大学士朱国祚引疾求归

  •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九五清单(第一九三号之粘付)一一四○六—五·佚名

    竹南三、四保粮差进出各款(余春开呈)谨将竹南三、四保粮差,年额进出各款,开列呈电。今开:进款项下:一、年额收各业户应贴辛劳,共银贰百壹拾元。出款项下:一、年应贴首保备差备办迎春、开征费用银五元。又

  • 战国策卷六·鲍彪

    宋 鲍彪 注赵【初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髙阳郑□乡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渤海之东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安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襄子【简子子 定王十六年戊子

  • 卷三十·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三十宋赵汝愚 编帝系门皇太子上上真宗乞早建储闱    田 锡臣窃覩唐宪宗即位改元元和四年冬十月御宣政楼册皇太子又按李绦论事集元和三年翰林学士李绦等上言曰古先哲王以天下为大器知一

  • 气象台与钦天监·齐如山

    近来社会中的舆论,对于气象台的报告,恒表不满,说报告的情形多数靠不住,这种谈论,屡见于报端,不必详举。按说世界上的事情,多是瞬息万变,天气更是如此。故杜甫诗有“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之句。最流行的谚语

  • 逢遇篇第一·王充

    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进在遇,退在不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

  • 管子补注卷十四·刘绩

      水地第三十九       短语十三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苑囿城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谓生于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言水材美具备其润泽若气以支持于地者若筋分流地上若脉也】故

  • 春秋辨义卷十六·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宣公一癸丑○匡王五年元年○晋灵十三年齐惠公元年卫成二十七年蔡文四年郑穆二十年曹文十年陈灵六年杞桓二十九年宋文三年秦共公稻元年楚庄六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谷梁传继故言即位与闻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詹

  • 七、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虽中国的无学理根据的医药学,可贡献给世界,予以丰富的研究与发明之

  • 卷二十三·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三吴江陈启源撰颂周颂周颂三十一篇朱传之与序合者清庙我将时迈思文振鹭丰年有瞽潜有客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酌般凡十五篇其迥与序别者天作昊天有成命执竞臣工噫嘻雝载芟良耜丝衣凡九篇天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一·慧立

    沙门慧立本 译彦悰笺起载诞于缑氏终西届于高昌法师讳玄奘。俗姓陈。陈留人也。汉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钦后魏上党太守。祖康以学优仕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孙因家。又为缑氏人也。父慧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

  •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

  • 钦定西清古鉴·梁诗正

    清梁诗正等编撰。本书是梁诗正等奉乾隆皇帝之命,模仿《宣和博古图》体例,于乾隆十六年(1751)编撰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由内府刊刻。全书凡40卷,卷首列有奉旨办理诸臣,分为监理、编纂、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