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嘉泰普灯录卷第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三世(云门七世)
投子证悟修颙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海印智月禅师
不知何许人也。久参证悟。深达法源。自京师出居颕之荐福。绍圣三年。移香严。 上堂曰。判府吏部。此日命山僧开堂祝 圣。绍续祖灯。只如祖灯作么生续。不见古者道。六街锺鼓响冬冬。即处铺金世界中。池长芰荷庭长栢。更将何法演真宗。恁么说话。也是事不获已。有旁不肯底出来。把山僧拽下禅床。痛打一顿。许伊是个本分衲僧。若未有这个作家手脚。切不得草草匆匆。勘得脚跟下不实头没去处。却须倒吃荐福手中镢柄。莫言不道。 僧问。法雷已震。选佛场开。不昧宗乘。请师直指。曰。三月三日时。千华万华拆。云。普天匝地承恩力。觉苑仙葩一夜开。曰。切忌随他去。
金山智觉法慧禅师法嗣
常州报恩宝月觉然禅师
越之嵊县郑氏子。 上堂曰。学者无事空言。须求妙悟。去妙悟而事空言。其犹逐臭耳。然虽如是。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绍兴六年五月旦。诫其徒曰。世缘易染。道业难办。汝等勉之。语卒而逝。
长芦净照崇信禅师法嗣
东京慧林慈受怀深禅师
寿春六安人。族夏氏。生而祥光现舍。文殊行坚禅师遥见。疑火也。诘且知师始生。坚叹曰。非凡儿。往访之。师见坚辄笑。母张氏许出家。十四割爱冠祝发。后四年。访道方外。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於资圣。照举良遂见麻谷因缘问曰。如何是良遂知处。师即洞明。照徙长芦。命首众。政和初。仪真守吏部季公釜。以城南资福邀师。屦满户外。蒋山佛鉴懃禅师渡江行化见之。茶退。师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鉴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只有一人。师曰。多虚不如少实。鉴曰。恁么那。师赧然。偶 朝廷以资福为神霄宫。因弃往蒋山。留西庵。陈请益。鉴曰。资福知是般事便休。曰。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鉴举倩女离魂话反覆穷之。大豁疑碍。呈偈曰。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着便殽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华知几多。鉴拊几曰。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未几。被 旨居焦山。阅四稔。 诏住慧林。靖康改元。丐归不听。秋再辞。乃 允。径之天台石桥。寻徙灵岩。久之。 勑补蒋山。未数月。退居洞庭之包山。复应王氏请。为圆觉第一祖。 上堂曰。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沉。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 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来从此尽。饶。饶。万祸千殃从此消。默。默。无上菩提从此得。师曰。会得此三种语了。好个不快活汉。山僧只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泼水相唾。插觜厮骂。卓拄杖曰。平出。平出。 上堂。云自何山起。风从甚涧生。好个入头处。官路少人行。 上堂。昔有人获一块铁。铸作一座方响。人闻之。便生逸乐之情。谓之乐器。后将方响打作一口磬。人闻之。便生善。此后。因人从军。却将磬铸成一口剑。人见之。便生惊怖。更后时。又将剑铸成一尊佛。人见之。便生归向。诸仁者。大都只是一块铁。因甚么起得许多惊喜善恶之念。试思之。 僧问。甚么人不被无常吞。曰。只恐他无下口处。云。恁么则一念通玄箭。三尸鬼失奸也。曰。汝有一念。定被他吞了。云。无一念时如何。曰。捉着阇梨。 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曰。哑子吃蜜。云。道得不知有时如何。曰。鹦鹉唤人。僧礼拜。师叱曰。这传语汉。 问。如何是佛。曰。面黄不是真金贴。云。如何是佛向上事。曰。一箭一莲华。僧作礼。师弹指三下。绍兴二年四月望。为众小参。僧问末后句。师良久曰。后五日看。至二十日。果示微疾。竟尔告终。寿五十六。腊三十六。火浴戒体。光分五色。获设利者无数。竹石草木。烟所及处。累累如缀珠。穴土为坑。随镢亦有之。分灵骨塔于包山之显庆.思溪之圆觉。
