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婆罗兹加玛普奢等四王

此[王]殁后,于此婆罗兹加玛普奢(普罗加玛婆夫第五世)与贤明之奇玛婆夫(奇玛婆夫第四世或三世)有此等二人之王。(一)由此于摩诃提河畔,美乐名高之倍罗睹尼都,于奇加玛婆夫王之时代,称为阿罗伽库那罗,于义利族出身,于威光信仰之所饰,愿世间佛法(两者)增长之果,有大智大力之王。(二、四)有楼台、菩提树、殊胜之经行处、假堂,亦有墙壁、讲堂[佛]像堂、支提,加耶利尼都,有美美之店铺,不如有美城门、拱明之光辉。如是等所称赞,曾来降大牟尼[尊],距离加利耶尼都城之南方,住有归信佛陀等之人民,甚明显之处所,于达如如村所掘之大湖水[畔],列甚大之墙壁,以门或房舍所庄严,建设奢耶瓦达那库达名高之都。(五、七)

愿善此大力之[王]住于此都,行佛法增展其他甚多之善根。(八)于此都有第五之[王]普瓦礼加普奢(普瓦礼加普奢第五世)有信心,常有敬意供养佛陀其他之物,对于僧伽行非少布施于常住供食等,为得佛法增长之果,集比丘检出破戒者令还俗,摄取有惭愧者、给与势力,令光耀胜者(佛)之教。(九、一一)以七千银使作龛而奉安齿舍利,常以敬意供养,行王事三十年,此王之时终耶!知一人为奇罗婆夫[第二世],上于王位,以佛法增展为始,同行所有之[善业],又为死王所虏。(一二、一四)

此后,由光荣之正觉者般涅槃于第一千九百五十三年,智慧勇毅德之舍,日种族所出之彼婆罗加玛普奢王,称奢耶瓦达那,于此快乐之都城,得尊胜最第一优秀王位之光荣,以信心行三宝之祭始。(一五、一六)彼大地之主,特定牟尼之齿[舍利],作成三层美观好地之宫殿,善嵌入九种宝珠之黄金筐,覆此[筐]而放种种之光明,殊胜之摩尼珠善巧如象眼,今一个金制之筐,此亦入其中而作黄金之龛。以无上所爱之黄金张贴一[筐],作无比优胜之大龛,愿有非有之乐,王以此等四龛中安奉齿[舍利]。(一七、一九)对正觉者之胜教,有净心恭敬心,王所行之一切,追忆楞伽国祭,王亦如是以全国土之利益不懈怠供养此,王以恭敬心思惟,以所有信心行[齿]舍利之供养。为僧伽有常住施食,以八种之要品,彼于月月供养,施追年迦絺那衣,于三之国土,为比丘等[行]大施,以信心每年布施法衣,愿善根大名称之[王],累积善业。(二〇、二三)善根者[之王],为自己母之名于彼婆婆达林间,令作斯礼达寺与僧伽蓝,供养甚多之村落或田地,于由三国来之修行者等,三日间为施[食物],王令设最上之大众施,于此好堆集善根。(二四、二六)于最上之三藏,令书写加注解与复注,特待佛陀之教法,为日日书写当时正法之书,王于书写人,与村邑其他之物。(二七、二八)完成玛喜央伽那支提及其他各处,于支提朽废修理等之工事及垩涂工事,于康达罗睹尼阿罗玛、兰伽提罗等[之精舍]亦垩涂其他一切[之工事],此时同完成。(二九、三〇)不唯几次行大祭事,行大供养,行大戒授与式。

彼人间之主,得王位之重责,其后五十二年间,多行善业,此贤明之[国土],包摄于信心,施三万六千一百四十领之三衣及其他之需要品,以施比丘众三千四百三十二领之法衣。(三一、三四)献身于胜者教之此[王],信仰三宝、施无量之财宝,行种种之善业。(三五)

有信心有智慧,富于同情心,[有]殊胜之德宝,知不获富之质,[王]之如是常不懈怠,知行种种善业,欲自己之利益,知愿有非有之乐者,汝等又善行,常与种种之乐,完成善业之积集。(三六)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作大王统史

名婆罗力玛普奢等四王说明[章]之第九十一章[毕]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三·佚名
  卷三十·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卷一·佚名
  刹那品第六·佚名
  卷第四·佚名
  转凡小旧道德成菩萨新道德·太虚
  卷第二十六·白岩净符
  无倚相品第七十六·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法华三昧经·佚名
  佛说菩萨内戒经·佚名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卷上·佚名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马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十四·彭定求

