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纲字彦正,金坛人。生于元丰六年(1083)。政和四年(1114),以上舍及第,释褐辟雍正。绍兴初,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奉祠十馀年致仕。秦桧死,起为吏部侍郎。二十六年(1156)参知政事。二十七年(1157)出知婺州。二十八年(1158 
- 第二十八齣 堂前巧辩【谒金门】〔老旦上〕凄凉萧寺空迤逗。故园不堪囘首。争奈孩儿胡厮耨。想必是红娘引诱。雕笼不解藏鹦鹉。绣幙何须护海棠。这几日窃见莺莺神思恍惚。精神倍加。腰肢体态。比旧日不同。莫不做下些 
- 杂曲 重句联章 三冬雪(望寄寒衣 十五首) 千门化(化三衣 七首) 归去来(宝门开 六首) 归去来(归西方赞 十首) 失调名(出家赞文 十首) 十无常(调名本意 十首) 失调名(和菩萨戒文) 化生子(化生童子赞 十首) 驱催老(调名本意 五首)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五药名诗类五言古药名          【齐】王 融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蠒垣衣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蘅搢逺翔韩原结神艸随庭衔夜光五言律山家小憇即景效药名体  
-    却说徐总统迭接呈文,也知舆情愤激,罪有攸归,但曹宅被毁,章氏受伤,似觉学生所为,未免过甚,一时不便为左右袒,独想出一条绝妙的通令来,便即颁发出去。令云: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纵火伤人一事,方事之始,曾传令京师警察 
- [一]《汲冢书》:禹都阳城。《续汉书·郡国志》二注臣瓒曰:……《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汉书·地理志》注《汲冢古文》并云:‘禹都阳城。’《礼记·缁衣》正义案:《汉书 
-  嘉靖四十一年四月甲寅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命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江东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乙卯 上初御万寿宫举迎恩大典五日群臣上表称贺○丙辰大风扬尘四塞○庚申虏酋土蛮 
-  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一月。庚戌。冬至。祀天于圜丘。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唐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在江宁小丹阳拓本连额高六尺,广二尺六寸五分。正书三十四行,行七十六字。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之碑额平列十一字,篆书阳文。前缺高躅者惟□明明下缺周下缺尚□辅□□茂□□碉戈□柳谷搞祥金下缺任下 
- 第一 谕示第二 谕示第三 碑文第四 碑文第五 碑文第六 碑文第七 执照第八 执照第九 典字人第一○ 谕示(谕董事金兴文)第一一 执照第一二 恳批字第一三 垦批字第一四 执照第一五 执照第一六 执照第一七 执照第一八 退耕杜 
- 椒生公在南京学堂的势力与地位开始渐渐的下降,由提调而监督,又由监督而国文教习,末了连教习也保不住了,便只好回家吃老米饭去。不过他在本地还是一时有声望的,因为一向在外边办学务多年,纵使不很高明,办学的经验总是有的。所 
-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 
-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聘礼第八之四聘遭丧入竟则遂之注曰遭丧主国君薨也入竟则遂国君以国为体士既请事已入竟矣关人未告则反敖氏曰入竟则遂为其已承主国君之 
-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堕三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于是断发。受具足戒。谒汾州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今说普贤菩萨身口意金刚念诵法。由修此法等同金刚萨埵。修行者住胜解行地。曾入金刚界大曼茶罗。受菩提心戒。于 
- 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原本十卷,现存九卷。卷一为经文,卷二缺,卷三至十为注诀、科仪及修持法术。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缺第2卷。为早期上清经。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推 断其为5世纪作 
- 《李亚仙》、《王魁》、《女翰林》、《贵贱交情》四种话本,明万历末年(约一六一〇)小说传奇合刻本,上栏刻小说,下栏刻传奇。书已残,仅存一册,不知全集书名。此成本鱼口镌有“小说下”三字,可见原书所收话本至少有上、下两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