平江府光孝证悟如瑰禅师
建宁魏氏子。 开堂日。僧问。如何是苏台境。曰。山横师子秀。水接太湖清。云。如何是境中人。曰。衣冠皇宋后。礼乐大周前。师凡见僧。必问曰。近日如何。僧拟对。即拊其背曰。不可思议。及将示寂。众集。复曰。不可思议。乃合掌而终。
绍兴府天衣如哲禅师
族里未详。自退席。寓平江之万寿。饮啖无择。人多侮之。有以瑞岩唤主人公语问者。师答以偈曰。瑞岩长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一日。曰。吾行矣。令拂拭所乘笋舆。乃书偈告众曰。道在用处。用在死处。时人只管贪欢乐。不肯学无为。叙平昔参问。勉众进修已。忽竖起拳曰。诸人且道这个落在甚么处。众无对。师挥案一下。曰。一齐分付与秋风。遂入舆中端坐而逝。实绍兴庚辰八月二十三日也。火葬日。阖郡捧香薪。送者拥道。师蜕身摇动。咸谓其复生。
婺州智者法铨禅师
上堂曰。要扣玄关。须是有节操。极慷慨。斩得钉。截得铁。硬剥剥地汉始得。若是隈刀避箭碌碌之徒。看即有分。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临安府径山妙空智讷禅师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是何。曰。坐久成劳。云。见后如何。曰。不妨我东行西行。
保宁觉印子英禅师法嗣
临安府盐官广福惟尚禅师
自幼南询至泗州。依觉印於普照。一日。请方丈。问云。南泉斩猫儿。意旨如何。曰。须是南泉始得。印即以前语诘之。师不能对。至僧堂。忽大悟。曰。古人道。从今日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信有之矣。述偈呈印曰。须是南泉第一机。不知不觉蓦头锥。觌面若无青白眼。还如[感*鸟][感*鸟]守空池。举未绝。印竖拳曰。正当恁么时作么生。师掀倒禅床。印遂喝。师曰。贼过后张弓。便出。住广福日。室中问僧。提起来作么会。又曰。且道是个甚么。要人提起(余语未见)。
庆元府雪窦法宁禅师
衢之西安人。族社氏。父母祷金华圣者。一夕。梦梵僧入家。乃生。弱冠祝发。志慕游历。因阅赵州语。默契心源。及见觉印。言其所得。印特称之。后八坐道场。 上堂曰。百川异流。以海为极。森罗万象。以空为极。四圣六凡。以佛为极。明眼衲僧。以拄杖子为极。且道拄杖子以何为极。有人道得。山僧两手分付。傥或未然。不知闲倚禅床畔。留与儿孙指路头。
甘露德颙禅师法嗣
杨州光孝亢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曰。七颠八倒。云。忽遇客来。如何祗待。曰。生铁蒺藜劈口[祝/土]。
法云佛国惟白禅师法嗣
东京慧林月印惠海禅师(初住汤泉)
上堂曰。黄金地上。具眼者未肯安居。荆棘林中。本分底留伊不得。只如去此二途。作么生是衲僧行履处。良久。曰。举头烟霭里。依约见家山。 上堂。顾视大众。拍禅床一下。曰。聊表不空。便下座。 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曰。黄金地上玉楼台。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三月洛阳人戴华。
杨州建隆原禅师
姑苏洞庭人。族夏氏。初得法於甘露颙禅师。后机契於佛国。以步武高妙。侍国入 禁中升座。问答称 旨。赐金襕伽梨。自京回蒋山。值佛鉴上堂。师出问。如何是蒋山境。鉴抗声曰。你次第问我境中人耶。师便礼拜归众。鉴大喜。端明蔡公襄请开法建隆。后住洞庭翠峰。 上堂。拈拄杖曰。买帽相头。依模画样。从他野老自颦眉。志公不是闲和尚。卓拄杖。下座。 上堂。举。僧问镜清。明教新年。佛法有无。师曰。新年景物渐舒苏。佛法徒劳论有无。得失是非都丧却。波斯鼻孔自来粗。 僧问。大觉世尊昔於波罗奈国转四谛法轮。建隆今日开堂。未审转那个法轮。曰。千江同一月。万户尽逢春。云。法轮转处。达者皆知。旃檀爇时。香风匝地。曰。寒山拊掌。拾得呵呵。
