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代名画补遗

绘画品评著作。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五代名画记》。北宋刘道醇撰。1卷。道醇,开封人,尝著《圣朝名画评》。卷首有嘉祐四年(1059)陈洵直序,谓宋初胡峤曾著《广梁朝名画目》,收录五代画家,始自尹继昭,终于刘永,共43人。道醇因其书,捃拾阙遗,叙而编之,故名“补遗”。胡书已佚。此书收录凡24人,分7门:人物10人,山水2人,走兽2人,花竹翎毛4人,屋木2人,塑作3人,雕木1人。门内又以神、妙、能三品分列之。因是书乃补胡书所不载者,故五代54年间仅得此数。书中于画家生平逸事、画艺作品等均有记叙,所述画家间竞技尤具故事性,如跋异作画“败于张将军,取捷李罗汉”一事,颇为生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录有宋刊本。现有明翻宋本、《王氏书画苑》本等。今人于安澜辑入《画品丛书》,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校点出版。

《五代名画补遗》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童蒙须知韵语·万斛泉
  闻见近录·王巩
  芥隐笔记·龚颐正
  自勉斋随笔·陈邦贤
  园冶·计成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
  潜夫论笺校正·彭铎
  装潢志·周嘉胄
  考古图·吕大临
  百官箴·许月卿
  学古编·吾丘衍
  苦瓜和尚画语录·石涛
  杂纂二续·苏轼
  格古要论·曹昭
  出口成章·老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姑溪词 全文·李之仪

      ☆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目断魂

  • ◆钱教谕良右(江村先生集)·顾嗣立

    钱教谕良右 【一作佑。】 良右,字翼之,平江人。言谈举止,济济有儒者意。吴兴赵孟俯、巴西邓文原遇之尤厚,数引拔之,良右殊无仕进意。至大中,署吴县儒学教谕。已代去,辄不复出。闲居三十年,一室萧然,坐客常满,咏歌酣嬉无虚日。聊

  • 第一折·佚名

    (赵匡义、郑恩同上)(赵匡义云)符家园圃真堪赏,柳绿花红景物奇。某赵匡义是也。这个是郑恩兄弟。俺两个去符彦卿花园内赏玩新春之景,与兄弟酒肆中多饮了几杯酒,来迟了些。兄弟,兀的士户人等都散了也,俺回家去罢。(郑恩云)二

  •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陈寿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谢承后汉书曰:景字仲乡,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辟汝南陈蕃为别驾,颍川李膺、荀绲、杜密、沛国硃寓为从事,皆天下英俊之士也。稍迁至尚书令,遂登太

  • 志第十六 刑罚七·魏收

    二仪既判,汇品生焉,五才兼用,废一不可。金木水火土,咸相爱恶。阴阳所育,禀气呈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云雨,春夏以生长之,秋冬以杀藏之。斯则德刑之设,着自神道。圣人处天地之间,率神祗之意。生民有喜怒之性,哀乐之心,应感而动,动而逾

  • 路史卷二十八·罗泌

    国名纪五周氏:虢:(郭)仲之封为西虢。在岐。今鳯翔虢县。(《通典》云:岐州。虢县西虢也。)东迁之际,自此之上阳为南虢矣。其处者为小虢。秦灭之。(秦武公十一年鲁荘七年)亦俱曰郭。(《公羊》曰虞郭。郭究碑言郭叔。《礼记》注:虢或

  • 第三回 入芝园初仰丰仪 做工程严除弊窦·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跟着那管家进去,转入厅后。见迎面居中朝南一个极大墙门,两边备躗,均有小小的两座石库便门。西面又是一座大墙门,望去里面是一带回廊甬道。东面是一座月洞门,上面榜着“芝园”二字。那管家便从这门进去

  • 卷之五十·佚名

      顺治七年。庚寅。八月。壬午朔。朝鲜国王李淏、遣弟临平大君<泬目>陪臣林谭等表谢谕祭恩。贡方物。宴赉如例。  ○丙戌。革户部理事官察哈泰职。以遗失册籍故也。  ○革梅勒章京熊仁、阿达哈哈番孙登高拜他

  • 附錄·佚名

    ○大王大妃殿書下行錄。先王八歲,予初覿焉,雖沖年,擧止氣象,儼然成德,譪然誠孝,著於辭色,問寢視膳之節,少不違於禮度。乙酉遘大疾,閱月危澟,英廟憂遑焦煎,自丙戌春,英廟患候,屢朔彌留,至三月極重,先王纔經大疾餘,氣未復之中,遑遑焦煎,日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九·佚名

    宋 滕珙 撰仁类再论为仁之説答张南轩此段専务折旧説之非某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髙明虽已灼知旧説之非而此所论者差之毫忽之间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之伏幸裁聴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觉之説己自不伦其谓

  • 卷十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李日焜【萧山人系兼汝先生之子康熙壬子举人】问微子微仲赵氏本无注而后人只以微仲为微子之弟已耳近淮安阎氏谓微仲是微子之子微子有二子长微伯死微子不立微伯之子腯而立次子

  • 附录·道世

    ○重刊後记道光辛巳九月,燕园主人以事遣戍,姝实从行,发愿刻经一部,默求佛力弘护,及早赐环。然三藏真文,浩如烟海,因思《法苑珠林》一书,为内典之多闻总持,作真丹之人天眼目,利钝诸根,皆得诱掖,权实互用,足证薰修。前此唯明时妙德庵

  • 云 南 漫 谈·太虚

    云南备征志,系清王乐山著,都二十一卷。自史记西南夷传,至明黔宁沐氏世袭事,都六十种,其中以清冯苏撰滇考上下卷为最精雅;而传闻互异之辞,亦当参综诸著以见其错杂之源流也。古滇说虽讹芜,但所传“前哀牢王兵阻其道,阿育王三子不

  • 铁庵集·方大琮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

  • 大唐开元礼·萧嵩

    典制文献。原名《开元礼》。唐开元中敕撰。150卷。署名为唐玄宗时宰相萧嵩奉敕修撰,而实际参加工作的主要是徐坚、李锐、施敬本、王仲邱等人。以唐太宗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显庆年间的礼书为基础,加以折衷同异编次而成。

  • 柰女耆婆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捺女耆域因缘经同本,其文少略。

  • 大乘广五蕴论·安慧

    在大正藏中,《大乘五蕴论》有两种,一种是世亲论师造的《大乘五蕴论》,另一种是安慧菩萨造的《大乘广五蕴论》。广五蕴论是世亲大乘五蕴论的注释本,大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译。《大乘五蕴论》在大正藏中占两页的位置,全文三

  • 五分律·佚名

    全称《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简称《弥沙塞五分律》、《弥沙塞律》等。佛教律典。南朝宋佛陀什与竺道生等共译。三十卷。是印度上座部系统化地部(音译“弥沙塞部”)所传的戒律,因由五部分组成,故名。其中规定比丘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