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五卷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五卷

龙树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复以何义。说名为忧。谓诸有情。由贪欲故。没忧怖中。犹如猛兽。被火围绕。如深渊鱼。置之陆地。如入大海。损其船筏。深心愁戚。恐失身命。如以少水。滴热铁团。将入死门。命不久住。譬如釜中煮豆。弥满腾沸。复增干薪。彼世间人。身处于家。为忧逼切。诸根衰悴。心无暂安。如以酥瓶。近于炎火。当知不久。则为消坏

复以何义。说名为悲。谓诸有情。先有珍财。不能任持。身复懒惰。以致贫苦。身形裸露。容色憔悴。咽喉干焦。言意凄切。念昔富饶。不复能得

复以何义。说名为苦。谓诸有情。造非法行。身触宪网。刀杖毒药。或为非人斫刺残害。乃至断命。受诸楚毒

复以何义。说名为恼。谓诸有情。恶言相加。如中毒箭。诸根烦扰。失坏乐想

复何名为求不得苦。或诸有情。乐习正法。不能入解。身心劳苦。或由放逸。多求不遂。发生热恼。无欲无求。心则安隐

复何名为爱别离苦。谓于所乐眷属朋友。和合欢慰。忽尔离散。心怀恋慕。而生热恼

复何名为冤憎会苦。谓彼有情。乐着贪欲。多求财利。互相侵竞。而结深冤。或为妻子恩爱缠缚。犹如桎梏。不得自在。当知女色。使人惑乱。其语柔软。如拘牟那花。愚夫嗜之。销除壮色。不久枯悴。如乔答摩仙。乃至诸天。多着欲乐。如薪近火。必为所焚。是故比丘。常当远离。若近彼欲。得第一苦。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为欲火普遍逼迫。现招众苦。死堕恶趣。为彼十三广大火聚。围绕烧然。佛为世间众生慈父。怜愍彼故。而说此经。所谓地狱。有十三种。一者等活。二者黑绳。三者众合。四者号叫。五者大号叫。六者烧然。七者极烧然。八者无间。九者煻煨。十者尸粪。十一者锋刃。十二者剑林。十三者灰河。如是地狱。诸恶险难。无量苦恼。聚集其中。无数有情。造诸恶业。命终入彼。受多种苦。为诸狱卒。种种治罚。以热铁锤。忿恚而击。形体碎烂。周遍流血。诸骨节间悉皆火然。复捉其足。掷入火坑。举手忙乱。恶声号哭。彼琰摩卒。极恶可惧。诸受罪人。见即惶怖。或复趁入煻煨狱中。皮肉筋骨。下足消溃。由恶业故旋踵还生。复有深广极热尸粪。臭不可闻。有铁觜虫。名酤拏波。往来其中。啮罪人足。彻肉穿骨。取髓而食。复以无数铦利锋刃。次第排列。而为其路。逐彼罪人。以足履践。复为猛风。吹走其上。由避其苦。入剑叶林。无数剑锋。从空而下。斫刺其身。无不断坏。复有大河。灰汁盈满。波浪涌沸。煮彼罪人。于其两岸。有诸狱卒。执三戟叉。往来叉刺。受极重苦。或时闷绝。亦有藏窜。如鱼沉泥。即以铁钩。挽唇而出。以大铁网。摝置热地。大火猛焰。翻覆烧烙。复以铁钳。擘开其口。即以铜汁。逼以灌之。或热铁丸。驱令吞啖。龂齶喉舌。各各焦烂。从咽彻下。悉为所烧。复有两石。以夹其身。自首至足。而锯解之。狱卒暴恶。犹如醉象。怒发冲直。火星四迸。驱彼罪人。卧铁床上。以线抨之。或斸或凿。火焰四起。唯闻号哭。复有山峰。从空而坠。击彼罪人。身肢俱碎。闷绝躄地。良久乃苏。有诸狱卒。其状丑恶。或执利斧。椎棒刀轮。弓箭杵炮。热铁器杖。种种苦具。考掠罪人。复有百千猛焰火刺。从四方来。丛集其身。如燃杌木。悉皆焦烂。复以利刀。而取其舌。或斫或剉。为百千分。乃至所有一切身肢。倏然分散。犹若浮云。复置罪人热铁瓮中。炽火四逼。其汤沸溢。上下漂沈。犹如煮豆。身体胀裂。皮肉消尽。唯余骨锁。捞摝于地。业风所吹。还活如故。如是众苦。甚可怖畏。堕此狱者。无能得免。复有广大寒[冰-水+(洗-冼+水)]地狱。有大雪聚。其高如山。严冷恶风。飘注不绝。有大深渊。结成[冰-水+(洗-冼+水)]臼。其状宛若水精所成。有诸狱卒。逐彼罪人。尽入其中。寒苦逼切。发声悲号。复有二杵。更相上下。而以捣之。其身碎坏。如聚沫团。业风吹活。如前不异。长时受苦。业尽方出。彼诸有情。皆由染慧邪欲因缘。于他身色。妉着不舍贪微少乐。受多苦报。是故世尊深生怜愍。起大悲心。而说此经