开先心印智珣禅师法嗣
庐山开先宗禅师
上堂曰。一不做。二不休。捩转鼻孔。捺下云头。禾山解打盐官鼓。僧繇不写戴嵩牛。庐陵米。投子油。雪峰依旧辊双球。夜来风送衡阳信。寒雁一声霜月幽。
元丰惠圆清满禅师法嗣
福州雪峰圆觉宗演禅师
恩州人也。 上堂曰。道个直下便会。早是枝生节外。更若举古明今。笑杀德山临济。蓦拈拄杖。召众曰。且道德山临济有甚么长处。卓一卓。喝一喝。曰。曾经大海休夸水。除却须弥不是山。 上堂。遣迷求悟。不知迷是悟之钳锤。爱圣憎凡。不知凡是圣之炉鞴。只如圣凡双泯。迷悟俱忘一句作么生道。半夜彩霞笼玉像。天明峰顶五云遮。 僧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曰。款出囚口。云。便恁么会去时如何。曰。换手推胸。 问。如何是大善知识心。曰。十字街头片瓦子。 辞众日。僧问。如何是临岐一句。曰。有马骑马。无马步行。云。途中事作么生。曰。贱避贵。
雪窦道荣禅师法嗣
福州雪峰大智禅师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衔拂柄示之。僧云。此是香严底。和尚又作么生。师便喝。僧大笑。师叱曰。这野狐精。
夹山自龄禅师法嗣
潭州石霜法聪禅师
僧问。如何是君王剑。曰。四塞输降款。梯山入贡来。云。如何是诸侯剑。曰。瞻之仰之。云。如何是百官剑。曰。四海烟尘净。六合一家昌。云。如何是和尚剑。曰。理长即就。
育王真戒昙振禅师法嗣
庆元府岳林真禅师
上堂曰。古人道。初秋夏末。合有责情三十棒。岳林则不然。灵山会上。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正当恁么时。好与三十棒。何故。如此太平时节。强起干戈。教人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举步则金莲躞蹀。端居则宝座巍峨。梵王引之於前。香华缭绕。帝释随之於后。龙象骈罗。致令后代儿孙递相仿敩。三三两两。皆言出格风标。劫劫波波。未肯归家稳坐。鼓唇摇舌。宛如钟磬笙竿。奋臂点胸。何啻稻麻竹苇。更逞游山玩水。拨草瞻风。人前说得石点头。天上飞来华扑地。也好与三十棒。且道坐夏赏劳。如何酬奖。良久。曰。万宝功成何厚薄。千钧价重自低昂。
招提广灯惟湛禅师法嗣
嘉兴府华亭观音禅师(遗其名)
僧问。如何是佛。曰。半夜乌龟火里行。云。意作么生。曰。虚空无背面。僧礼拜。师便打。
青原第十三世(洞山九世)
丹霞子淳禅师法嗣
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
左绵安昌人。族雍氏。襁褓入寺见佛。喜动眉睫。咸异之。年十一。依圣果清俊。历七稔。试法华得度。往成都大慈习经论。领大意。出蜀至沔汉。扣丹霞。入室次。霞问。如何是空劫时自己。师拟对。霞曰。你闹在。且去。一日。登钵盂峰。豁契悟。径归见霞。方侍立次。霞掌曰。将谓你知有。师欣然拜之。翌日。霞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塞。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便下座。师直前云。今日升座更瞒某不得也。霞曰。你试举我今日升座看。师良久。霞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后游五台。之京师。浮汴抵长芦。谒祖照禅师。一语契投。命为侍者。踰年分座。宣和三年。照称疾退院。四年秋。经制陈公璋请师继席。衲子憧憧。堂盈千七百众。建炎末。自仪真游四明之补怛洛迦山。又之丹丘天峰。受闽中象骨请。绍兴初。 勑住育王。从温之龙翔。禅其律居。移径山及崇先新寺。 上堂曰。我於先师一堂下。伎俩俱尽。觅个开口处不可得。如今还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着便。 上堂。盐决定咸。醋决定酸。大家知有这滋味。因甚么却唤作割茅刈草底人。还知他家未稳处么。不行尊贵路。争踏上头关。 上堂。久默斯要。不务速说。