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咏谯君黄诗】〖《华阳国志》曰:巴郡谯君黄。不事公孙述。述遣使赍药酒惧之。君黄笑曰:吾不省药乎。其子瑛纳钱八百万得免。国人作《诗》曰:〗肃肃清节士。执德实固贞。违恶以授命。没世遗令声。(○《华阳国志》 
- 八声甘州叹人生终岁苦尘劳,何以悦吾生?趁朱颜犹在,黄金未尽,风月陶情。长得红偎翠倚,身世听升沉。莫把佳期误,今夜销魂。门外雪深盈尺,正锦衾人暖,宝帐香温。恋昨宵梦好,相抱不容醒。看天际琼飞玉舞,拥貂裘,推枕倚云屏。梳妆罢,郎 
-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紫薇集问晁伯宇物生无荣贱悉是君所见相值有相违谁能满吾愿田园弃荒芜官居走邮传误寻文字盟秣马当百战一饭或未饱逢人足嫌怨穷于投林猿窘若巢幕燕忍学少 
- ○王绩 田游岩 史德义 王友贞 卢鸿一 王希夷 卫大经 李元恺 王守慎 徐仁纪 孙处玄 白履忠 王远知 潘师正 刘道合 司马承祯 吴筠孔述睿 子敏行 阳城 崔觐  前代贲丘园,招隐逸,所以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 
- 						 			  杜范 杨简 张虙 吕午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熚、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着。嘉字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端平元年,改授军器 
- 列传二十八 死事诸臣传列传二十八死事诸臣传呜呼!余读尚书至「多士多方」,朱尝不废书而三叹也。当是时,周之克殷数年矣;以武、周之圣,抚循安辑,德亦至矣。而故国、故君之感,商之民若不忍一日忘。周公不得已,反复于天命之去留 
-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齐云舆夫齐云舆夫某某同伴中不省所自来讯之旗人也住齐云者二十余年适旗人有任徽州府太守者奉母氏太夫人进香齐云抵山腰遇舆夫某某讯得实情讶为其父迎归终养焉先是某某年二十许膂力方刚负气自豪与人鬬殴濒死惧罪潜逃窜 
-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气也、理也、太极也、自然也、心宗也,一也,皆不得已而立之名字也;圣人亲见天地未分前之理,而以文表之。尽两间,灰万古,乃文理名字海,无汝逃处也。尊名教者,执正名正词之例,方以离伦物、首上安首者为偏枯外道;而习心宗者,执反名,破 
- 宋 赵善璙 撰操修类正心杨山论孟子一部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説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欲格君心之非正君心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説从心上来人 
-                 【题解】本篇主要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一切好的结果都具有侥幸性和偶然性,所以篇名“幸偶”。王充在本篇里,用各种事例反复说明,人和万物“遭祸福”都是因为“有幸有不幸”,“有偶有不偶”,就是说,都是偶 
- 宋 朱子 集注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求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 
- 馨公总司令崇鉴:伏诵篠电,治在顺民,民在安居乐业,历陈十数年战祸天灾惨况,此而不恻然哀隐者,殆非人心也。至云转贫为富,反弱为强,在当局者方寸一转移间耳。孔子有言:“修已以安百姓”,欲安百姓,断在修已,尤为至理。然若何乃能转移 
-            ●(以下论扶乩)乩坛所说, 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若说世间道理, 则是者尚多。若说佛法, 则非己所知, 妄造谣言。【书一】二六●扶乩, 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 或无此通力。其优者, 则能知人 
-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五十七上来广辨六种善巧中已说四讫。自下第五辨处非处善巧。文中有四。初结前生后。二开列四门。三依门辨释。四指余不现。列四门中。一体者。了所知境因果相违不相违智。是处非处善巧之体。二辨显现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尔时善财童子。於喜目观察众生夜神所。闻普喜幢解脱门。信解趣入。 
-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安镇法。在宫庭谓为安镇法。在民众谓为安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