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品 目真邻陀品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初成正觉,住优楼比螺尼连禅河畔目真邻陀树下。尔时,世尊结跏趺坐,继续坐享七日间解脱乐。时,非时云起,七日之间,大雨续降,寒风袭来。目真邻陀龙王,由自栖出,来至佛处,以身七层绕世尊,镰首张立,[后于佛顶而思惟:]“寒气勿触世尊,暑气勿触世尊,虻、蚊、风、热、蛇勿触世尊。”七日已,世尊出定而起。目真邻陀龙王知空霁云去,由世尊身解盘蜷,变己为儒童之姿,合掌续礼世尊,立于佛前。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知足而闻法者,智见者独居乐。于世不害生命,为无瞋自制乐。离贪及离欲者,是为世之快乐,调伏我慢为最上之安乐。”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托钵食后归来聚集于集会堂众多比丘之间,引起如是话题:“诸法友!摩揭陀之洗尼耶频毗沙罗王与憍萨罗之波斯匿王,此等二王之中,何者多蓄财、多用财、多伏藏、有大国土、有多乘物、有大兵力、有大神通、有大威力?”彼时,彼诸比丘之间所起话题尚未终止。世尊至日暮由独坐而起,至集会堂,着所设之座,坐已,世尊言诸比丘曰:“汝等比丘!汝等今依如何话题而聚集?汝等比丘!汝等之间引起如何之话题未至终了?”[诸比丘]答曰:“大德!食后……于我等之间引起如次之话题:‘诸法友!摩揭陀之洗尼耶频毗沙罗王与憍萨罗之波斯匿王,此等二王之中,何者多蓄财……有大威力?’大德!在我等之间所起之此话题尚未终了。然此时,世尊进来。”世尊曰:“诸比丘!作如此之谈话,对汝等善男子以信出家而为无家之身者为不适合。诸比丘!对汝等聚集者应为二事,即法谈与尊贵之沉默。”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此世诸欲乐,与及天上乐,不值爱尽乐,十六分之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众多小儿在舍卫城与祇陀林之间以杖杀蛇。世尊晨早,着内衣持钵衣,往舍卫城托钵。世尊见彼众多小儿等在舍卫城与祇陀林之间,以杖杀蛇。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为求己安乐,以杖害生类,此等于未来,无得安乐事。