释迦老子待要款曲卖弄。争奈未出母胎已被人觑破。且道觑破个甚么。瞒雪峰不得。 上堂。上孤峰顶。过独木桥。蓦直恁么行。犹是时人脚高脚低处。若见得彻。不出户。身徧十方。未入门。常在屋里。其或未然。趂凉般取一转柴。 上堂。天晓浓霜白。依然境未分。出门无所辨。华鸟寂无闻。正恁么时。作么生是虚不堕位。要须击起冰河焰。莫使凝然冻不回。 上堂。道得第一句。不被拄杖子瞒。识得拄杖子。犹是途路中事。作么生是到地头一句。 上堂。处处觅不得。只有一处不觅自得。且道是那个一处。良久。曰。贼身已露。 上堂。口边白醭去。始得入门。通身红烂去。方知有门里事。更须知有不出门底。复曰。唤甚么作门。僧问。三世诸佛向火焰里转大法轮。还端的也无。师大笑曰。我却疑着。云。和尚为甚么却疑着。曰。野华香满路。幽鸟不知春。 问。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曰。石人行处不同功。云。向上事作么生。曰。妙在一沤前。岂容千圣眼。僧礼拜。师曰。即恐不恁么。 问。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曰。古镜台前荒草秀。云。便恁么去时如何。曰。金乌衔片玉。二十一年九月壬子。 慈宁皇太后幸寺。 命开堂。垂箔听法。 赐金襕.银帛等。月末示疾。十月旦。 太后遣中使宣医候问。从容而别。即加趺而逝。龛留七日。 太后降香锡金以侑斋祭。塔全身于院西挑华坞。寿六十四。腊四十五。二十三年秋。 谥曰悟空。塔名净照。
庆元府天童宏智正觉禅师
隰之隰川人。族李氏。母梦五台一僧解环与。环其右臂。乃孕。遂斋戒。及生。师右臂特起若环状。七岁。日诵千言。祖寂。父宗道久参佛陀逊禅师。逊尝指师谓其父曰。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十一得度於净明本宗。十四具戒。逾三年。渡河之洛。坐夏少室。秋至香山。谒枯木成禅师。染指法味。即造丹霞。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云。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於言下释然。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云。某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得你。且去(时年二十三)。霞领大洪。师掌笺记。宣和三年。命首众。得法者已数人。四年。过圆通时。真歇初住长芦。遣僧邀至。众出迎。见其衣舄穿弊。且易之。真歇俾侍者易以新履。师却曰。吾为鞋来耶。众闻心服。恳求说法。居第一座。六年。出住泗之普照。次补太平.圆通.能仁及长芦.天童。而天童屋庐湫隘。师至。创辟一新。衲子争集万指余。 上堂曰。黄合帘垂。难传家信。紫罗帐合。暗撒真珠。正恁么时。视听有所不到。言诠有所不及。如何通得个消息去。梦回夜色依稀晓。笑指家风烂熳春。 上堂。心不能缘。口不能议。直须退步荷担。切忌当头触讳。风月寒清古渡头。夜船拨转瑠璃地。 上堂。空劫有真宗。声前问己躬。赤穷新活计。清白旧家风。的的三乘外。寥寥一印中。却来行异类。万派自朝东。 上堂。句里明宗则易。宗中辨白则难。良久。曰。还会么。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 上堂。今日是释迦老子降诞之辰。长芦不解说禅。与诸人尽个样子。只如在摩耶胎时作么生。以拂子画此[○@●]相曰。只如以清净水浴金色身时又作么生。复画此[○@水]相曰。只如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指天指地。成道说法。神通变化。智慧辩才。四十九年。三百余会。说青道黄。指东画西。入般涅盘时又作么生。乃尽此[○@十]相。复曰。若是具眼衲僧。必也相许。其或未然。一一历过始得。 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曰。白云投壑尽。青嶂倚空高。云。如何是却来底人。曰。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廛。云。如何是不来去底人。曰。石女唤回三界梦。木人坐断六门机。 