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隋文纪

八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终。南北至隋一统,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沿旧习,风尚各异,乃至著作之林不名一格;终其一代,竟不能自为体裁。传奇至唐已为盛极,而仁寿、大业距离最近,遗篇琐语,真赝相参,故此编最为糅杂。书中如《隋遗录》、《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大业拾遗记》,皆出依托,而《王度古镜记》尤为迂怪不经。此等搜神、异苑、睽车、夷坚一类之书,亦竟收载乃自秽其书。又如甲秀堂帖载炀帝跋曹子建墨迹,唐以来收藏赏鉴皆所未闻; 而词旨凡庸,显出其后,却一概阑入,未免失于鉴裁。至于唐高祖、太宗、褚亮、李靖、陈叔达、温大雅、魏徵诸人,不系于隋,毋庸置论,乃以其文作于隋末,遂而兼收。而李德林代静帝之诏作于周时、颜之推请考乐之奏上于梁代,此前各集文随人编,此集则人随文列,若文帝复姓令之误采史文,李德林之《修定五礼诏》题为文帝,祖君彦之《移郡县书》、与《袁子干书》,魏徵《与郇王庆书》,皆题为李密,孔德绍《遗秦王书》题为窦建德;以及罪蜀王秀文已见卷一,又见卷二,戴逵《皇太子箴》已见卷五,又见卷七而诸集之通病,不在所论。书中卷八之末载梁神洊等十二人(时代均不详),缘在梅鼎祚 《隋文纪》 以此为终,遂附于此。据 《千顷堂书目》载,梅鼎祚所编尚有 《三国文纪》、《东晋文纪》、《后陈文纪》、《三国》、《东晋》未见其本;“后陈”则未知为何代,疑传写有误,且亦未见其本。统观《文纪》所录,虽抵牾疏漏卷卷有之,然上起古初,下究八代,旁搜博采,荟合成编,使唐以前之文章源委相承,粲然可考,实为艺苑之大观,其功亦不为过掩。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隋文纪》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三余集·黄彦平
  鄱阳集·洪皓
  孟郊集·孟郊
  龙筋凤髓判·张鷟
  海忠介公全集·海瑞
  中峰文选·董玘
  元宪集·宋庠
  鸿庆居士集·孙觌
  槐野先生存笥稿·王维桢
  大隐集·李正民
  碧梧玩芳集·马廷鸾
  海录碎事·叶廷珪
  竹洲集·吴儆
  渊颖集·吴莱
  唐愚士诗·唐之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八·吴景旭

      壬后集中之上  元诗  焚香  柯敬仲赠倪元镇云夜推篷写松石焚香何处独题诗  吴旦生曰元镇自号沧浪漫士又号浄名庵主悉散其家产与人盖田既散而税未及推入催科者坌集遂逃去潜于芦苇中爇龙涎香竟踪迹得之又

  • 卷一百六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六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谿诗集【八】铜陵阻风江入铜陵县舟藏芦苇间邮亭危压浦佛屋陋依山月出乌将绕风高鴈欲还江山不贫处一览见尘寰【山有富览亭】离宣城天色阴晦望羣山

  • 卷一百五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二十九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肇 维王调玉烛时夏雨我田壁挂苍龙骨溜渠故溅溅三推劝根本百谷收早坚官司极斋明崇丘见升烟系马西门柳忆听去

  • 卷五十九 漢紀五十一·司马光

      起著雍執徐(戊辰),盡上章敦牂(庚午),凡三年。   孝靈皇帝中平五年(戊辰、一八八年)   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二月,有星孛于紫宮。   黃巾餘賊郭大等起於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東。   三月,屠各胡攻殺幷州刺史張

  • 第九十六回 二显官被谴回籍 众党员流血埋冤·蔡东藩

      却说摄政王载澧,因记起光绪帝遗恨,亟图报复,遂密召诸亲王会议。庆王弈劻等,都至摄政王第中,由摄政王取出光绪帝遗嘱,乃是的确亲笔,朱书五个大字。庆王弈劻瞧着,便道:“这事恐行不得。”摄政王道:“先帝自戊戌政变以后,幽居

  • 榆巢杂识·上卷·赵慎畛

    ○朱批谕旨太祖高皇帝以遗甲一十三副,仗顺兴师,肇开鸿业,临御之日,大抵秉旄执钺居多。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视帝尧起自唐封,尚先五载。国家旧制,始置内三院,后乃改置内阁,以出纳纶音。自增用奏折以后,皆亲御丹毫,在廷之臣,一辞莫赞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天启元年五月壬寅朔 上传谕册王氏为良妃叚氏为纯妃礼部具仪择日举行○大学士刘一燝等以太仓空虚目前军需费无所出再请发帑以济燃眉又言辽左当有 诏谕赉恤之举须别赍二十万金发自 御前见 皇上德意感励将士或临期另

  • 七○三 谕孙士毅着赏给翰林院编修并进呈书籍与纪昀等一同列名·佚名

    七○三 谕孙士毅着赏给翰林院编修并进呈书籍与纪昀等一同列名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奉旨:孙士毅着加恩赏给翰林院编修。所有四库全书处进呈书籍,着与纪昀、陆锡熊、陆费墀等一同列名。钦此。(军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秦晋交兵表贾生有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呜呼此周秦兴废之一大机也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惠公

  • 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周作人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云:“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与公别十余年,壬子一把晤,匆匆八年,未通音问,至为歉仄。辱赐书以遗民刘应秋先生遗著属为题辞,书未梓行,无从拜读,能否乞赵君作一短简事略见示,谨撰跋尾归之。呜呼,明室敦气节,故亡国时殉烈

  • 卷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大金集礼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十八时享上摄行礼摄行礼天德二年三月奉安太庙祫享礼部呈四月时享合用牺牲若亲祠随室各犊一羊一豕一遣使止用羊豕兼合预先牢养周礼享先王则衮冕禀讫服衮冕用堂上

  • 卷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通制条格卷第二·拜住

     户令  户例至元七年八月,尚书省户部,据各路见取勘不当差户计协济见当差人户,于内析居户计,若户长与户下户俱愿析居,别无定夺,中间却有户长愿户下不肯从顺,户下愿户长却不从顺,议得:见钦奉圣旨条画:壬子年合并抄上户计,自愿析

  • 卷一·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一新安首源姚际恒隐公惠公庶子,在位十一年。春秋始于隐公者,必当日祇就鲁史原本从隐公而始也。其前或别一史官,或散佚难讨,均未可知,无他义也。或以平王为言,鲁史无与周事,且何不托始于东迁之时,而托始于其末年乎?

  • 卷第五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欣慰。何等为十?所谓:诸菩萨发如是心:‘尽未来世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当皆得随逐承事令生欢喜。’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复作是念:‘彼诸如来出兴于世,我当悉以无上供具恭敬供养。

  • 卷第二·佚名

    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卷第二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五顶王行相三昧耶品第五尔时金刚密迹首。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来无上应正等觉。愿唯垂愍为修行者。略说顶王行法成就甚深理趣广大威德。复白世尊一切余咒。皆依

  • 春秋传·刘敞

    十五卷。刘敞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胶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加区别,容易产生混淆。且主观随意,往

  •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佚名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二卷,吴支谦译。与佛说无量寿经同本异译。外题略名佛说阿弥陀经,坊本表题曰:大阿弥陀经,三耶三佛萨楼佛檀为如来之尊号,过度是济度之义,此经说阿弥陀如来济度人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