诸比丘。世间所有种种苦因。生为根本。若无生缘。轮回自息。何况未来无量生苦。由有生故。则有色蕴。由色蕴故。则有受蕴。由受蕴故。则有想蕴。由想蕴故。则有行蕴。由行蕴故。则有识蕴。如是次第。相续而起。增长苦聚。轮转无穷。譬如群贼。入于城隍。纵燎抄掠。扰恼黎庶。如是五蕴。依彼识城。生诸烦恼。损害诸根

又老病死。于诸世间。乐为损恼。是不可爱。如三种冤。常所随逐。一者常求过隙。二者令堕险难。三者伺断其命。是故比丘。常当修习福盖正行。受持经典。如说修行。设老病死。众冤围绕。不生惶怖。于险恶道。则能超越。是大丈夫。为二世益。如火中莲。甚为希有。则为安住寂静妙乐。诸比丘。彼福体性。正所显示。自因及果。皆可爱乐。乃至发生无漏善法。身语意业。咸得清净。住不退转。得授道记。如秋满月。放盛光明。一切世间。咸蒙利益。乐广大施。无有限碍。诸来乞者。皆给与之。令诸有情。心生悦豫。如战胜将。心进勇锐。如依善王。安隐而住。犹如大海。纳诸川流。如弥卢山。安固不动。一切众生。奉如父母。得诸世间供养恭敬。获得殊胜第一吉祥。亲友朋属之所称赞。一切所愿。皆得成就。毕竟超越轮回苦海。此义所明。福之自性。犹如金器。坚固可爱。为诸众生最胜依止。非福自性。不可爱乐。犹如坯瓶。决定破坏。令诸众生。流转恶道。如世之盖。人所执持。四方攸往。遮诸炎热。工巧所为。不久则坏。如是福盖正行所持。能袪生等所有热恼。及地狱火之所烧煮。众善所成。任持不坏。如舍卫城中。有长者女。与族姓子。共为匹偶。后生一儿。费用无度。日渐衰窘。谓其妻曰。我诣远方。勤力求索。汝当爱念长育其子。久历岁月。夫犹未还。年既长大。渐生放逸。与邻处女。迭生爱乐。彼女即解所带宝鬘。而授与之。母于后时。知其所由。乃以善言。种种教诲。我子不应乐为鄙事。当自慎护。无罹我怀。日加检束。不令游行。夜于寝门。以设其榻。子于一夕。贪欲所娆。暂卧复起。须臾不停。白母开门。欲往便利。母语子言。此有盆具。不须出也。为母严约。转增欲心。遂兴恶意。以害其母。造是罪已。深生惶怖。遂往伽蓝。白言。大德。我欲出家。愿垂摄受。时诸比丘。不能观察。诘其来由。便与剃发。作比丘已。远遁他国。勇猛精进。坚持净戒。修习禅定。乐诵经典。彼有长者。睹其比丘。具如是德。兴心供养。为造伽蓝。命其为主。八方众僧。咸来依附。尔时比丘。为众讲宣大乘经典。复令修习相应禅观。四事供给。无所乏少。时诸大众。勤修匪懈。渐次有证罗汉果者。而此比丘。后萦病苦。虽服妙药。转增尪瘵。召集众僧。巧忏谢曰。谬当主宰。轻慢众德。诸弟子等。恼乱亦然。唯愿众慈。施我欢喜。常者皆尽。高者亦坠。合会有离。生必归灭。说是语已。奄忽命终。时诸大众。及彼弟子。共营善利。以资冥福。乃相议曰。我师趣寂。未知神识当生何所。其弟子中。有证圣者。乃入定观。始于诸天。次及人间。乃至鬼畜。皆悉不见。遂复遍观诸地狱中。乃知其师堕无间狱。弟子见已。生大疑惑。我大和尚。在世之日。坚持净戒。多闻辩才。精进修行。未常暂废。