问。一丝不着时如何。曰。合同船子并头行。云。其中事作么生。曰。快刀快斧斫不入。 问。布袋头开时如何。曰。一任填沟塞壑。 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曰。文彩未痕初。消息难传际。云。一步密移千圣外。通身放下劫壶空。曰。诞生就父时。合体无遗照。云。理既如是。事又作么生。曰。历历才回通化事。十方机应又何妨。云。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去也。曰。透一切色。超一切心。云。如理如事又作么生。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云。入市能长啸。归家着短衫。曰。木人岭上歌。石女溪边舞。师住持以来。受无贪而施无厌。岁艰食。竭己有及赡众之余。赖全活者数万。日常过午不食。绍兴丁丑九月。谒郡僚及檀度。次谒越师赵公令。詪与之别。十月七日还山。翌日辰巳间。沐浴更衣。端坐告众。顾侍僧索笔作书遗育王大慧禅师。请主后事。仍书偈曰。梦幻空华。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天连。掷笔而逝。龛留七日。颜貌如生。爪发渐长。奉全躯塔于东谷。僧腊五十有三。其生前所遗发齿设利缀之如珠。或发贯其中。至今以诚心求者必得。戊寅春。 谥宏智。塔妙光。
随州大洪慧照庆预禅师
上堂曰。进一步。践他国王水草。退一步。踏他祖父田园。不进不退。正在死水中。还有出身之路也无。萧骚晚籁松钗短。游漾春风柳线长。 上堂。举。船子嘱夹山云。直须藏身处无踪迹。无踪迹处莫藏身。吾在药山三十年。只明此事。今时人为甚么却造次。丹山无彩凤。宝殿不留冠。有时憨。有时痴。非我途中争得知。
处州治平湡禅师
上堂曰。优游实际妙明家。转步移身指落霞。无限白云犹不见。夜乘明月出芦华。
焦山枯木法成禅师法嗣
太平州吉祥法宣禅师
上堂曰。离四句。绝百非。德山棒犹钝。临济喝还迟。七佛已前消息子。相逢何待更扬眉。诸仁者。若作无事商量。正落阐提群队。若作佛法领解。又是特地新条。而今直须拨开向上一窍。坐断千圣舌头。运出自己家珍。始有衲僧巴鼻。傥不如是。满口嚼冰霜。逢人向谁说。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久旱无甘雨。田中稻穗枯。云。意旨如何。曰。今年米价贵。容易莫嫌粗。
台州天封子归禅师
上堂。以拄杖卓一下。召大众曰。八万四千法门。八字打开了也。见得么。金凤夜栖无影树。峰峦才露海云遮。 上堂。天封一语。时时直与。莫挂胸襟。切须记取。
台州护国守昌禅师
上堂。拈拄杖卓曰。三十六旬之开始。七十二候之起元。万拜迎和气之时。东帝布生成之令。直得天垂瑞彩。地雍贞祥。微微细雨洗寒空。淡淡春光笼野色。可谓应时纳佑。庆无不宜。尽大地人皆添一岁。敢问诸人。且道那一人年多少。良久。曰。千岁老儿颜似玉。万年童子鬓如丝。
邓州丹霞普月禅师
初住汝州宝应。次迁丹霞。 上堂曰。威音已前。谁当辨的。然灯而后。孰是知音。直饶那畔承当。未免打作两橛。纵向这边行履。也应未得十全。良由杜口毗耶。已是天机漏泄。任使掩室摩竭。终须缝罅离披。休云体露真常。直是纯清绝点。说甚皮肤脱落。自然独运孤明。虽然似此新鲜。未称衲僧意气。直得五眼齐开。三元洞启。从此竿头丝线自然不犯波澜。须明转位回机。方解入廛垂手。所以道。任使板齿生毛。莫教眼睛顾着。认着则空花缭乱。言之则语路参差。既然如是。敢问诸人。不犯锋釯一句又且如何道得。良久。曰。半夜乌龟眼豁开。万象晓来都一色。
东京妙慧尼净智大师
慧光。宣和三年春。 勑住妙慧。 上堂。举赵州勘婆话。乃曰。赵州舌头连天。老婆眉光覆地。分明勘破归来。无限平人瞌瞎。
石门元易禅师法嗣
吉州青原齐禅师
长乐人。族陈氏。年二十八。辞父兄。从云盖智禅师出家。执事首座寮。座一日秉拂罢。师前曰。某窃闻首座所说。莫晓其义。伏望慈悲指示。座谆谆诱之。使究无着说这个法。踰两日。有省。以偈呈曰。说法无如这个亲。十方剎海一微尘。若能於此明真理。大地何曾见一人。座骇然。因语智得度。徧扣诸方。后至石门。深蒙器可。出住青原仅十二年。示寂日。说偈遗众曰。昨夜三更过急滩。滩头云雾黑漫漫。一条拄杖为知己。击碎十关与万关。
绍兴府天衣法聪禅师