        卷14_1 【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煌煌】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卷14_2 【郊庙歌辞·太清宫

  • 许棐·唐圭璋

      棐字忱父,海盐人。自号梅屋。嘉熙中,隐居秦溪。淳祐九年(1249)卒。有献丑集、梅屋诗馀。   三台春曲   昨夜微风细雨,   今朝薄霁轻寒。   檐外一声啼鸟,   报知花柳平安。   又   春是人间过客,   花随

  • 卷三十一·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一 宋 王十朋 撰 和陶诗 追和陶渊明诗引【子由作】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寘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啗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於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

  • 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脱脱

        范镇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

  • ●卷三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尽其日。   二十四日庚寅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再上奏。   书云:伏承御书特加温谕寻绎研味言悉由衷敦固欢好益光圣德陛下既全始终质诸天神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等永念

  • 卷十史六·何良俊

    我朝列圣培养贤才辈出,当宪孝二朝名臣极多,一时如王端毅、马端肃、彭幸庵诸公,皆有物论。独薛文清、刘忠宣、章文懿三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 倪文毅公(岳)弘治中为冢宰,极有风力,诸司畏奉之恐后。自南转北,假一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壬申朔 上不御朝文武群臣及四夷贡使午门外行庆贺礼○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诣仁德门庆贺赐二辅臣上尊珍馔○革任巡捕提督凌应登殴击御史凌汉翀于端门先是汉翀以应登同籍长洲与通族好及为御史以搏击豪猾

  • ◎平政院·费行简

    平政院犹行政裁判机关,所以察理行政官吏之违法不正行为者也。分记录、文牍、会计、庶务四科,皆直隶于院长。外分第一、第二、第三庭,每庭设庭长一人、评事四人,中须有法官出身者一人或二人。周少朴以前清巡抚资格,自居老辈

  • ·檄施恩陈祥谕抚杜君英·丁曰健

    杜君英久处山中,昼伏夜走,终无了期。寂寂深林,餱粮莫继;茫茫大海,插翼难飞,不旬日间将为蒿下枯骨矣!本镇哀其愚懵,仰体朝廷好生之德,欲为网开一面,该弁賫斯檄往谕之。自古君臣大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作乱之贼咸

  • 李沆传·脱脱

    李沆,字太初,氵名州肥乡人。他的曾祖叫李丰,任泰陵县令。他的祖父叫李滔,任氵名州团练判官。他的父亲叫李炳,跟随邢州主帅薛怀让,征召为观察支使。薛怀让调同州任职,李炳又跟随他任管书记,历任..州、凤翔判官,升任殿中侍御史、

  • 九八、孟子在齐威王时先已游齐考·钱穆

    《孟子》:“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餽七十镒而受。于薛,餽五十镒而受。”玩其语气,似孟子至宋在去齐之后。阎潜邱谓:“孟子去齐过宋,当周慎靓王之三年,正康王改元之岁,宋始称王。”全

  • 卷六十五 易一·黎靖德

      ◎纲领上之上   △阴阳   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有个阴生。〔淳〕   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做两个看,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做一个看,只是一个消长。〔文蔚〕   阴阳各有清

  • 提要·周琦

    臣等谨案东溪日谈録十八卷明周琦撰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员外郎琦之学出自河东薛瑄是编记所心得分十三类凡性道谈二卷理气谈一卷祭祀谈二卷学术谈一卷出处谈一卷物理谈一卷经传谈三卷著述谈一卷史系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共行品第十八   問曰.汝言當說在家出家菩薩共行法今可說之。答曰.忍辱.法施.法忍.思惟.不曲法.   尊重法.不障法.供養法.信解.修空.不貪嫉.隨所法行.燈明施.伎樂

  • 卷第三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缘起品第三之十一如是已辩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辩。颂曰。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  余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六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六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更乐揵度首又世尊言有二乐。出家者所不应学。若于欲中染着乐。现世无事乐。云何于欲中而染着欲乐。云何现在无事乐。或作是说。忆过去欲所生乐者

  • 鼻奈耶卷第十·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宿所请佛比丘僧处。平旦至彼家坐抱小儿弄。时天甚热。长者妇女脱衣与比丘。僧办食羞六群比丘时。诸长者见自相谓言。此沙门释子无有禁忌。众僧未来先至此

  • 田间诗学·钱澄之

    诗经注本。十二卷。清钱澄之撰。此书大旨以《诗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家论说,自《毛诗正义》、《诗集传》以外,以宋人之说为多,有十五六家,元代未引,明代仅及四家。所引诸家之中,王安石、杨时、范祖禹、谢枋得四家,今无传本,盖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