 续求已安乐,不杖害生类,此等于未来,将得安乐事。”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被尊重、敬重、贵重、供养敬奉,多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及疾病医药等资具,[一之一〇参照]比丘众亦被尊重、敬重……乃至得……疾病医药资具。然外道普行沙门等不被尊重,不被敬重,不被贵重,不被供养,不被敬奉,不得衣服、饮食、坐卧具及疾病医药等资具。彼外道普行沙门等,因世尊及比丘众之受尊敬为不得安忍,则于里巷及森林见比丘等以不净粗暴语,怒恼诽骂。众多比丘诣世尊之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彼诸比丘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世尊今被尊重、敬重……乃至得……资具,比丘众亦被尊重或敬重……乃至得……资具。然外道普行沙门等不被尊重,不被敬重……乃至不得……资具。大德!彼外道派普行沙门等以世尊及比丘众之受尊敬为不得安忍……乃至……怒恼诽骂。”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里巷与森林,己触乐苦者,其勿归于己,又勿归于他。触依本质而有触,无本质者依何触而有触?”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伊车能伽罗村一优婆塞,因有事来至舍卫城。彼优婆塞于舍卫城事毕诣世尊之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告坐于一隅之优婆塞曰:“优婆塞!汝久念来此得否闻法耶?”优婆塞答曰:“大德!我久念欲来此处拜谒世尊。然为诸种事务所阻,未能即来。”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多闻之人能觉法,未持何物亦安乐。汝见!人对人恋着,为有一物续着恼。”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婆罗门族一普行外道沙门妻,怀妊将出产。彼妻告[外道]夫言:“婆罗门!汝往得供妾出产用胡麻油。”如是言已,彼夫告妻云:“然我由何处可为汝得胡麻油?”彼妻再言夫曰:“婆罗门!汝往得供妾出产用胡麻油。”彼夫再告妻云:“然我由何处可为汝得胡麻油?”彼妻三度言夫曰:“婆罗门!汝往得可供妾出产用胡麻油。”彼时,憍萨罗波斯匿王布施醍醐味胡麻油,沙门婆罗门欲饮可至饱足,不许携出。彼普行外道作如是思惟:“憍萨罗波斯匿王……不许携出。我往憍萨罗波斯匿王施处,欲饮胡麻油至饱归家吐出如何?以供妻出产之用。”彼普行外道则赴憍萨罗波斯匿王施处,欲饮胡麻油,至饱已,急速归家,然坐立不能,痛苦其极,辗转反侧。世尊晨早着内衣持钵衣,入舍卫城托钵,世尊见普行外道痛苦其极,辗转反侧。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实无何物是安乐,通吠陀者无一物。人向人有恋着心,为一物而所烦恼。”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一优婆塞有一人独子,甚为钟爱,甚是喜乐,而死去。时,优婆塞等,衣服濡湿,毛发濡湿,于晨早诣世尊处,礼敬[世尊]而坐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优婆塞等曰:“汝等优婆塞!汝等何故衣服濡湿,毛发濡湿晨早而来此处?”如此言已,彼优婆塞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我一独子甚为钟爱,甚是喜乐,而死去。是故我等衣服濡湿,毛发濡湿,晨早而来此处。”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诸天群与诸多人,俱缚爱相必有苦。福报尽时死王擒。[智者]日夜不放逸,舍弃可爱之色相,掘死王饵超苦根。”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军持城军持处林。尔时,拘利人女子名苏婆波娑怀妊七年难产七日。彼女痛苦剧烈,然彼依三意念,忍耐此苦:“念世尊实自证悟,宣说舍苦法之正等觉者。念彼世尊诸弟子众,实有善行舍苦法者。念彼涅槃,无有众苦,实为安乐。”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呼己夫作如是言:“夫!汝赴世尊之前。赴而依我语头面礼世尊之足。奉问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安,有气力,住于安乐否?告[世尊言]:‘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头面礼世尊足。奉问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安,有气力,住于安乐否?’更如是白世尊:‘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怀妊七年……乃至……出产难涩。彼女辛苦……乃至虽觉烈痛,依如是三意念耐忍彼苦。即世尊实自证悟……乃至念涅槃无有众苦,实为安乐。’”“诺!”彼拘利人应诺彼女子苏婆波娑而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彼拘利人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头面礼世尊足。奉问世尊少病少恼……住于安乐否?更如是白世尊:‘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怀妊七年……乃至……难涩。彼女辛苦……乃至虽觉烈痛,依如是三意念忍耐彼苦。即念世尊实自证悟……乃至念涅槃无有众苦,实为安乐。’”世尊白:“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安乐、无痛将产无病之儿。”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因世尊之语安乐无痛产下无病之儿。“诺!大德!”拘利子欢受世尊之所说,随喜起座,礼敬世尊,行右绕之礼,归自己之家。拘利子见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安乐无痛产无病之儿,作如是思惟:“[噫!]实不可思议,[噫!]实未曾有,如来有[如此]大神力,大威力。实此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因世尊之语安乐无痛产无病之儿。”大为欢喜,快心满足。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呼己夫作如是言:“夫!汝诣世尊之前,诣已依我语头面敬礼世尊足,而如是白世尊:‘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头面敬礼世尊足。’更如是白世尊:‘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怀妊七年七日出产难涩。今女安乐无痛产无病之儿。彼女以七日之食将供养比丘众。大德!世尊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欲供比丘众俱受七回食供养。’”“诺!”彼拘利子应诺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而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坐于一隅彼拘利子如是白世尊言:“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头面礼世尊足。而如是白世尊:‘大德!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怀妊……难涩。今彼女安乐……乃至……供养比丘众俱请受之事。’”