上堂曰。幽室寒灯不假挑。虚空明月彻云霄。要知日用常无间。烈焰光中发异苗。装普贤大士。开光明次。师登梯。乘笔顾大众曰。道得即为下笔。众无对。师召侍者曰。与老僧牢扶梯子。遂点之。
遂宁府香山尼佛通大师(遗其名)
因诵莲经有省。往见石门。乃曰。成都吃不得也。遂宁吃不得也。门拈拄杖打出。通忽悟曰。荣者自荣。谢者自谢。秋露春风。好不着便。门拂袖归方丈。尼亦不顾而出。由此道俗景从。得法者众。
净因自觉禅师法嗣
东京华严真懿慧兰禅师
上堂曰。达磨大士九年面壁。未开口已前。不妨令人疑着。却被神光座主一觑。脚手忙乱。便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时若有个汉。脑后有照破古今底眼目。手中有截断虚空底钳锤。才见道。便与蓦胸搊住。一华五叶且拈放一边。作么生是你传底法。待伊开口。便与掀倒禅床。直饶达磨全机。也倒退三千里。免见千古之下。负累儿孙。慧严今日。岂可徒然。非唯重整颓纲。且要为诸人雪屈。遂拈拄杖横按。召大众曰。达磨大师向甚么去也。掷拄杖。下座。 中秋雨下。上堂。家家启户待婵娟。岂谓风云翳碧天。以手打一圆相。曰。赖得个中消息在。团团不动照三千。 上堂。拈拄杖曰。灵山会上。唤作拈华。少室峰前。名为得髓。从上古德只可傍观。末代宗师尽皆拱手。华严今日不可逐浪随波。拟向万仞峰前点出普天春色。会么。髑髅无喜识。枯木有龙吟。
天宁禧誧禅师法嗣
西京熊耳慈禅师
上堂曰。般若无知。应缘而照。山僧今日撒屎撒尿。这边放。那边屙。东山西岭笑呵呵。幸然一片清凉地。刚被熊峰染污他。染污他。莫瞅瞅。泥牛木马尽呵叱。过犯弥天且莫论。再得清明又何日。还会么。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宝峰阐提惟照禅师法嗣
江州圆通青谷真际德止禅师
金紫徐公闽中之季子也。世居历阳。师双瞳绀碧。神光射人。十岁未知书。多喜睡。其父目为懜然子。暨成童。强记过人。学文有奇语。弱冠梦异僧授四句偈。已而有以南安岩主像遗之者。即傍所载聪明偈。自是持念不忘。后五年。随金紫将漕西洛。一夕忽大悟。连作数偈。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夜半吹灯方就枕。忽然这里已天明。时阐提主招提寺。已与往来。一日诣寺。提望见。拊掌笑曰。曹洞之宗。赖子振矣。师啸歌自若。众莫测之。乃力求出家。父弗许。欲以官授之。曰。某方将脱世网。不着三界。岂复刺头於利名中耶。请移授从兄珏。遂祝发受具。未数载。名振京师。宣和三年春。徽宗皇帝特 赐号真际。俾居圆通。 上堂曰。山僧二十年前。两目双盲。了无所睹。唯是闻人说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徧之处。筹策万端。终不能见。二十年后。眼光渐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四方观察。上下推穷。见云行时。便於行处作计较。见云住时。便於住处立个窠臼。正如是问。忽遇着个多知汉问道。莫是要见日轮么。何不向高山顶上去。山僧却征他道。那里是高山顶上。他道。红尘不到处是。诸仁者。好个端的消息。还会么。长连床上佛陀耶。 上堂。昨夜黄面瞿昙将三千大千世界来。一口吞尽。如人饮汤水。踪迹不留。应时消散。当尔时。诸大菩萨.声闻罗汉及与一切众生。尽皆不觉不知。唯有文殊.普贤瞥然觑见。虽然得见。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海里头出头没相似。诸人且道是甚么消息。若也检点得破。许他顶门上具一双眼。绍兴乙亥夏某月五日。有异谶。次日泊然示寂。阇维。烟气所及。悉成设利。塔司空山。又分窆迭石原。寿五十六。腊三十二。其偈颂流行者。几数百篇。
台州真如道会禅师
上堂曰。空劫中事。自肯承当。日用全彰。有何渗漏。正好归家稳坐。任他雪覆青山。不留元字挂怀。谁顾波翻水面。且道正不立玄。偏不附物一句如何举似。机丝不挂梭头事。文彩纵横意自殊。
兴国军智通大死翁景深禅师
