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别伽陀集
呵责法为何?忆念法为何?众僧法为何?心念法为何?
呵责法为忆念[罪]。忆念法为折伏。众僧法为获得[决断]。心念法为各人之[决断]。
汝若为检问者,草率勿言,怒而勿言,怒而勿行。
于经,于律,于随法,于所制,于随顺法,草率无利益之诤论语勿言。
依善巧有觉者而作,检问仪法,善说学处随顺用意,无破来世趣。
欲利他者应时而检问有利,被呵者及呵责者勿取草率之语。
呵责者言有罪,被呵者言无罪,应舍两说用,依[有耻者]自白语而处分。
自白行于有耻者,无耻者不然,无耻者多语,[故]应依其行[自白]而处分。
无耻者不生自白,为如何人耶?我如是问:如何之人称为无耻人耶?
故意犯罪而隐罪,行不应行,如是之人称无耻人。
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无耻人。
我更问汝:如何之人称为有耻人?
不故意犯罪,不隐罪,不行不应行,如是之人称为有耻人。
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有耻人。更问汝:如何之人称为非法呵责者?
以非时而呵责,以不实,以粗暴,以无利益,有瞋心而呵责,无慈心,如是者称为非法呵责者。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非法呵责者。更问汝:如何称为如法呵责者?
以时而呵责,以实,以柔软,以有利益,有慈心而呵责,无瞋心,如是者称为如法呵责者。
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如法呵责者。更问汝:如何之人称为无知呵责者?
不知前[所言]之事、后[所言]之事,于前事后事无知,不知适用之语法,于适用语法无知,如是称为无知呵责者。
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无知呵责者。更问汝:如何之人称为有知呵责者?
知前事后事,于事前事后有知,知适用之语法,于适用语法有知,如是之人称为有知呵责者。
实我亦知,如是之人称为有知呵责者。更问汝:何故称为呵责耶?依戒坏而呵责,同依行、见、命[坏]而呵责,呵责乃依此而言也。
———别伽陀集终———
猜你喜欢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成实论大意·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六卷·佚名 卷三·佚名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一名维摩诘子问)·佚名 俱舍论疏 第十二卷·法宝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五·玄奘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一卷·智愚 卷三百七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下·佚名 第十一品·佚名 安特雷朋中华国民同舟录后序·太虚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佚名 第七十六章 罗至那普罗之攻略次第·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