然彼时以佛陀为上首与比丘众已受一优婆塞招请明日之[供养]食。彼优婆塞为尊者大目犍连之侍者。世尊言尊者大目犍连曰:“目犍连!汝往彼优婆塞处如是语彼言:‘法友!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怀妊……乃至出产难涩。今彼女……乃至……欲为供养。’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行七回供养食已,汝侍者可行供养。”“唯然!大德!”尊者大目犍连应诺世尊,往彼优婆塞,作如是言:“法友!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乃至……将行供养。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乃至……行食供养已,汝可行之。”优婆塞曰:“大德!尊[师]大目犍连若为我财、命、信三法之证者,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可行七回供养食已,我亦欲行。”尊者大目犍连如是言:“法友!我于彼等之中,将为财、命二法之证者,信之证者实为汝自身。”优婆塞曰:“大德!尊[师]大目犍连若为我财、命二法之证者,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行供食,……我当后行。”尊者大目犍连使彼优婆塞满意,诣世尊处如是白世尊言:“大德!彼优婆塞满意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行七回供养食,其后彼当行。”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以佛陀为上首七日间,以优良之硬软食物,用己手供养比丘众至饱谢,使彼儿礼拜世尊及诸比丘众。尊者舍利弗告彼儿言:“儿!汝身体成为健康耶?所得饮食足系命耶?无苦耶?”彼儿曰:“大德!舍利弗!我七年间在血壶中。然身体将如何健康耶?如何[所得]饮食将足系命耶?”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云:“我儿与法将续有谈论。”大为欢喜快心满足。世尊言拘利人女子苏婆波娑曰:“苏婆波娑!汝再望得如是儿耶?”苏婆波娑答曰:“我望再得如是七儿。”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由不快者成快相,不喜者而成喜相,放逸者苦为乐相,克制放逸苦为乐。”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尔时,鹿母毗舍佉因有公务为憍萨罗波斯匿王所系,憍萨罗波斯匿王之裁判,不随鹿母之望。鹿母毗舍佉于日中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毗舍佉曰:“如何?毗舍佉!何故日中而来?”毗舍佉答曰:“大德!妾于此因有公务……乃至不随所望。”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从他之事总为苦,一切主权成为乐。若人有愿为所恼,盖为难超束缚者。”

一〇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阿㝹夷之庵摩罗林。尔时,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或入森林,或坐树下,或入空屋,常如是唱优陀那言:“实亦乐哉!实亦乐哉!”众多比丘等常闻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或入森林,或坐树下,或入空屋,皆唱优陀那曰:“实亦乐哉!实亦乐哉!”闻此而彼等思惟:“汝等法友!迦利瞿陀子跋提梨迦,彼为上流俗人时,如有王者之乐,今修梵行必为不喜。彼忆念此故,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曰:‘实亦乐哉!实亦乐哉!’”诸比丘等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彼诸比丘如是白世尊言:“大德!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曰:‘实亦乐哉!实亦乐哉!’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彼为上流……必为不喜。彼忆念此故,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曰:‘实亦乐哉!实亦乐哉!’”世尊言一比丘曰:“比丘!以我语言比丘跋提梨迦,汝如是云:‘法友跋提梨迦!师招汝。’”“诺、大德!”彼比丘应诺世尊,往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作如是言:“法友跋提梨迦!师招汝。”“诺、大德!”迦利瞿陀子跋提梨迦应诺彼比丘,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隅。世尊向坐于一隅之迦利瞿陀子尊者跋提梨迦如是言:“跋提梨迦!汝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云:‘实亦乐哉!实亦乐哉!’为真实耶?”彼答曰:“然,大德!”世尊曰:“[若然]跋提梨迦!见如何理,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云:‘实亦乐哉!实亦乐哉!’”彼答曰:“大德!我为彼上流俗人欲求王者之乐时,宫殿内守备善设,宫殿外守备亦善施设。城内守备善设,城外守备亦善施设。国内守备善设,国外守备亦善施设。大德!虽有如是守备警护,此我恐怖疑栗度日。然大德!今我或入森林,或坐树下,或入空屋,唯是独身,无恐怖疑栗,乐虽少而从顺活泼,以如鹿之心度日。大德!我见此理,故或入森林……常如是唱优陀那云:‘实亦……乐哉!’”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

“内心无怒离怖畏,超越此生与彼生,安乐而为无忧者,诸天尚不能得见。”

目真邻陀品第二

摄颂曰:

目真邻陀、王与杖、尊敬、优婆塞、孕妇,一人子、苏婆波娑,毗舍佉、跋提梨迦。

猜你喜欢
  乐邦文类序·宗晓
  第十四卷·佚名
  金刚仙论 第五卷·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四·三峰法藏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欧阳竟无
  卷第十六(弥沙塞)·佚名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佚名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窥基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从地理上交通的中心说到国家社会佛法的中心·太虚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诸上善人咏·道衍
  法眼禅师十规论目次·文益
  刊行法眼禅师十规论叙·文益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外扮王伯清上,云)家业消乏命运乖,父丧不举意悲哀。读书万卷青灯下,晓夜凄凄不放怀。小生姓王,名澄,字伯清,乃江右王原举之子。小生年幼,不想父亲亡化过了,止有老母在堂。家私穷薄,停柩在家,无钱埋殡。父亲生前时,说有张公艺,此人