台之仙居人。族王氏。自幼不群。年十八。依广度院德芝披削。始谒净慈象禅师。一日。曰。思而知。虑而解。皆鬼家活计。兴不自遏。闻宝峰名尊当世。往求入室。峰曰。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已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由分。师闻。顿领厥旨。峰击鼓告众曰。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后学宜依之。因号大死翁。建炎改元。开法智通。 上堂曰。来不入门。去不出户。来去无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羚羊绝迹。苍梧月锁。丹凤不栖。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若能如是。去住无依。了无向背。还委悉么。而今分散如云鹤。你我相忘触处玄。 上堂。火里灵苗秀。无根徧界生。诸人如体悉。千里共途行。若也未然。放出连天荆棘。直教大地峥嵘。 僧问。如何是大死翁道。曰。不落正偏圆。云。如何是大死翁德。曰。深山藏不得。独露有乖疎。 问。如何是正中偏。曰。黑面老婆披白练。云。如何是偏中正。曰。白头翁子着皂衫。云。如何是正中来。曰。屎里翻筋斗。云。如何是兼中至。曰。雪刃笼身不自复。云。如何是兼中到。曰。昆仑夜里行。云。向上还有事也无。曰。捉得乌龟唤作鳖。云。乞师再垂方便。曰。入山逢虎卧。出谷鬼来牵。云。何得干戈相待。曰。三两线。一斤麻。绍兴初。归住宝藏岩。以事民其服。至壬申二月示微恙。乃曰。世缘尽矣。三月十三。留兄滋家写遗书。别道旧邻里。为众小参。仍说偈曰。不用剃头。何须澡浴。一堆红焰。千足万足。虽然如是。且道向上还有事也无。遂敛目而逝。世寿六十有三。坐夏四十有五。
衡州华药智朋禅师
四明人。族黄氏。未冠为僧。依宝峰有年。无省。因为众持钵。峰自题其像曰。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流水光中古木清。噫。你是何人。师即礼辞。持以还浙。至南徐焦山展挂次。枯木成禅师见之。叹曰。今日方知此老亲见先师来。师闻即契悟(有本小异)。遂曰。元来恁么地。成曰。汝作么生会。师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成曰。直须保任。师应喏。绍兴初。出住华药。次迁清凉。 上堂曰。海风吹梦。岭猿啼月。敢问诸人。是何时节。恁么会得。无影树下任遨游。其或未然。三条椽下。直须打彻。后退居四明之瑞岩。建康帅再以清凉挽之。明守亦勉其行。师不从。作偈送使者曰。相烦专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华。未几。终於端岩。
衢州乌巨痴憨如懿禅师
上堂曰。至道休存佛祖言。更须放下莫论禅。未彰文彩全提妙。暗里虚明彻底圆。
大洪智禅师法嗣
绍兴府天章枢禅师
上堂。召大众曰。春将至。岁已暮。思量古往今来。只是个般调度。凝眸昔日家风。下足旧将岐路。劝君休莫莽卤。眨上眉毛须荐取。东村王老笑呵呵。此道今人弃如土。
大洪净严守遂禅师法嗣
随州大洪庆显禅师
僧问。须菩提岩中宴坐。帝释雨华。和尚新据洪峰。有何祥瑞。曰。铁牛耕破扶桑国。迸出金乌照海门。云。未审是何宗旨。曰。熨斗煎茶铫不同。
嘉泰普灯录卷第九
音释
誧音普 嵊音盛 釜音父 躞苏恊切 蹀徒箧切 沔音缅 憧音冲 侑禹救切 隰音习 湫在九切 詪音艮 懜武亘切 甬音乏音勇耳札
猜你喜欢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三·行秀 第二卷·知礼 宗镜录卷第七十二·延寿 卷第十九·呆翁行悦 众经目录卷第三·静泰 卷第六(初诵之六)·佚名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二)·百丈怀海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二·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八·智旭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古农佛学答问卷二·范古农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吹万广真 礼佛大忏悔文·书玉 福嚴費隱容禪師紀年錄卷上·费隐通容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