摄受供给八方僧众。以何缘故。受兹剧报。时彼弟子。复入定观。乃见先因。尝害其母。以是报故。堕无间狱。炽然火聚。而烧其身。为彼狱卒。种种诃毁。汝在世时。下劣无智。造此逆罪。今遣谁当。狱卒即以极热铁锤。以碎其首。血流闷绝。苦不可言。是时弟子大阿罗汉。见是事已。运悲愿力。息除苦恼。凭法威德。令知宿命。缘念三宝。续其善根。即时命绝。生夜摩天。法尔新生诸天子等。住彼天已。起三种念。一观前身受生何族。二于何处。身谢命终。三修何福。得生天上。时彼天子作是观已。乃见自身先造逆罪。承佛恩力。得生此天。而作是念。我今一心。无别异想。唯求见佛。亲近供养。以报大恩。由天福力。自然而有众宝璎络。庄严其身。于初夜分。身放光明。照只陀林。皆悉显现。前诣佛所。头面礼足。即以天上众色莲华。曼陀罗华。以散佛上。积过于膝。作供养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彼天子心之所念。即为宣说四谛法轮。三转行相。闻已悟解。即得见谛。不起于座。证预流果。无漏坚固金刚智杵。摧坏身见邪慢诸山。是四谛法。非诸沙门。及婆罗门。父母朋属。而能宣说。唯佛世尊。愍念于我泣血盈海。积骨如山。闭恶趣门。开生天路。救拔地狱。饿鬼畜生。皆令安住人天善果。时彼天子即说偈曰

我由染欲深过患  堕于无间地狱中

蒙佛恩力得生天  复令证得涅盘道

我由依止净法眼  永脱轮回诸恶趣

及彼未来生死流  得至寂静菩提岸

我今得见牟尼主  百千生中难值遇

善超生老病苦因  应受世间广供养

持宝璎珞以奉献  合掌右绕心忻庆

故我顶礼二足尊  能使人天生觉悟

猜你喜欢
  卷三·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法华义疏卷第六·吉藏
  卷四百七·佚名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四·佚名
  第三回·胡兰成
  卷五百七十八·佚名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佚名
  卷第五·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一卷·佚名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折疑论卷第一·佚名
  第十二 小诤·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 赐姻·李渔

    〖越调引子·祝英台近〗(旦上)出奇兵,排险阵,天幸厥功奏。闻说爹行,已入巧机彀。(小旦上)那堪妹却先行,姊翻迟嫁,个中事转添眉皱。(旦)妹子,石郎做了爹爹的门生,岂不是天从人愿!昨日爹爹择婿,又恰好相中了他,倒央张表兄作伐,眼见