  • ●含中睫巢两集校录·李锴

    辽阳金毓黻撰 铁岭李铁君先生睫巢集六卷后集一卷旧有刊本世不多见光绪戊午吴兴刘翰怡京卿为重刊于维扬民国戊辰袁洁珊丈商诸刘氏将刊版购归奉天公有又于北平书肆购得写本含中集五卷盖即睫巢集之旧名也往读方望溪二山

  • 四集目录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目録三卷十七甲午元旦元旦试笔题钱选岁朝图咏和阗云龙玉如意元旦乾清宫家宴宗藩即席得句盛茂焌岁朝欢讌图即用其韵正月二日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命缓徵川省过兵各州县明

  • 第七六甲谕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二日一一二一二-五·佚名

    新竹知县方,对三皂头役萧嘉给发谕戳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抚民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给发谕戳事。照得本衙门额设各班头役,均有责成,不容旷悬。查三皂头役李益,因年老、误公示革;所遗斯缺,现据皂总役倪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九十五·纪昀

    列传五代 【十五】○五代十五卢文进 李金全 杨思权【尹晖】刘审交 王周高行周白再荣 安叔千 翟光邺 冯晖唐景思 王进常思孙方谏 刘词王环折从阮 娄继英慕容彦超卢文进李金全杨思权刘审交王周高行周白再荣安叔

  • 三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明《经义考》书板现存杭州并据情转谢天恩折·佚名

    三八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明《经义考》书板现存杭州并据情转谢天恩折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四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据情转奏恭谢天恩事。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本年四月初六日奉上谕

  • 李宗勉传·脱脱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考中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黄州教授、浙西茶盐司、江西转运司干官。嘉定十四年(1221),他主管吏部架阁,不久改任太学正。第二年为博士,第三年升为国子博士。宝庆初年,添差通判嘉兴府。宝庆三年(122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原文】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路上听来便在路上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作风。” 【读解】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参住在郑国的时候,一个与他同名

  • 读诗私记原序·李先芳

    芳自童时授诗于黄静轩先生讲周南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据朱注以君子作后妃及郑卫风淫奔之词过半意窃疑之既授易于伯考蒙泉公遂废前业诸不遑究者三十余年矣顷因归田之暇庄诵朱注并考东莱读诗记及十三经注疏大全诸家采其近理

  • 训俭示康译文·司马光

    【译文】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继承廉洁朴素的家风。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红着脸扔掉它。二十岁考中进士,闻喜宴上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ldquo

  • 佛说八部佛名经全文·佚名

    元魏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维耶离奈女树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诸菩萨无央数。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善作。从城中出诣奈女园。到世尊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卻住一面叉手白佛。欲有所问。大圣

  • 成唯識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已說徧行別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頌曰.   [二]善謂信慚愧 無貪等三[三]根 勤安[四]不放逸 [五]行捨及不害.   論曰.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謂信慚等定有

  • 卷第三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二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世界名体志第十五之二东土震旦地里图区域之兴帝喾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舜十二州(以冀州土阔增置并幽营三州)夏禹平水土分别九州。周大封建。盖千八百国。春秋之世见于

  • 佛说净度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神鸟山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二万五千。皆阿罗汉。神通已达。脱于恐畏。已过诸畏。畏无所畏。三脱无碍。空无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其心空寂。皆入空慧。辨才无碍。菩萨七万八千。皆住无

  • 古都·川端康成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

  • 同文算指·李之藻

    十卷。由明代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613),第二年刊行。此书主要依据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明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编译而成,汇中西算术于一编。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算术知识

  • 闺门秘术·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

  • 宝星陀罗尼经·佚名

    又名《大集宝星经》、《宝星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暑30、芥50。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十卷。前者属卷二,后者属卷九,均首尾俱残。此经共十三品,谓佛大显神通,降魔、破魔军,使五百魔女变为男身,大集十方佛,说诸神咒,护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