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经疏

凡三十三卷。隋代灌顶撰。又作南本涅槃经疏、涅槃经疏。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天台教旨解释南本涅槃经,并随处以南本涅槃经与方等般泥洹经、大般泥洹经、北本涅槃经等经辨其异同。灌顶于大业十年(614)至十五年间撰著之,原书仅有释文十二卷、玄义一卷,书中唯以科句节断经文。其后荆溪湛然再治之,于诸文之下,冠上‘私谓’或‘私云’之语,以彰显其义。荆溪再治本共有十五卷。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师正以原疏之科句分别标示于经中,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开版。至明朝万历年中,圆澄更将经文与注疏汇编成会疏三十六卷,并制条个三卷,然后人对其所作会疏颇有‘擅自笔削,混淆泾渭’之贬。日本守笃本纯重行取十五卷疏会入经文,校合诸本,附上注解,共成三十六卷刊行之。此外,本书另有十八卷、二十卷、三十三卷等诸种版本。本书之注疏有私记十二卷(行满)、私记九卷(道暹)、治定疏科十卷(智圆)、三德指归二十卷(智圆)等。

《大般涅槃经疏》全部章节目录

(1)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
(2)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卷
(3)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卷
(4)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
(5)大般涅槃经疏 第五卷
(6)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
(7)大般涅槃经疏 第七卷
(8)大般涅槃经疏 第八卷
(9)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
(10)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卷
(11)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一卷
(12)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二卷
(13)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
(14)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四卷
(15)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五卷
(16)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六卷
(17)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七卷
(18)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
(19)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
(20)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
(21)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一卷
(22)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二卷
(23)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三卷
(24)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四卷
(25)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五卷
(26)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六卷
(27)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七卷
(28)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
(29)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九卷
(30)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卷
(31)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
(32)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二卷
(33)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

猜你喜欢
  阿那律八念经·佚名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智旭
  马有三相经·佚名
  因缘僧护经·佚名
  十二缘生祥瑞经·佚名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佚名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佚名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佚名
  咒齿经·佚名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婆薮槃豆法师传·佚名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佚名
  宗范·钱伊庵
  天王水鉴海和尚六会录·水鉴慧海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春酒堂诗话 全文·周容

      家严常语容曰:「文公《诗经》诸韵,似亦有不必拘者。如『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菽』『薁』也。『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稻』与『枣』,转韵矣,何必强『枣』为『走』,强『稻』为『徒苟反』也。『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第二十八出 诟红·孟称舜

    【捣练子】〔贴上〕春昼永,燕双飞,欲遣愁肠愁着眉。早是含愁身不觉,春情泄漏与人知。俺自见申生,心下十分留意。申生一心对着小姐,视我不甚关情。昨去看申生,值他不在,于床上拾取绣鞋,拿去还小姐,小姐倒猜疑起我来。我今去问申

  • 第八章 别妻赴京·屠隆

    【逍遥乐】〔生上〕竟不容高卧。王路兼程催似火。行行忍别碧山阿。秦京迢递。帝阙嵯峨。极目关河。送我红尘道。夺我白石嵓。野人穿薜茘。身不惯朝衫。自家蒙朝廷诏征。有司日夜催迫上道。不容辞免。只得

  • 巻九·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九明 胡震亨 撰评彚五柳州之平淮西最章句之合调昌黎之元和圣德亦长篇之伟观一代四言有此未觉风雅坠绪【遯叟】古诗浩繁作者至众虽风格体裁人以代异支流原委谱系具存炎刘之制逺绍国风曹魏之声

  • 第八场·田汉

    [渔娘甲、乙、丙、丁四人划船上。渔娘甲 喂,大家看!那条船怎么啦?老在江里打转转。渔娘乙 瞧,那不是春姐和人家打架吗?渔娘丁 她不跟人打架的,一定是有人欺负她了。渔娘丙 咱们快快帮她去。

  • 列传第三 宗室·欧阳修

    江夏王道宗广宁县公道兴 永安王孝基涵 淮阳王道玄汉 长平王叔良郇国公孝协 彭国公思训 新兴郡王晋 长乐王幼良 襄武王琛河间王孝恭晦 汉阳王庐江王瑗 淮安王神通胶东王道彦 梁郡公孝逸国贞 暠 说齐物 复

  • 卷之三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佚名

    一二六四 质郡王永瑢奏酌议详校三分书携归私宅校勘办法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臣永瑢、臣永璇、臣刘墉、臣彭元瑞谨奏,为酌议具奏事。据御史祝德麟条奏,详校三分全书请准该员等携归私宅,昼夜校勘,一切收发章程交总理

  •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佚名

    六四二 谕校阅全书错误之倪承宽等着分别罚俸或销去纪录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初八日又奏校阅四库全书错误之总阅官倪承宽等均各照例分别议处一疏,奉谕旨:倪承宽、董诰俱着罚俸六个月,王燕绪着罚俸三个月。吉梦熊着销去纪录一

  • 道宗本纪·脱脱

    (一)道宗孝文皇帝,名洪基,字涅邻,乳名查剌。兴宗皇帝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氏。六岁封为梁王,重熙十一年(1042)进封为燕国王,总领中丞司事务。次年,总理北南院枢密使事,加封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二十一年(1052)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 卷八、明南渡三帝及监国鲁王·黄鸿寿

    顺治元年,夏五月,明史可法等奉福王由嵩监国南京。王神宗孙,福王常洵子也。时北京凶问至南都,诸大臣议立君,凤督马士英移书兵部、尚书史可法及侍郎吕大器,谓王于次序当立,可法以潞王常淓贤。持未决,而士英与诚意伯刘孔昭等密饬

  •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十三工部七皇妃仪仗红杖一对朱漆攅竹为杖铜裹两末长四尺九寸清道旗一对纯青质朱漆攅竹竿通长一丈二尺五寸内贴金木枪头长一尺七寸铜束绦引旛一对朱漆竿带贴金铜凤头共长一丈二尺五寸内凤头

  • 卷六七·邱濬

    △崇教化 ▲总论教化之道 《易临》之大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广大无疆限也)。 程颐曰:“物之相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地为临也。君子观亲临之象则教思无穷,亲临于民则有

  • 卷六十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六十四>冠周禮大宗伯以冠昏之禮親成男女黨正凡其黨之昏冠教其禮事禮記曲禮曰男子二十冠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全文·佚名

    唐于阗三藏提雲般若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揭陀国。於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觉。其菩提树。根深坚固。善植於地。如栴檀柱。树身佣长。傍无枝叶。坚实圆满。名阿湿波他。所有诸鸟。不能飞过。皮

  • 胎息经注·幻真先生

    胎息经注,原题「幻真先生注」。幻真先生疑为唐代道士。《云笈七签》卷六十已收入此篇。《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亦收载是书,与《胎息秘要歌诀》、《太清真人络命诀》三经同卷,《胎息经注》后附《胎息铭》。此外,《道藏辑

  • 太平经圣君秘旨·佚名

    太平经圣君秘旨,原题「传上相青童君」,青童君乃神仙之名。据近人王明考证,此书当系唐末闾丘方远从《太平经》中辑出。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四称:「《太平秘旨》一卷,上相青童君受,言守一之法」,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

  • 阿弥陀经义述·慧净

    佛典注疏。唐慧净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将经文分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把正宗分分成安乐净土的因果与阿弥陀佛的法身因果,进而又分十科疏释,即:(1)安乐之依报;(2)弥陀之正果;(3)发