  • 风 筝·林徽因

    看,那一点美丽会闪到天空!高高推着它舞去,飘摇,它高高的去,错看了它的力量,逍遥在太阳边轻的一片,白云般飞动,挟住双翅,心,缀一串红。它知道,知道是风!它只是它也猜透了不是自己,太空里闪天穹,渺茫——天地间认得方向!几片颜色,像是希

  • 提要·苏泂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提要泠然斋集八卷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泠然斋集八卷宋苏泂撰泂字召叟山阴人右仆射颂之四世孙宋史颂传不详列其後裔故泂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録解题有泂泠然斋集二十卷亦久亡佚惟

  • 附录·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庆湖遗老诗集附录元丰末年始筮仕与方回俱在彭城为同僚友自是一别声迹不相闻盖三十余年矣政和甲午秋八月予还自京师过平江谒方回披腹道旧相视惘然如昨梦耳方回之诗予见之旧矣复出监湖集示予其辞义清远不见

  • 松漠纪闻·洪皓

    女真即古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开皇中,遣使贡献,文帝因宴劳之。使者及其徒起舞于前,曲折皆为战鬭之状。上谓侍臣曰:“天地间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其属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其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二 传第九十六 土默特辅国公喇嘛扎布列传【居归化城之土默特】 喇嘛扎布土默特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十六世孙阿尔坦裔阿尔坦号格根汗初由河套徙丰州滩筑城架屋居之

  • 卷一百三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仁宗庆历三年起居舍人陕西转运使孙沔过阙论宰相不进贤者为将来之资上奏曰臣窃以直言指佞忠臣之亮诚革弊救时圣

  •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六四裔考【四】南安南安南即交趾与滇粤接界由广西至其国道有三从凭祥州入则经文渊脱朗谅山温州鬼门关保禄县凡七日至安越县之市桥江由思明府

  • 大学翼真卷六·胡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恶恶然既有是形

  • 卷四·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四高淳张自超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先君卒逾年而即位礼也庄僖继故不忍修即位之礼是已桓宣继故而修即位之礼者翚遂以即位掩覆其弑逆之迹也庆父弑般亦似宜修礼以掩覆之而不奉闵公即位者何也庆

  • 卷十八·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八    宋 范处义 撰 变小雅 节【南结】南山家父【甫】刺幽王也 家父疑周之世大夫也至鲁桓公十五年天王使家父来求车上距幽王之末已七十五年非作诗之家父明矣然世禄

  • 提要·德辉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清规。至元间僧德辉重新编刊遍行天下丛林。僧徒循规遵守。洪武拾伍年肆月贰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赞曰。第二正宗分也。大文分六。第一标净土之宗果。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乃至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第二明极乐之因殊。经舍利弗

  •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李叔同

    我从滚滚红尘中走来,厌倦了浮华声色,内心渴望一份安宁和平静,于是风华旋裹的氛围随着心境而转变,我终于做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断了尘缘,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遇见精神的出生地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疲惫劳乏的心需要一片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三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三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四此四圣谛几断遍知所遍知等者。二是断遍知所遍知。二非断遍知所遍知。几应断等者。二应断二不应断。几应修等者。一应修一不应修。二应

  • 历象考成·允禄

    历法推算著作。 清代康熙年间官撰,完成于1722年, 为修订图表不合、解多隐晦之《西洋 新法历书》而作。42卷。上编16卷 阐述理论,名“揆天察纪”,下编10 卷述计算方法,名“明时正度”,另附 运算表16卷。有几项主要改进,如 测

  • 补侍儿小名录·王铚

    宋代文言轶事、传奇小说。南宋王铚撰。一卷。有《稗海》本、《香艳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北宋末,洪炎(今传本题洪遂)撰《侍儿小名录》,录古今妾侍故事。本书为补洪书之作,凡三十三条,皆辑自前人著作,大多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